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灭恶业
 
{返回 永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6

修行灭恶业

《中阿含经》一一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游化时,告诉比丘们 :「每一个人都会随着自己所造作的善恶业受到报应。所以,不修行善业的人不能解脱忧苦; 而受持清净戒行的人就能自在。」

佛陀继续说道 :「如果有人身口意作不善业,必定寿命很短,并且会遭受堕落地狱的果报。譬如,将一大把盐投入杯水中,是否会令水咸苦而不可饮用?」

比丘们回答 :「是的,佛陀!」

佛陀 :「因为盐多水少,所以水咸苦不可饮用。因此造作恶业,必定要受地狱的苦报。反之,如果有人过去曾经犯下恶业,但是在佛法的薰陶下,改过迁善,修身持戒,即使将遭受报应,果报也会比较轻微。譬如将一两盐投入恒河水中,不会让恒河水咸得不可饮用。」

 

启示:

业报,会随着人们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牵引相对的报应,这就是所谓的业报观念。业报会随着因缘条件而变化,能改变业报的因缘就是修行。

佛教中有重业轻报的观念,即是透过修持善法,以减低恶因恶缘的现起,如同将一两盐投入恒河水,一点不会感受到水中的咸性,这就是恶业报应被功德善法冲淡的道理。中国自古也有「将功折罪」的比喻,意即说明积极行善是可以轻罪业的,忏悔也可以使恶业的影响力,逐渐转薄。

 


{返回 永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胜败俱舍
下一篇:信心生天
 比丘九德
 不可救药的人
 优婆塞之道
 修行如战斗
 去除恐怖
 莫以貌取人
 胜败俱舍
 依自性光明
 可敬之人
 五种欢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宽恕之美[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帮助一下自己的良心[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杂阿含经卷第四(九二)[栏目:杂阿含经]
 樱桃和钟楼[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栏目:圣严法师]
 什么叫大富?什么叫大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摩诃止观卷第四上[栏目:智者大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二二)[栏目:杂阿含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栏目:净空法师]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栏目:圣严说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