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四)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5
  (c3)应忍己利受损 --> 不应因世法受损而嗔
  不应因赞誉受损而嗔 --> 思惟赞誉无益
  90.受赞享荣耀 非福非增寿 非力非免疫 非令身安乐
  91.若吾识损益 赞誉有何利 若唯图称心 应依饰与酒
  92.若仅为虚名 失财复丧命 誉词何所为 死时谁得乐

  【讲解】「我们不应为世间法受损而起嗔恨心,当思惟「赞叹美誉」没有实质的利益」。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和事实颠倒的样子。我小时候学习《入行论》《大圆满前行》时是这样认为的:「那个赞叹你的声音真的没有什么。」

  * 别人说你好看、有魅力,又怎么样?你又不会永远保持英俊美丽。对不对?
  * 人家毁谤你、说你好难看,不用紧啊!你也不会真的变成很难看啊!是不是呢?
  所以我真的一点也不会羡慕赞叹和名誉,认为「不用对名和誉执著」是应该的。

  * 可是我们有钱就可以买好的东西吃、漂亮的衣服穿。所以如果说钱财没有意义的话,就好像和事实冲突。。
  * 现在我来到台湾看到一些明星或有权势的人钱财无缺,要什么有什么,唯一缺乏的就是圆满名誉。所以他们就会想尽办法要圆满名誉,希望每个众生都赞叹他、支持他。可是事实往往相反,媒体会尽力去挖他们的缺点,要圆满名誉是永远都没办法达到的,很辛苦!
  * 不要说他们,就连佛陀也无法办到。我们世间人就是注重名利,所以才会如此奔波忙碌。刚开始是为了钱,钱财无缺时就开始追求名,在台湾的政治人物就好像出家众一样,大家都睁大眼睛在监督他们。可是我们还是会被他们骗得团团转,这些锋头很健的政客如果不做一些表里不一的事情。他们如何走向政坛的巅峰呢?但是,一旦选举失败谁还去理睬他们呢?这时还有谁会在乎他们的喜、怒、哀、乐?

  世间人追求荣耀,但别人赞叹你,真的会使你福德增长、万寿无疆吗?不会!它不会增加你的福德,也不会增加你的寿命,它无法使你变得有力量或记忆好、身体好!这里所说的「力量」不是世间法的势力,这里是指「对治烦恼的智慧」。
  世间法上有「名」的人自自然然「财利」就跟着来,有「财利」以后就有「势力」。但,对修行者来说这个势力不重要,势力并不会使人变得修行好,我们一个选举或传承是需要很多人的。
  但修行是个人的事。像密勒日巴尊者和一些高僧们都是一个人修行的,依止上师,从上师那里得到智慧。得到智慧以后就独自到另外的地方修行,做事情时我们说「人多好办事」。但,就修行而言,人多是非常不好的,人多囗杂!

  佛经上说:「名利是虚幻的」。
  但,我们为什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喜欢名利呢?修行者与世间人的想法完全不同,现在有些出家众为了吸引众人来相信佛法而忽略这样的心态,越接近世间法越多人跟随,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疑问「某位假上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信徒呢?」
  这是理所当然啦!因为这些上师会利用佛法之名来讲世间法讨好信众,众生当然喜欢听他们想要听的东西,所以他的信徒越来越多是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就好像做事业一样,为什么这个公司有那么多订单呢?因为它的东西符合消费者的欲求!
  佛法不是这样!越高深的佛法知道的人越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知!好的东西我们发现不了,很多好上师信徒是很少的。在西藏这样的情况占了大部份,像:巴祝仁波切到处云游讲解佛法,为什么呢?
  因为他不贪恋信徒,也不贪恋庄严的寺院。但他一生都在讲解佛法,现在很多人讲解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聚众、建立自己的山头、累积财富...,世间复杂的源头就是「名」和「利」,名、利对修行者来说是不必要的。在台湾那里,我们常常有「要帮助上师」的说法,那意思是不是说「上师不如我们」呢?
  需要我们帮忙他!保护他!其实当名、利都不重要的时候,有什么事情会伤害上师呢?大部份的名人都害怕名誉受损,但对一个修行者来说,毁谤并不会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时常观照自己,不要为名利所左右。

  你们所熟悉的济公活佛,
  他就是一个大成就者的做法,
  他不需要钱,也不需要名。
  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别人的金玉良言,
  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我们要清楚的知道!
  但,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众生太注重外相,也许有些会模仿济公活佛的「疯颠相」,自以为很自在潇洒。摇蒲扇,光着脚,喝酒吃肉,谁不会?但是,内在的修行呢?有几个能真的具有济公活佛的圆满清净?反观自性,我们的开山祖师说得好。我们有没有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呢?

