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三章 出入息念 问答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99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三章 出入息念 问答

三五五、什么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么?

答:出入息念叫安那般那,也叫观呼吸。观呼吸就是观察吸气与呼气的过程及变化。观呼吸的目的是将散乱的心收摄下来,让心澄静下来,以便对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如实深观。

三五六、修出入息念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持戒;2.少欲、少事、少务,放下攀缘;3.饮食适量;4.晚上六点到十点,早上二点到六点;5.找个安静的地方,到山林中最好。

三五七、佛陀坐禅时候怎样修行?

答:佛陀闭关专修,主要是用“安那般那念”法,一切学人都可用出入息念。

三五八、用出入息念坐禅有何优点?

答:可深(入深定)、可浅(摄心),可窄(专注一点),可广(扩大到面),可止(专修定力),可观(观三法印)。

三五九、佛陀与树有什么特殊因缘?

答:佛在树下出生;树下悟道;在树下说法;在树下涅槃。

三六O、观呼吸的修法有次第吗?

答:1.深呼吸,摄心念,排浊气;2.数呼吸,摄心念;3.随呼吸(跟走),意念随气息从鼻头到腹部上下流走;4.客观的观察,不干扰气息。

三六一、出入息念与四念处是怎样的关系?

答:要修好四念处,一定要有出入息念的搭配;换言之,出入息念修好了,四念处就能应用得很好,二者不可分离。

三六二、修出入息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正知正见的法义闻思基础。2.了解出入息念的十六胜行。3.了解四念处的内容。

三六三、修出入息有何成果?

答:可修止、可修观,也可以止观双运,达到断结、证果。

三六四、观呼吸有什么方便之处?

答:呼吸是身体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外缘随时可修。走路、做事、洗衣、做饭,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修,省时、省力、省钱,十分方便。

三六五、修出入息念,怎样让止与观配合?

答:通过观察呼吸的进出,让心澄静下来达到止,进一步去观呼吸的生灭变化,因为呼吸本身是一个法流。

三六六、修出入息念的要领是什么?

答:让呼吸自然的进出,把觉知放在当下,放在出息或入息上,清清楚楚,如实观察就好。不要用自我意识去掌控呼吸,不要引导,放松、自然。从粗呼吸转到细呼吸,身心随之宁静下来。

三六七、打坐的要领是什么?

答:放松、稳定,腰椎挺直,不要用力,让呼吸自然进出,如实观察。不要用自我意识去掌控,因为进入止观双运,身心不可以绷紧,越放松越好。

三六八、修出入息念十六阶的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阶,观察长呼吸的情形:1.什么是长呼吸?2.发生时有什么感觉?3.对身体有什么影响?4.观察气、身、心三者连锁反应,互为因果的关系。

第二阶,观察短呼吸的情形:1.什么是短呼吸?2.发生时有什么感觉?3.对身体什么影响?4.短呼吸与长呼吸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认识呼吸支配身体:1.呼吸与身体息息相关,呼吸支配身体。呼吸温柔,身体跟着寂静安定,舒适。呼吸短,呼吸粗急,身体跟着躁动不安、烦闷。呼吸长是正常的展现,呼吸短是不正常的展现。如发怒、激动、疲劳时呼吸短促。

身体的秘密:肉身称为身,呼吸也称为身,二者不能分开。呼吸是身体的支配者。

第四阶,调节呼吸:使呼吸逐渐平稳,身体也随之定静,心因此达到禅定。

第五阶,观察喜受:详细了解、观察喜受发生的情形。

第六阶,观察乐受:详细了解、观察乐受发生的情形。

第七阶,觉知心行:观察喜受、乐受支配心的情形。心行就是受,受支配心作种种妄想。

喜受、乐受→支配心→心生贪爱→抓取、执着。喜受、乐受是烦恼与痛苦的根源。

第八阶,觉知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消退喜受、乐受支配心的力量,从而不生贪爱之心,让心稳定。

