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心一意
 
{返回 永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3

一心一意

《增一阿含经》 三四○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修行摄心,专注一念,时时刻刻用心于自己的每一个举止行为。你们可以用心观照自己在行走时,前进、退后的每一个动作,以及手足屈伸时的动作、身体俯仰时的动作,乃至在着衣持钵、睡眠或醒觉的时候、谈话或静默的时候,让每一分每一秒,心意都能清清楚楚。如果比丘能心意专注,就不会生起欲漏烦恼; 纵使生起,也会很快的消灭。如果比丘清楚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变化,能把握摄持,就从不会堕落三恶道中。

为什么六根是进入恶道的根源呢? 因为眼睛欢喜分别,看到亮丽的颜色就欢喜,见丑恶的颜色就不欢喜; 听到柔美的声音就欢喜,听到粗鄙的恶声就不欢喜; 鼻子、口舌、身体、心意,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六根的习性,犹如六种动物的性情: 野狗喜欢游走村落、狐狸早晚都在冢间、猕猴在山林野树间跳跃、鳝鱼悠游在水里、毒蛇总是躲在漆黑的洞穴、飞鸟要翱翔在天空之中一样。

假如拿一条绳子,把这六种动物都捆绑起来,不让它东西南北的四散奔驰,就算它再怎么动转,也不至于退出视线。我们的六根也是的,如果比丘,能专念一心,将六根系着一处,使心不散乱,诸意识不纷扰,则弊魔波旬永远无法乘虚而入。比丘专念不乱,诸善功德就能生起。

因此,比丘! 你们应当守护六根,制之不乱。六根清净,就能在现法中证得阿那含果,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启示:

佛陀曾对比丘说过一个譬喻 :「美丽的女人是不是很诱惑世间的人聚集观看呢? 如果女人不但美丽,还能歌舞妓乐,是不是更能吸引众人的围观呢?

但是,如果是一个头顶满钵油的罪犯,经国王的指示,在抽赴刑场之前没有掉落一滴,就赦免其死罪。你想这个罪犯,还有其他杂念观看戏欢乐的歌舞妓乐吗?」

比丘回答 :「不会的。因为这个头顶油钵的人,看到身后有人持刀跟随,他会一心一意照顾油钵,深怕掉落一滴,而被后面的狱卒拔刀砍杀。所以他对世间的美色,及经过身边的歌舞妓药,都不敢回顾环视。」

我们修行就是要像这个头顶油钵的罪犯一样,战战兢兢,专心一意,如临大敌,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为外面的声色娱乐诱惑,修行才能有成就。

 


{返回 永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难遭难遇
下一篇:人中第一
 布施得当
 去除昏沉
 一心一意
 一心一意
 五时不应礼
 五种欢喜
 去忧除恼
 佛陀怕鬼吗?
 信根深浅
 牢靠之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0五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韶华将尽 人生没有如果[栏目:莲心慧语]
 有人说“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且有密法的根据”,是这样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二节 达摩、慧可、僧璨的真性与自..[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六祖坛经讲记 第96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以因明论式来检验义理──佛教逻辑的应用[栏目:因明与辩经]
 雍正帝再来的大菩萨,是否代表他所做的都是正确无误?[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请问禅修中是否需要自始至终保持“舌抵上腭”?[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为你哭泣是种伤害[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