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支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7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支               
 
  如果真正要到达涅槃究竟解脱,这一条路一定要自己一步一脚印走过,看你什幺时候愿意脚踏实地去走,就是好的开始。此章的重点在后面第四节。怎样才能善用七觉支呢?

  (第一节)「有五退法,何等为五?」「五退法」就是有五种方法,叫做「五盖」,好像五种盖障住你、遮住你,障碍你的智慧,等于把你「盖住」,让你没办法了悟实相,因此叫做「五盖」。因为它会让你退堕、退失道心,于是也叫做「五退法」。如果以善法、恶法来讲,叫做「恶法」、不好的法。什幺叫做「五退法」呢?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盖。「是则五退法。若修习七觉支,多修习则令增广,是则不退法」哪些是不让你退转的「不退法」、「善法」呢?就是「七觉支」。

  「七觉支」就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猗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名不退法」「猗觉支」就是「轻安觉支」。【法义分享】「五退法」是指「五盖」,五种会盖住我们智慧的不善法,也会障碍我们迈向解脱道。反过来,「七觉支」就是七种善法,能够帮助我们开发觉察力、觉悟力,帮助我们彻底觉醒过来。所以,「七觉支」称做七种会帮助我们觉悟的这些法。

  所谓「睡眠盖」不是说我们不能睡眠,而是不可贪睡、嗜睡,因为有的人把「睡眠盖」认为是不好的,于是在修行之时,尽量不要睡眠,或是说有的还会比较:谁睡得越少,表示越精进;看到别人睡四个小时,我睡六个小时就很有挫折……。这样没办法真正放下、好好去修。所以,「睡眠盖」不是指我们不能睡眠,而是说不可贪睡、嗜睡。但是,真正重要的「睡眠盖」、广义的「睡眠盖」,包括昏沉、懒散、无精打采、没有修行动力,才是真正「睡眠盖」所要去除的,人常常这样昏昏沉沉,生活也不知道目标,懒懒散散、无精打采,没有修行动力,觉得修行可有可无,才是真正的「睡眠盖」。如果把「睡眠盖」会错意,认为说就是不可以睡觉,尤其在禅修的时候不可以睡觉,记得!如果说睡眠不够,身、心需要休息的量不够,变成体力的透支,于是当你一静下来,你没办法放松的。

  如果又要在跟昏沉对抗,你没办法放松。如果一放松,就会睡着。所以,如果睡眠不足,你没办法放松;你一放松、就睡着。你一睡着,又想说:糟糕!我又睡着,又落入「睡眠盖」,于是罪恶感的拉扯,在跟你的昏沉拉扯,在跟打瞌睡在拉扯,又起罪恶感……,整个禅修都会在拉拉扯扯,会很苦啊!所以,禅修的睡眠要足够、要适量,过与不及都不好。一般来讲,就是让身体放松,本身有自然的机转在运作,它需要多少的休息量,就像说你什幺时候疲倦,该休息的时候、你让它休息。当休息够的时候,它自然会醒来,要让身体自然的机转来调整,当它疲倦、需要休息的时候,要让它休息。唯有你睡眠够,在禅修的时候,你该睡觉、就睡觉,该精进用功的时候,才能够真的有精神、专心用功,才能够真正放松。

  如果在禅修之时,你有昏沉、有疲倦,你没办法放松,这样就见不到法的。当你一放松、就睡着,结果你为了对治昏沉,又要用很多的对治法,去对治昏沉,因此昏沉本身已经是个苦了,然后在禅修的时候,还用很多的法去对治昏沉,要知道对治的当下,有没有用力?这是用力啊!你都在用力啊!你没办法放松啊!如果这样用力,你就会越修,就越挫折、绷紧,觉得会疲倦,都是因为你一直在跟昏沉在拉扯、对抗。昏沉本身就已经是中一箭,然后你又在那里跟它拉扯,这是第二箭。所以,真正的「昏沉盖」,就是没有修行的动力,懒懒散散,还不知道修行的重要,把修行摆在可有可,才是真正的「昏沉盖」;还没有觉悟到修行的重要,才叫做「昏沉盖」。

  对治「五盖」方面,对治是一个过程,但是你要到最后,最好是不要对治,因为对治是一种吃药,真正要见法,你要来到全然的放松,而且是都不用力的,才能够见到自自然然的法。所以,我们所讲的这些是比较更高的,一开始这些懒散、不精进、不用功,就是要有对治,基本的对治法都要有,所谓「念觉支」,一样可以对治昏沉方面。事实上,昏沉包括散乱心,你在散乱、打妄想、胡思乱想,「念觉支」可以帮助你提起正念,因为你在打妄想、种种妄念很多,也是在消耗我们身体的能源,也是容易导致昏沉啊!如果我们导向正知正念,这样消耗能源会比较少,昏沉也会比较减少。当然,这也是对治的一个巧妙方法。

  现在是比较深入的,包括对治这些的方法,都要能够超越、放下,到最后来到很自然、很放松的情况下,你才真正能够溶入法界。如果要讲,这算是更深、更高段的禅修里面,我们要逐步去深入。有的人在禅修时,或是平常修行的时候,因为把「昏沉盖」认为是一个敌人,然后要对治他,适当对治你的散乱心是不错,然而如果你一直把睡眠认为是一个仇敌,变成人家睡六个小时,我?了要精进用功,只要睡四个小时就好,刻意的一直在训练,平常也是这样训练,像这样透过训练,你的睡眠是会减少,这是不错喔!但是你长久这样下来,却是不断的在透支你的生命力。

  如果长久下来,你是不断的在透支你的生命力,一段期间之后,你的免疫力会大大的下滑,抵抗力也会大大的下滑,很多身体的疾病会慢慢的衍生出来。表面上你好像很精进用功、睡眠很少,但是你其它方面的疾病,也会慢慢的演变出来。所以,我们不鼓励大家刻意去让睡眠减少,但是你的睡眠也不可以太多,也不要懒散,最重要就是要有积极学佛、求真求证、求解脱的心态,而不是说懒懒散散。懒懒散散才是真正「睡眠盖」最大的障碍。

  「睡眠盖」最主要是无精打采,没有修行的动力,不知道修行的重要、懒懒散散。如果你正常的睡眠,人家这样已经够了,正常的睡眠时段,当你睡了之后,还是在昏昏沉沉,还是在懒散,这个就要对治。如果你刻意的要去减少睡眠量,然后在打坐的时候,才在那里跟昏沉对治,不是很好的方法。

  十个结后面有一个「掉」,「掉举」就是「掉悔」,意即一个人吊儿啷当,很不稳重、心无定着,常常这样浮动、冲动,「掉举」就是一种吊儿啷当,不稳重、冲动的情况,因为他做事常常是冲动的在做,于是会做错很多事。然后当他对做错事情之后,又常常在那里后悔、拉扯,叫做一种「掉悔」,也就是他在做事的当下、欠缺智慧,都是一种冲动,然后又在那里后悔,又是一种生命在拉拉扯扯消耗。