  * 受人赞美和称誉所引生的荣耀感既,不能转成福德和长寿。
  * 也不能改变换成力量或使我免除疾疫。更不能使我的身体健康平安。
  * 如果我是一个明辨利害得失的人,那么名誉和赞美有什么利益可图呢?
  * 如果我所向往的只是称心快意的事物,那还不如去追求美饰、隹人和醇酒算了。
  * 如果我为了虚名假誉,不但损失财产还白白浪费宝贵的生命,那么死的时候名誉能帮我作些什么呢?
  * 它又能使谁快乐呢?

  不应因赞誉受损而嗔 --> 思毁誉不足忧喜

  93.沙屋倾颓时 愚童哀极泣 若我伤失誉 岂非似愚童
  94.声暂无心故 称誉何足乐 若谓他喜我 彼赞是喜因
  95.受赞或他喜 于我有何益 喜乐属于彼 少分吾不得

  【讲解】
  当「用沙堆成」的「游戏的屋子」或「城堡宫殿」倒塌的时候,那么幼稚的小孩子就会以为是真实的房屋倒塌一般地,伤心哭泣。
  同样,如果我因为「失去虚幻的赞美」而伤心,那么,我不是跟那些小孩子一样的幼稚吗?
  仔细想想,我们在修行者眼里真的就是这样!执著「不常存」的东西为「实有」,随着外在的毁誉而心情浮动。这是因为我们的修行不坚所致!

  你们想想,我们喜欢被赞美,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 我们是为了那个赞美的声音呢?还是赞美者的心?
  * 赞誉的声音,它既短暂而且无心。
  * 既然如此,那么我为什么高兴呢?
  * 如果说,那是因为他欢喜才赞美我,所以他的称赞就是我欢喜的原因。然而,无论他赞美我或是他自己欢喜,这些赞美和欢喜对我有什么助益呢?
  * 那欢喜和快乐都是属于他自己的内心,我一点儿也得不到。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当别人称赞我们年轻、漂亮或者...等。我们都会嘴巴上客气一番。但,内心中却雀喜不已。我们也不会去考虑这是真的吗?当别人跟我们说「你变年轻了」。这样明摆着的谎话时,我们都不会想到「我们一分钟一分钟的在变老」,为这种虚假的赞美而高兴,有何意义?
  为什么一些不如法的上师可以有那么多信众呢?因为我们心灵空虚需要一些外在的支持啦!当我们心灵空虚时,就失去分别的智慧。不要说这些上师会说我们爱听的话,让我们心灵得到暂时的安慰;就是庙里面石雕木刻无心的形像,都可以成为人们心灵的依靠。我们心里有事时就去庙里求神问卜。尽管神像不会讲话,但因为我们的心灵实在太空虚了,所以连不会讲话的神像,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导师。
  因此若想要利用众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说些他们喜欢听的话,他们听了高兴就会糊里糊涂地甘心受人欺骗!如果我们一直跟他们说真实语反而会招惹不悦,众生就是那么无知!
  为什么这些不如法的上师有那么多信众,而直话直说的智者反而得不到大众的青睐呢?原因就在这里。
  真正的修行者不会因为外在的毁、誉而喜怒无常,修行是为了使「随外在浮沉躁动的心安定下来」。如果我们的心被外境五妙欲所控制,而浮沉躁动,这样怎么算是一位修行者呢?

