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培养适应现代,面向未来的优秀佛教人才
 
{返回 杨曾文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5

培养适应现代,面向未来的优秀佛教人才
  杨曾文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贯彻党中央十六大以来历届中央全会的精神,正怀着满腔热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入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实践之中。党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公布,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和热情,举国上下到处呈现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这种情况对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都产生极大影响,对于宗教界也有巨大影响。
  佛教是不能离开现实社会的,佛教只有关心现实社会并且适应时代发展,才能永远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界应当如何适应,如何继往而开来呢?应当说,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代表人物和各级佛教团体,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多年来走过的道路已作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总结,特别在中国佛协六大、七大会议上所确定的方向、路线和基本任务,已被广大佛教界僧俗信众接受并贯彻到实践中去,在开展教务、加强自身建设、兴办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发展佛教教育和文化建设事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然而,摆在当前及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是佛教教育,是培养人才。继1986年和1992年赵朴初居士主持的两次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国佛教协会2005年9月24日至25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召开了佛协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圣辉常务副会长作《继承传统、适应当代、面向未来》的工作报告,最后通过《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纪要》,对十五年来中国佛教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深刻地分析了目前佛教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改进和发展佛教教育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重庆佛教协会、佛教界领导打算总结以往佛教教育经验,在以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进一步开创佛教教育的新局面。本人认为确实抓到了根本,衷心希望早期做出成绩,为新时期佛教的继续发展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现代,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这里仅提出三点想法,提出来与诸位共同商讨。
  一、应将统一思想,加强对发展佛教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放到首位
  在这方面,党中央和政府的宗教领导部门有专门指示精神,例如1982年中共中央第19号文件、1991.年第6号文件以及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报告、今年发布的《宗教事务条例》,都对办好宗教院校,培养热爱祖国、接受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工作作出明确指示和要求。中国佛教协会在关于发展佛教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带有指导性的报告、纪要等,其中除佛协六大、七大的:1:作报告外,特别是赵朴初居士1992年在上海主持的汉语系佛教教育1:作座谈会的讲话及会议纪要、圣辉常务副会长今年在四川峨眉山举行的佛协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和会议纪要。笔者认为,通过学习这些文件,可以引导启发我们很好地检查和总结以往佛教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发展佛教教育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并且进一步明确今后办学的方向。
  领导和从事佛教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当代社会,必须适应当代社会。冈此,对于党和政府关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应当及时学习和熟悉,对于社会发展情况也必须关心和了解。例如,党中央十六大以来的重要决议和文件,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和温家宝总理关于制定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等,对丁二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指导作用,自然各地佛教团体、佛教院校也应当将这些文件的精神贯彻剑自己的各项工作和佛教教育当中去。我们从这些重要文件中可以深入了解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党、政府和人民的意愿和需要,从而明确佛教教育的重大使命和佛教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
  二、应当制订长期和短期的教育计划
  重庆佛教教育工作是有历史传统的,并且多年来也取得很多成绩,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对此,应当充分肯定和继续发扬光大。