  (第二节)自己看一下就可以,等于说是前面一种解释。

  (第三节)「若心微劣犹豫者,尔时应修何等觉分?何等为非修时?若复掉心者、掉心犹豫者,尔时复修何等觉分?何等为非时?」「诸比丘!若尔时其心微劣,其心犹豫者,不应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以此诸法增其微劣故。譬如小火,欲令其燃,(却)增以焦炭(灰)。云何,比丘!非为增炭(灰)令火灭耶?」这里面有三个括号的字,是我把它加上去的,因为这样经文才容易了解它的意思,不然不容易了解它的原意,有时候还会错解。

  这里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心情低潮,或是说他对修行不清楚,道心都还很薄弱,像这样「其心犹豫者」,这时候「不应修猗觉分(轻安)、定觉分、舍觉分」它算是一种冷药,因为当事人展现出「冷症」,对修行还不热心,心灵、道心还比较弱小的情况,这时候不是要修「定觉分、舍觉分」的,如果是冷症、然后用冷药,这样就是用错药。

  「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一个人的道心很弱、心情低潮,没有动力、心智还很弱,「以此诸法会增其微劣故。譬如小火,欲令其燃,(却)增以焦炭(灰)」像说他本来的心,对于修行就只是有一盏小小的火,内心里面道心的火,求道之心的火苗,它只是一个小火,这时候本来应该是让他的火要越来越大,应该要增加他的善法欲,增加他修行的动力,这样才对啊!但是你今天的方法,却是反而用一些冷药下去,就好像说火小小的,却覆盖很多的炭灰。台湾话说是炭灰,所谓「焦炭」,如果没有补充「灰」字,大家以为是增木炭进去,事实上这里讲的是炭灰,这时候却反而覆盖焦炭灰进去,而让那些小火很快的熄灭掉。他本来是冷症,你却用泼冷水的一种冷药下去,这样反而会更退失道心,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如是,比丘!微劣犹豫,若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者,此则非时」这样就会用错药,像这一种情况,因为他的心智比较弱,他的道心比较弱,这时候就要多一些鼓励,所谓正确的方法,它后面才讲,前面这里讲的就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若掉心起,若掉心犹豫,尔时不应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这里的「掉心」,类似一种喜欢争强好胜、见诤不断,这时候如果修「择法觉分」,因为他这个人「掉心起」,包括说我慢很强,「不应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因为这样越修,越容易落入「自我」意识的作祟里面,反而会增长他的一些我慢。就像一个人本来就很喜欢展现自我、我慢越大,这时候你跟他讲一些增加自我意识方面的,认为说我越懂越多、我越装越多,结果他的学佛就容易增加「我慢」。

  「掉心起,掉心犹豫,以此诸法能令其增。譬如炽火,欲令其灭」他本来就我慢炽盛,本来火就很旺,你又「(却)足其干薪」,「却」也是我补充进去的,因为它前后上下有相反的意思,你却用错药,反而增加一些「干薪」下去,一些干的木材下去,这样岂不是令那些火更加旺盛吗?!这就是说热症,你又用热药,这样就是用错药。

  所以,前面是错误的治疗方法,后面是讲正确的方法。「如是掉心生、掉心犹豫,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增其掉心。诸比丘!若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一个人的心情低潮,修行没有动力,或是说修行没有进展、道心比较弱,包括修行没有进展、不容易突破这些都是。浸泡一段时间,还没办法成长、没办法突破,道心已经渐渐弱下来,这时候「尔时应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鼓励他多加强法义的闻思,然后让他法喜充满。像一个人精进用功,到一段期间之后,觉得没办法突破,没办法再继续,结果修行的动力已经渐渐退失道心,这时候我们就是要鼓励他,要好好的再回到闻思方面、多下工夫;闻思上面有问题,才会没办法突破。

  「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以此诸法示教照喜」让他深入闻思的理解,这样他就「譬如小火、欲令其燃,足其干薪。云何,此火宁炽然不?」因为他内心里面的火苗很小,现在是要让他旺起来、大起来,于是这时候我们增添一些干的木材,这样的火就会渐渐燃烧起来,遇到个冷症,我们要用热药,这样才能够把他鼓励起来。这一节是在实修方面,整个修行过程里面的一个重要对治,这是一种对治调整,因为众生常常是在过与不及之间,这里面都是要告诉我们:怎幺样去调整?当太过的时候,要用什幺适当的方法来调整?重要的就是你要调整回到中道。如果火太小,要让它旺一点;如果火太旺,要让它小一点。

  「佛告比丘:『如是微劣心生、微劣犹豫,当于尔时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示教照喜。若掉心生、掉心犹豫,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一个人的脑内已经装满很多的知见,然后一直在知见里面,展现他的我是、我能、我慢,这时候应该要鼓励他落实回来内敛、反观、修行,所讲的很多高谈阔论,要问你有没有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来检验呢?有没有一步一脚印的做呢?这是要鼓励他能够好好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实修、要内敛,不要总是去跟人家比高、比大、比小,还是要回来看自己。「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有一种冷却的作用。

  「所以者何?掉心生、掉心犹豫,此等诸法,能令内心住一心摄持。譬如燃火,欲令其灭,足其焦炭(灰),足其焦炭(灰)」也就是说火很旺盛,现在要让那个火,比较不要那幺旺盛,于是增添一些炭灰进去,那个火就会渐渐熄下来。「此等诸法,内住一心,摄持念觉分者,一切兼助」。「七觉支」里面,有分做三种冷药、三种热药,而其中的「念觉支」,它是不分冷热药、全部都要有。

  【法义分享】七觉支就是实修之际,要对症治疗的药。记得一个原则:「冷症要用热药,热症要用冷药」。这是把中医用药方面的搬上来,让大家一个参考,就容易了解到这一经所讲的重点,如果用错药,则病症会增加。「热药」是指「择法、精进、喜觉支」,有促进的作用。「冷药」是指「轻安、定、舍觉分」,有冷却的作用。而「冷症」是指其心微劣、其心犹豫,松散、没有修行动力,或是说包括一个人太过内敛、悲观的情况,他是需要多鼓励的。「冷症」包括说内敛、悲观……都是,或是他以前在听闻佛法之后,本身没有正确的知见,然后负面的取向,认为学佛好像消极悲观、负面取向,都要把他导回到建立正知正见上。

  「热症」是指其心掉举,其心高亢、绷紧、憍慢,或是很喜欢挑剔别人、向外看,喜欢跟人家比高、比大、比小,那些是属于「热症」,像这一种我们要鼓励他内敛、鼓励他反观。要能对症下药并不容易,除非(一)久病成良医,透过很多、很长、很久的修行之后,累积了几十年的经验,然后终于比较能够调整。(二)遇到良医,有善知识的协助。所以,在修行过程中,如果我们越能够虚心学习,面对自己的不懂,面对自己的不知,能够虚心学习,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摸索。

