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贾岛~宿山寺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8711

★贾岛(779—843)

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为官至普州司仓参军。与孟郊以苦吟齐名,人称其风格为“郊寒岛瘦”。工诗,诗作多写闲居生活,或咏景感怀,清奇苦涩为其特色。长五律,重以词句锤炼,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自述,为苦吟诗人深感肺腑的生动写照。着有《长江集》。

宿山寺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赏析】

这是一首对长寿老僧的虔诚礼赞之辞,以精妙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老僧不闻世事潜心习道的孤清高峻的精神风貌。

首联写山寺的位置,透出高寒之气,暗示老僧的孤寒气质。颔联最为令人赞不绝口,它采用无比工致的对仗,符合宇宙因果的规律,展示了生命的灵灵跃动。“疏木”对“流星”,以静衬动,显示不同个体蓬勃的生命;“走月”对“行云”,展示宇宙生生不绝的脉搏,个中透露出禅宗旺盛的生命跳动。在如此生机勃勃的自然中,却有一位高僧住在人迹罕至的孤峰绝顶上,与苍劲的虬松为友,与不群的仙鹤为邻,从不问世事,心静如古井,却让人觉得精晓宇宙与自然的精奥。他之所以年腊八十却久坐不劳,乐此不疲,是因为他精通禅理,他的内心世界已经与自然宇宙达到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此一境界后人有诗为证:“不向人间留姓名,草衣木食气峥嵘。”(清人赵关晓《赠友》)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争新,送此草堂人。

尘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赏析】

这是一首情深意挚的赠别诗,个中不存丝毫秋日送友之萧寒意,历现了禅者旷达的襟怀。

一个雨后初霁的秋日,诗人送隐士无可上人前往远游。“草堂人”之称暗喻诗人对无可上人隐沦境界的仰慕。上人云游只随身带一柄拂尘,何其洒脱不羁;别于秋日虫鸣之际却不伤别,又何其旷达。无论是独行时还是小憩时,时刻不忘观影悟道、数息观心,对禅道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跟这种志同道合者,诗人愿结烟霞之约,他日在天台圣境做同道的伴侣,表明诗人发志求道的心迹。

全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衬托出无可上人风流俊雅的禅者形象,显示了诗人不凡的笔力。真正的禅者当“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送僧》)诗僧贾岛确实深谙其中三昧。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这是一首诗史传唱的名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伴随着“推敲”二字的风流韵事,世代流传。

首联着力描写隐士的庐居之“幽”,不惜用了“闲”、“荒”二宇。颔联用无比工整的对仗,与富于动态的描写,以动衬“幽”,抓住“鸟”与“僧”两种生命,说明幽居无尘世人事的搅扰。颈联描述户外的风致:小桥毗连着无际的原野,云脚飘转,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迁移,暗示隐者野旷不羁的风采。此次虽寻访不遇,但决不有负佳期,誓同高士一同归隐幽处。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姚合~闲居
下一篇:从谂~鱼鼓颂
 与恭~思母
 沈周~赠西山老僧
 文偃~金屑眼中翳
 明秀~平望道中
 遇贤~杂诗
 张说~山夜闻钟
 皇甫曾~送普上人还阳羡
 先觉~题大慈坞祖塔院
 顾瑛~自题像
 守璋~晚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佛法角度看“明星”吸毒现象[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法师的证言[栏目:心灵对话]
 好看的石头[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因果普遍存在[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问山问水问人间[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敌不过烦恼习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五、谈诚[栏目:慈航法师]
 文殊菩萨(文殊的事迹、文殊的思想)[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天地灵文楞严咒 The Shurangama Mantra--The Efficacious Lan..[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1.慈孝的白香象[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