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63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文/释本性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妄念,佛法说,是条河流。上念接下念,念念相续,川流不息。

    无论,你是学佛、工作、生活、恋爱……,皆双足没于妄念河流中。

    如何息止刹那生灭的妄念,入得寂静?

    佛陀智慧启示我们:要透过三个层次,应用三招。

    第一招: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这里,观,即是察,也是照。

    通过这四观,了知异、灭的真谛,了知身、受、心、法之空性,彻悟世界真空之本质。

    第二招: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这四观,重在体悟世间的存在一面。这存在,虽虚假,暂时,但不失生与住的真谛。我们佛教,称此为有。这有不是恒常的,只是现象,只是一种物相,为此,称之为妙有。

    第三招:观身在身,观受在受,观心在心,观法在法。

    这是对第一招与第二招感悟后提升的新境界,非住空非住有,非灭空非灭有,而能在非空非有之状态中,了知、融入、自在,犹如入了三摩地,离苦离乐,居于禅悦,有余涅槃。

    在第一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控制好眼、耳、鼻、舌、身、意,勿放任之,意在使我们不执着于不贪恋于色、声、香、味、触、法。

    在第二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妙用眼、耳、鼻、舌、身、意,要正确引导之,勿使入了邪径,而应生住于健康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既然事物妙有,一时无法抹杀,便要方便珍惜、随机妙用。

    在第三招,于实际应用中,是第一招与第二招的辩证综合,既不执着,也不放下,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既不以空为悲,也不以有为喜,契入中道,只在当下,享有当下,生于当下,住于当下,异于当下,灭于当下,珍惜于当下,解决于当下,自由于当下。

    当我行笔至此,我想到了曾经在兰卡读书时,托钵体验之情景:清风拂过,袈裟扬起;步淡定,意从容;眼观鼻,鼻观心;心系托钵,钵无所处。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平淡与平凡
下一篇:危机四伏的人类现代文明
 佛教对苦的理解
 易舍能舍
 宗教: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标准
 为善,不论僧俗不计荣辱
 人的最初意识从哪里来
 入世与出世
 佛教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生命的前沿与后方
 不知者不罪吗?
 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性与三身[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五章 转重令轻[栏目:苏行三博士]
 包容,和谐,快乐--弥勒信仰与和谐社会浅述(潘建国)[栏目:佛教与经济]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文殊智慧的教育启示(张焕粉)[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感悟人生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示 一、佛法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栏目:学诚法师]
 您如何看待当下这些虐待动物、老人和孩子的所谓的“人”?[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印光大师与丁福保居士的佛缘法谊(安小悦)[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书上说释尊是由其母的右胁下出生,且下生之时就步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且有天..[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辨析信愿称名求生净土是否为「儜弱怯劣」?(宗佛居士)[栏目:净土宗文集]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后记[栏目:元音老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