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四)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34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四)

(二)故应了知轮回一切过失之理

【为如是三种苦性所系缚故,一切有漏蕴或为苦本身,或与苦相连,或成苦之因,由此角度将通达苦之圣谛。以此义宣说了一切有漏皆苦。】

四法印当中,第一印——诸行无常是印定一切由因缘造成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灭的自性,下至连两个刹那的常住也没有,这就全盘认定了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而有为法中的特殊部分——有漏法的周遍苦性,就要由第二印——有漏皆苦来进一步认定。也就是要观察:一切被烦恼和业驱使着的五取蕴,或者是受着逼恼的苦受本身;或者暂时有乐的感受,但它是坏灭自性,一旦变坏就使心陷入忧苦,所以与苦相连;或者不苦不乐时随逐有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而成为结生后蕴引发后来种种苦的主因。

由此就断定一切由惑业因缘造成的有漏蕴纯一是苦的自性,其中没有丝毫真实的安乐自性。这就给极广大轮回范围中的每一刹那的显现做了统一定性,也就是由惑业缘起的特有规律得出了有漏皆苦的结论。

这以后观念就有彻底的改变。凡是世间说乐的地方,在你眼里都认定是苦。比如,世间说生是乐,你说生是苦;世间说健康是乐,你说健康是苦;世间说年轻是乐,你说年轻是苦;世间说家庭是乐,你说家庭是苦;世间说享受是乐,你说享受是苦;世间说财富、权利、名誉是乐,你说财富、权利、名誉是苦;世间说有漏禅定是乐,你说有漏禅定是苦;世间说做富翁、做总统、做转轮王、做天王是乐,你说这些全是苦。

这样的见解会让一切世间感到震惊。这是超出一切世间凡情的见解,世间一切宗教、学术都不能开示这一真理,无数人做梦也想不到它。

这是诸佛和出世间圣者现量照见的真谛,能有幸值遇它并且学习、生信,是生死凡夫长劫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极重大转机,从这里开始瓦解掉乐著生死的心,开始引出趣向涅槃的心。它把人从见世间处处有乐的严重错乱中解脱出来,开启了普见有漏皆苦的智慧眼。

三、殊胜利益

【若能如是了知,则会生起从轮回自性中出离之意乐,并将趣入解脱正道。】

规律上认定好了从无始至无终的任何轮回现象的自性一概为苦性,再看轮回中的任何法就不再羡慕、不再希求。无论出现高下哪种显现、哪种受用、哪种暂时的境遇,都平等是苦的体性,经由见到轮回纯一是苦,就会生起从轮回自性中出离的意乐,就会坚定地趣入解脱正道。

所谓轮回自性,就是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上、下轮转的自性。即使升到上界的色界、无色界,仍然在势力穷尽时遇缘现行烦恼、恶业,而退回到下界苦苦中。原因就是烦恼和业没有从根本上止息,所以就不断随着惑业的力量,转生死轮。见到只要身处轮回,就会按这样无止境地轮转下去,只会无止境地受大大小小的苦,就立誓一定要从这个轮转中超出,这就是求出离的意乐。

从细分上说,轮回的自性就是五取蕴不断地从前蕴结生后蕴,发誓要止息这个结蕴相续的意乐,就是出离意乐。

这种对轮回的厌离是普遍地厌离,无论世间哪种苦乐舍的境界,都认定为苦。这种认定是彻底的,不留下任何一点乐的执著。它的作用是会让内心从原来希求轮回的趣向整个反转过来,决定地寻求解脱,全心全意地寻求解脱。这样把心完全转向解脱道之后,戒定慧各方面的修行就真正地启动,就开始贯注于解脱道的修行。

这是由深细观察世间苦性得到的效果,和粗浅、笼统地认识轮回的苦不同。苦见得深细,看到每个刹那都有问题,取舍也会跟着变得精细。也就是在见到种种世间相都是苦相,种种世间因缘都是苦因之后,就会有警觉、有正念,非常小心地避开生死业因,非常用心地趣向解脱。

这个求解脱的意乐一旦稳固起来,占据心中的主导地位,之后一切修行就会被它摄持,身口意的所作所为全部转向解脱道,像少欲知足、远离红尘、修头陀行、护持净戒、念无常、苦、空、无我等等,整个一套修行就真正上了轨道。

