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经》系列开示 38
 
{返回 常福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生死涅槃不过名言,无非空中华而已?什么叫自性涅磐?如何理解“一生全生,一灭全灭”?
什么叫自性涅槃?本来具足故。每个人都在信位上,信的体上,每个人具备佛性,佛性是每个人具足的。自性本来清静,我们这个自性就是法界的本体,本来清静体,因为只要妄除,你的自性就会显现出来。所谓涅槃,就是生死,生死即是涅槃,生死是涅槃之因,没有生死就没有涅槃。佛观生死涅槃,如空中之花。所以生死涅槃其实都是名言。因为生死跟涅槃是相对而言,但是又是绝对而言。生死的本体,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涅槃体。众生在生死之中不识,但他的本性是不会失去的,这叫自性,每个众生都是自性佛。法无自性即佛性,一念无生即法身。法身有证,证而无证,那是觉的一念。如果你不觉,那只是一个佛性。淫心即佛性,断淫即法身。那个淫心就是生灭的心,生灭心就是佛性。生灭一断进入无生之时,无生即无灭,无生就是涅槃自性。如果你无生时,就是有余涅槃。无生,不生不灭的这个体也就是涅槃。而不生不灭的这个体,就是你现在显现出来的生灭相。藕益大师说过,一生全生,一灭全灭。生之时一切皆生,灭之时一切皆灭。我们常把生跟灭放在一块,大家想一想,灭的时候,什么不在灭呢?往后退全是灭,往前走全是生,你眼睛看着前面全部是生,一切变化都叫生。往后面走,全部都叫灭,生灭不同头,生跟灭不可能在一起,如果你把生灭放在一起,一定是妄。为什么?举例来讲,闻和听,听是生灭,而闻是不生不灭,但是听跟闻是一又是二。我们用心来闻,这个花在,这个花不在,都叫生,为什么呢?闻性不断,而花有变化,但是我们的闻性不断啊。闻里面“有”也是生,“没有”也是生,所以它“有”跟“没有”都是我们心中一个生起的体。就像你死了它也是一个体,孩子生出来了它也是一个体,父亲死了也是一个体,你说哪个是生哪个是灭呢?死了也叫生,死了也有一个死的体,生了也是一个生的体,这个体都是从闻性里面出来的。闻性里面是没有的,但是是“有”生出来一个“生”,“有”生出来一个“死”,这个生死都是闻性里面“生”出来的,都叫生。所以一生全生,所有体都生。如果单独的耳朵听到的声音就有生有灭,因为耳朵看不见啊,听到的声音灭掉了,声音没有了、出来了,是耳朵上面出来的。用耳朵听,它就有生有灭。但是闻性上面说,声音有也是一个体,没有也是一个体,很清静了你心中有一个清静体。这里很吵闹啊,心里面是一个吵闹体。吵闹跟清静不都是心里面生起来的体嘛。所以闻性里面是没有生和灭的,它全部是生,是故呢一生全生。一灭全灭,往后追。往前找,这个出来的时候那个灭掉了,一灭全灭,每天都在灭,没有一个东西不在灭,没有一个东西往后退,没有一个东西不在消失。你走了,灭掉了,来了又走了,每个东西都在变。我们现在清静在哪里?我们走掉了,清静又在哪里?烦恼又在哪里?很多人很少人,很多人在庙里住着,那我问你,刚才很少人在哪里?人又走掉了,那我又问你,很多人又在哪里?一灭全部是灭,我们每天都在灭,往后走全部是灭,往前全部是生,所以生灭两个不可能在一块。在闻性上面,生灭是不住的,不会放在一块。只有耳朵上面我们的妄见上面,认为生灭是同头的,认为生跟灭是一起的。所以藕益大师讲,一生全生,一灭全灭。如果全部是生的体,没有灭的体,你就没有得失了。没有灭哪有得失呢?你有灭体,你就有追了。如果没有灭体,全部是生的话,你把这个灭跟生放在一块,就是妄见,有了这个妄见你就会执着。东西掉了,我要去追求那个过去丢失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这个丢失的体了,那就是诸法的变化,只是一个变而已。所以这个变,是在一个法上面显现出来。所以生灭无生。刹那时间,无量诸佛示大涅槃,刹那时间,无量诸佛成等正觉,刹那之间,无量诸佛八相成道,刹那之间,无量诸佛示大涅槃。大涅槃也在当下的一念,成等正觉也在当下的一念。一念生,无量诸佛成等正觉,一念灭,无量诸佛示大涅槃,就进入到圆寂。一灭全灭,一生全生。

