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涅槃 佛法永存
 
{返回 心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9

佛陀涅槃 佛法永存

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也就会离开人体,而进入另一个新生命体内,这个新生命体可能是人类,也可能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的过程。

说到涅槃,“涅槃”本是梵文,后来就多用作佛教用语,寓意烦恼不现,众苦永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一种成佛的境界。

也就是说,已经具足一切功德,断尽了一切烦恼,身心达到了清净和平的境界。也可以说是烦恼和业障永远“不生”,而智慧与功德圆满不灭。达到这个“不生不灭”的境界,才是人生离苦得乐的目标。

但在佛陀涅槃之前,人们对“涅槃”这个词义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准确。所以当佛陀宣布他将要涅槃时,他的众弟子都很难过。佛陀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悲伤,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只要你们能依照着去实行 ,就是我法身永远在人间了!”

佛陀涅槃前教导我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特别是以下三段话,更是道出了佛法传承的关键所在: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魔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

佛教重在精神内涵,释迦佛陀的出生,涅槃,并不是多么重要,丝毫不妨碍他的精神。 佛陀在这个世间来投胎,示现八相成道,最后的涅槃也是一相,这都是佛的大威德力所示现的。生也是示现,灭也是示现,生实不生,灭实不灭。

佛陀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怜悯我们众生,因为佛陀如果继续住世的话,众生堕落的比解脱的要多,这样的缘故,所以世尊显现了涅槃。然后留下方法来,这方法里充满了佛的智慧和悲心,这是佛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人间。如果我们大家有这样的善根相信,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个个还都可以解脱。如果佛陀在世间,亲口告诉我们方法,我们不按照方法去做的话,也是没有用的。但是世尊把方法留下了,众生如果能按照方法去奉行的话,尤如佛陀住世一样,也是可以得到解脱的。

心律开示:凤凰涅槃得以浴火重生,佛陀涅槃却留下佛学教化世间。佛的智慧是非物质的、不生不灭的。

 


{返回 心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中的嫉妒苦
下一篇:幸福是什么?
 什么人可以带佛珠?
 上香的讲究
 生命中的嫉妒苦
 从单相思中走出来
 学会放下的潇洒
 关于香疤起源的说法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的故事
 古今三华寺
 最好的悟禅之道
 我为什么谈感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四圣谛的禅修[栏目:创古仁波切]
 相应2经 受摩经[栏目:相应部 5.比丘尼相应]
 法苑谈丛 第十章 漫谈汉族僧服[栏目:法苑谈丛]
 怎样看待父母“逼婚”?[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净空法师说故事(一) 贰 在家篇[栏目:净空法师说故事]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八 至心精进[栏目:陈义孝居士]
 答傅汶明问(二则)[栏目:太虚法师]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如理如法的修行?[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八)观想无常调伏烦恼[栏目:圣者言教]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第二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