以前正因为对苦谛的认识很粗浅、很含糊,所以没有强大力量摄持住心、坚定地朝向解脱道。实际状况还是处处受乐的颠倒妄想支配,在轮回里不断妄想攀求。正见上没有打开,行为就基本是颠倒的、糊涂的,举步动念都是造生死业、都是在增长生死。而真正通达了苦谛,方向和做法就会跟原来完全相反,意乐上是强有力的想尽快脱出生死的愿望,行为上是时时止息贪、止息我执,会在出离意乐的引导下坚持戒定慧的梵行,会着重息灭我执和烦恼,这就真正趣入了解脱正道。

 

下面再补充五点:

(一)圣者种性所依

基本的圣者种性就是少欲知足。一个人不能做到少欲知足,心就被贪欲绑住,无望得解脱,而能少欲知足不被贪欲所缠,就能一心修道,成办圣果,所以少欲知足是出生圣者的种性。

了知了有漏皆苦就知道无论衣、食、住房、种种五欲受用,越是贪著,就越有大苦降临。因为怕坏苦膨胀、怕永沉生死,就不敢放纵贪欲,也就自然趣入少欲知足。释迦佛制定戒律时非常善巧,佛教导我们生活要尽量简单,吃的简单、穿的简单、用的简单、连头发都要简单。佛自己次第托钵乞食,就是给佛弟子做榜样。而且佛赞叹大迦叶的苦行说:“头陀行存在,我的佛法就存在。”懂了有漏皆苦,就知道头陀行的内涵和取向。头陀行就是“抖擞身心出尘劳”,无论衣、食、资具、受用、人际关系,这些上面有贪著,不知要生起多少烦恼、业、多少苦,不知增长多少生死,多一分贪欲,就多一分烦恼、多一分业、多一分生死,问题是这样严重,所以尽量扫除对世间法的贪欲,在行为上完全转换方向,少衣、少食、少希望住,真正如眼目一样守持别解脱戒。这就是以了达苦谛作为所依而出现的。所以了达苦谛是圣者种性的所依。

(二)无我所依

愚蒙凡夫都计执五蕴为我,而且认为“我”是自在的。了达行苦,才知道这个五蕴体完全被由业和烦恼所左右,刹那刹那在无自主地跟着惑、业转,完全是一种纯苦的相。这样越看到五蕴无自在的苦相,就越明白这个五蕴除了以惑业缘起生苦之外,再没有什么主宰的“我”。所以通达苦谛是通达无我的所依。

(三)无愿三昧所依

无常和苦这两印是现前无愿三昧的所依。也就是在了达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之后,见到所有的世间法都是刹那生灭、毫无实义,又是苦的自性,因此就对像锯齿、像毒品一样的有漏法再不起任何愿求,这就是现前无愿三昧。不以智慧看清世间法都是苦性,是没办法止息对世间的希望。所以,了达有漏皆苦是引发无愿三昧极重要的基础。

(四)大悲所依

了达有漏皆苦,见到三界有情都在苦中,都在无自主地流转,往后的结局都是从五取蕴中层出不穷地生苦,这样普见三界上、下都是同一苦相,就是引发大悲的依处。相反,不生起“有漏皆苦”的认识就无从发起广大、平等的悲心,最多觉得苦苦众生可怜,不会觉得处于乐受和舍受中的众生可怜,甚至对他们拥有财富、地位、名誉等等世间圆满心生羡慕。

大悲心的所缘是尽十方界的一切六道众生,包括苦苦众生、坏苦众生、行苦众生,不论亲怨、高低、贵贱、贫富,都同样存在五取蕴苦、存在无边的流转大苦,这些众生的五取蕴体同样是能层出不穷生起无量诸苦的苦器;大悲心的行相是誓愿把所有的三界众生从生死苦海中拔出。

所以,修大悲心的基础实际就是了达有漏皆苦。也就是,首先要开启深广的苦谛正见,从方所上看到周遍法界无量无数的六道众生;从种类上看到下至地狱、上至无色界任何种类的众生,分分秒秒都被业和烦恼绑在轮回里、绑在三苦上,都被拴在五取蕴的相续铁链上脱不出来;从时间上看,直到尽未来边际,都会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在毫无自主地起惑、造业、受苦,辗转相续。从这个周遍的苦谛认识上,才会引发平等广大的悲愍,誓欲拔除尽虚空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大苦。这样的悲心是平等的,不仅悲愍苦苦众生,而且悲愍坏苦众生、行苦众生。又是无尽的,不是发有限的一段时间,而是发到众生界尽为止。又是彻底的,拔除的不只是贫穷、疾病等的支分小苦,而是从根本上拔除生死大苦,让众生彻底寂灭五取蕴这个苦源,由此止息生死流转中的一切种类的三界诸苦。所以,所谓的大悲就是遍缘一切三苦众生发起平等、彻底、无尽的悲心。它的基础就是周遍见到众生平等具有五取蕴苦。