第九阶,觉知心:观察心的各种情形。在一呼一吸之间观察心的状态:是喜是乐、有贪无贪、散乱还是定静、污秽还是清净。

第十阶,令心喜悦:控制心使心处在法喜之中。这一阶很难修,只有反复训练,功到自然成。

第十一阶,令心等持:控制心由动入定,内心平静、无念、清醒。想喜即喜,想定即定,控制自如。

令心喜悦就是心处于动的状态,法喜充满。令心等持是内心平静、稳定,能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很不容易做到)

第十二阶,令心解脱:身心稳定,心与境不黏着,心不被境界牵着走。令心清净,了无一物,摆脱了各种妄念,解脱自在。

令心解脱的方法:1.认识各种妄念,包括善念,令心动荡不安,污染了我们的心。2.妄念引导身、口、意造业,业力牵引,感受种种果报。所以一有妄念,立即清除。

第十三阶,观无常:观法的演变。不观外境,只观自身。

观长短呼吸无常,观身行定止无常,观寻、伺、喜、乐、一心无常,观禅定也无常。观喜受、乐受无常,喜受、乐受支配心的情形无常,令心等持、令心解脱也无常,一切都是无常。

第十四阶,观离欲:观见并脱离欲念。因观到万事万物的实相是无常的,所以脱离执着,放下贪爱抓取之心。

在一呼一吸之间,观见到欲念在消退。观无常是因,离欲念是果。观无常的程度如何,离欲的程度如何。

第十五阶,观灭:观烦恼与痛苦灭尽。

脱离欲念,消除贪心,烦恼与痛苦也随之消灭。

在一呼一吸之间,观欲贪灭尽,烦恼灭尽。灭还有体证到空的意思。观无常是因,离欲是果;观离欲是因,烦恼灭尽是果。

第十六阶,观舍遣:舍是放下,遣是提起、承担;舍是出三界,遣是入三界。能提起、能放下,能出能入,一切不执着。

三六九、修出入息念的难点在哪里?

答:最初期让心静下来的练习是难点,因为心散散乱乱,杂念纷飞,已成为坚固的习气。改变固有的习气,让心静下来,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所以开始练习时,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坚持几个月,冲破这一难关。当心能静下来,后面的修程就容易了。

三七O、修出入息念的步骤是怎样的?

答:1.观呼吸有进与出,呼吸长,呼吸短,清楚知道。

2.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观丹田的一起一伏。

3.把注意力从丹田扩大到全身,观全身如气球,随着呼吸,一缩一胀。

4.把注意力从观气息移到观心脏的跳动及全身的血液流动,体会全身上下,都跟着心跳在脉动,像海洋的波浪。以上四步是方便前导、是手段,最重要的目的是接下来去体会生灭变化的无常和无我法印。

三七一、通过修出入息念,观到身心是什么状态?

答:身心在每一个刹那都一直在脉动,每一个脉动又是一个生灭,从中体会到身心是个无常的流体,一直在流动,刹那生灭变异。进一步去体会身心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七二、呼吸和心跳是自我意识在掌控吗?

答:人一出生,呼吸和心跳就没有停止过,即使在睡眠中,呼吸和心跳仍在进行着。从中可以体会到,身心是一个无常的流体,一起在生灭变化,而生灭变化又是自然的,不是自我所能掌控的,是无我的。

三七三、怎样去体会无常生灭变化的流体?

答:身心放松,保持明觉,活在当下,放下自我意识,没有思维,才能接上当下的刹那生灭变化的频率,体会活生生的流体。

三七四、出入息念的十六阶前一到十二阶修的是什么?

答:是修止的过程,是让心越来越敏感锐利,就像磨刀,磨得锋利。这些都是做准备工作,是手段。

三七五、观无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放下抓取。过去一直抓常、抓我,当体悟到实相是无常的、是抓取不到的,即使抓取到了,也不是自己的。因为实相是无我的,于是放下抓取,远离颠倒梦想。

三七六、什么是无常的现在?