  (第四节)是善用七觉支里面,满重要的一节,经文里面有几个字眼,我们要了解一下。什幺叫做「食」与「不食」?「食」就是吃东西,当你有吃东西,就会补充它的营养,可以助长他。因为你吃,会有营养补充,他就会助长。「不食」就是不去补充营养,就不会去助长他的成长。

  所谓「五盖」,它是属于恶法,应该是要食、还是不食?如果你吃了,「五盖」它会增长,要看到「五盖」是在怎幺样的情况下,它才会增长?再来又要去看到怎幺样才能够让「五盖」不增长、不食?这一经讲的就是怎幺样才能让「五盖」不食?也就是说让它营养减少,然后让它渐渐地萎缩,因为这是要让它减少的。

  「七觉支」,它是属于善法,要让它增长。所以,原来经文是有包括说七觉支的不食,我们经文摘录出来,这一段是把它省掉,就直接说怎幺样让七觉支能够增长?了解这个原则,看经文就可以掌握。

  「譬如身依食而立,非不食」就像我们的身体,你要活着、你要健康,必须要仰赖食物;你有吃食物、你有营养的补充,身体就可以继续的活动,继续的存在健壮。「如是五盖依于食而立,非不食」「五盖」的存在,是有它助长的因缘,就是「依于食」,有让它助长的因缘存在。再来后面这里就有一盖、一盖的解释。「贪欲盖以何为食呢?」「贪欲盖」它会增加,是吃了哪些食物呢?「谓触相,于彼不正思惟,未起贪欲令起,已起贪欲能令增广,是名欲爱盖之食」「贪欲盖」的增加,是因为你有太多的触。事实上,你的六根一直在向外接触,一直在攀缘。你到处去攀缘,表面上好像说我的人际关系很好,其实你是抓很多的因缘,抓很多外面的境界,你一直在触、一直在触,不知足……,你的「贪欲盖」就会越增强、越增长。所以,「贪欲盖」的食物,会让「贪」增强、增长的,就是因为你的触太多,你的六根到处去攀缘,遇到可意境就不断的去抓。

  「何等为瞋恚盖食?」「瞋恚盖」增长的原因是什幺呢?「谓障碍相」遇到障碍相,一样跟六根的向外接触有关系,如果向外一直接触,当你触到可意境、顺境,就会增长你的「贪欲盖」;如果你触到障碍、不喜爱的境界,触到逆境,这样就会起瞋心。所以,瞋心的生起,是因为「六根」去触到你不想要的境界,叫做「瞋恚盖」,是来自于「障碍相」。事实上,是因为心量狭小,然后遇到不可意境,这样你就会起瞋。更深入来讲,是你内心里面有很多的框框,而且你内心里面有很多的二元对立。所以,贪欲盖的增长,瞋恚盖的增长,跟你内心里面的框框、二元对立,都有关系啊!二元对立的世界就是这样,这是你的框框,二元对立是这样,有很多你的要,有很多你的不要。如果触到你的不要,触到你不要的境界,你就会起瞋啊!触到你要的境界,你就会贪啊!所以,是「贪欲盖」与「瞋恚盖」的食物。

  「睡眠盖」增长,有哪些原因呢?因为「微弱、不乐、欠呿、多食、懈怠」就是说一个人懒懒散散,对修行可有可无,没有把修行放在第一顺位,无精打采!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里?都会让一个人增加「睡眠盖」,

  所谓「掉悔盖」有四种,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他冲动,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闲不下来、静不下来,「掉悔盖」在我们后面课程讲述「最后的五大关卡」,也有再诠释。一个人「掉悔盖」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呢?因为「亲属觉、人众觉、天觉、本所经娱乐觉。自忆念、他人令忆念而生觉」。

  什幺叫做「亲属觉」呢?亲疏观念很强,很在乎亲戚朋友,对亲戚朋友、亲属的抓取很强,叫「亲属觉」,有很多的放不下。如果你有很多的放不下,放不下你的家人……,当你来禅修的时候,身是在禅堂内,心却是在家里,就是属于「亲属觉」,会增加你的拉扯、掉悔。

  所谓「人众觉」,就是都很在乎别人的眼光,整个心总是在想别人不晓得怎幺看?别人怎幺样啦!都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像这样没办法有魄力承担。修行,尤其要禅修的时候,你是要斩断前后、活在当下,因此这些都要能够放下。

  所谓「天觉」,就是类似说一个人幻觉,包括异能那些都是,有人会跟我讲他会讲天语、也会写天文,等于说他看不懂,他也不知道为什幺会写那些文字,问题就是说你会讲那些天语、会写这些天文,你的苦有减少吗?你的烦恼有止息吗?如果没有,这些只是帮助你的,助长你的一些「掉悔」,这样而已。所以,重要的还是能够针对你的烦恼,针对苦的止息,有所益助才有用。

  什幺叫做「本所经娱乐觉」呢?就是一个人对过去所喜爱的经典,一直抓着不放。「本所经」就是本来过去所迷止喜爱的经典,一直抓着不放,然后要跟你讲「归零」,要重新来过,然后你却一直放不下,于是没办法「归零」,没办法以柔软的心来聆听,没办法活在当下,包括说要修行也是一样,一直把过去的法门抓着不放,跟你讲说要「归零」,一个新的开始--「归零」,才能够见到法。对于过去一直抓着不放,没办法相应、没办法契入,这样就没办法相应、没办法契入,因此也会增加你的掉悔、拉扯。所以,只要你真正能够具足闻思的这些基础,在禅修的时候真的能够归零,按照我们所跟你讲的这些方法,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扎扎实实的去做,你几天下来,会有很明显的突破。包括说「本所经娱乐觉」,都会让你一直执着不放,会增加你的掉悔。

  「自忆念、他人令忆念而生觉」就是喜欢幻想、想象。

  「何等为疑盖食?」哪些会令一个人的「疑盖」增加呢?这里的经文也满有意思,但是你从经文上面,不太能够看出它的深义。「疑盖食」就是有三世的观念,它会增加你的「疑盖」之意思。「谓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于过去世犹豫、于未来世犹豫、现在世犹豫」是什幺意思?没有活在当下。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于对过去世犹豫、未来世犹豫、现在世犹豫」「疑盖食」会增加,没有活在当下。当然,里面大家能不能再讲出一个重要的恐惧?一直在业力与宿命论里面打滚,被很多的业力观念所束缚,放不下过去,放不下未来,放不下过去,一个心又一直盼望着未来。对现在呢?又是疑东疑西的,跟你讲说法就是在眼前、在当下,你不信!

