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8

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作者: 楼宇烈
  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尝言:中国佛学之特质在禅,而汉传佛教传至今日,其主流亦为是禅宗。然自五代暨宋以降,由于片面强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由经教”等,且以“参公案”、“参话头”、“逗机锋”等为修禅证悟之主要途径,遂使禅变成了只有少数所谓“上根”者才能参透的“玄机”,而使众多“中”、“下”根器者望而却步,无入门处。
  佛教既需明理,更要实践(实修、实证)。对于广大众生,面对千百则不易参透的“公案”、“话头”、“机锋”,如何入手修证,何时才得“顿悟”而明心见性?这是许多修禅者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以及在禅修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从大愚法师、王骧陆(仁知)居士到元音老人所倡导的“心中心法”,就是一种以契机契理、切实可行之法门,广接有缘,导归明心见性之正途的修证法门。
  “心中心法”是融禅、净、密于一体的修证法门。对此了解不深者,常常视“心中心法”为一般的密法,其实是不确切的。元音老人对此有清楚的阐释,他说:“心中心法看是密宗,但它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融三宗为一体的大法。”进而,他又对“心中心法”中的密法做了辨析,说:此密法“不同其他有相密法,须从有相过渡到无相而后才能亲证本真,它是直下见性不须绕弯的,而且它和禅宗一样,都是从第八识下手修行的,所以它实质就是禅宗。”(《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元音老人弘传此法门,力倡明心见性,不仅自身潜修密证,得大成就,更以慈悲心肠,善巧方便,传佛心印,导引众生。实为近世难逢之大善知识。
  老人且针对近世佛教行人,特别是在家居士不重视人格培养的现实,反复开示:“佛教导我们第一做好人,要符合做人的人格”,其行持正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写照。
  本人虽无缘与元音老人谋面,但曾读过一些大愚法师、王骧陆居士、元音老人的论著,对“心中心法”略有了解,认为此法诚不失为今日修禅求悟者,可持之以达明心见性之善法。
  承蒙本书编委会抬爱,邀我为本书作序,今喜见正法弘扬,慧灯长明,故也乐为之序。希望有缘者能通过本书了解元音老人的生平及开示,具正知见,言下知归,得鱼忘筌。真修实证,了悟人生真谛,造福社会大众。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确认识佛教
下一篇:面对当今科学时代 佛教定位何在?
 太虚大师小传
 佛教里的和谐
 佛教与现代社会
 佛教的现代启示意义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
 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2 正思惟[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白圣长老对全球汉系佛教汇聚与拓展的功绩(觉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四八)[栏目:杂阿含经]
 修忍辱没有力量,怎么办?[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心及觉性[栏目:实修教言]
 相应13经 无常经[栏目:相应部 23.罗陀相应]
 如实观照[栏目:杂阿含经选集]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使僧团分裂的提婆达多 恶行易做善事难为[栏目:法句经要义]
 药山禅指要(本光法师)[栏目:禅宗文集]
 持平常心(楼宇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