  笔者认为,在已经正式成立属于高级的重庆佛学院的现在,应当更多地找找差距,根据现在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条件,提出今后改进教育,进一步发展佛教教育的长期的和短期的规划,以便有条不紊地把重庆佛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好,例如教员的进修和增聘、招生的规模和标准、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提供、中级高级班及研究生班的搭配、学院的扩建及设置的配备、教职员丁的工资及生活待遇、办学资金的来源及管理使用等等,都应当有个通盘的考虑,经过领导及有关人士的认真讨论研究,形成文件,经提交上级有关领导批准后即可执行。
  在形成规模教育的情况下,最忌讳遇事临时应付,仓促决策的做法。
  此外,必须认真贯彻中国佛教协会强调的佛教院校实行“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针,制订维持学院正常运营的章程、制度,并且制订具有约束力的校规或条例。当然,这些章程、条例、校规等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完善、修补。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的领导管理体制,形成教学秩序严格,纪律严明,学习风气浓厚,课余生活生动活泼的局面,以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佛教人才,并且促进学院优秀的传统的形成。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设想和建议
  中国佛教具有自古以来形成的优良教育传统,也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办佛教教育的经验,特别拥有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和发展佛教教育的丰富经验,对此应当认真总结,吸收一切好的成功的方面,同时也应审时度势不断对佛教教育进行改善和充实,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今年在四川峨眉山召开的佛协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作委员会会议的报告和纪要提出今后应以爱国爱教、继承传统、适应当代、面向未来四个方面作为新世纪佛教敦育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原则。本人认为,重庆今后的佛教教育也应当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和办学原则,并且把它贯彻到课程的设置上。
  本人认为,作为佛教院校,白然应把佛教知识的系统教育放到重要地位,然而同时也应当重视普通院校皆有的文、史、哲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置。冈为这是提高学生基本人文素质和才能,奠定今后继续提高佛学水平和综合知识的基础。
  在佛学课程的设置上,对于中级、高级班的要求和标准虽然不同,然而皆应设置佛教历史(印度、中国为主)、佛教基本教义(小乘的阿含和毗昙,人乘的般若中观、唯识等)、戒律和清规、中国佛教宗派(八宗,特别是天台、三论、唯识、华严、净l十、禅和律宗)、佛敦文献(包括目录学),有条件时可以设佛教艺术、冈明的选修课。并且应当根据条件设置佛教法会系列、仪规的课程和实践课程。
  至于文、史、哲课和外语课等,应当尽可能采用普通大学通用的教材,聘任有相当学术修养的教内外学者担任老师,以利于在人文社会学的知识上拉平佛教院校学生与普通大专院皎学生的距离,便于学生毕业后与学术界和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交往,也便于他们进入普通人学进修或出国进修。
  至于设置寺院管理课程的问题,此应看条件是否许可。现在有的寺院采取选派人到大学迄修经济管理课程的做法,也是一种可供考虑的方法。
  重庆佛学院计划举办研究生班,应当说这是很有远见之举。至于如何办好研究生班,我息首先应当借鉴已经举办研究生班的中国佛学院和闽南佛学院的经验,并且也应了解和借鉴普通人学培养研究生的做法。
  有几个环节十分重要:
  一、选取研究生应严格掌握标准,对于那些已经具备高级佛教教育学历,并且品德好,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才能选取(也可以考虑采取先考试后综合审核的做法);
  二、聘请教内外有学术成果的学者担任导师;
  三、攻读学位的方向和课程,应考虑发展佛教教育和弘法的需要,也应考虑中国佛教文亿建设事业的需要。
  四、协调好和管理好导师授课、研究生日常学习和做毕业论文、论文答辩、授予学位、:王业分配等各环节的工作。
  最后,本人诚挚希望重庆市党政领导和佛教界领导,应克服种种困难,多方面筹措佛教蓑尊资金,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并保障和不断改善教职员工的生活。
  以上,是本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诸位参考。

 


{返回 杨曾文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义理如何诠释和谐思想
下一篇:佛教戒律与道德
 如是弘愿,如是伟业--纪念中国现代著名佛学家法尊法师
 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佛教和佛教研究
 达摩禅法《二入四行论》
 《<维摩诘经>释论》序
 中国禅宗典籍选编——总序
 唐代马祖和中国禅宗
 慧能的劝善止恶伦理思想试析
 雪窦重显及其禅法
 泰国的当代佛教思想家佛陀达沙比丘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9月10日-供养家中的佛[栏目:福德日记]
 至诚恳切念佛定仗佛力接引生西[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用什么方法可使众生悟佛性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吃了肉或是要吃肉之前,要先念什么?[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为什么禅宗传到六祖之后,法衣就不往下传了?[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B 1122经:本经是诸多释氏请教于佛陀,即患病的居士如何得以安心。[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