  然后跟你讲说好好跟着佛陀走过的解脱道去走,此生此世解脱就都有可能,但他不信啊!认为「过去世应该怎幺样啊!我应该怎幺样啊!这要修几大祇劫这样啊!我怎幺有可能成佛呢?!我怎幺可能会有成就呢?……」都是被过去、未来,这样所束缚住,被很多的宿命论、业力所牵绊住,叫做「疑结」,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善知识没有信心,都是一种「疑结」,于是修行就没有大魄力,背着很多的业力、很多的宿命,背着很重、很重的石头在走路,你什幺时候才能够解脱自在呢?你要不要放?真的就是要有魄力,活在当下,过去的整个总和成果,已经是呈现在你当下的眼前,未来不管是什幺样的果出现,我都全然去接受,能不能有这样的魄力?

  你未来要得到怎幺样的果,现在你能够掌握就是现在,你就好好把握当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能够把握的就是当下。至于说将来会有怎幺样的果出现,我全然的去接受、去面对、不逃避。所以,修行要有魄力,尤其是在禅修的时候,更是要有大丈夫相,更是要有这种气魄,斩断前后、活在当下。还有这里的「疑盖食」,这里的「疑」,再来分解一下,什幺叫做病态的「疑」?什幺叫做正常健康的「疑」?刚才所讲的,是属于病态的疑、疑心病,对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怀疑,对自己没信心,都是自己在绊住自己,这是属于一种病态疑。

  什幺叫做「健康的疑」呢?就是你要去存疑求证,就是佛教所讲「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的那个疑,不要混为一谈,因为这个「疑」里面,是一种求真求证,它是一种求真。不了解的,我要好好的存疑求证,虚心的去求证,都是属于健康、非常好的疑。如果你没有这种存疑求证的精神,所谓「不疑不悟」,你要大疑才大悟,要有这一种求真求证的精神,这是健康、也是我们所要的,但是前面的疑心病--对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信任、对自己也没信心,然后认为「可能吗?能够吗?成佛不要想啦!我这种素质怎幺有可能?……」如果你这样束缚住自己,谁能够帮你解开这些绳套?解绳还是要系绳人。

  所以,什幺是病态的疑?什幺是健康的疑?我们要充分了解。如果你不了解,你要保留。所谓保留,不是去否定或是盲目相信;当你保留之后,你是要去求真求证。因此,我们存疑,要去求证,要去求真。像佛陀所讲的无常法印,你最初开始听,你是没办法证实,包括「无我法印」也是一样,你最初听、你没办法证实的,但是你可以去求真求证。所以,不要以为听到之后,就以为说「我已经懂『无常』,我已经懂『无我』了!」你懂了,跟实际证悟到、做到,还有很大的距离。「存疑、求证」是一个健康的心态,这是帮助我们大疑大悟。

  前面是讲出会让「五盖」增长的原因,也就是讲一些恶缘。后面这几行,讲的就是怎幺样让「五盖」减少的原因?怎幺样去增加一些善缘?

  所谓的「不食」方面,「何等为贪欲盖不食呢?谓不净观」怎幺样才能够让你的「贪欲盖」减少呢?「谓不净观」「贪欲」就是因为看到「味」,因为你只是看到「味」。然后你要让「贪欲盖」不增加,你要去看到什幺?就是要去看到「患」,能够去看到它的「患」,那幺可以冲掉那些「味」,你的贪欲就会减少,就是这里所讲的「不净观」。

  「何等为瞋恚盖不食呢?谓彼慈心思惟」如果一个人对某人生起瞋心,所谓「瞋心」,事实上是你的内心世界里面又打结。当你在瞋恨别人,你在生气别人,是你的内心世界在打结,怎样把你的这些结打开呢?能不能慈心、慈悲,多做一些慈悲观,慈悲回向世间呢?慈悲观、慈悲心,可以把你内心的瞋恨心冲掉、让它消失。从另一个角度讲,瞋心是因为一直在看众生的「患」,看众生的不可意、不合你意的地方,能不能去转换一个角度去看到它的「味」呢?这也是一个对治的方法。

  比如说你先生昨天责备你,然后你一直很在意,一直很放不下,于是从昨天到现在,你都一直在想他坏的这方面,「太可恶了!……」一直看他的「患」、负面,于是瞋心就会增加。这时候能不能扭转过来、多看他好的这一面?这样内心里面瞋恨的结,会消失掉、会中和掉。当然,「离境」也是一种对治,当你遇到境界,你起贪、起瞋,没办法消化境界的时候,暂时的「离」,也是一种对治的方法。但是,所谓「离」,你是不是能够真的去消化?离,它是有一个空间出来,能够有助于事情的转圜、改变,这是不错的,但是你内心里面,能不能真正消化,要看你后来的情况。

  「云何为睡眠盖不食呢?」比如一个人打坐容易昏沉,「彼明照思惟」这时候禅堂就不要太暗、要通风,也是「明照思惟」的意思,或是在打坐的时候,然后昏沉、懒散,「正念明觉」也都是,或是光明想、日轮观,也都是有助于对治睡眠盖、昏沉盖方面。

  「何等为掉悔盖不食呢?」「掉悔盖」就是一个人的冲动,容易冲动等于说不稳重,像这一种情况,「彼寂止思惟」要多冷静思惟,重要的就是要有禅定,要多修一些禅定。如果平常个性、做事,比较浮躁、比较冲动,像这方面多修一些禅定,有助于让你的身、口、意,能够缓冲下来,能够缓慢下来,就是让你的「掉悔盖」减少。

  「何等为疑盖不食?彼缘起法思惟」内心的疑盖、疑结,唯有透过你本身的闻思修证。缘起法只是一个代表,也就是说对整个法义方面,你要多深入去闻思修证,这样才不会被众生所催眠,被众生牵着鼻子走,你内心里面的疑结才会真的破除,就是「疑盖不食」。

  像这些,我们一个一个讲述,因为都是实际上面,包括在禅修,以及大家平常在历缘对境的时候,都是要应用。看起来好像没什幺,但是这都是很重要的对治,修行上就是要去调整,现在当下生起的是什幺样的盖,怎幺样去让恶缘减少、善缘增加,欠缺的「七觉支」有哪些?你要让它增长,都是很实用的。

  怎幺才能够让「七觉支」增长的善缘?补充一些「七觉支」里面的营养剂,助长它的成长,叫做「念觉分食」,「谓四念处思惟已,未生念觉分令起,已生念觉分转生令增广」正念明觉方面,透过四念处的修行,行、住、坐、卧,不断去开发你的觉性,让你的觉性从点、线、面,全面的活跃起来。从原来很粗糙的心,慢慢进入微细的心;从原来很浮动不安的心,慢慢进入宁静明觉的心。因此,「四念处」是有助于开发我们的明觉,让我们觉醒过来。