何谓心空、法空?心清静的体是什么?

从自性涅槃来讲,我们了解空性之时一切本体清静。清静的体有两种,有自性涅槃,声闻涅槃。缘起性空,体空它里面通达于法,通达于心,就是心清静故,法平等故,叫心空与法空。如果你识自性涅槃的话,心空跟法空都会显现出来。妄断的时候你彻底的不相信自己的妄见,了解一切法本体是清静的,这个世界清静的叫心空;就是说我现在看到这个体清静。我问你,这个瓶子会不会说自己清静呢?这个瓶子它不会说自己清静,它是一个法。清静故,法就庄严;不清静故,法就不庄严。如果你心清静,法上就清静。心不清静,法上不清静。但是阿罗汉重视心清静,他法不住,他住在心清静的体里面,他有清静可得。所以自性涅槃里面,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心清静与法清静。现在我们在这里,我骂你的声音,我骂你,你会烦恼不?就代表着你不了解声音的本体是清静故。如果你了解声音本体清静故,法上面它就会清静,并且你心地上获得一种清静。所以了解诸法之清静,你就会获得心地上的清静,所以一法二相。一法里面生出两个体出来。

如何感受清净之体?如何入、会、融于清净之体?如何受用所有的清净皆为一体?阿罗汉心清净入的是哪个涅槃?菩萨拥有的是哪份庄严?