  96.他乐故我乐 于众应如是 他喜而赞敌 何故我不乐
  97.故我受赞时 心若生欢喜 此喜亦非当 唯是愚童行

  【讲解】如果说,我会因为他的快乐而快乐,那么对于所有的人都应该同样的随喜才对啊!为何他人欢喜赞誉我的仇敌时,我却反而闷闷不乐呢?

  因此,当我受到别人称赞的时候,
  如果内心里沾沾自喜,
  这种欢喜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它只能算是一种不成熟的幼稚心理。

  我们常常会为一些虚假的赞美而高兴。其实这是很幼稚的行为。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讲话怎么没有什么表情?」真正的修行者是不会为赞叹或毁谤而影响情绪的。你们可以去参访西藏内地一些老修行者看看,你遇到他们时,他们也不会和你笑。也不会有任何动作。跟他们讲话,他们只会回答「是」「不是」,就这样而已。如果在我们的社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会以为「他不理我!」

  我个人来台湾已经很多年了,所以我也被训练成很有表情的人。在座每个人都很有表情。相对地,你们也会因为这个原故,而很在乎别人的表情。我们之前没有那么多表情的时候,同样地,我们也就不在乎别人的表情,别人没有理我,我也不会觉得难过。当别人笑嘻嘻跟我讲话,我也不会觉得特别高兴。
  不过,在这个环境下也不得不做些表情啦!不然你们听了课回家,就面无表情,那么别人看到你可能以为你发生什么问题了,你家发生什么事了?或者你在生谁的气?...
  以前雍忠阿舍黎刚到台湾的时候,有人来参访上师,他站在师父旁边「发呆」的样子,很多人就说「这位喇嘛是不是心情不好?」我们为什么会有压力?因为太在乎别人的反应了。我们为别人而活,现在阿舍黎已经很有表情了。每天都欢欢喜喜的,还会说笑话,比我们还高兴呢!
  .思讥毁于己有益
  98.赞誉令心散 损坏厌离心 令妒有德者 复毁圆满事
  99.以是若有人 欲损吾声誉 岂非救护我 免堕诸恶趣

  【讲解】
  * 「赞美」和「称赞」会使我掉举、散乱,损坏我对三界的厌离心。
  * 促使我嫉妒有德学的人。
  * 甚至还会破坏我圆满福慧资粮的法行。
  -->因此,如果现在有人处心积虑地想要毁谤我、破坏我的名誉,那么他不正是在努力地保护我,使我免堕落恶趣吗?

  如果大家都是平凡人的话,就不会为了名和利而竞争。但,当我们的能力凸出,受到一些人的肯定及赞美时,那么傲慢心自然而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渐渐地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升起这种心态时,自然就会产生和同等能力的人竞争的心理。

  * 假如:我们这个团体有一个很杰出的代言人。
  * 而另一团体也有一个很杰出的代言人。
  * 他们各自得到很多的赞美,那么无形中他们两个就会暗中比较对打。
  * 名利争锋的,结果让许多时间消磨在无谓的杂事上。
  * 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没有时间闻思佛法了。
  * 如果没有闻思的时间,那么修福就更没有办法了。
  * 所谓修福就是禅坐,连一些仪式性的功课如大礼拜、念诵仪轨...等都没有时间。
  * 哪里还能静下心来禅坐呢?满脑子都是世俗杂务!
  * 如果你对这些俗务无法「如梦如幻」的看待,那么要不影响内心是很困难的!
  * 被名、利、财、物世间八法所控制,这就是散乱,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我们的「出离心」衰退。