答:有生灭、有时间相,有一个“我”在体悟“无常”。

三七七、什么是永恒的现在?

答:当坐稳在每一个刹那生灭变化的点上,当下的一刹那,具足过去和未来,没有时间相,就是涅槃寂静,也叫常,也叫永恒的现在。唯有彻证无常,自我消失,才能体证到永恒的现在。

三七八、为什么说观呼吸是最好的禅修方法?

答:1.摄心效果好。2.呼吸本身即在宣说无常、无我的法印。

三七九、人在呼吸的时候要体会什么?

答:体会大自然地、水、火、风无条件、无所求的养育我们,支撑我们,应生起感恩之心。

三八O、第三双眼指什么?

答:智慧眼、心眼、觉性。

三八一、修行的动力怎样产生?

答:唯有接触死亡,深观生死大事,才能产生修行的动力。

三八二、无常是中性的,怎样理解中性?

答:客观的实相世界是中性的,无常、无我也是中性的。中性是说它有好,也有坏。但是综合起来看,好、坏相加,是不好,也不坏。从狭小的角度看,有好、坏之分;站在高处,全面的、综合的看,没有好坏。当了解“无常、无我”是中性的,不再逃避、不再惧怕,才能全然的接受“无常、无我”的实相,放开自我的抓取。

三八三、为什么说体悟地水火风空对断除我慢有非常大的帮助?

答:你能够活着,能够做什么工作,都不是“我能”的结果,是大自然地水火风各种因缘在长养你、支撑你。当你越去体会,你会生起知足、感恩之心,同时我慢也会大大降伏。

三八四、走在解脱道上的人,心境是什么样的?

答:身心越来越柔软、快乐、安详,心花朵朵开。修行到后来就是反璞归真,出离苦海,内心安详、快乐。

增补:

259、原来佛陀一生所示现的,都是在告诉我们什么?(72页)

答:原来佛陀告诉我们:法,就是在大自然中。法,就在大家的眼前。当空海师父在大自然中见到法的时候,如梦方醒,才知道为什么以前佛陀他们修行大部分都在森林里面?空海师父亲自取材于大自然而制作的很多幻灯片,也都是从实际例子让大家来看到,大自然这些活生生的法。

260、什么叫“布萨”?(72页)

答:在佛陀时代,修行人每半个月诵戒,提供大家检讨,改进的聚会。在基督教叫做“告解”。

261、空海师父关于禅修证果的两个承诺是什么?(73页)

答:一是只要你的闻思基础具足,又有适当的因缘,七天到十天要证初果,都是应该没有问题的。二是只要有证初果的证量,以后再经过一段期间的闻思,深度又不一样,那么下一次禅修,要证二果,三果,就可以逐步上来。

262、请简述出入息念十六阶?(73-74页)

答:身:⑴.长呼吸 ⑵.短呼吸 ⑶.一切身形觉知 ⑷.身形休息

受:⑸.喜觉知 ⑹.乐觉知 ⑺.心形觉知 ⑻.心形息觉知

心:⑼.心觉知 ⑽.心悦 ⑾.心定 ⑿.心解脱觉知

法:⒀.观无常 ⒁.观无欲 ⒂.观灭 ⒃.观断。

263、在修行方面,要如何逐步提升呢?(73页)

答:一是先把自己身体的呼吸要先觉察好,这是首要的。

二是逐渐要从点线面……要先明觉,先觉察到。

三是从内身、内受、内心、内法扩展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

四是从外身、外受、外心、外法,在扩展到内外身、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是这样逐渐去扩展的。

264、在修出入息法时为什么要应用七觉支?(74页)

答:七觉知是在调整修行过程中的松紧与缓急,是对症治疗的药,你是在用功修行,但因为松紧拿捏与掌握,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自己不一定能够觉察到,这时候善知识会协助你怎么运用七觉支,把松紧度调整到合适的中道上来,进行止观双运,所以应用七觉支它是一个重要的对治与调整。

265、参加禅修一定要克期求证吗?(74页)

