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品 智慧
* 「闻思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
* 了解「佛法的精华」。而佛法的精华是什么呢?
很多人问我:「修哪一个法门比较殊胜?」是观世音菩萨呢?还是阿弥陀佛?或者是修禅定?...其实整个佛教的精华是「空性」和「慈悲」。
* 「空性」和「慈悲」是一体的、它是佛法的重点。
* 我们「所有的闻思」就是为了要了解这个部份。
* 这是显宗所宣示的教义。
* 而金刚乘的教法是:「直接指出我们心的本质就是佛!」
它(心的本质)目前只是暂时被我们「贪嗔痴」「嫉妒」「傲慢」的无明给遮蔽了而已。我们被眼前「虚幻的假相」操控玩弄,以致疲惫不堪。很辛苦!
--> 所以我们要透过慢慢的学习,以便了解空性、慈悲、心的本质。
--> 这是「智慧品」的重点,当然,这部份对听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 可是我们最起码累积一点习气、累积一点智慧的种子。
--> 希望我们未来能够了解这么殊胜的佛法。
我相信各位对佛法都是非常虔诚的。大家都相信佛法是好的!但它到底好在哪里呢?不知道!
* 我们相信佛菩萨对我们有加持力,可是当我们遇到一些外道时,对于他们的质问,我们就无法合理地解释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所以这样就无法利益到自己或他人。
* 因此我们对「佛法的精华」要透彻地了解比较好。
* 我们要「不客气地」深入探究佛法,这样才能利益我们。
* 我们对佛法的学习「如果客气」的话,那么我们如何进入佛法的堂奥呢?
我们想「解脱痛苦」,当然要「学习智慧」。有智慧,才能不起烦恼,三乘菩提都必须依靠「空性智慧」才能成就。我们探讨「智慧品」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内心的见解提升。
「空性的智慧」是我们佛教不共的特色。
* 任何宗教都有「出离心」和「慈悲心」存在。
* 他们向往死后的天堂、行人间的善事...等等。
* 一般的世间法可以察颜观色、透视别人的心底。
* 但「对自己」却反而很模糊,甚至有时「连自己在做什么」都是迷迷蒙蒙的。所以内心中就常常充满着痛苦和压力。
我们佛教所说的智慧是「对自己内心的本质非常清楚的认识」。当我们了知心的本质时,当然就会了知一切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所以我们就不会被眼前显现的外相所迷惑了。任何显现的外相都控制不了我们!这部份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呢?
因为它不是在讲解历史,也不是在讲解修行的次第、持咒或仪轨....等等。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不是概念可以寻思。它是我们心灵深处不可言喻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要放弃。
自古以来修行、探讨佛法都是以出家众为主。但,随着教育普及和资讯发达的结果,现在我们在家众修行佛法的人越来越多。以前 巴祝仁波切听闻入行论有十几遍之多,可是各位都是在家居士,每天都要为生活而忙碌,所以就无法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像这样子学习。
不过没关系,今生如果我们对「智慧」无法充分地了解,那么我们要常常发愿:「希望透过今生的因缘而累积下智慧的种子,使我们来世比较容易明白这些佛法的智慧!」
我们今生能听闻「智慧品」的因缘是很重要的。
* 为什么有些人今世不需要很用功,就可以通达佛法呢?
--> 那是他前世所种的慧根!
* 为什么我们今生再怎么努力,也不能了解呢?
--> 这是我们前生没有累积这个佛法的习气。
了解佛法的见地,并不是你有学问,或者你聪明过人,就一定会明白的。佛法程度的差别,在于你的见地;现在我们开始讲解「智慧品」的内容:
一、求解脱者需空慧
1. 此前诸要目 佛为智慧说 故欲息苦者 当启空性慧
前面所说的发心、受戒等一切学处要目,都是为了使人获得断除二障的智慧而说的。因此,「想要止息二障困苦」的人,必须努力引生通达空性的智慧。
这个偈颂有比较大的争议性,所以我们要详细解说一下。我们前面讲解过菩提心利益、忏悔罪业、受持菩提心、不放逸、护正知、安忍、精进和静虑;那么你知道讲解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吗?为了要获得智慧,以便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
那么什么是「烦恼障」?「人我执」!