  难陀初皈依佛陀时,因为迷恋自己的爱妃而不愿受比丘戒,佛陀就带他去看一位年老色衰的老婆婆。佛陀问难陀道:「你觉得老婆婆美丽呢?还是你老婆美丽?」
  难陀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我老婆美丽。」
  佛陀又问难陀要不要到天界看看?难陀回答:「好啊!」
  于是佛陀就用神通力带难陀到天界,那里有无量宫殿清静庄严,处处都是俊男美女,充满五妙欲的欢乐,其中一处宫殿只有一位天女弹着琵琶迎接他。
  难陀问道:「为什么这位天女没有伴侣呢?」陪同参观的天人回答说:「在人间有一位难陀的人受戒出家,他受戒的功德将使他投生天道,这是他的宫殿,这位天女就是他未来的伴侣。」
  难陀满心欢喜的回到人间,佛陀问难陀:「这位天女与你的爱妃,哪位漂亮呢?」
  难陀回答说:「天女的美貌和爱妃相比有如天地之别!」为了和天女长相厮守,难陀清静地持守戒律。但,这样一来其他受戒的比丘都远离他,难陀伤心地问佛陀说:「为什么他们都排挤我?」
  佛陀回答:「比丘们为脱离轮回而受戒,你为投生天道而受戒,受戒的观念不同,所以他们无法和你亲近。」
  可是放弃人间娇妻的难陀,他愿意受戒是因为他爱上天女的原故,所以说什么也不愿意改变观念。佛陀无奈地带难陀到地狱参观,地狱有各式各样可怕的刑具,其中一锅滚烫的铁水没有受刑人,难陀问道:「既然没有受刑的人,为什么要弄一锅这样的沸铁水呢?」
  狱卒说:「人间有位名叫'难陀'的人,他受戒的功德使他享受天道五妙欲的欢乐,当他功德耗尽之后,这里就是他投生之处。」
  受到如此惊吓的难陀,回到佛陀的面前说:「我愿意为脱离轮回而清静守戒」。
  所以不管贪欲多重的人都是有办法度化的。
  一样,嗔恨心很重的人,佛陀也有办法度化他。在古印度有一位名唤「索千坚」的人,嗜杀如命,他已经杀了九百九十九人了。只差一人就圆满他想杀千人的目标。他寻觅很久找不到目标下手,于是把念头动到他母亲的身上。正要下手的时候,佛陀来到这里并为他解说佛法,于是他跟随佛陀出家而且得到解脱的善果。
  「周利盘陀」记性非常不好,无法学习佛法,佛陀亲自教他每天扫地时不断地念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可是地今天扫好了明天还是脏,上午扫好了下午还是脏。没完没了总是扫不乾净。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壑然开朗证悟了,他知道尘垢于内不于外,内心的尘垢扫除之后外境自然清静。
  所以我们知道「不管贪、嗔、痴有多严重的人都不会断佛的种性」。但,嫉妒心重的人是无法度化的,提婆达多非常聪明也具有神通,可是他嫉妒释迦牟尼佛得到众人的拥戴而自立门户。谤佛的结果使他趋于下流,佛陀也无法救度他。

  由此可知嫉妒的过患无穷,
  但,你知道它的祸源来自于何处吗?
  它来自于别人无心的赞美!

  这种无意义的恭维奉承,使我们对所有能力相当的人产生嫉恨,故而越有身份、地位、能力的人,越要谨慎地观照自心升起的种种意念。

  * 毁谤能削弱我们的傲慢和嫉妒心,使我们减少进入恶趣的机会。
  * 以「世间法」来说,毁谤使我们心情浮动,失却财利和名誉。
  * 但以一个「修行者来说」,名、利是解脱的枷锁。当一个人不注重
  「名」「利」时,什么东西可以绑缚他呢?

  修行者认为毁谤者是自己最佳的保护人,如果我们能慈悲地对待毁谤者,那么我们就再也找不到能伤害我们的敌人了。

  100.吾唯求解脱 无需利敬缚 于解束缚者 何故反生嗔
  101.如我欲趣苦 然蒙佛加被 闭门不放行 云何反嗔彼

  【讲解】假如我守戒是为了赢得别人的恭敬和赞叹的话,这就是世间法!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挖名人的隐私,不择手段的偷拍事件层出不穷。其实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们大部份人都表里不一,当自己躲在安全的角落时,我们就对别人的罪过大加责骂挞伐。为什么要如此地夸张效果呢?因为要表示自己清白啦!为什么媒体特别钟爱这些名人呢?因为这些人太爱伪饰自己的圆满!
  我常说「我非常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的平凡人」,他们没有世俗名利的束缚,媒体对他们一点兴趣也没有,海阔天空自在地挥洒自己的意愿。
  而那些伪装正直的名人呢?却有许多「不可说」的隐私,他们常常要为一个谎言,而要说更多的谎言,去圆满前面的谎言。无穷无尽非常辛苦!覆藏者、挖掘者、落井下石者、幸灾乐祸者、假道学者...促成人间好戏连台热闹非凡,情绪高亢安可声不断,烦恼亦不断。了解佛法的人不会为名、利所控制而自陷困境。

  我只想追求自己和他人的解脱,
  不需要世俗名利和恭敬的束缚。
  对于解除我名利羁绊的恩人,
  我为何要嗔恨他们呢?

