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什么心?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35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什么心?能用四念处来解释吗?(2010.07.13(05)台湾)

   答:这一位学员问的问题,我想我是可以回答,但是你也只是观念、知见而已。你要能够来到《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必须能够要先做到。什么叫做“无我”、什么是“空”,那个绝对不是头脑的观念知见。

如果你还停留在头脑的观念知见,理解“空”、理解无我、理解“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管你再怎么理解,再怎么展现,你就是没办法真正来到“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假不了的,因为那是属于实修,你实际做到之后,它就自然的呈现。你真的没有贪、嗔、痴、没有那些我慢、没有那些己大人小、没有那些觉得自己修行比别人高、自己比别人厉害,这些统统要止息下来,你才能够来到真正的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那是属于非常高的境界,那是自然法尔如斯的流露。

各位在有学有修的过程之中,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去闻、思、修,不要一下子就想要:我是根基、根器高的人、我是悟性高的人,我很快就能够“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还在那里修什么身念住、受念处,这个都还是小儿科……千万、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十年前,“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对我相当有吸引力。但是我更重视的是,我如何去做到,是要问怎么样才能够真的去做到?所以让自己脚踏实地下来,好好的透过神秀所讲的“时时勤拂拭”的这一种过程,你才能够真正体悟到,来到六祖所讲的那个世界啊。众生就是这样好高骛远,喜欢自我膨胀,一把神秀跟六祖比起来就认为说:神秀这个境界还差得远,我们的根基、根器比较高,我们从果地起修,我们从那个无为起修,这个很容易都落入狂禅,狂傲的狂禅。

真的希望大家能够一步一脚印的开发身念住、开发明觉、开发觉受,进一步脚踏实地的深入心念住的开发,如实的面对自己,深入我们的潜意识里面去看我们的那些我慢、身见、贪心、嗔心、嫉妒心,真的要如实回来反观净化。你“时时勤拂拭”之后,自然的你的心灵品质就会越来越高,你会开启越高的智慧,你对于生命实相、宇宙的真理实相,你就自然会体悟更深入,很自然的他就会流露出高等的心灵品质。

所以“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看你净化了多少。你净化了,自我越来越淡薄了,贪、嗔、痴、我慢越来越淡薄了,你越来越展现出无我无私的这一种精神特征、特性,自然你就是不会有所执着,然后历缘对境能够生其心。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是明觉之心?明觉心与六意识心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为什么说要平等对待大乘和小乘?
 如何克服自己的惰性?
 禅思和妄想区别在哪里?
 “六道差别”与“一切众生平等”是否冲突
 感情很丰富的人是否不利于修行,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心里默念“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也能清理贪嗔痴吗?..
 一个得道的人是否能在方便法的形式上,面面俱到?
 念力,意念力,就是意根,就是意念的这个力是怎么回事?
 我不知道给自己定什么样的人生目标,请师父指点。
 保任需要到何种程度视为解脱的彼岸?
 体证三法印是否有秩序?一定要先体证无常、缘起之后,才能体证到无我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南传菩萨道 下 第七章:真实波罗蜜[栏目:明昆长老]
 谈发菩提心[栏目:卡塔仁波切]
 相应15经 忆持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十五届:禅修与西方心理调适(朱彩方)[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地域情结[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83 孝子割肉济父母[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佛教和谐观(刚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67-87经(略去)[栏目:相应部 50.力相应]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八[栏目:龙树菩萨]
 中国还是“弥梨车”佛教观念中的“众生”与“民族”[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