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三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26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三
 
[原文]
    读诵大乘
    既慕西方,当求了义。暗中有宝,无灯照终不自知;古镜埋尘,不揩磨岂能光显?调和三业,体究一心,供奉真文,研味圣意。深入法源之底,洞探诸佛之机。理路豁通,心华发现。
    不见道“倚松之葛,上耸千寻;附托胜因,方能广益”。譬夫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污其叶。虽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夫以卉木无知,尚犹资善而成至善;人伦有识,得不因心而证佛心?岂不闻:智者诵《法华》,见灵山之未散;圭峰读《圆觉》,忽心地以开通;达本情忘,普庵契《华严》之旨;应无所住,六祖悟《般若》之宗。
    观先德而可遵,岂今人而不学?可谓“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消文]
    读诵大乘
    既然大家都已经羡慕西方了,就应该探明西方的真义。这就好象黑暗之中虽然有宝藏,如果没有灯火的光明,始终自己是不知道的;又好象一面古镜长期埋于土中,如果不揩磨的话,怎么能够显现出光明来呢?因此,我们应该调和身口意三业,体悟参究现前之心,供奉经文,研读佛意圣心。通过深入经藏去体会佛法之大高广,认识诸佛教化众生的玄要。只要我们在理路上贯通之后,自性莲华就可以开放了。
    不见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葛藤因为缠绕在巨松上,才可以高耸千仞之上;佛法也一样,只有依托于殊胜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广益群灵”。就象那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上的桂树,枝蔓上晶莹的露珠可以在阳光的照射下炫人眼目一样;又象出水的莲叶,飞尘不能污。虽然莲性自洁、桂质本贞,但是也由于桂树所处地势的高峻,因而使得那些低处的物质不能累及到它;由于莲叶为净水所绕,因此那些污浊的物质也就无法玷污到它。
    即便是那些无知的花卉草木,尚且能够因为环境的改善而成就自己的改善;更何况有智慧的人伦,怎能不因为修心而证得佛心呢?我们难道没听过说:智者大师诵《法华》,亲见灵山法会未散;圭峰禅师读《圆觉》,忽然心地开通;通达本性,凡情脱落,故而普庵祖师契悟《华严》的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深达《般若》的悟境。
    看到这些祖师大德都在读诵大乘,依教而行,难道我们今天的人可以不学而成吗?可谓“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返回 妙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四
下一篇:《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二
 见性就是成佛吗?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十一
 四阿含的现实意义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三
 论学佛法的四大步骤
 《莲宗宝鉴》译注 卷一之八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二
 关于净土五经
 一佛乘杂谈
 十番显见——《楞严经》的核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梁皇宝忏祈愿文[栏目:佛教·法会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二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第五十七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九、浴佛[栏目: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一悟而永恒[栏目:董群教授]
 第一 善慧品 一 善慧[栏目:长老尼之譬喻]
 每个人都很富有[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6[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六[栏目:宽运法师]
 施食不易 恐遭业报 (放焰口僧)[栏目:释门法戒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