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六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1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六

[原文]
    奉事师长
    古德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友。”是知:师者迷途之明导,暗室之慧灯,苦海之舟航,人天之眼目。恩逾父母,德重乾坤。弟子所以事师,不敢慢易也。岂不见舍全身而求半偈,断一臂而扣真乘,以身为座而奉师,腰石负舂而续祖,卖心肝而学般若,投火聚以证菩提。方之古人,深为庆幸;奉师学道,可不勉哉?
    应知:出世投师,须求正见;参方请益,莫附邪宗。要明罪福之因由,审辨正邪之利害。正则成佛,邪则成魔。打斗不遇作家,到老翻成骨董。是以,如来知师非而舍去,夫子择善者而从之。观古圣之如斯,何今人而不尔?况当末运,多有邪师,凡欲修行,切莫亲近。但存正念,终值明师;要了大缘,慎忽容易!
    是故,弟子事师,即同事佛也。可谓四事供养岂辞劳?万两黄金亦消得。
 
[消文]
    奉事师长
    古来大德曾经这样说过:“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友。”可见:老师是迷途中明眼的向导,是暗室中智慧的明灯,是苦海中度人的舟船,是六道中人天的眼目。恩情超越生身的父母,大德比天地更重。所以说,学生对待老师的敬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变化。大家难道没有听说过吗?释迦因地中为野干,曾经为求半偈而舍身供养夜叉;慧可为求心法,曾经向达磨断一臂而求法;释迦因地中,求法于提婆达多善知识,曾经以身体为法座;惠能因为在五祖寺腰绑重石舂米踏碓,而最终成为第六代祖;萨陀波仑菩萨为求般若,卖心肝而供养;《华严经》中胜火婆罗门菩萨教善财童子,投入供养而得三昧。这些古人尊师求法达到如此境界,我们尊师学道,怎么可以不见贤思齐呢?
    大家应该明白:想要了生脱死,求得出世法,必然要拜正知正见的老师;参访求教,不可以追随邪知邪见的老师。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罪福的因由,明辨正邪的利弊。正则成佛,邪则成魔。如果一开始遇不到明师,最终也不过象骨董一样,历古而不化。因此上,释迦太子一发现外道师父的不究竟,就毅然舍去;孔夫子拜师也是学习老师的长处。即使是古来的圣人尚且如此,为什么现在的人竟然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何况正到末法时期,多有邪师说法,因此凡是想真心修行的人都万万不可亲近邪见之师。只有抱定正念,最终会遇到明眼的老师。想超越生死轮回,择师千万要谨慎,不可疏忽大意,把择师当成一件容易随便的事情来看!
    所以,学生对待老师,就应该象对待佛陀一样。可以这么说:广修四事供养,怎么可以嫌麻烦呢?即使是万两黄金,作为老师也是可以消受得的呀!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七
下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五
 杂譬喻之三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一
 关于冤魂索债的解释
 信息时代的心理保护
 初学佛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转心与转境
 见性就是成佛吗?
 楞严修证玄谈
 神鬼莫测话“彗心”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及时的答复-关于思与不思[栏目:明奘法师]
 信仰因果为第一[栏目:仁焕法师]
 《佛子行》短信讲法 初义[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5[栏目:创古仁波切]
 Releasing the Cows[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与龙树的中观(张祥龙)[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灭苦之道[栏目:黄国达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三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最美祝福[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中年僧的故事 -- 忏悔[栏目:春去春又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