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九品往生皆凡夫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80

九品往生皆凡夫
  
我们来了解一下九品往生者的身份,这是一个在隋唐之际争论甚多的理论问题。三辈九品往生者是什么样的资格,是凡夫还是圣人?这个问题是关系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念佛往生我们凡夫有没有份。当时很多的注经家注解九品往生,都把往生者的身份判得很高。比如说上品上生是四地菩萨到七地菩萨这样的身份才能往生,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上品上生告诉我们,一往生就得到无生法忍,就能够分身到他方世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能得到百千陀罗尼门。他所得到的利益很大。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的水平, 注经家就觉得应该是接近八地的菩萨去了以后才能得到八地菩萨的利益,所以他作这样的一个判设。那么上品中生呢, 都是初地到四地的菩萨才能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是初住以上的菩萨才能往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属于三果圣人才能往生;中品下生都是小乘内凡的这个身份才能往生;下辈之人也都是宿世修过大乘佛法的大乘种性始学凡夫才能往生。判得非常高。我们都是凡夫,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品中生以上的我们都不可能了。

有的注经家降低了一点,说上品上生是十信位的菩萨才能往生。我们要知道从初信到十信要经过一万劫的修行才能到十信满心,十信满心再进一步破无明,就是法身大士了。这也不是我们所能做得到的,就连智者大师、蕅益大师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针对这些说法,善导大师就引用了很多经文来表明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观经》中的定善即前十三观,以及后面散善的三辈九品,经典的意思是往生者都是佛灭度之后五浊恶世的凡夫。这些凡夫就看他遇到什么缘,才分出九品的差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是遇到大乘佛法的凡夫;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是遇到小乘佛法的凡夫;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是遇到恶法的凡夫。遇到恶法他就造恶,五逆十恶。以恶业故地狱相现前。地狱相现前,他在恐惧之余呼喊救命。临终时由于他宿世的善根,能够感得善知识为他讲说念佛法门。他一听到念佛法门就产生了信心。这时候他非常猛利地去念,就能够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往生。这种人往生,下品下生,十二大劫以后莲华才开。莲华开了以后,得到观音势至以大悲心为他宣说实相法,他才发菩提心。所以怎么能说他是始学大乘人呢?下品三人根本就没有遇到大乘法,他是遇恶凡夫。大乘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定要发菩提心,才叫大乘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在这个娑婆世界能发菩提心很好啊,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发得出这样的菩提心的。是不是说发不出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呢?通过《观经》我们知道,下辈三人都不是在本土发菩提心的,都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发菩提心的,也就意味着没有发通途的菩提心,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也可以往生的,这是有圣言量作依据的。不能靠我们凡夫的逻辑去设想,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不是这样。

所以三辈九品往生者都是佛灭度之后五浊恶世的凡夫。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求生净土之利
下一篇:什么是佛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
 佛陀对末法之悬记
 《西方确指》净业课诵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二讲
 《西方确指》生死心切勿预计,远离求度之愿,心声相随
 君子之学 法喜充满
 高才勇哲的法藏比丘
 对治瞋恨习气的秘诀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
 阿弥陀佛的总愿
 以人化兽,以兽为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有舍有得放下牢骚与执念[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中台禅寺八十五年度暑期大专青年精进禅七 85.6.30─85.7.7[栏目:惟觉法语]
 为什么我修行禅定时感觉妄念纷飞,而座下好像感觉并无诸多烦恼?[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七[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布施后后悔获有福无享受报[栏目:正如法师]
 谈佛说的入邪道行与入正道行[栏目:许智铭居士]
 摄大乘论 第42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第一章:佛陀及其教法 三种骄傲[栏目:佛陀之言]
 逆增上缘[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栏目:杨维中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