我们简单的修行,从自性涅槃上讲就可以趋向第一义谛,你闻到了就安住。何期自性本来清静,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来无住,何期自性本来就是自在体。我们在这个体上面注重妄识,不注重这个法的本体就是清静,心清静,就是世间上所有都是清静体;世间所有的法都是平等之法,所有的体都是清静的。平等的法叫做菩萨,清静的心就是罗汉,所以罗汉是心清静,菩萨是法平等。进入法平等的时候,叫做庄严。心清静的时候,就是涅槃。所以阿罗汉住在涅槃体里面,菩萨是住在法平等的体里面,能利益无量众生。了解了这个自性本来清静故,而不住妄见,不以自己的妄见为根本,以法安住。法上清静我应该清静,法上平淡我应该平等,法上涅槃我应该涅槃。了解这个自性涅槃本来具足,本来清静。如果人家骂你,一刹那时间了解声音本来清静故,还有谁在骂你呢?如果你注重分别相,“我在骂你”,我建立了,人建立了,然后分别你在骂我,分别心具足,众生具足了,然后我来再骂你,这个寿者相续了,寿者也具足了。所以一念妄生四相具足。如果你一念悟到了明了了,哦,你骂我的本体是清静故,我不住妄念,我住在这个清静的体里面,那你妄念不生,没有我了,因为我这个体本体是清静,所有清静是一体的。你想,我的身体跟你的身体绝对不一样,但是清静绝对是一样的,这个清静就是心,是你的涅槃自性。所以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一切诸法本体清静故,这个清静是一,不是二。所以任何人安住在不住法,住清静体,不住这个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分别相,要了解男女老少的本体是清静的,我安住清静法,以这个法以这个清静的体来摄住心,你妄心自然不生。包括我自己的身体的本体也是清静的,我讲话的声音还是清静的。这个清静体把我们的妄念去掉,妄念就是妄想分别,分别心不生,彻底地认识到这个,你还有一念觉。但是在这个清静体里面了解一念觉,这个时候你的妄念当下顿空,你当下了解我这一念觉也是假的,你猛然就到清静体里面了。如果快速马上进入涅槃,一直到你临命终时。你到这个时候,那个境界是个什么境界呢?相当于三果阿罗汉,三果位还是果位,还没有见道。如果见道位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证量上进道位,就彻底地把我这个妄念断了。妄念一断,所有的空就现前,那你就证阿罗汉,亲证阿罗汉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除非你自己有这个善根,有这个过去修行的因缘,一念趋入,因为一念清静一切法都清静,你就通达了,通达一切法。所以你的清静心力量有多大,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你不会去观察于法,为什么呢?此清静体不受污染。为什么不污染呢?与一切法不共故。清静体与一切烦恼不共的。烦恼是妄见,没有实有的体,安住清静的时候,一切法不会显现。就是不生妄见,妄见本假故,不真实。所以清静的体跟一切法是不共的。但是这个清静体,它又能生妄见。为什么呢?因为清静体能生诸法,而这一切法是妄体,无明妄动,是故有四生存在,有四生就有妄念,有妄念生有识生,妄识无明动的时候你就会造业,就产生了现在的我你分别。你一念觉,一念你悟到实相后抓住实相不放,清静的体是永远不受染着的。有人讲,我本来就是佛啊,为什么被妄念所染呢?其实现在我们这个种种妄想是妄念,我们的清静体不受污染的,包括我们现在,清静体不会受污染的。谁说我们的清静体受污染呢?你想一想,你现在受不受污染,我现在讲话的声音,我在骂你,但是我骂你这个声音它的本体还是清静的。但是我们两个骂的这个力量来自这个清静体,没有这个绝对的体,哪来相对的相呢?没有绝对体,就没有相对的缘起,没有缘起,就没有现在的这个假。这个假是依这个真而产生了这个无明妄动体。但一觉永觉,一旦觉悟了所有都觉悟了,所以妄就不生了,我们要知道这个道理。这叫自性涅槃,众生本来具足,每个众生都具足了。经过这个自性涅槃的认识,了解了,产生观注、思维、观照,实相现前,现量证得了,不断的破无明,不断的破这个世间的迷惑,这叫住、行。住,就是住在这个体上面,然后不断的观照,然后很多的妄习慢慢的断除,断惑,断除你自己无始以来的迷惑的体。断惑就是见惑烦恼、思惑烦恼,一直断,无明的烦恼全部断尽了,你就见法身。在断的过程之中,有次第的证量,如果你抓住这个自性的本体的清静,那么你这个妄心断尽,你就能够证到法身,你就证阿罗汉,见到法身,断了六品无明见到六品法身。你就初见于佛啊。

无余涅槃是哪个余?你的无住是意识中的分别还是伏住妄心后无生的无住?

有余涅槃进入无余涅槃,什么叫无余涅槃呢?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余涅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上求佛道,对上不入涅槃,对下不入生死。这个觉念,对下面不住生死,对一切生死不执着;对上不入涅槃,不是说我到寂灭之中,就是像阿罗汉一样,进入涅槃里不度众生了。他不在涅槃,他跟众生打成一片,全部的心就是众生的心。只要你进入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度众生无众生可度,成佛无佛可成,因为佛已现成,为什么呢?因为现量上众生就是佛,没有众生可度。无佛可成,因为现在的众生就是佛,佛就在眼前。佛度众生,没有众生可度,佛就在眼前,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对上求成佛,对下化众生,但是中间无所住,不住涅槃不住生死,这个叫无余涅槃。这个不住体不是我们妄念里面的不住体,是觉性里面了解了第一谛以后,从自性中所有妄念不生之时自然无住。伏住了妄心,你就会达到无住,如果你妄心未伏,那你无住的这个体是你用意识衡量出来的,用意识分别出来的无住,那还属于是妄念。必须要去亲证它。不亲证它有什么用?

佛陀为何劝于众生发愿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不是自性涅槃,也不是有余涅磐?这样做的利益何在?

