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道差别”与“一切众生平等”是否冲突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39

师父好!通过您讲的现象界是由地、水、火、风、空组成,一切物质是由细胞、分子、原子、核子、粒子,最后回到夸克,不停的在运动中组成,由此感受到万事万物的组成是殊胜的,尤其是有情众生的缘起或者叫出生,更是殊胜的,就是包括畜生道也是一样,也是殊胜的,这种想法等同于对三恶道的认同,是不是错了呀,请师父慈悲开示。(2010.1沈阳23)

   答:他问这样是不是错了呀,这个我们就要分为方便说跟究竟说啦,如果方便说的话就是有六道的区分,那这是鼓励大家我们要好好的学佛学法要向善,不要落入三恶道,但是这是一个方便说。这是勉励大家我们要好好的行善、积功德,跟众生广结善缘,我们将来会有更多好的果报,这是不错。但是如果要讲比较究竟说而言,永嘉大师证道歌他有讲过一句话嘛,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就是如果我们心态观念不正确的话,我们会有很多的虚妄分别心,那虚妄分别心出来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很多的我慢,用自我去界定、用自我去比较,这时候会界定出我们看不惯的我们就瞧不起他,那我们很欣赏的我们就想要拥有、想要抓取、想要追寻,像这一种情况会变成在不平等的世界里面。

如果你透过正确的观念知见,正确的闻思,有建立正确人生观之后,你会来到原来一切众生都平等。佛教所讲的无上正等正觉,他强调的就是一切众生都平等。如果你能够真正体会到一切众生都平等的时候,你才会用真正的平等心来尊重所有的人,也才会用真正的平等心来尊重所有的万事万物,这时候你真正平等心产生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个世界是何其庄严!真正平等心的展现、流露,那是代表你心灵的清净,当你真正心灵清净的时候,没有那些虚妄分别心的时候,就会看到真正的净土、真正的极乐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心净佛土净。

当一个人能够心灵净化之后,然后能够来到没有那些贪心、嗔心,没有那些无明冲动,你的心是清净的,这就是人性最光辉、最光明、最纯净的清净的本心的流露,也就是佛心的流露。那这时候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你看出去的整个的法界都是非常的庄严。看出去的法界众生都是很庄严,但并不是说那世间就没有苦,众生就没有苦,有,你一样会看到众生有很多的苦,众生很多的苦,并不是说:他的业力本来就注定要这样,不是这样,而是你看到众生本来是清净、本来就是具有佛性,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只是你没有正确了解、没有正确认识而已,所以导致我们很多的错误观念在运作、累积,带来很多的痛苦。

所以菩萨度众生,我们说佛、菩萨度众生,为什么到后来说无众生可度?最重要就是说,说度众生那也只是一个方便说,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本来就是佛啊,你们本来就是具有清净的良心本性的人,你们本来就是具有高等智慧的人,只是你埋没掉了、你遗忘了。

所以那些觉悟者或是佛菩萨或是大慈大悲的那些大师,他们就是协助众生、协助大家醒过来,协助大家重新恢复、开发出我们本来具有的清净本心,恢复出我们本自具足的光明的佛心、佛性、真诚、真心。你本来是有,就好像说,你认为你现在很贫穷,但是我知道你并不贫穷,那我今天要帮助你成为富有者,不是我给你钱,而是让你去看到、让你去找到你的宝藏在哪里,因为你的宝藏在哪里,你忘了,你不知道藏在哪里,你忘了,那现在是协助你去找到你本来就有很多的宝藏,然后怎么样去开发出你本来拥有的那些宝藏。

所以善知识他只是一个指月的工具、指月的手指,他是协助,他是个助缘,协助你去发现、开发出你本来就拥有的宝藏,这些宝藏不是我给你的,而是你本来就有。所以这就是当你真正的开启智慧之后,你就会流露出那一种神圣的佛心佛性出来,那你对万事万物的了解就会跟以前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行,他的神圣意义在哪里。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本尊是什么?没有人指出我的脸黑怎么办?
下一篇:闻、思、修、证,这个“思”有何重要?他的重要性是如何?
 火化出舍利子是有果位的证量的证据吗?
 明觉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希望能够再加以解释,为什么他很重要?
 体悟无常、缘起的人,未必做到无我的境界,对吗?
 关于《零极限》
 闻、思、修、证,这个“思”有何重要?他的重要性是如何?
 解脱道的四禅八定与道教的结丹、密宗的气脉明点有什么不同?
 开悟前是否一定要经过四禅八定,或者说四禅八定是开悟的必经之路?..
 绕佛跟经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在打坐中无法进入喜觉知、乐觉知,是否一直观呼吸就好?
 建立正知正见后,就可以历事练心吗?还是先进入空闲处,修习禅定再入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九)[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栏目:圣严说禅]
 佛法融入相续才能对治烦恼[栏目:达真堪布]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3[栏目:妙境法师]
 The Activity of Objectification[栏目: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九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人心应如牡丹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中国佛寺建筑的结构与特色[栏目:觉真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