  好比:我想进一间充满危险的房屋,
  却蒙受佛陀的护念与加持。
  他紧关着门不放我进去受苦,
  我为何反而要嗔恨他呢?

  思修福莫胜忍
  102.谓敌能障福 嗔敌亦非当 难行莫胜忍 云何不忍耶
  103.若我因己过 不堪忍敌害 岂非徒自障 习忍福德因

  【讲解】我们常常听到「他障碍我修行」「他障碍我诵经」、「他障碍我修塔盖寺、布施行善」....其实是你自己在障碍你自己。

  安忍是最好的修行
  * 我们要知道「没有一种比安忍更难行的功德」
  * 我们在受阻碍的当下,就要安忍下来,不要去迁怒他人。
  * 要知道修行「安忍」的功德胜过「诵经、持咒或共修、修盖塔庙」的功德。
  * 修行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做的,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忍耐修行。

  如果说,仇敌会障碍我修集福德,但是因此而嗔恨也不合理。既然没有一种难行的功德比得上安忍,那么我为何不坚毅地忍耐下去呢?如果我因为自己嗔恼的过失,而不能容忍敌人伤害我,那不就等于是障碍自己积集福德吗?因为敌害正是修忍积福的主因!
  这里举个例子:
  有一个窃贼,跑起来像飞毛腿,一路干案,从来没有警察追捕得到他。
  一天,他又去抢劫。在场的一名警察于是和他展开「追逐战」。追了很长的路,那警察已经喘不过气来了,还追不到贼,心里就骂了:「你这个贼!为什么你跑那么快?你跑这么快,分明就是想障碍我'捉贼立功'?」
  就因为这个「飞毛腿贼」很难擒获,所以要是谁能追到他,将他逮捕归案,那个警察的功劳就很大。
  那警察不检讨自己为什么「跑不过」飞毛腿贼,反而埋怨、嗔怒那个贼「障碍到自己捉贼立功」。这不是很可笑吗?
  当他人激怒我们时,我们正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用心修安忍」。为什么反而去嗔恨这些人在障碍我们修行呢?

  思敌非福障
  104.无害忍不生 怨敌生忍福 既为修福因 云何谓障福
  105.应时来乞者 非行布施障 授戒诸方丈 亦非障出家

  【讲解】没有敌害,就不能修行安忍。有怨仇前来伤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

  既然「敌害」是「修习安忍」「累积福德」的主因,怎能说他会障碍我们修福呢?例如:应时而来行乞的乞丐,是我们修行布施的助缘,而不是障碍。同样,授予我们出家戒的方丈也不是妨碍出家的障碍。

  思敌极难得 --> 敌是修忍因
  106.世间乞者众 忍缘敌害稀 若不外施怨 必无为害者
  107.故敌极难得 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 故当喜自敌
  108.敌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 因敌是忍缘

  【讲解】这里说伤害我们的人是极为难得的,好像不是这样喔!

  o 如果在西牛贺洲、北俱卢洲...那些地方就没有布施的对象,因为每个人的财富一样丰饶。
  o 但我们南瞻部洲要行布施的话,会有很多乞丐或募捐者来向你乞讨。
  o 要遇到布施的机会并不困难。
  o 致于修习安忍的对境,我们一般人是有很多机会的。