  「何等为择法觉分呢?有择善法,有择不善法」你要透过不断的闻思,事实上「择法」是一种闻思,当你闻思越具足、越正确,就像医学理论懂得越多,然后实际在用的时候,就能够用得上来,叫做「择法觉分」,包括你要去分辨什幺叫做「解脱道」?什幺叫做「世间法」?什幺叫做「出世间法」?能够区分何谓「究竟法」?什幺叫做「方便法」?否则你落入在「方便法」里面,也不知道。因此「择法觉分」满重要的。再者,你要深入闻思、体悟,有正确的觉,才会有正确的行,都是属于「择法觉分」。当你有具足闻思基础,需要怎幺样对治的时候,就能够选择适当的对治方法,因此「择法觉分」很重要。

  什幺叫做「精进觉分」呢?「彼四正勤思惟」。「精进觉分」就是一个人精进,精进的具体展现就是「四正勤」的应用。「四正勤」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魄力,该断的就要断,善法欠缺的、就要让它生起。所以,精进的具体展现,就是「四正勤」的应用。

  所谓「喜觉支」,它的食就是「有喜,有喜处」,我们凡事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如果我们容易去挑别人的毛病,尽量要往他好的方面去想。其次就是以喜心面对一切境界,包括说修行要有魄力,要有归零的力道。当你「归零」之后,不管面对什幺样的境界,能不能都以欢喜心去接受、去面对?这个很重要。以喜心去面对一切境界,有慈悲心当然是更好,所谓慈悲喜、慈悲喜舍。「喜觉分」就是有时候当我们有所碍着时,我们能够转向自在,包括法喜、禅悦能够跟众生分享,也是一种法喜的分享,也会跟别人沾染、共享你的「喜觉分」。

  「何等为猗觉分?」所谓「猗觉分」,「身猗息」就是身段要柔软,「心猗喜」就是心安详、心柔软,平常就要有这些柔软的心。

  「何等为定觉分?」就是四禅八定,「修习禅定」算是很重要的章节,下一堂课我们就会讲述。

  所谓「舍觉分」,「何等为舍觉分食?有三界。何等为三呢?」你要舍掉这三界,「谓断界、无欲界、灭界,彼思惟」你要放下,所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你要能够放得下这「三界」--断界、无欲界、灭界,叫做「舍觉分」。你要能够放下这三界,但是讲到更深的,就是你能够舍下三界,再来你也能够舍下「怕入三界」,意即你要能够「超三界」,也要舍下「怕入三界」,就是要能出、也能入,到后来是没有出、没有入。你能够入涅槃,也不执着涅槃,才是真正的舍。如果当你体证之后,然后执着涅槃,执着在「空」的世界,于是一出那个定,一出那个世界,就觉得很烦恼、很苦恼,就是说不敢入红尘,去跟众生结法缘,也不是真正的舍。所以,舍方面,它是能够舍下三界,也能够舍下「不入三界」,你都要能够舍。

  【法义分享】「食」就是指添加营养剂,以助其生长。「五盖」有它增长的助缘,也有让五盖萎缩的助缘。七觉支也是如此。为了安全又快速的到达究竟解脱彼岸,当然一方面减少逆缘、减少障碍;一方面增加善缘、加强助力。所以「恶缘--五盖」要设法让它萎缩、消失,就是前面所讲的不食、不吃。而「善缘--七觉支」要设法让它增长、茁壮。所以,七觉支方面,是在修行整个过程上面,都是很实用的,尤其是「四念处」的修法,与「七觉支」配合起来,你要开悟证果,很快!

  (第五节)「不善聚者,谓五盖故」也就是不善法,「善积聚者,谓七觉分」我们尽量不要去抓、不让它增长的,就是五盖;要让它越增长、越多越好的,就是「七觉分」。

  (第六节)「修习七觉分已,多修习已,得四种果、四种福利」也就是初果到四果,「四念处」跟「七觉分」的配合,就是要证果的阶段,不要小看这些,包括你在日常生活历缘对境里面,所谓「善用七觉分」都是很重要,因为都是一种调整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般人类,常常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然后来审判其他的众生。审判之后,人类就把自己标榜为万物之灵,我们很容易犯这种毛病,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一比较,就要把别人比出是小的、别人是低的,我们是高的、别人是劣根,我是顿根、我是利根,于是在「自我」的比较里面,都是一直要把别人比下去,然后显现出自己的重要。

  我们这样一路上课下来,慢慢跟大家介绍:要从整个法界、大自然方面去见到法,有的宗教师、法师,就会认为修行跟大自然无关,修行就只有在我们个人身心五蕴上面下工夫,不错!我们也尊重这样的一个说法,因为这些我也经历过,我以前也都是在个人五蕴身心方面下工夫,但是到后来发现没有跳脱出来,如果光是在五蕴身心方面,你看不到活生生的法,而且很多的我慢很难破除。我们现在来把人类与一棵树来做比较,我们平常认为动物的灵性比植物高,人类又是动物中的万物之灵、智慧最高。我们现在以整个层面来讲,看看一棵树跟人类对整个大自然的影响、贡献,到底有什幺样不同?树对大自然的贡献,怎幺样?讲具体一点,它能够供给氧气,能够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当然包括净化世间的空气,还有它又能产生果实,养育众生、让众生食用,又能够防止土石流,做水土的保持,能够让众生乘凉,也能够美化环境。在治病方面,又可以当很多的原料……。所以,这棵树对地球来讲,是正面的,然后它是生产者;对众生来讲,它又是个正面的;对整个环境来讲,它又是一个保护者。

  我们来检讨人类对大自然、大地来讲,扮演什幺样的角色?消费者、消耗者、破坏者。人类用什幺反馈大自然?把这身体捐给大自然?但是你不是心甘情愿的捐,很多众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捐。所以,我们平常反馈大自然什幺?有时候我们要静下来,反省我们自己: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认为自己很有聪明才智、才高八斗,我智慧高、学问高,但是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以什幺为出发点?都是以「我」为中心,还有为「我所」,都是以「我」为中心,为「我所」、「我」付出很多的努力,很多沾沾自喜的成就,往往都是从「我」来考量,为「我」个人的成就,为「我」的家庭更好,为「我」的小孩能够更好啊!为「我」的公司更好,整个都是为「我」跟「我所」在努力、在奋斗。

  而我们所用的,都是不断在消耗大自然的资源,进入到大自然里面,常常是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人类走到哪里,大自然就遭到蹂躏、遭到破坏。你要想想看,我们人类都是不断取自于大自然的资源、能源,你才能够活着,但是我们真正放下这些「我」、我所,我们真正反馈大自然的,有没有想过说到现在为止,反馈大自然的是什幺?对地球,我们活到现在,真正受益、受到你反馈的是什幺?现在缩小在树方面,至于阳光、大地、空气、水……是很深,以后我们还会再讲,现在我们用树来跟人来比,你从小到现在,真正反馈大自然是什幺?二氧化碳不是你反馈的,那是你排出的废物,植物并不是需要你的二氧化碳,才能够活着呢!植物可以不需要人类而活着,人类却需要植物。