答:不是这样的,要有“依远离”的精神,也就是以无条件,无所求之心去修行。即使参加禅修,也不要有预设的心理,就一定要克期求证,什么时候一定要开悟,一定要证到什么果位……你越是抓得很紧,就越是得不到。修行解脱的动力与决心是要有,但是要能够拿捏到要全然的放,只有全然地放下,才能够拥有一切,修行中那一种不用力,那一种放舍,需要你慢慢地琢磨出精髓。

266、打坐的姿势一定要双盘才行吗?(77页)

答:不是这样的,不要在外相上计较,重要的是你要坐起来感觉舒服、轻松、稳定能够放松,不要弯腰驼背,要正直而不僵硬,至于结什么手印都没关系。真正要进入止观双运,你的身心不可以绷紧,不要勉强在那里盘腿,背不要靠,不要用力,眼睛要闭或微闭或微微张开,随个人习惯,以轻松自然为好。

267、何谓“止念面前”?(77页)

答:就是把你的觉知放在你的当下,放在你的眼前,把你的身心,把你的注意力拉回到面前来,拉回到眼前来,从十八层天外面拉回来,拉回到现在,觉知当下。

268、修出入息法,当心散乱时应该怎么办?(78页)

答:当心散乱时,可以透过几次的深呼吸,把原来比较散乱的心拉回来,然后再恢复自然的呼吸。

269、修出入息法胸闷、呼吸急促时该怎么办?(78页)

答:要马上检查一下,你的心是绷得很紧,要立即放松,这时随时觉察到,就随时放松,只要有胸闷的现象,就说明你在用意念操控,干扰呼吸。修行的要领就是放松,当你慢慢掌握到放松的要领,就很自然进入宁静状态。

270、试说明“随”呼吸的全过程?(78页)

答:“随”就是呼吸的全过程。当我们呼吸从鼻腔进来,到胸部、到腹部、再到丹田、整个胸部会扩大,丹田会涨起来,这是从上到下。那么在呼气的时候,又从下到上,这整个全程都知道。

271、怎么掌握出入息念的点、线、面、空呢?(79页)

答:一是这个“点”可以放在鼻孔或人中附近,也可以放在鼻腔内。

二是从鼻孔这一点开始,逐步下移到丹田,从一个点,去慢慢觉知到呼吸的全程,丹田的上下起伏,这就是“线”。

三是从丹田开始,再把你的觉知扩大到全身,把全身看成一个丹田,这就是“面”。丹田的起伏比较明显,全身的起伏较微弱,当你的觉察力提升,就可以把它扩展开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四是从全身,在放大到整个虚空。要领还是放松,不要去操控它。把你整个的注意力扩展到整个虚空,就是内身、内受、内心、内法再扩展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

272、如何回到当下这一刹那,去体会无常法流,进入到言语道断的世界呢?(80页)

答:我们全程的生命,事实上都是每一个刹那一直流动、一直变异,能够体会到每一个刹那的生灭变异,你要身心放松,因为无常生灭变异,只有在当下这一刹那,你才能体会到。当你能够慢慢进入回到当下这一刹那去体会,就可以进入到言语道断的世界。因为就只有当下这一刹那在生灭变化,当你体会到刹那的变异,然后它这一点不会停下来,它会一直跳,一直跳动,一直在流动变化。因此,只有每一个刹那而已,当你体会到这里,然后讲说现在体会到什么?当你在透过你的思想、想象、透过你的语言,说出什么的时候,它就已经流走了,当下那一秒、那一刹那已经流走了。你跟当下现在的频率已经错开了。如果你真的进入实证,实际体会无常,你是言语道断,心领神会的,全然的放松,只要你还有抓取、造作、想象、作意、都还活在自我的意识里面。自我的意识跟当下生灭变化的法则频率,是没有办法衔接的。我们整个的修行,是要你慢慢回到每一个当下,要坐在无常刹那生灭变化的那一点上,这个很重要。

273、请说明无常的粗、细、微细的三种状态?(81页)

