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所发的愿心,和妄想分别的心有什么不同?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64

  问:学佛所发的愿心,和妄想分别的心有什么不同?

  答:愿心萌芽时,也是妄想。只不过,这一妄想不是为了个人,而是要利益一切众生。通过这种愿心,可以扩大并成就我们的慈悲心,进而藉空性见之力,将其中的杂染成分逐步剔除,使之清净无漏,成就佛菩萨那样究竟圆满的大慈大悲。

  我们现有的心行基础是妄心。就修行而言,不仅离不开妄心,还须运用妄心完成对心的改造。包括慈悲心、空性见的成就,皆离不开有漏识的作用。


  问:如何避免自己所发的愿陷入凡夫心中? 

  答:如果所发的愿只是单纯的愿望,未辅以正见引导,就很难摆脱凡夫心,摆脱我法二执。尽管起初是想着利益众生,但做到后来,我执很可能会转而利用这一发心,使我们陷入颠倒妄想、人我是非等各种困境。事实上,不少人都经历过这种变化。初发心,确实是想着“我要帮助别人”,想着“我要利益众生”,待有了一定利益后,就想着为自己服务了。因为我执的力量太大,在没有利益干扰时,许多负面心理还不容易被调动起来。而有一定利益后,如果没有定力,没有空性正见,很容易被诱惑带走。

  什么都没有时,发心可能会比较单纯。等你要什么有什么时,还要保持这份单纯,就需要一些真功夫了。所以,必须以修空观引发无漏智慧,契入空性,否则还是逃不出凡夫心的左右。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仰应该“无条件的信”,还是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应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下一篇:佛法讲不杀生,但植物、真菌等也都是生物,那么吃素是否也意味着杀生呢?
 《坛经》讲“不思善、不思恶”,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对立?..
 定慧法音
 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什么?
 南大答疑 三·价值取向
 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
 分辨善恶与处世之道
 关于戒律、戒体及破戒的问题
 轮回与业力
 学佛目的
 是一辈子做该做的事,还是一辈子随性地做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栏目:张秉全居士]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01 九华山志卷一(圣迹门)[栏目:05 九华山志]
 善巧方便[栏目:禅林衲子心]
 初发心,你还在吗?[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四十六世 智者嗣如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佛教的基本哲学观点[栏目:惟贤法师]
 佛学是灵魂的滋养[栏目:雪漠]
 福报确实非常重要(索达吉堪布)[栏目:福慧修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五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