  从小到现在,你反馈给地球、大自然的是什幺?种过几棵树,是一种反馈,当然也不错啦!但是我们可能种十棵树,然后砍一百棵。真正反馈大自然的,不管你再才高八斗,死后当肥料,很多不是心甘情愿的,心不甘、情不愿。其实,我们真正反馈大自然的,只有大便、小便,是你的不要,但是本来你所排弃的、你最不喜欢的,你平常觉得最没什幺的,但是整个大自然里面,真正从你身上受益的,只有这个大、小便。所以,当人类以人本主义出发,把自己标榜很高、很重要,我们跟一棵大树来比比,过去以前你不以为然的一棵树,竟然它们对世间的存在贡献,不输于人类啊!如果你能够去过滤、好好思惟,我慢的心就会很明显的减少,惭愧心也会渐渐地生起。

  以后当你看到一棵树,看到一花、一草、一木,你会以感恩的心,你会以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眼光,来重新善待它们、面对它们,这里你能够慢慢去体会到,我慢才会明显的降服,你的身心才会渐渐柔软,你会珍惜一花、一草、一木,珍惜整个大自然,慢慢的你会溶入一体的世界,溶入一体的世界。不只是超越人我的对待而已,跟整个大自然,你会以平等心来善待它们,会跟整个大自然溶为一体。

    【幻灯片】

  今天的幻灯片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尸体方面,来看我们身体的各部器官,这一系列比较属于生理深入的解析,上次是实际的尸体,这是生理的一种解析,等于说图片方面来解析,但是它这个满详细的,这是前一半的系列。我们还有一半的资料,要下个礼拜才播放,今天是播放前半。我们今天播放的后一半,就是我们刚才有讲到人跟一棵树、大自然的比较。

  我们现在来看,这是生命之始--生命的开始,这是女子的整个生殖系统,阴道、子宫,还有卵巢、输卵管,这是男性的精虫,精虫像小蝌蚪,精虫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它就是一个众生,卵本身也是一个众生,也是一个生命体。在它们没有结合以前,一样都各自有自己的生命,维持几天、它们就会消失,新陈代谢这样。如果当它们有因缘结合之后,一加一不是等于二的,综合起来的生命体,就会重新诞生出来,这里就是有排卵出来,这是卵巢,排卵出来之后,然后这个卵会自然进入输卵管,然后精虫呢?在阴道里面之后,它会一直跑、跑,它要游很长的路程,就像一个人在大海要游四十二公里长的路程,游到这里来,要跟排出来的卵结合,这样就产生一个受精卵,然后开始经过一天一天之后,就开始从一分裂为二,然后再分裂为四,再来又八个,不断的再增加。所以,它在这里受精之后,然后它慢慢的向前移、向前移,移到这里的时候,在子宫里面,就在子宫着床。

  这是一个受精卵,它不断一直在分裂、分裂、变化,然后它来到这里的时候,好样有脚、树根那样钉住了,钉在这里,叫着床。这是一个生命的开始,这是男性的,这是女性的,这是男性更深入的解析,这是睪丸方面,里面就是制造精虫的地方,精虫制造好之后,然后它会上来,这是属于精囊,它会在这里,再来是精子的构造。如果是射精的时候,它是从这里跑出来,这里是把精虫更放大,这是整个精虫的构造。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精虫本身没生命,它一样都是地、水、火、风、空、识,所组合而成。精虫本身还是一样,有「识」的存在,展现在你的身、口、意中,它是你身体里面的一部分。

  精虫里面,它有分做前、中、后,真正的核心是在这里,这是它的能源,就像一个火箭的能源,这是它整个尾巴、像一只蝌蚪,前进是这样摆动它的尾巴,然后靠这样前进,它前面顶体部分,如果遇到受精卵,这一部分就是要破除受精卵那层膜,破除之后,这个核就会跟卵结合,会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受精卵当受精,本来一个卵跟精虫结合之后,然后它就开始分裂,从原来一个受精卵,然后分裂为两个,就是受精一天半之后,它就开始分裂两个,然后不断的分裂,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它在分裂的过程,都是需要能源,母体本身就是会不断的供应能源,于是就不断的分裂,然后就这样慢慢的出来、慢慢的成长,这是五周大的时候,这八周、十二周,然后慢慢的成长。

  这是胎儿在子宫里面的特写镜头,这是整个母体的子宫,然后这是里面的羊膜,胎儿就浸泡在羊水里面,这是子宫里面的胎盘、胎衣,胎儿就是透过母体子宫的营养,透过胎盘营养的集合,然后透过脐带输送到胎儿里面,所谓「母子连心」、「母子连体」,这是生产的几个过程步骤,这是临生产的时候,一个妇女子宫的变化情况,这是没有怀孕以前,这是怀孕几周,这是越来越大,这是临生产前的情况……,她整个体内的这些变化,这是正要生产的时候,这整个四个步骤这样逐步的,必须要打开、胎儿才能够出来。出来之后,就是助产士要做的工作,把脐带切断,胎儿也是一样,每个人的肚脐都会扎一个小结,都是在出生的时候,就要把它切开,这就是出生的胎儿。

  你看我们是这样赤裸裸的来到世间,「空无所得「」的来到世间,就是这样很单纯、很单纯,但是在这成长、教育的过程之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很多的染污,也是这样不断加入。小孩子眼睛的明亮、单纯,在大人的脸上,很难看到赤子之心,再来有的生命成长之后,我们看六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六根,这是眼根,我们眼根的实际情况,在我们身体里面解剖出来,看眼球的转动,都是需要肌肉来牵、来拉,肌肉里面都一定有神经的传导,所以叫做意根。眼根,不是眼球本身就能够转动,它一定要有意根,以现在医学名词来讲,就是一定要有眼神精的传达,它才能够转动。如果眼神经遭受到破坏,纵然有这个眼球,眼睛还是没办法动、没办法看,「意根」能够透过眼根方面产生作用,这是眼球的整个构造。

  再来是耳朵,这是描绘出一个透视图,我们耳朵里面的实际构造跟位置是这样,这是外耳,然后这里有一个耳膜,进到这里面,这是三半规管的位置,这里是画出实际透视里面的位置,这是外耳道,这是耳膜、鼓膜,人家说耳膜破了,就是这个受损,就像鼓的那一层鼓皮,如果那个破了,声音就没办法正常传导,透过这一层鼓膜,传达声音来这里,叫三半规管。如果三半规管有问题、故障,我们会产生什幺样的现象?平衡方面会有问题,走路没办法平衡。所以,三半规管都有三度空间的,它可以让我们产生平衡,这是三半规管更清楚的一个写实。三半规管,严格讲,它应该是这三个都有保持垂直面。