* 换句话说:就是「能阻碍我们解脱」的就是「烦恼障」。
* 如:贪、嗔、痴、嫉妒、傲慢..等等。
而什么是「所知障」呢?「法我执」!
* 它是我们成佛的障碍。
--> 但它不会阻碍我们「脱离轮回」,要脱离轮回,只需要离开「烦恼障」即可。
* 它是消除烦恼障之后,所残留的习气或念头。
* 打个比方说:
o 这个杯子里现在装着污浊不好的东西,这就是’烦恼障’。
o 当我们将不好的东西倒掉,但杯子还残留一些些味道,这就是所知障」。
* 不管是「烦恼障」还是「所知障」,都必须依靠空正见来断除它。
* 没有其它的方法了。
而讲解前面几品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空慧而施设的。
藏传佛教的特色是除了正面教义的传达之外,还会有很多的辩论,下面是有关智慧的一些疑问和解释:
【问】了解空性一定要修行布施、持戒...等累积福报吗?小乘佛教也了解空性啊!但,他们为什么不需要发菩提心来累积广阔的福德资粮呢?
【答】是的。就因果、无常等「理论的了解」和「坚定信念」而言,我们要了解空性之前,我们必需要累积广阔的福德资粮。
但,它也不是绝对必须的!譬如:阿罗汉们并没有发菩提心,也没有做广阔的布施,可是他们修持不净观而产生出离心,依靠出离心和禅定的力量在了解「人无我」之后,就可以消除烦恼障从二元对立中解脱,达到阿罗汉的境界。所以就小乘而言并不需要累积广阔的福德资粮。
【问】 那么,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为了使众生了解空性,而要讲解前面的五度呢?
【答】佛有二身--> 「智慧身」和「色身」。而「空性的智慧」就是得到智慧身的「近取因」,犹如酥油是由牛奶中提炼而成的,所以牛奶是酥油的「近取因」一样。而福德资粮是得到「色身的助缘」。
【问】为什么「累积福德资粮,是为了理解空性的智慧而说的」呢?为什么不说「空性的智慧,是为了累积福德资粮而说的」?
【答】佛教所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断除轮回的根-->「我执烦恼」而宣说的。但,只有空慧能直接断除这个烦恼,而其他的法门都只有间接的效果而已。
智慧可以直接对治「人我执」和「法我执」,我们解脱轮回或成就佛果都不可或缺智慧,所以智慧是最重要的。譬如:国王的手下有骑兵、步兵、射手...而他们为谁打战呢?当然是为了国王,因此前面所讲的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都是为了理解空性而说的。
你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有些人做大礼拜、有些人持咒、有些人念诵仪轨、看书、打坐....种种修持,但,佛法的重点是「空性」和「慈悲」,所以这些修持的目的都是为了明白「空性」和「慈悲」而做的。如果你明白了「空性」和「慈悲」的道理,那么你还做前面那些修持做什么呢?
我前面说过:「最难做的修行,就是什么都不做的修行!」
o 因此当你对万法都能透彻了解时,就不需要什么都做了。
o 「什么都不做的修行」并不是叫你懒惰、什么都不要做。而是说「最高的境界就是这样子」。空正见的智慧非常重要!
