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宝峰禅师的境界
 
{返回 黄夏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1

宝峰禅师的境界

黄夏年

  《宗鉴法林》是一本介绍禅宗公案境界的书,作者集云堂以某一具体公案为例,然后再对此公案进行解说,之后再附上历代禅师的悟境,以此说明公案的作用。《宗鉴法林》卷三十六曾举“金陵高峰寺宝峰智瑄禅师(海舟慈嗣)”条云:
  宝峰因天奇瑞参,师问:“甚处来?”曰:“北京。”师曰:“别有去处么?”曰:“随方潇洒。”师曰:“曾到四川否?”曰:“到。”师曰:“四川境界与此间如何?”曰:“江山虽异,风月一般。”师竖拳曰:“还有者(这)个么?”曰:“无。”师曰:“因甚却无?”曰:“非我境界。”师曰:“如何是汝境界?”曰:“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定名?”师曰:“汝岂不是著空?”曰:“终不向鬼窟里作活计。”师曰:“西天九十六种外道,汝是第一。”瑞拂袖便行。
  宝峰智瑄,《续五灯会元》作“宝峰明瑄”,苏之吴江范氏子。因在寺院做木工活,遂出家拜海舟永慈为师。天奇本瑞,南昌钟陵江氏子,礼荆门州无说禅师披剃。后来离开无说,“遂往蜀中,谒楚山。问:‘某甲闲时看来了然明白,及至临机,因甚茫然?’山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楚山”是楚山绍奇,明初至中叶禅门一大家,念佛禅的倡导者。天奇对自己的心境经常不稳定感到困惑,特别是在有事临来发生时,更是茫然。楚山告诉他只:有你的念头在毫厘之差,所以才有天地悬隔的感觉。这就是在公案中询问“四川境界”,也说明天奇已经从四川回来之后,在南京与宝峰见面。
  明末高僧莲池株宏在《竹窗随笔》“参究念佛”中说:“国朝洪、永间,有空谷、天奇、毒峰三大老。其论念佛,天、毒二师,俱教人看‘念佛是谁’,唯空谷谓只直念去亦有悟门。此二各随机宜,皆是也。”由是说明天奇受楚山的影响,推行“念佛是谁’的法门。宝峰与天奇本瑞之间的问答,则反映的不是“念佛是谁”的;参究方法,而是禅宗典型的无心境界的讨论。天奇禅师回答宝峰禅师的境界提问,认为“江山虽异,风月一般”,这说明他并没有超越认识,仍是起了分别心,所以宝峰要进一步继续追问,天奇仍然是围绕自己要追求的境界来作答,认为自己的境界是“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定名?”执有境界之想,仍有有生的想法,这不符合佛教的“无生正理”,是执空为有的表现。宝峰只好专门指出;他的“执空”表现,但是天奇还不同意,宝峰最后只能说天奇的想法是属于外道的做法。宋代著名的禅师永明延寿曾经说过:“如西天九十六种外道,皆求出离,因遇邪师,反沉生死。”本来禅宗的境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得到,不必专门去求去修,但是天奇却老是要去修去追求外在的“我境”,这就违反了禅宗的佛在心中,不从他求的宗旨,宝峰对天奇的批评,这对一直在不断追求修行的天奇来说,当然是最大的侮辱了,气得他拂袖而去。但是这正是这一提醒,让天奇猛醒,使他甘心情愿地归依了宝峰,正式成为入室的嗣法弟子。
  宝峰对天奇的开示,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因为太多的禅师虽然自认为一直在修禅宗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但是实际上却仍然是追求外在境界上演练,所以这则公案得到后人的首肯,金粟禅师曾评价云:“宝峰应机绵密,觌面活埋,不是天奇和尚洎合失却一只眼。虽然如是,且如何是九十六种外道底第一?良久云: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安名。”宝峰老婆心切,天奇一时心迷走失,强立安名,是“起贪著之心,怀希望之意”,如同蒸砂,砂不是饭,因果不同,体用俱失。牧云门禅师云:“何故繁词扫不开,一拳高鉴自能裁。西天外道虽蒙记,透网之鳞唤不来。” 孤云鉴禅师云:“随方潇洒大方家,拶著当头便返踯。个中境界阿谁知,诸佛从来不能识。”宝峰禅师一记重拳当头,将还有顿悟成佛之性的天奇返掷而回,收入网内。全鉴旭禅师云:“一般风月,境界幽深。诸佛不识,谁是知音。桃花烂熳春风远,千里相思动客心。”既是幽深境界,岂非他人能知,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才能够起心动念,由而感知。
  可见,宝峰禅师的这个公案,对修行者来说,确有惊醒棒喝的作用,它指出了见性成佛之自心自悟的真谛。《宗鉴法林》载拳石沃对这个公案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
  临机棒喝当时分,鹘眼龙晴手自亲。触着通身寒彻骨,不惊人处也惊人。
  拳石沃是扬之通州人,俗姓葛。其生平史籍无载,仅列有他的法语:“僧问:‘如何是你有拄杖子,与你拄杖子?’师日:‘光影俱忘仔细看。’曰:‘如何是你无拄杖子,夺却你拄杖子。’师曰:‘别有灵光照胆寒。’曰:‘恁么则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也。’师曰:‘你作道理会那。”从法语看,拳石沃禅师奉行的是通贤常用的马祖喝弟子的方式,用大机大用,直指人心的临济宗宗风,以子之矛还子之盾的反向思维的形式,来启发学人,让人解惑。
  拳石沃的这首诗偈,前两句是说运用大机大用的临济禅法的恰当之处,宝峰禅师画龙点晴手自亲刃天奇本瑞的高明地方,后两句是说天奇的悟道时的感受,在不惊之处却得到了惊人的效果。较牧云门禅师、孤云鉴禅师和全鉴旭禅师几人的评价,拳石沃的点评的风格则又有不同。他不像这几位禅师刻意讨论宝峰禅师的高明之处和慧眼睿识,而是重在描写天奇本瑞的悟道过程,通过宝峰禅师的提醒,天奇终于悟道自己的悟道境界是在外道里面打转,所以他才生气拂袖而去。诗人王维曾经说过,“学诗浑如学参禅”。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里也曾说:“诗人造极之诣,必在神诣。”“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诣之极。”可见,参禅的感受最高的境界就是在于突然有悟,达到了悟境。宝峰禅师的一句话,将天奇通身彻骨点透,这是大智慧,这就是不惊人之处,却起到了惊天动地的效果,所以具有非常强的镇摄力和穿透力,拳石沃的慧眼抓住了这一点,不是比其它几位禅师又高了一筹吗。


{返回 黄夏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禅宗热中来看安祥禅
下一篇:谛闻法师的教育人才观
 虚云大师与七塔寺
 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
 禅宗研究一百年
 20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浅议佛教中的科学知识
 中兴七塔寺的慈运法师
 佛教和平走进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
 21世纪禅宗二题
 明州佛教与四明知礼
 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带着这些想法学佛,是不是还没有脱离“有所求”?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十九)~C 第535经、536经(独一经):经中叙述目犍连尊者,从阿那律尊者处听闻..[栏目:界定法师]
 无死度母灌顶开示 ——第三世贝鲁钦哲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李嘉诚给儿子的财富真经[栏目:佛教与管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六十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慈法法师开示:净土法门之大手印[栏目:慈法法师]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三下[栏目:智者大师]
 《六祖坛经》大义(钱穆)[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忆念三宝[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杂宝藏经白话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第三十八[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