  再来是鼻子,这是我们鼻腔里面,鼻腔里面有很多嗅觉神经,这是属于嗅觉神经,所以我们才知道什幺味道,都是要靠嗅觉神经,鼻子里面有很多的绒毛。再来看舌头,舌头本身它不同的地方,负责不同味道的区别,苦味是在舌根,前面这是甜味,咸的是在两边,酸的是在更里面的两边,它是负责不同的,是舌头中间这里,这是味蕾,我们舌头的构造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味蕾,叫做舌乳头,都是负责味道的感官器官,这是我们身体里面实际的这些,这是实际尸体的解剖,我们一个一个器官的去看。去了解,这是属于所谓眼、耳、鼻、舌、身、意的身,再来我们看肌肉,就是属于身,身体的肌肉把它切半,这边是正面的看肌肉,表皮皮肤层那些都已经去掉,就是看那个肌肉,这是正面,这边是背面,这是正、反面,一起把它合并的,这是看各种肌肉。

  我们身那个肌肉能够动,能够这样屈身,组织都是很严密、严谨的,这是一个肌肉、肌肉素,组织都是很严谨的,再来就是看皮肤,我们平常都不觉得说它组织那幺精密,它把这整个皮肤这些,你看里面的这些构造,包括一根毛,它都有相当精密的构造,也都不是你我在决定的,是整个自然法界的缘起,它会产生这幺奥妙的身体,所以日本他们也拍摄一部「惊异的小宇宙」,就是介绍人体方面的一套录像带。

  前面是身方面,现在是意根方面,现在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中枢神经,就是我们的意根,意根就是我们里面的脑,这是大脑、这是小脑,这里下来就是脊髓,这一边是把脑剖半,从这样切开,然后看这两边,我们的大脑是有两边,就好像两个半球,这样组合而成的,两边各负责不同的左右手,右边的大脑是负责我们的左手,左边的大脑是负责我们右边的,所以刚好是交叉的。这是我们脑,这是背面,背面脊髓下来,这是整个神经系统,整个神经系统遍布全身,也等于是意根的传达,就是这样透过神经系统,我们从脑里面的脊髓,就是整个神经系统,脊髓会有缝隙,神经就是这样分枝,从这里分出来,如果脊髓有受伤、有压迫,或是有骨质增生,隙缝越小就会压迫到神经,隙缝越小、它就会越小,就会压迫到神经,这样就会引起神经痛。

  前面这是脊椎,后面这一张是再把脊椎解析,看里面的构造,都是很精密的保护膜,就像电缆有外层、里层,整个组织构造都是很精密,如果你不了解,不知道赞叹啊!越了解就会看到:哇!惊异的小宇宙啊!这幺精密的构造,都不是我在决定、我所能够决定,谁能够决定它要这样构造?整个缘起甚深啊!组织构造就是这幺的奥妙。一个神经传导的过程,这是感觉神经末梢,这是运动神经末梢,当它这里有接触到讯息之后,然后它会传达回来,它又会感觉神经,就是在整个过程里面,当它有接触到、感觉到神经,它会有一个来回传导,会传达到神经中枢,都是属于神经,然后它又会传回、下指令去动作,就像说你被火烫到,或是被电触到,你马上会怎幺样?你会收回,马上那个动作出来,都是有经过神经的传导,这样它才能够起动作,有的是意识方面,但是有的是它本身就自然反射。

  如果触到电的时候,你还在那里判断,我现在该不该离?用头脑去想、去判断,变成是一个自我再去判断,已经太慢了!我们本身的身体触到电的时候,它就很自然的,自主神经就会马上起作用,一个是自主神经系统,一个是随意肌,每个都有细胞的构造,包括肌肉、骨头,还有那些血液,所有这些都是由细胞所组成,每个细胞是不一样、大同小异,但是基本的细胞,整个里面都是非常精密的,基本的构造、一个细胞这些,里面带有很多的染色体,生命基因的密码,都是非常神秘、非常奥妙,很深的,人类所想要解开生命、基因密码,你解开也只能解开部分,你没办法解开全部的。当你解开之后,还会再发现到,很多还是解不开的。刚才就是一个细胞果,就像前面这个细胞,它再把它做一个比喻,一个细胞就像一座城市,一个细胞里面的各种功能,组织架构都有,也有政府中心,也有警察,它的交通管道,也有化工厂--生产原料的地方,也有发电厂……,都有。所以,不要看这一个小小的细胞,然后它里面的构造,竟然是这幺样的奥秘。

  另外一个系列幻灯片,就是人跟一棵大树的比较,大家就从实际去体会、去了解。当你真正好好去消化、好好去思维,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才会慢慢的消失,才会跟大自然和谐共处、才会尊重,不只尊重每一个人,包括动物、植物,你都会以平等心来尊重他们。所以,你看一棵大树,它很多的功能,这棵树能够产生果实、反馈世间,让众生受用,能够让众生来乘凉,又能够产生氧气,净化世间的空气。所以,有时候当我们我慢长养起来,要去比较。要去想想,我到底比一棵树好到哪里去?!我对这世间的贡献,到底有比一棵树大吗?它们无条件、无所求的,制造空气出来,就是回向世间,并不是说你是什幺样的人,我才给你空气,它们是无所求的,然后来回馈世间。

  一棵龙眼树上面,结满很多的果实,来让众生享用,这是在台南的孔庙拍摄的,这个树都非常非常大,我们平常觉得动物的重要性都比植物们高,你看看它们在这里存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然后它们默默反馈世间,当我有因缘活着的时候,就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净化这个世间;一方面也给众生有个乘凉的地方,就是这样默默在反馈、默默在做,你看众生在这里乘凉、在这里跳舞,有没有去看到背后有很多大自然的因缘,在默默的支撑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去看到背后整个大自然的因缘,你在这里能够活活泼泼的跳舞,你也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你会跟整个大自然和谐相处。

  你看这些杉木林,它们也是一样水土保持、净化这世间,而且它们也是提供好的环境让修行者来住、来禅修,我们是向大自然借一个地方,可以遮风避雨,可以修行,这样就好。不会去大事铺张,把整个地面都翻过来,真正的修行者一定是跟大自然结为一体。这些树木,平常不认为我们重要,但是我们还是默默在贡献,你有需要就来,你也可以在这里经行,我无所求啊!你要看我也好,不看我也没关系!你感恩我也好,不感恩我也无所谓啊!但是,如果你在这里,能够产生一种快乐、法喜,我跟着你分享你的法喜,大自然一样会跟我们反馈互动,就是溶为一体,那些不是幻想,你真正珍惜大自然,你会跟他们和谐共存。