宗喀巴大师说:
不管你对出离心、菩提心有多么地熟悉,
但它无法「砍断你轮回的根」,
要「砍断轮回的根」
必须要具足「缘起的智慧」。
o 具足福德资粮可以让你长寿、平安、美丽或富有...但这些果报耗尽之后,你还是必须回到痛苦的原点。要离开痛苦就必须证悟空性。
o 因此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获得断除二障的智慧而说的。
另外打个比喻说:
o 如果监狱里有一群人,身强体健、孔武有力、四肢发达,但都是瞎子。
o 那么不论他们有再好的体能,也无法逃出这个牢笼。
o 这时如果能进来一位明眼人的话,那么不管这里有几个人,他都有办法带他们离开这个困境。
o 而这个能带领众人脱离牢狱的就是「智慧」。
六度的「度」是什么意思呢?
o 到彼岸!到哪个彼岸呢?轮回的彼岸!
o 要如何才能到达轮回的彼岸呢?要有智慧!
o 所以如果没有智慧的话,那么做再大的布施也不能称为布施度,只能称之为布施而已。
o 其他持戒度、忍辱度...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管是小乘的阿罗汉、大乘的行菩萨道都需要「空性的智慧」。
空性的智慧如同「圣者的母亲」一般。
--> 不管是讲中观论,或者现观庄严论...都离不开空性。没有空性就没有三乘菩提。就如同没有母亲就不会有小孩一样。
--> 没有空性的智慧,哪里有「阿罗汉」「独觉」「菩萨」「佛」这四种果位呢?他们全是了解空性而获得这四种果位的。
所以不了解空性就无法解脱,大家要知道!
有些人说:「你持这个咒语就可以解脱了!」或「你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可是对这些法门却都没有深入解释,大家要知道「这些说法是需要多加解释的」。
* 我们说:「你一心不乱地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一心不乱」吗?
* 极乐世界在哪里呢?你所念的阿弥陀佛又是什么?
*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的意思,那么我们囗中一直念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有什么意义呢?你们要仔细地探讨一下。
* 无量光的「光」是什么意思呢?
* 它代表智慧,「光」是消除黑暗的,而能消除我们无明黑暗的就只有智慧而已,别无他法。
* 所以「光」就是智慧,所用的名词不同、内含一样;我们内心的本质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当我们囗中持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并不是在求一个外在的佛。
* 它是我们本具的智慧,我们一直称念他,是为了内心那个充满智慧的「无量光」早点出现,而不是一个外来的佛相。
* 那么什么是「一心不乱」呢?看破所有的外相都是虚幻的。
* 所以我们的心就不会被外在所有世俗谛的万象所搅乱,任何外境的变化都无法影响到我们平静的心!
* 毫无疑问的,当我们有能力一心不乱地念佛时,当然就可以到极乐世界!这里所讲的「极乐世界」和我们所说「智慧可以去除二障」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没有多加解释而已。
我们都贪求极乐世界的殊胜,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但,到底要怎么去呢?不知道!没有把握!只是别人这样说,我们就这样力行吧!
假如我们能够努力提升内心的境界而明白「空性」,那么我们就比较能明白极乐世界是什么意思,要不然我们这么多人囗中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喋喋不休,不会吵到阿弥陀佛的耳朵吗?其实,没有一个特别的佛有一个特别的世界,希望大家要透彻了解无量光的含义!
所有「果」都要透过理解空性的方式获得。所以我们想要解脱痛苦的话,就必须理解空性。不管是小乘、大乘或者是金刚乘的佛教徒都一样,因此我们现在就马上来学习「空性」。要了解这部份是很困难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世界上信仰佛教的人非常少,了解佛法的人更少,而了解空性的人更是微乎其微!」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根器不足的原故,佛法的皮毛很容易明白。但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佛法就很不简单。「空性」犹如恒河一般-所有小江、小河的水都是先流入恒河之后而再汇流入大海。同理,不管布施也好、持戒也罢,最究竟是了解空性,了解空性才能证悟!
我们佛教为什么很注重禅修呢?
为了要清楚地探讨自己内心的本质!禅坐时,我们要将自己的心安住在「见空合一」的见地上面,尤其金刚乘的禅修是将心直接安住在心性上,根本上师会直指心的本质,长期安住在这个甚深的禅定之中,就可以逐渐了解「心的真实面目」。
了解「心的真实面目」非常重要!