  主要看我们愿不愿意修而已。但,修行者不向外结仇,自然没有人会主动来伤害他。所以要修忍耐别人伤害的外缘就很少。
  有一次密勒日巴尊者在森林里禅坐,猎人夏哇日巴的一条猎狗在森林里追咬着一只鹿,鹿跑着、跑着就蹲在尊者的右边,不跑了。而狗呢?追着、追着也在尊者的左边蹲下来,不追了。它们在尊者旁边得到安宁和休息,当猎人赶上来的时候看到这个情形吓了一大跳。为什么会这样?可是当他端看尊者一会儿之后,自自然然就跪了下来,并且为以往杀生的罪过发出莫大的忏悔。
  修慈悲的圣者能让像这样充满暴力的人自然臣服,所以密勒日巴尊者就没有修安忍的对境。阿底峡尊者也是一样,尊者为了建立修安忍的对境必须养一只猴子,没有人会主动来伤害一位修行的菩萨,所以他们没有修安忍的对境。
  不要说是人!就是凶猛的野兽也一样不会去伤害他们,自古以来有很多高僧在森林中修行,为什么他们不会遭到野兽的侵害呢?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慈悲和善良,他们没有伤害任何生物的心。所以也就不会有任何生物去攻击他们。
  我们一般人为何老觉得「别人在伤害我」呢?自己有问题啦!我们自己要检讨,我们可能不会故意去伤害别人,但是粗心大意伤害了人却不知道,所以别人才会反击!

  * 这世上,修布施的对象:乞丐,很多。
  * 但是修忍的外缘:怨害者,却很少。
  * 如果你不向外结怨伤害别人,别人很少会主动来伤害你的。
  * 因此,修忍的敌缘十分珍贵难得。它就像出现在穷人家中的如意宝藏。

  正因为他们是助成菩提行的良伴,所以我应该喜欢我的仇敌。再者,「安忍」的德行是「敌我共同完成」的。

  所以一切修习安忍的功德果报,
  首先应当奉献给我的敌人,
  因为他们才是修忍的主缘。

  些康巴契布是西藏很有名的大师,他有很多财产和侍者,他常常说:「上师是土登」,为什么呢?土登是什么人?土登是一位大强盗!土登把他的财产都抢光了,因此去除了他对财物的贪恋执著,他感恩这位强盗使他有修安忍的机会,所以说土登是他的上师。

  109.谓无助忍想 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 正法修善因
  110.谓敌思为害 故彼非应供 若如医利我 云何修安忍
  111.既依极嗔心 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 应供如正法

  【讲解】如果说,仇敌只有伤害的动机,并没有助我修习安忍的想法,所以根本不值得供养;那么你也不该供养指引你解脱的教法,因为正法也没有丝毫助你修善的意愿。

  如果说,教法没有伤害我的意念,所以我供养教法,而仇敌有伤害我的嗔心,所以我不应该供养仇敌。但是,如果敌人也像医生一样只利益我而不伤害我,那么我又怎么有机会修习安忍呢?
  正因为须要依靠「嗔害心强烈的仇敌」,我们才能修成高度的忍耐,只有仇敌才是我们修习难行安忍功德的最隹助缘。所以仇敌值得我们像供养正法一般地供养。
  我们目前是没有办法做到「要供养我们的仇敌」这样的行为。但至少我们要做到「不嗔恨仇敌」,经过慢慢的自我训练之后,我们就渐渐地可以做到感恩他、赞美他、供养他..,修行安忍有很多功德我们应该身体力行。
  佛法和世间法不一样!
  虽然你们不是很喜欢听,但是我还是要一再地重复地讲,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进步。不然我们每天和世间人混在一起就很容易忘忽佛法,我们都不喜欢佛法的真面目,我们为佛法伪饰很多庄严的饰物。有如我们为了保护身体,而为身体穿着很多层华贵的衣服一样,可是只有听闻真正的佛法才会对我们有帮助。
  你们仔细想想,如果佛法和世间法一样,那么我们不是早就成佛了吗?世间人不是早就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世间人烦恼这么多呢?为什么修行人是这样的快乐?这是两条不同的路!修行并不是要改变环境。
  寂天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是心态方面的修行,我们一般人对敌人都非常地感冒。可是修行者却要感恩敌人,和我们的想法正好颠倒!好几亿劫以来,我们不断地轮回转世,我们为好听的声音、好吃的食物、好看的衣物...永不停竭地追求外在的事物,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感受短暂的快乐,这是不永久的!