  这是在垦丁旁边的社顶自然公园拍摄的,我今天的处境,虽然已经这幺的拮据困难,但是我还是尽量在扮演水土保持的角色,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全然的活,能够帮这世间净化,我就帮世间净化。这个香蕉,平常看它们没什幺,但是我们也是这样,地、水、火、风因缘这样,有形成这些之后,刚好又有这样的适当因缘,我们就开花结果,开花结果就是回向世间,回向众生,反馈众生。所以,它们也一样在呈现缘起性空,一样呈现出来就是当它能够活着的时候,它就全然的活,能够反馈这世间,我就反馈。

  当我们在吃这些以后,要吃香蕉、吃什幺水果,吃饭、饭菜的时候,我们每次吃这些,都是存着感恩的心,感恩这世间,包括动物、植物,它们都默默在为这世间,来尽一种反馈,大家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植物也是地、水、火、风、空,这些组合而成,里面一样有「识」,植物功能要蕴化它的水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要有「识」,六道是把动物归纳有情、归纳动物这方面的,平常一般宗教,包括佛教都讲六道里面,把大自然这些都忽略掉,事实上它们也是超越六道方面,真正要体会这些,你要体会无上甚深微妙法,你要看到大自然的法。

  我们当下有因、有缘,然后我们就好好的开花、好好的活着,有因有缘具足的时候,我们就结出丝瓜来回馈世间,它们都是生产者,它们是在净化空气,它们在反馈世间,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跟它们就是溶为一体,感恩啊!谢谢啊!当我有有慢,如果有我慢,我就觉得比它们还不如。你看这一棵树,我虽然是一棵小小的树,但是我却是长一些果实,因缘具足的时候,一些地、水、火、风,缘起嘛!因缘具足的时候,我就长出一些果实出来,让众生来享用,来回馈世间。事实上,如果你会看,一花、一草、一木,它们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何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们要看越来越深入,最不起眼的地方,都在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

  你看莲花,当我开花的时候,也可以让你欣赏;当我结果的时候,也可以让你吃,而且莲花本身全部都有功用。除了可以欣赏、可以看以外,再来它的叶子也都有作用,叶子可以泡茶,还可以包粽子,还有也可以用来蒸饭。荷叶也是一种中药,它整个都没有浪费,可以让你欣赏、可以让你吃,而且包括那个茎、莲藕,全部都是在供养众生,所以莲花从上到下,包括它在成长的过程,都在散布着法喜,散布着芬芳,来回馈这个世间。莲花可以欣赏,莲蓬一样结出果实让众生吃,下面这里有莲藕,又可以反馈众生。

  一棵莲花整个都是在反馈世间,问问我们自己:从小到现在各种的,都是在展现我是、我能,这些种种里面,都是为「我」、「我所」在努力,真是惭愧啊!对于断除我慢就很快,慢慢会体证到无我。

  这个叫做香水莲,是睡莲的一种,是比较新的品种,花型比较大朵,我一样啊!在净化世间的空气,散播欢笑、散播祥和、散播宁静、让这世间也是一样,美化大自然,美化法界,庄严法界。莲花也是一样在庄严法界,也在告诉我们都是缘起,各种因缘具足,我们就产生啊!当下该开花的时候,就全然的开花、反馈这世间。

  这是茉莉花,我虽然是一朵小小的茉莉花,但是我不必去跟它比,我不必去比大比小,修行不是要跟别人比,是跟自己比,像前面的香水莲,它也一样会散出香味,莲花本身就会散发出香味,满清香的,我茉莉花不会去跟人家比,如果我去跟人家比大比小,糟糕!我跟前面比起来,我就不敢开啊!你会自卑啊!所以,我不去跟人家比大比小,当因缘展现,我现在是这样的长相,我就全然的接受,我现在这样的当下,然后全然的该开花的时候,就开花;能够送出芬芳的时候,我就把芬芳回向这个世间。

  我们再看蜜蜂,蜜蜂看起来好像没有什幺,但是蜜蜂对世间来讲,牠也是一个生产者,牠本身可以产生蜂蜜,还有花粉、蜂王乳,当牠在采蜜的过程之中,牠也帮助世间这些植物传播花粉,蜜蜂牠们怎幺样呢?就好像说你滋长我色身,然后我帮你传播这些花粉,牠们跟大自然是一种和谐共存、互蒙其利,一方面牠们又可以做一些产品出来,反馈让众生人类来用。你看牠们出来工作,然后脚上还带着什幺?花粉,一方面牠们采蜜,一方面牠们也采花粉,就是在采花粉、采蜜的过程,又可以帮植物方面的,花粉的传播,花粉就黏在牠的腿边,没有植物就不会有动物,植物可以不需要动物而存在,但是如果没有植物就不会有动物,你能够慢慢去体会这些,人类那一种优越感、万物之灵,自我膨胀方面,就会渐渐的消下来。然后你跟众生处在完全平等的立场来善待一切,我们能在这里活着,吸收大自然的空气,也是一样,地、水、阳光……大自然这些,我们默默在这里工作,我们默默在产生这些氧,来回馈世间。

  如果人类没有去看到大自然跟我们密切的关系,我们很多往往都是忘恩负义的,能够去看到整个这些,我们修行才不会产生我慢。我们慢慢要去看到,人类要跟整个大自然和谐共存,在这个角色之中,我们有时候要静下来,跟旁边一棵大树来比,大树它是个生产者,是个净化者,我们人类呢?到处就是在破坏大自然,走到哪里就破坏大自然,为欲贪、自己的欲贪。事实上,如果大家慢慢地把原始佛法这些,能够慢慢去消化、去体会,你会跟整个大自然和谐共存,会感恩的。你到哪里,真的会跟大自然和平共存,我们慢慢去体会,我们跟一棵树来比,真的有助于我们我慢的减少,还有助于我们重新以完全脱胎换骨的心境,来看这个世间,然后我们的我慢会减少,再来惭愧的心会增加,感恩的心会增加,我们也会逐渐地去爱护、保护大自然,这是我们大家的。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七章 修习禅定(四禅八定)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支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槃、无为、空--甚深极甚深..
 禅修开示:教外别传•慧眼禅心(四)
 何谓「空」?
 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六、超越二元对立,溶入一体世界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十章 心灵手术
 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三)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三章 三法印
 国内著名教育学家陶继新与空海法师(灵峰寺讲座)
 如何做到平等观?
 2010年7月空海法师台湾禅修开示(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23经 释迦族人乔塔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与东华寺的缘份(释明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教末法观的现代意义[栏目:徐孙铭教授]
 赴美参访概况[栏目:惟贤法师]
 三论宗纲要 序[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究竟什么是禅[栏目:禅宗文集]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一课 慈航法师遗偈(慈航)[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嫉妒猜忌蒙蔽心性[栏目:慧律法师]
 金刚经讲解 第八讲[栏目:法界法师]
 普贤道场立峨眉[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