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圆满之慈济世界
引言:自性三宝
走在追寻及探究真理的过程里,面对古今中外知识瀚海,不论是佛典或世典的著述论说,皆应出以“敬重、谦抑”之心,广博而深入地阅览与思惟;同时,也应该要怀抱信心,谨慎举证提出己见。唯因心存敬重、谦抑以及信心,才显出真正受教于上人所说之“自性三宝”。
人人本具“自性三宝”,三宝住在自心中,清净无染,不生不灭。每一个人心中有佛,这是自性佛;每一个人心中有法,这是自性法;每一个人心中也有僧,这是自性僧。自性佛是慈悲,自性法是智慧,自性僧是自律,每一个人本自具足慈悲、智慧并能自律。
身为上人之弟子,对于弘扬上人思想,所站的立场应该是──把握佛陀本怀,以清净、宁静之心,闻思上人之言教、法教与身教,探究上人之思想体系,显明其独到创见之处,建构慈济宗」之自家宗风。代代弟子经年累月如此往这些方面用心,则所谓“上人思想”或说是“静思法脉,慈济宗门”,才能在世间人心之认知上具真理之永恒性与普遍性,真正成为不论在实践上或学理上,都是成佛之道的一门。
然所谓“门门道同,殊途同归”,慈济既是成佛之一途,其它正信的法门也是一途,尽管大家方法与形式不同,而这些方法与形式都是适应众生不同的根机而方便设教,但因为目标都是一致的爱与善,都是在为天下众生奉献,所以也都能渐次超越而究竟成佛。只是不论是哪一门,都要求入门的人必须一门深入,才能因为专心致志而得以一理通、万理彻,以至成佛。这也就是上人常说的:“我不怕你信仰别的教,只怕你信仰得不彻底。”若真正是信仰得彻底,必然是能领略明心见性的风光。
所以说,佛教之各宗各派弟子,乃至于世界上各种宗教的门徒,不必尊己抑人,都自以为自己的宗派或宗教,才是绝对唯一正确或究竟的路,以致心生分别与执着,无法容纳异己,并且排斥或否定别人;唯当大家依自己的根机,用智慧选择一门深入,并且透过“知己知彼”有心去了解别人的教义,而给以尊崇与肯定其方法、形式与成就,如此世界人类于个己而言,在信仰上都能获致究竟处,于整体人类而言,彼此之间信仰的分歧也才能获得理性的尊重,进而达致世界的和平。
身为上人之弟子,尤其是从事上人文献工作者,其责任与使命就是──如何使上人的思想,特别是在学理上,透过一己的智慧与团体的集思广益,能阐述与汇整得更成熟、更圆满,以发扬光大这一门“慈济宗”。
而其实所谓“慈济宗”,宗旨就在发扬大爱精神。任何人,只要他心存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也就是存菩萨心投入人群,以感恩心无所求去付出,去做救人的事情──不论他所做的事是什么,或是士、农、工、商,或是学者、小贩,或是神父、法师,事不分大小,只要是对人群有益,他最后都将能够见证自性,都能够成佛。当然,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在广义上都是“慈济人”──不论他信仰什么宗教,或依止什么宗派,也不论他有没有听过慈济。
慈济将佛法的核心大义或说是佛陀的本怀,从长久以来存在于藏经阁或学术殿堂或文字上之精神面,拉回人间教人在生活上去实践,透过慈善、医疗、教育与人文之兴福志业以修慧,强调力行、肯定力行──这就是慈济在历史意义上的殊胜处,也就是它对世间的贡献。至于以上之论点,事实上,便是出于畅佛本怀之《法华经》的思想。
纲要:
﹙一﹚知本末终始先后
1、秉持佛陀慈悲本怀,由近扩及于全世界
——知所先后固本道生,理想放远把握当下
2、起点
——把握台湾之当下时空道场
3、目标
——三千世界立体琉璃同心圆
﹙二﹚慈济宗法源根据
1、法华精神为旨要,无量义经为精髓
——真空妙有教菩萨法,法脉宗门事理相融
2、静思法脉之中心思想
——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
3、慈济宗门之力行信念
——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
﹙三﹚慈济宗实践方向
1、静思法脉开启慈济宗门,慈济宗门传承静思法脉
——以理启事藉事会理,法脉宗门相辅相成
2、静思法脉内修清净心
上人教诲﹙着重人格教育﹚
——人圆、事圆、理圆,三圆合一
3、慈济宗门外行菩萨道
四大八印﹙适应社会需要﹚
-——时轮、*轮、心轮,三轮体空
﹙四﹚合心勤耕大福田
1、法末浊世三灾并起,通达世纪交变周期
2、本具三宝怀抱三心,相知相敬救世救心
3、月本无缺心月亦圆,坚持理想上弦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