总之,大悲的所缘是三界众生身上的三苦,而这只有认识有漏皆苦才会出现。所以,认识苦谛是引发大悲极重要的所依。

(五)净土愿所依

前面曾讲过净土愿的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其中前一部分完全建立在了达苦谛上。像三苦、八苦、六道诸苦这些都思维了达之后,再看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就全是苦因、苦果,真的就只是苦的体性,除此之外没有极微尘许的安乐可得。有了这个定解,就对娑婆彻底厌离,再不生起一刹那的希望。

再想到:今生没有解脱,死了就有生处,不生净土就生三界。要是生在三界,无论到哪里,也是苦海。而生净土,顿时就超出长劫轮回,一切三苦、八苦、六道诸苦在一刹那间就彻底无余地了脱,从此在清净佛国永无忧恼,常享殊胜喜乐。这样就会在心里下决心:今生一定要往生极乐,永超苦海。

再说,越知道三苦、八苦、六道诸苦,就越知道极乐净土的殊胜、阿弥陀佛的慈悲。一生到净土就彻底丢开了有漏身,从莲花中化现的清虚之身,没有任何生、老、病、死的逼恼;一切受用自在,诸上善人聚会,没有任何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苦;观照五蕴空寂,不增长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又没有任何起惑造业的助缘,所以不会遇缘现行苦苦、坏苦,永远寂灭五取蕴苦。西方净土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无衰无变,所以没有坏苦。超过三界,没有有漏蕴的念念迁流,所以没有行苦。所以极乐净土“没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

反过来说,往生净土极大的违品,就是对娑婆世界的贪著。古德比喻为“抱桩摇橹”,意思是船上的缆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还摇橹想开船前进,这绝不可能。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心被牢牢绑在娑婆世界的种种事上,还说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难以办到的。每个人要检点自己,对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种贪著,就是有一根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现在贪心这么强而且越来越发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对物质、对人、对财富、对享受、对感情,每一样都贪得无厌,日益发展,就像已经有无数根非常粗壮、有力的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时有时无,就像只有一根很细的线若有若无地连向净土。对比正反两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轮回方面牵拉、下堕的力量非常强。这就是“抱桩摇橹”,船很难开向极乐净土。

反过来,在“有漏皆苦”上反复思维、抉择、认定,就能彻底破掉贪著娑婆的心,也就把原来一条条绑在娑婆岸上的粗绳子全部解开,这样没有拖累,也就顺风扬帆直往净土了,就是能做到一心向往极乐,整个心连在阿弥陀佛上、连在极乐极世界上,由此就能顺利往生。从这里就知道,通达有漏皆苦是修净土愿极重要的所依,有了它就成了往生强有力的助缘。

最后再总的补充说几句。

有漏皆苦的道理简单明了,并不艰深,但非常重要、非常实用,能指导修行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买不买大房子、搞不搞豪华装修、买不买时髦服装,要不要在世间追求发展,要不要求世间的成就,方方面面的事都可以用有漏皆苦的理来指导。一旦了达有漏皆苦,行为就有了准则。像这一切不必问别人,自己心里很清楚。

过去传统中的很多观念、做法也都可以理解、接受,进而效仿、遵循。比如少欲知足、持盈保泰、居安思危、功成身退、谦受益、满招损等等,很多都能从理上通达。

在“有漏皆苦”上得了定解,就不再是口头上,而是心里真正认识到世间法没有任何可求可做,只剩下一件事,就是求解脱、求菩提。以前在世间是求更多、更好、更新,现在反过来求少、求平淡、求简朴;以前求热闹,现在乐寂静;以前要取,现在不取。别人要取的你舍,而且舍得坦然、舍得决断,因为已经以理抉择清楚了。

在家居士以有漏皆苦的理抉择自己生活、工作、修行的方方面面,非常实用。以前长久存在内心的种种疑惑、种种犹豫不定、种种邪见一概地打破。“有漏皆苦”指明了行人的方向,照亮了路途,从此不再是随波逐流的状态,不会随潮流而转,世间再怎么样,你不会转了。因为已经得了定解,不会被任何邪说、邪缘所转。

很多人以前过了几十年的世俗生活,之后才转过来学佛。以往大量不如理的观念、行为怎么来理清?以三苦的理来看,很多就清楚了。以前在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是怎么颠倒的,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就开始有智慧能抉择。