  * 你不断地追求,它不断地消失,你追求得越快,它消失得也越快,不是吗?
  *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很快地可以追求到我们欲求的物质,但我们的快乐是不是消失得比古时候要来得快呢?
  * 我们打开电视可以看得到全世界的美景,这对古时候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在台湾我们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你们满足了吗?没有!
  * 你们会希望多还要更多、好还要再好,追求外在所建立的快乐什么时候能满足呢?
  * 追求外在的事物永远没完没了,佛陀教导我们向内心追求快乐,认识我们内心原本具有的快乐,那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快乐!
  * 希望我们透过修行,让真正的佛法能深植我们的心里,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对治我们的烦恼,痛苦才会消失智慧也才能增长,智慧增长就会有快乐。


  问答篇
  【请问堪布】「我们都要以感恩的心来面对的仇敌吗?」
  【答】没错啦!感恩他伤害我们、感恩他虐待我们...

  但感恩的时候心里,要确确实实地知道我们修「安忍的功德」,并且明明白白地知道仇敌这样的作为,是他内心中的烦恼升起的。他自己也控制不了,所以我才要修安忍。
  我补充一下,我们要感恩仇敌的先决条件是「我们要有能力接受」,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接受他带给我们的痛苦而说要感恩仇敌,那是一个大谎话。

  【请问堪布】如果我们承受不了那个痛苦而不忍耐的话,那么仇敌的嗔恨心是不是又要增强了呢?那么,我们不是又造罪了吗?
  【答】当然!我们跟他一样是造业。

  打个比喻:假如我手里拿的是一杯浓咖啡,而我是一位很爱喝咖啡的人。我说这杯咖啡又香又浓,真好喝!我感恩这杯咖啡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我的体质不适合喝咖啡,喝了它我会全身发抖、整夜都睡不着。那么如果我说「我感恩这杯咖啡」。
  那是一个谎言!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感恩仇敌之前,我们必需要具有承担受伤害的能力,如此我们才有感恩仇敌的能力。我们能从内心中由衷的感恩仇敌那表示我们并未受到他真实的伤害,我们承受得起这个伤害。

  【请问堪布】如果我们承受不起仇敌的伤害,那我们要怎么办?
  【答】远离啦!所以小乘佛法是远离贪、嗔、痴的环境,大乘佛法是面对它。并且偶尔也利用它修行,但,当我们无力承担这个伤害时,就要选择远离它比较妥当。

  《入行论》总共分十品。目前我们进行到第六品「安忍品」,第一品到第三品是讲授「如何让菩提心产生」的方式,第四品到第六品是教导我们如何让已产生的菩提心坚固不退转。第七品到第九品主要讲「如何使菩提心增长」的方法。第六品的主题是「如何去除嗔嗔恚、修行安忍及恭敬众生」。
  为何要去除嗔恚呢?因为它有非常大的罪过!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所以我们要去除它、远离它。

  如何修行安忍呢?
  自己或自己的亲友遭受痛苦时,要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及耐怨害忍。

  今晚要讲解的主题是「恭敬众生」
  为什么我们要对众生恭敬呢?
  -->因为恭敬众生可以使诸佛欢喜,它是我们累积福报的来源。我们对众生恭敬,或对众生伤害,这其中的功过(功德与过失)有如天渊之别,所以我们要恭敬众生。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五)
下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三)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八)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二讲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四)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四讲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3法性中有02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4梦幻中有02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04出离心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06六种中阴简介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05清净自心识
 《入菩萨行》讲解 第四品 不放逸(续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心的幻化不可思议[栏目:达真堪布]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栏目:张秉全居士]
 399.三空道人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第九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自由在于“心心相印”[栏目:雪漠]
 仁达法师开示出家因缘[栏目:出家因缘]
 让我们为宽容作代言[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来哥、超哥与悟爷[栏目:超然法师]
 自觉手册 二 导论[栏目:隆波田禅师]
 有居士在绕佛塔时,左绕感到身心轻松,右绕觉得有压力,不是很舒服,这是什么原因?[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