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幸福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3

【幸福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幸福只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这种不稳定的感觉,固然和物质条件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自身心态,在于我们对自身需求的定位,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缺乏良好心态,或对物质的需求永无止境,那么,幸福将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所以说,幸福不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

   探讨人生幸福,首先需要对苦、乐的关系具有正确认识。

  从佛教观点来看,人生是苦。许多人对这一定义不理解,并以此推断,佛教必是消极悲观的。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并非一味的苦,而是苦乐参半、悲喜交集。那么,佛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归纳呢?

  其实,佛教也将人的感觉分为五种,分别为苦、乐、忧、喜、舍。其中,苦和乐偏于物质层面,忧和喜偏于精神层面。虽然理智也告诉我们:苦乐忧喜都是无法避免的人生常态。但在内心,谁又不是趋乐而避苦呢?事实上,这也是一切众生的本能。人类的五千年文明,同样是在帮助我们摆脱痛苦,获得快乐。但结果又是如何?我们有了古人难以想象的丰裕生活,但痛苦就此解决了吗?烦恼就此消失了吗?

  可见,佛教所说的人生是苦,并不是就现象而言,而是透过现象所作的本质判断——苦是人生本质,而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现实中,没有哪种快乐是具有本质性的。所谓本质,也就是说,这种快乐无论什么时候享受,也无论享受多长时间,它都是快乐的。我们能找到这样一种绝对、不变的快乐吗?

  事实上,任何一种快乐都有某种痛苦与之对应。当我们被饥渴之苦折磨时,吃饭会成为快乐;当我们被思念之苦缠绕时,亲人相见会成为快乐;当我们夜不成寐时,安然入睡会成为快乐。如果去掉饥渴、失眠这些前提,吃饭和睡觉会成为快乐吗?当我们不想吃却不得不吃,不想睡却不得不睡的时候,同样的事立刻就转为痛苦了。只有当我们需要吃饭、睡觉并为之所苦时,才会因为这种痛苦得到缓解而产生快乐。从这个层面来说,痛苦有多少,由缓解痛苦所带来的快乐就有多少。

——摘自《人生五大问题》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下一篇:看见那些陷阱了吗
 现世乐的未完待续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
 从终点又回到起点
 我是谁
 无牵无挂的快乐
 执著是妄念的土壤
 锁不住的虚空
 生命这个产品
 我们所在的轮回
 你在跟着什么感觉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苏东坡的口头禅功夫说起[栏目:日常的佛心]
 宗喀巴大师赞诚信之花[栏目:多识仁波切]
 The Method for the Practice of Amitabha[栏目:Article of Tibetan Buddhism]
 大乘佛法对当今时代的重要性[栏目:净空法师]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栏目:基本佛学]
 佛教入门 十·三皈依[栏目:佛教入门]
 美国人的坏习惯[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弘扬人乘佛教的原因[栏目:圣开法师]
 努力耕耘 欢喜收获──佛说耕心田之法[栏目:宽运法师]
 学佛法要守本分[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