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二章 受相应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0

第十二章  受相应             

      
   一               杂 四六五(四六六)

  尔时,尊者罗?罗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佛告罗?罗: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此三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此三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彼触因、彼彼受生,若彼彼触灭,彼彼受亦灭、止、清凉、没,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法义分享】

◎内六根与外六尘接触后,生起了黏着、迎拒心,才会产生种种苦、乐受。种种受跟随而来的是种种想、种种行,如是「我、我所、我能、我慢」就跟随而生。

◎「触灭」不是眼睛不要看、耳朵不要听,而是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没有任何贪染与迎拒。让一切境界如流水般的流过--而「我」消失了,「要与不要」消失了。

   二               杂  四六六(四六七)

  佛告罗?罗: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于乐受而作苦想,观于苦受作剑刺想,观不苦不乐受作无常想。若彼比丘观于乐受而作苦想,观于苦受作剑刺想,观不苦不乐受作无常、灭想者,是名正见。

   三               杂  四六七(四六八)

  佛告罗?罗: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于乐受,为断乐受贪使故,于我所修梵行;断苦受瞋恚使故,于我所修梵行;断不苦不乐受痴使故,于我所修梵行。

  罗?罗!若比丘乐受贪使已断、已知,苦受恚使已断、已知,不苦不乐受痴使已断、已知者,是名比丘断除爱欲缚、去诸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法义分享】

◎乐受会增长欲贪,苦受会增长瞋心,不苦不乐受会增长愚痴。对诸受同样要看到其集、灭、味、患、离。

   四               杂  四六九(四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极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痴无闻凡夫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乐;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瞋恚;生瞋恚故,为恚使所使。于此二受,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为痴使所使。为乐受所系终不离,苦受所系终不离,不苦不乐受所系终不离。云何系?谓为贪、恚、痴所系,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系。

  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为乐受触,不染欲乐;不染欲乐故,于彼乐受,贪使不使。于苦触受不生瞋恚;不生瞋恚故,恚使不使。于彼二使,集、灭、味、患、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苦不乐受痴使不使。于彼乐受解脱不系,苦受、不苦不乐受解脱不系。于何不系?谓贪、恚、痴不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系。

    【法义分享】

◎遇到同样的境界,凡夫与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反映有何不同?一是身受苦、心也痛苦,啼哭号呼、心生狂乱、怨天尤人。一是身受苦,但心不受苦,所以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啼哭号呼、心乱发狂。

◎遇到同样的境界,凡夫与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所作出的反映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值得去深思、值得去探讨。

   五               杂  四七二(四七三)

  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

  知诸行无常,皆是变易法;        于诸一切受,黠慧能了知。

  故说受悉苦,正觉之所知。        悉知诸受已,现法尽诸漏,

  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倾动,        身死不堕数,永处般涅槃。

   六               杂  四七三(四七四)

  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渐次诸行止息?」……

    【法义分享】

◎「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有的修行人把无常与苦划上等号,认为这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所以这世间一切都是「苦」。这是用逻辑的头脑去思维推论的结果。

◎「无常、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宇宙永恒不变的三法印。法印、真理一定是「中性的」。「苦」不是永恒的法印。若苦是永恒的真理,那就没有解脱的可能。

◎「苦」来自于「贪爱、聚集」,苦来自于触受后产生了贪、瞋的迎拒心。而根本原因来自于愚痴、无明,也就是不明了大自然的法则,导致与无常法则在抗争。「苦」来自于「背道而驰」。有「自我」就有苦。

◎「诸行渐次寂灭」,这是归纳出一切现象界的生起,都是无常变异而趋向寂灭。欲界是如此,四禅八定的色界、无色界也是如此。灭尽定也是有入有出,也是无常变异、终归止息、寂灭。

◎任何境界,包括四禅九定,只要你有贪爱、执着、只要你有迎拒心,「苦」就不会消失。

   七                杂  四八四(四八五)

  「优陀夷!我如是种种说受如实义,世间不解,故而共诤论,共相违反,终竟不得我法、律中真实之义以自止息。优陀夷!若于我此所说种种受义,如实解知者,不起诤论、共相违反,起、未起诤能以法、律止令休息。

  然,优陀夷!有二受--欲受、离欲受。云何欲受?五欲功德因缘生受,是名欲受。云何离欲受?谓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名离欲受。

  若有异学出家作是说言:『沙门释种子唯说想受灭,名为至乐。』此所不应。所以者何?应当语言:『此非世尊所说受乐数,世尊说受乐数者,如说。』

  优陀夷!有四种乐。何等为四?谓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

    【法义分享】

◎有的人认为内心宁静或入「灭尽定」就是入「涅槃寂静」。但事实上,内心的宁静或入灭尽定这与实相界的「涅槃寂静」是两回事。前者是属于有为法、有修、有证、是由个人精进修行而契入,有入有出、有生有灭。真正的「涅槃寂静」是指宇宙本体--「空」的实相特征。这是属于「无为法」--不生不灭、法尔如斯、本来如此,与任何个人的精进修行无关。只有「无为」才能契入。

◎所以佛陀才说--想受灭的灭尽定的乐与寂灭乐、菩提乐是不同的。

   八               杂  四八七(四八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一法,观察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得尽诸漏,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复有二法,名及色。复有三法,谓三受。复有四法,谓四食。复有五法,谓五受阴。复有六法,谓六内外入处。复有七法,谓七识住。复有八法,谓世八法。复有九法,谓九众生居。复有十法,谓十业迹。于此十法,正观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得尽诸漏。

    【法义分享】

◎本经是很多重点的集中,要一一去了解、一一去消化。若能正观其无常变异,就能渐渐趋向解脱自在。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二章 受相应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一章 四食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修行的目地在哪里?
 2010年7月空海法师台湾禅修开示(一)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三章 出入息念 问答
 空海法师心路历程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四章 惭愧心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章 体会世间苦难—老病 问答
 开启高等智慧
 2010年12月7日空海法师厦门开示答疑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一章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
 缅怀百丈话禅宗(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聚散不同,祸福有别[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自觉手册(隆波田禅师)[栏目:正念动中禅]
 《坛经》小扎(谭毅)[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什么是「入大乘门」[栏目:雪歌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一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心的妙用[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相应26经 赤马经[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三、认识三宝 一、何为三宝[栏目:皈依修学手册]
 寺院韦陀菩萨手中拿着宝杵的姿势不同,请问意义如何?[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阅藏密或问[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