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们说着慈悲,做了吗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2

【我们说着慈悲,做了吗】


  在修习慈悲之前,首先要认识到,这一心理对生命发展的意义所在。相信很多人会对慈悲这一品质表示认同,表示赞叹,但未必愿意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因为在人们心目中,慈悲似乎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意味着个人利益的损失。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使很多人只是将慈悲作为一种说法。即使做一点,也无法像对待自己那么在意,那么投入。因为在我们心目中,他人始终被排斥在自己之外,而自利与利他也始终是彼此对立的。

  但佛教告诉我们,慈悲不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种使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慈悲就会成为主动自觉的行为。因为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就在收获,这种收获不在于他人的回报,而是自身心理的改善。

  但这种认识还是基于自利,或者说,是把利他作为自利的途径。一旦面对具体的、形形色色的众生时,新的考验又出现了。因为凡夫心是有好恶的,是不平等的,尤其是对那些我们没有好感的众生,即使当做任务去做,也是勉为其难的。这样的慈悲,往往会使我们感到沉重而退缩。那么,如何才能使慈悲快速成长,成为内心的主导力量?

  大乘佛教中,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三个修习项目,由此成就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
下一篇:避不开,躲不掉,那就面对
 累了自己,更累了自然
 转变生命的依处
 这个舞台上,你是傀儡吗
 变钱的戏法,伤不起
 一本万利的窍诀
 有限和无限的界限
 改变习惯,就能改变命运
 佛菩萨的神情
 压力——背起还是放下
 历境炼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奢能伽罗[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