答:一是无常很粗的状态:看到一个人的老病死,一个人发生车祸说是无常这是很粗的无常。

二是较细的无常状态:比如自己眼花了,身体各部器官运转有毛病了,要治疗、要恢复,自己每天吃、喝、拉、撒,吸一口气进来,呼一口气出去等,看到海水后浪推前浪的不停打来,这属于较细的无常现象。

三是微细的无常状态:如自己身体脉动,心脏的跳动,流水也是刹那生灭变化的,风的流动也是刹那变异的,这些是属于微细的无常。

274、什么是心法的核心?(81页)

答:重点不是放在呼吸或脉动上面,而是在活生生一直刹那跳动的那一点上,这就是心法的核心。要去体会到,要坐在每一个刹那的这一点上面,必须要身心柔软。如果身心僵硬,因为它是活生生的流体,你的频率不可能跟流体的频率搭上的,所以要很清醒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才能坐在无常刹那生灭变化的这一点上面,这样就能够很清楚的体会到无常生灭变化的法印。

275、掌握打坐放松的要领有什么好处?(83页)

答:如果你掌握全身放松的要领,当你愈放松、愈无所求、身体里面的气血、气脉愈能够通畅,就能够很自然地运转,很畅通的运转,若你有企求,有在用力,你的内心是绷紧的,这样反而会阻碍气血流畅。

276、什么是真正的见法?(84页)

答:真正的见法是来到活在每一个刹那,去坐在无常生灭变异的那一点上,这才是真正的见法。

277、在“观灭”时,怎样去体会无常法流?(84页)

答:观灭的深义,因为当下的每一点,都是一直在生灭变异,一直在生灭变化,你知道的那一个刹那,它马上就消失,成为过去,即知即灭,即知即灭,当你的心进入很微细的时候,会体会到你知道的刹那,它马上就成为过去,即知即灭,所谓的灭,事实上它都是在一直生灭、生灭,即生即灭,即知即灭、即生即灭……所以体会无常法流,是真正坐在那一刹那的点上,所谓的“坐”是很深、很微细,这一点能够体会、能够做到就是坐在“灭”上面,一直无常的现在,因为无常就是一直刹那即生即灭,即生即灭,这时候还有生生灭灭,亦即觉知到每一个刹那的生灭、生灭。当你这一点坐稳之后,就可以体会永恒的现在,就可以进入涅槃寂静,当下的每一刹那,就具足过去、现在,都在这当下一刹那,这是超越时空,这时候“时间相”才会断掉,你是活在每一个刹那。

278、空海师父讲修出入息念时,为什么再次强调闻思的重要性呢?(85页)

答:是因为闻思对修行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一是为什么佛陀讲: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一定要掌握住,体会、体证到现象界的生灭现象,才能体证到涅槃寂静,这绝对不是以头脑去预设,都是可以实际去修正到的。

二是当你有了正确的闻思修之后,只要经过几次的禅修训练是可以见法的,所谓的见法、断结、证果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只要正确的闻思,就会有正确的修行,就能够掌握到止观双运,处处都可以见法。

四是每次闻法,然后在历缘对境时,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随时把法应用上来,那你每一天都在修,甚至是每一刹那都在修啊!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四章 修四念处 问答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二章 三妙行—身口意柔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
 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九、《慧眼禅心》要则分享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五上分结)..
 2010年9月章华寺禅修空海法师解答学员提问(六)
 解脱道上最大敌人是谁?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一章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
 化解一切冲突的妙方(上)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5)
 四念处禅修开示 二、修习禅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引导家人入佛门?[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对于九华佛教的感想[栏目:太虚法师]
 福德日记1月14日─学会放下[栏目:福德日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四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八讲 祈祷传承祖师[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的因明[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为法而来[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念佛之人为何不用惧怕祸患鬼神?[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第十届夏令营 开营式上的讲话[栏目:净慧法师]
 The Craft of the Heart - Two Levels of Concentrati..[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