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0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惑者问曰:今闻念佛直指戒杀之说,可谓指体投机事理悉备,实善世利物之训也。敢问:为只此杀业当极戒之,为兼盗淫妄等诸恶悉宜深戒之耶?若当悉戒,何以语之略也?答:噫是何言也,子岂不闻经有肯足众戒之说,奚独戒杀!但杀业最重,通于贵贱,人所难除,故于正行之首,先令断杀,庶可具乎众戒,故语之祥耳,戒体岂有取舍哉!

晨语:问答戒杀与具持众戒,说明戒没有取舍,无非是真性净洁妙德的体现。在世间染污一边才有戒律之说,如在净性一边,全是德用,一切法都成为妙相庄严,故无戒可持也。但未到圆证,应慎持戒律,以助三昧道业。

  又若戒德不修,凭何立行?如器欲贮醍醐先涤不净,修三昧者亦复如是,必众戒清净乃可得成。

晨语:未证三昧之前应以戒为基,然后以身心的清净方能得三昧正定,才能契证真如,否则必被惑业力覆。

  纵其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亦方便掣抑自劝自心,省身悔过修四念处。了知世间乐少苦多,无常败坏不久磨灭,一切诸法皆不清净,如梦幻无我,设诸方便而使必断,岂可随妄念而失其宰。

晨语:方便断恶具戒的方法。

  又戒德虽具,若不使身心澄定息诸世间伎能杂术,乃至一切若善若恶能分念者,设不屏去,何能一心修此三昧?三昧不一,往生何由?

晨语:不但要具戒德,而且要证三昧,更必须屏弃一切善恶的分别之念,一切世间的杂缘,才能一心深入三昧,才能往生净土。

  然今一切众生无明业识遍周法界,苟起一念世心,便被如是等尘劳魔党牵拽将去,全身陷没,求出无期。譬如游鱼虽逸一丝可系,其害非不大也。心念尚尔。况身行哉?今既修此三昧,正欲如箭一心取的,不待此身报尽跳出稠林,决生净土,岂可失戒攀缘志行因循,使三昧不成,更入恶道可不痛伤,若果闻之不戒,则临终无验,莫谓佛力无感应也!

晨语:劝持戒息缘,一心修持,方能证成净土功德。故三聚净戒必一一圆持,方与三昧相应。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下一篇:《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决定往生净土秘密法要三种
 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悟
 禅门十邪论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念佛与往生
 圆觉经直讲 第九章 梦中差别 醒来长天
 香风谷禅语 上编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三昧仪式第十五
 圆觉经直讲 第一章 打开经典之门
 禅观入门 三、禅的修持方法与体究 画龙点睛小议
 垟山禅悟录 缘极则妙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宗的几个关键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子行三十七颂 讲记8[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五九)[栏目:杂阿含经]
 慌张误事[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早课祈祷文换成了磕大头,这样如法吗?不如法,应怎样才如法?[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静坐指导 观行法门 参话头[栏目:禅定]
 白衣不要评论僧众(梦参老法师)[栏目:勿说僧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