以前想过舒适生活的、喜欢升官发财的、好享乐的、好出风头的,以“有漏皆苦”对照,会像照妖镜一样照清个人思想、行为的种种颠倒处。依靠有漏皆苦的理就能有力地改造。

不然,学佛很长时间,很多事还是懵懵懂懂,老的习气、观念还带着。学了佛还是想过奢侈生活,吃、穿、用样样讲究好的,种种享受都是高档次,世间感情还放不下等等。现在借助有漏皆苦的学习,可以指导人转变,从原先迷惑的人转变成真正合格的解脱行者,以这份法乳可以把人养育成解脱道的真实行者,走上圣道,作用非常巨大。

再看这个世间的很多现象,也有智慧眼能看得懂。为什么很多大明星、大名流,恰恰后面非常痛苦,很多年纪轻轻就自杀、精神错乱,很多风光一时的大老板频频跳楼,为什么发生这些现象,也能看得明白。

还能看出世间种种五花八门的修道都是南辕北辙,都是不了义、不究竟,根本不是解脱的正道,也不可能有任何解脱果,都是在寻求本是苦、误以为乐的东西。而且,种种五花八门的学说,也有智慧能辨清真假,对种种冠以幸福、安乐、快乐、温馨、美好等等假名的伪学说、伪主义、伪思想,也像照妖镜一样,全部照得原形毕露。

对现在在家出家的学佛人趣向于世俗化,也能看出完全是歧途。表面上搞得热闹,实际并不是真正的佛教。从有漏皆苦的角度来看,很多都是乱的、不正的。

而且,从此才能真正地奉行释迦佛的教诲,真正做一名佛弟子,守戒、出离、修戒定慧,整个一套在思想上的路都完全打通了。释迦佛在临涅槃前说过一段话,佛说:“要知道,世间都是无常,相聚就必定有分离,不必心怀忧恼,世间的相本是如此,应当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光明息灭愚痴暗。世间实际危险而脆弱,没有坚牢之法。我如今入灭,就像去除恶病。这是应当舍弃的身体,是罪物之物,假名为身,沉没在老病生死的苦海中。智者灭除这个具过患的身体,就像杀了怨贼,哪有不生欢喜的呢?”从这里看出,这个世间、这个有漏身要尽早寻求出离。

你有这个定解,才能在这个充满邪说、充满安乐假象的混乱的时代保持住解脱行者的操行、志愿,才能不为外在种种潮流、学说所转。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不会乱了方寸。

再看解脱道的所为是极有意义的。解脱行者的见解和行为是世间极有智慧的,他的心量广大,所愿高尚。最要尊崇的是奉行释迦佛出世圣法的僧伽,而不是世间的学者、专家、名流。高尚的是解脱道行者,具有智慧的也是解脱道行者。这样会对佛法生起坚信,愿意尽形寿奉行佛法,遵照本师的教诲实行。不再会盲目效仿所谓世间伟人、名人、学者的思想、行为,不再会无主见地随潮流转。唯一只坚定地皈依三宝,行解脱道。

这次有漏皆苦的学习,不能只当作学一点佛法知识,关键是要运用在自己的人生中。比如,学过的“两点一线原理”,就要拿来检点自己以往做过的事,现在正做的事,将来要做的事。想想从前,所思所行是不是按“两点一线”的模式在走,是不是从没有跳出过这个模式?要检点现在正做的每件事、每个动机,是不是有错误?要反问自己:我现在去干什么?是不是又去寻乐?比如去找一个人,是不是为了得到某种乐?去逛商场、看电视、上网、旅游等等,是不是去求乐?凡事都拿来检点一下,如果还是去找乐,那就是无明,就应当放下。

用在将来,就检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不再把宝贵的光阴浪费在追求世间乐上。比如求财、求官、求名、求男女、求世间种种圆满。

像这样常常检点,自己逐乐的意乐和行为就会逐渐止息。这不是听几堂课就会变得无欲无求。凡夫多生养成的习气非常浓厚,只有用“有漏皆苦”的法反复检点、反复纠正,才能真正转过来。

所以是拿这个法来修行,不是听完了法本一放,束之高阁。再过一段时间,法义忘得一干二净。后面又学其它课程,这个法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样是不行的。真正的修道人,这个法是天天要拿来用的,一直用到成就为止。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三)
下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记
 往生论注讲记(十六)
 净土圣贤的传记(一)
 佛遗教经讲记(四)
 龙舒净土文讲记(四)
 给般若班的讲话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
 人字发隐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普贤行愿品讲记(七)
 祈祷的修法是怎么样的?
 共修《岩洞老人颤抖歌》内容(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290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宋 法贤)[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此生有幸[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毗钵舍那讲记 第二十讲[栏目:毗钵舍那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