佛陀劝于众生啊,你应该发这个愿,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你发了这个心出来的人,也就是说了解第一谛的人,你就可以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解义的。要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想跟我一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定要发起这个念头出来;要度一切众生,实无一切众生得灭度。众生一听到这个话之后,就会产生无住之体,就是说应生无所住心。这样的分析没有众生可度的话,那后面为什么又讲度众生呢?后面会详细的讲。

佛陀是无住之体吗?自利利他之心中的遮与止各是什么?生死涅槃灭度众生皆方便立名,何情偏空?何情偏有?何情无相?

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就是常住涅槃了。而菩萨叫无住涅槃,菩萨是无住之体,还有无住之一念。佛陀是现量的证,菩萨是现量的修,此修此证是一体,但是菩萨还是在发心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之妙用,不管你是迷的还是悟的,只要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起自利利他的心,里面有一个遮止之说。这个遮跟止啊,不可思议的遮止,这个法的妙用。你要利他,本身就是自利;利他心广,利他金刚智就会显现出来。利他本身的体,本身就是一个智身。这个利他的心生起来的时候,已经就不可思议了。

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就是说他要让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灭度,其实就是涅槃的意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就是说众生本来是无涅槃可得,无生死可得。就是说,众生生死涅槃,犹如空中之花,假立名字。所以众生本来就是没有生死可得,没有涅槃可得,涅槃生死本来就是空中之花。因为佛陀讲过,众生本来就是佛,只是妄心未除而已,妄心一除佛性即显。只要你把妄心舍掉一分,你的佛性就显现一分。所以不可以有涅槃可得,因为这里面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无余涅槃还是有涅槃可得。后面讲无涅槃可得,是众生本来真实之体,是没有众生,但是菩萨还有这种执着,不通过这种执着,他没办法悟到这个体。

佛陀让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本怀是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体是什么?其中的遮和止又各是什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与修行及解脱是何关系?众生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方面为何一直难以真正深入,或真实的发心?利他是一种觉悟?还是一种真受用?

所以先让他发起度众生的心,为什么要令他发起度众生的心呢?最重要的,要让他理事圆融,要他不偏有不偏空不偏妄见。因为众生不是在有里面的执着,就是在空里面的执着,空有都是妄见,但是如果你不让他利益众生,他进入空见,不誓成佛道,也没有涅槃可得,他又执着有见。所以要让他度无量众生,进入无余涅槃;又要让他对无余涅槃何生死产生一个执着。这里面一个非常很细的一个心。是释迦牟尼佛导致于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体。所以仔细的思维一下,这个佛为什么要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的这个含义,是不让我们住生死住涅槃,但是又不能够离开生死,离开涅槃,都是偏执。离开生死离开涅槃,与法身、报身、化身不能相应啊,因为离开众生就没有佛啊,离开涅槃就没有智,就没有觉性,那就进入妄见了。我们要知道法身就是报身,报身就是化身,化身是跟众生心相应的,报身是庄严跟利他是相应的,法身是自庄严。你不要涅槃,那你的法身自庄严了不可得,你得不到。如果你不度众生,你的这个报身庄严,你就得不到。你报身跟法身都不能相应,那你讲的不都是空话了吗?如果真正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广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但是我们众生呢,往往要不就是住在那个体上面,要不就是住在这个体上面,在这边讲要度众生,又不能够发起觉性即无所住的体,上成佛道但是又不能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所以我们往往就偏执一边。因为你偏执一边,就进入大失,失去什么呢?在净土里面说,常寂光土跟你没有份,实报庄严土你又没有份,你就在方便有余土和化身土里面,方便有余土和圣凡同住土,在这里面安住着,法身、报身皆失故。你要不发起自利利他的心,你本身所想成佛的这个心就是错误的,不能够得到,你有大失。只有你从因地上发起自利利他的心,你就是妄执也可以,因为这是遮止之法。什么叫止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一定要这样做,发无上的菩提心。什么叫遮呢?就是说,这种做法虽然是妄的一念,但是这个妄的一念,与法身、报身、化身有一个相应的量。就像我们说,把一念功德回向于十方,其实回向十方的那一念是叫心量与法相应的那一念。虽然是妄念,但是我回向于法界这种果报跟法界是相应的。这一念虽然是妄,但从遮上面讲跟这个实相是相应的,只是众生执着了。如果你不发起这一念,你跟根本的实相都不能相应,那怎么能发起你觉的一念呢?