大家对佛法这么虔诚,如果不能了解佛法的精华的话,那真是太可惜了。假如今世我们无法了解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常祈请发愿:「希望我们来生可以清楚的知道!」
* 当你了解空性的时候,你就不用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了。
* 我们要常常发愿:「自己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 当我们能认识自己的时候,就能认识阿弥陀佛。
* 而当你认识阿弥陀佛时,毫无疑问地,你已经到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并不遥远。
* 一般说,极乐世界遥远是什么意思呢?净土的经典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但谁去过呢?有多少公里?它主要的含义是指我们的心和心的本来面目的距离太遥远了。所以才会说距此西方十万亿佛土。
* 其实,很近啦!根本没有距离!可是我们无法认识它,所以说「极乐世界很遥远!」就好像我们说夫妻俩同床异梦,我们会说「他们俩的心相距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不认识自心的本质时,那么我们距离我们内心中的无量光佛就有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大家都在修持念佛的法门。但大多没有直接指出「无量光就是心的本质」。
我时常告诉各位「心」是金刚乘的说法,八万四千法门了知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了知的方法不一样,同理,我们对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智慧、心的本质..了知的内含是一样的,只是了知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得到空性智慧而说的,有些人会问:「修行空性不就没有慈悲心了吗?」
现在很多人的观念真是这样子,我们往往认为「隐居山洞不出来弘法的人,没有慈悲心!」。出来弘法讲些你们喜欢听的话,你们听了当然会很快乐。但,真的利益到你了吗?很困难!
上师与你讲话,你觉得很舒服、很安全、很可靠。但这种利益是很有限度的!无常啊!我们和上师迟早是要分开的,上师离开以后你不就又回到痛苦的原点了吗?不用担心修空性,就会没有慈悲心!
经上说:「了解空性之后,你就会越来越喜欢利益众生」。当证悟空性之后,自然就会有慈悲心。
* 「空性」和「慈悲」是一体的。
* 就好像:水倒进水一样。
* 「了解空性」和「产生慈悲」是同时的。
* 它是一体的两面。不可分割的。
* 没有了解空性的慈悲,这个慈悲是不圆满的。
--> 因为这其中多多少少渗杂有自私的味道。有自私自利的习气存在。
--> 当我们了解「无我的空性」时,圆满的慈悲才会产生。所以空性和慈悲是一体的。
--> 佛经里面常常说:「真正的慈悲心要了解空性以后才会产生」,所以想要利益别人必须具足智慧,如果没有智慧的话,那么你所给别人的快乐是有限的,为什么呢?
--> 虽然你是一个善意,但对于别人而言,它的结果是利益还是伤害呢?不知道!譬如说: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东西,所以我想把它送给另外一个人,可是那一个人非常不喜欢这个东西,我热心过了头而勉强他要接受这个东西,结果他就不知道要怎么办,很烦恼!这就是没有智慧。虽然我们有慈悲,但你不但无法利益到他,而且还会引生出自己的烦恼 -->「我对他这么好,为什么他那么不喜欢呢?」
--> 自己也会陷在痛苦和迷惑之中,所以没有智慧的话,想要利益别人是很有限的;
「有智慧的慈悲」和「没有智慧的慈悲」差别在那里呢?
「有智慧的慈悲」是「给他智慧,使他依靠自己而得到快乐」。
而「没有智慧的慈悲」则是「满足他想要的,让他依靠你而得到快乐」,可是你想过没有?
这种「依你而有的快乐」,你在的时候,你可以无限量地供给他快乐的来源。但是你不在时,他依靠谁啊?
就好像:我们每个父母亲都非常爱护自己的子女,我们供他们食、住、衣、行和娱乐,可是我们没有给他好的教育,那么当我们离开这个世间时,他们要如何自己谋生呢?
所以没有智慧的利他是暂时性的,要永恒的利他必须具足智慧才能成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