[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30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惑者问曰:今闻念佛直指戒杀之说,可谓指体投机事理悉备,实善世利物之训也。敢问:为只此杀业当极戒之,为兼盗淫妄等诸恶悉宜深戒之耶?若当悉戒,何以语之略也?答:噫是何言也,子岂不闻经有肯足众戒之说,奚独戒杀!但杀业最重,通于贵贱,人所难除,故于正行之首,先令断杀,庶可具乎众戒,故语之祥耳,戒体岂有取舍哉!

晨语:问答戒杀与具持众戒,说明戒没有取舍,无非是真性净洁妙德的体现。在世间染污一边才有戒律之说,如在净性一边,全是德用,一切法都成为妙相庄严,故无戒可持也。但未到圆证,应慎持戒律,以助三昧道业。

  又若戒德不修,凭何立行?如器欲贮醍醐先涤不净,修三昧者亦复如是,必众戒清净乃可得成。

晨语:未证三昧之前应以戒为基,然后以身心的清净方能得三昧正定,才能契证真如,否则必被惑业力覆。

  纵其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亦方便掣抑自劝自心,省身悔过修四念处。了知世间乐少苦多,无常败坏不久磨灭,一切诸法皆不清净,如梦幻无我,设诸方便而使必断,岂可随妄念而失其宰。

晨语:方便断恶具戒的方法。

  又戒德虽具,若不使身心澄定息诸世间伎能杂术,乃至一切若善若恶能分念者,设不屏去,何能一心修此三昧?三昧不一,往生何由?

晨语:不但要具戒德,而且要证三昧,更必须屏弃一切善恶的分别之念,一切世间的杂缘,才能一心深入三昧,才能往生净土。

  然今一切众生无明业识遍周法界,苟起一念世心,便被如是等尘劳魔党牵拽将去,全身陷没,求出无期。譬如游鱼虽逸一丝可系,其害非不大也。心念尚尔。况身行哉?今既修此三昧,正欲如箭一心取的,不待此身报尽跳出稠林,决生净土,岂可失戒攀缘志行因循,使三昧不成,更入恶道可不痛伤,若果闻之不戒,则临终无验,莫谓佛力无感应也!

晨语:劝持戒息缘,一心修持,方能证成净土功德。故三聚净戒必一一圆持,方与三昧相应。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下一篇:《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决定往生净土秘密法要三种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斥妄显真第二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空谷的回音 短文七篇 七、大手印直指
 禅修与密宗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类问题的方法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十大碍行第十七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法门的真意趣
 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学院教学程式初探
 垟山禅悟录 圆观法门录
 垟山禅悟录 垟山印证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十二条铁证—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贡献(度能法师著)[栏目:其它法师]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5[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六)[栏目:杂阿含经]
 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中译者序[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五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