能和佛心相应相会的根本之心是什么?何种情形下十方诸佛都是你的化身?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三辈往生中为何独独强调发菩提心?真发菩提心的难关何在?

所以这一念发自利利他的心,跟你将来法报化有一个相通相融的这个体。如果你要是不跟它相应,不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发这个自利利他的心,那你本身跟佛陀全部的相融心融合的心就没有建立。那你怎么修行也没有办法得到,就是妄想我要成佛,也在妄想之中,根本跟佛毫无关系。因为佛陀就是一个自利利他的体,也就是说法身就是报身,报身就是化身。我们不要把眼睛盯着法身看,在经典上面讲得很清楚,你眼睛盯着法身、报身,而认为化身是虚假的,老盯着法身以为是那个样子的,其实这个观点就犯了一个错误。法身、报身、化身是一体的,讲到最后面还是讲到你现在。还是讲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体,这个体它是法身不离报身,报身不离化身的,还是那个化身里的自利利他的功德。佛陀的清静庄严,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这个智身还是要现前的。在你现量上的福德现前,不然哪有自利利他的功德呢?你怎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等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你说你有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肯定具足啊,为什么?十方诸佛皆是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方诸佛都是你的化身。如果你要是跟化身不相应,那十方诸佛怎么跟你相应?如果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利利他的心,是跟十方诸佛所有的三十二相相应的。从净土法门来讲,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是要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像妙法莲华经,龙女成佛一刹那之间,在空中把龙珠供养给佛以后,立即就在空中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化身就是智身。他的法身跟报身不可思议处是不可以在我们凡夫面前示现的,等你证到报身跟法身的时候,那是不可思议境界,绝对的境界。只有化身才是有相对量而说。如果你成佛的那一刹那,不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你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此方世界,还是在他方世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定会显现出来。

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到西方极乐世界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佛陀八万四千相。你就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诸佛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东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相续成佛。你想一想,难道西方极乐世界不具备化身吗?不具备法身吗?不具备报身吗?法身叫无极之体,报身叫虚无之身,什么叫虚无?就像虚空一样,叫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就是法身。法身、报身、化身在西方极乐世界都具足了。如果你要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具足的话,就落于边地疑城里面。不管你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此世界,一定要跟这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相应,也就是自利利他的心要相应。如果跟自利利他的心不相应的话,你就落于胎生。所以佛教在三辈往生里面讲道,叫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读大乘经典,深信不疑。这也叫发菩提心。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叫菩提心。所以上三辈都是要发菩提心。上上品也是讲发菩提心。唯有下六品或者胎生,没有发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具足,那就麻烦了。所以要发起自利利他的心,不管此世界、彼世界,跟大乘第一义谛都是非常相应的。南摩阿弥陀佛。


 


{返回 常福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系列开示 39
下一篇:《金刚经》系列开示 37
 《金刚经》系列开示 88
 关于用身念佛的开示
 《金刚经》系列开示 68
 明心见性偈
 《金刚经》系列开示 59
 《金刚经》系列开示 48
 《金刚经》系列开示 45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6-1
 《金刚经》系列开示 15
 《金刚经》系列开示 1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明概论(太虚大师)[栏目:因明简介]
 95 为师胸怀[栏目:大机大用]
 慈悲济世 知恩图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云何应住?[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第六十五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宗教信仰与宗教性[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六回 拜妙德夜神[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一五)[栏目:杂阿含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日日是好日[栏目:和颜爱语·山田無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