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生态环保想到心灵环保(文湛)
 
{返回 佛教与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9

从生态环保想到心灵环保
文湛  
 
    提要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所以,凡为地球家园的成员,都有责任关心地球的永续生存。佛法明白告诉我们,有情与无情,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同体共生关系。面对日益严重破坏的地球,本文一方面揭示出其被破坏的内在之因,是人类炽盛贪欲所致;另一方面指出不仅要注重生态环保,更重要的是心灵环保。

   关键词 :有情 无情 三毒 依报 正报

From Bio Global Protection to Spiritual Protection
Ven. Wenzhan

   Abstract:
  Earth is our only home that we rely on for life
sustenance. Thus every member on the earth is
responsible to be heedful in the forever survival of our
earth. The Buddhist dharma clearly tells us that both
sentient beings and nonsentient beings alike establish
an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Facing
the increasing havoc the earth is suffering from,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intrinsic reason for the
damages is human's greed on the one hand, and claims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ecology, but als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mind.
  The root reason for the negligent destruction on the
earth is greed. Why is that? First, there is a lack of
awarenes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ople only
Wantto exploit things for present need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depletion in the future.
Second, there is no restriction on unlimited greediness.
Human beings are very egoistic. Inferior to human beings
they consume excessively. Due to this reason, there is
no end to careless destruction by human beings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In Buddhism, the mind is the major
power to control human behaviors. Although this mind
can't be touched, it affects our body and everything
around us. Under its control, it affects each and
everything. “All matters are orginated fron the
mind——The mind is the master of all matters." All human
activities, any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are guided and
controlled by our minds. If we wish to have a cleansing
and peaceful world, we need to first purify our spirit,
to control our greedy thoughts.
  As it is said in the scriptures, “Along with mind
purification comes the purification of Buddha's land."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ind can make karma, it can
also transform karma. Therefore, we must train our mind
better.Master Sheng Yan pointed out that there were two
ways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One way was to
reduce and recycle material consumption. The other was
to recover the original purity of the spirit.
  Therefore, we must change our living style first. We
should be easily contented and have fewer desires.
Secondly, we need to correctly ju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Next, we need to have
gratitude. We should respect things that gratify us. And
we won't do harm to them. This is not only an act of
kindness, but also an act of honoring life.it implies
that spiritual protection is the key to liv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nly when there are kind spirits
would there be a good environmen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in accordance to our sentiments.
Today there are lots of people call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pefully, 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join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minds.
  人类文明现在成了改变全球环境的主要原因。曾经,太阳与大地、水与空气,为我们培育出累累果实。我们得到这些果实的滋养,不断地生长和创造、破坏和死亡、抚育和组织。我们自己在改变,世界也随着我们改变。人类社会越来越巨大复杂,于是向大自然界索取的也越来越多。环境破坏的种种惊人图景引起我们的警觉程度也许各不相同,但这些在世界各地都出现的图景却有一点是共同的——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物种灭绝、森林毁坏等等。我们必须鼓起勇气来承认,我们和地球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转变,生态保护成了今天全球的当务之急。

  如果将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场疾病,在“病如山倒”的今天,提倡环保成了当今的时尚;但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应采取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追寻,为什么环境恶化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扭转?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一路屡屡铸成大错呢?我想,这才算是治标同时彻底的治本吧!

   一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思想境界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所以,在物质的享受的驱使下,我们各自的私心开始不断膨胀。所谓内心的活动表现于外,而外在的反应又源自内心。如是,由心中的贪引发嗔,就进行无明的痴行,带动身体兴犯杀、盗、淫,口犯恶口、两舌、妄语、绮语。《业报差别经》:“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为十?一者,以其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其偷盗业故,感外霜雪、蝗虫毒害等,令世饥馑;三者,以其邪淫业故,感业风雨及诸尘埃;四者以其妄语业故,感诸外物皆悉臭秽。据此可知,世界的安危,治乱,与人心息息相关。”

  在佛法中,将贪、嗔、痴比作危害我们心灵健康的三毒。尽管它们是无形的,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仪器可以测量到它们的存在,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有形的。

  在发展经济的共同目标下,人们潜在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激发,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人类的创造力与破坏是成正比的。看看现实的世界吧,人类在享受着自然恩赐的同时,正肆无忌惮地毁坏着自然,亵渎自然。苍翠的森林在斧锯下变成一片荒芜;绿色山峰在采矿机的轰鸣中不停颤抖;一条条河流被毒蛇一样的污水缠绕;珍稀动物的毛皮,成了华丽的大衣、披肩、围巾;山林天空的生灵,成了酒桌上滴血的豪宴;数里长的拖网,恨不得把海里的鱼类一网打尽;毁灭性的开采,把山川河流糟踏得寸草不生;为了眼前利益,贪婪的黑手无情地毁灭着动物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曾几何时,山水已远,层林任砍,噪音盈耳,污尘漫天,举目四望,天灾人祸频繁……” 。面对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还是如此恣意妄为,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则会造成更多毁灭性的灾难。 但是多数人仍然我行我素,仿佛对这种危机毫无察觉,就像实验室的青蛙一样,放在微温的水中慢慢烧热,还没有感到死亡的危机!也许,这些对地球的糟蹋都发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缓慢的变化往往蒙骗了人的感觉,使头脑中的危险感变得模糊,但是无论是前年中国的“非典”,还是印度尼西亚的海啸,无不是大自然给人们的一个教训和警钟。滥砍滥伐,或为一时的口腹之欲,不仅破坏大自然的生物链,也可导致我们人类自我毁灭。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依赖的。倘若人类只为自己考虑,而不注重对大自然的保护,就会造成难以想像的后果。人再伟大,人再有能力,在自然灾难面前,也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奈。在自然灾难而前,人类所做的一切,就如螳臂当车。

  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恶化到今天这种危机四伏的地步,究其原因就是人类的强烈我执,认为一切都要为我所用,故贪求一切无有疲倦。 贪欲之所以有如此的“能量”,就在于永远都处于发展的进程中。“贪爱像根绳子,圈在无明的柱子上,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无法休止了;贪爱又像一张纵横纠葛、错综复杂的天罗地网,教人难以脱离;也像随风轻飘,处处附着的柳絮,不知不觉地就又粘上来了”。 我们往往在无知觉中就会被它控制。将自己的主权拱手相让。贪欲又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欲望得到暂时的满足,新的欲望又会接踵而来。《无量三寿经》云:“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

  人们被贪欲催促着不停地追求,真是“为心走使,无有安时”。同上。问题在于,我们向谁去索取这一切?不论我们采取任何的方式,负担最终都会落到大自然的身上,因为只有大自然才是生产资源的唯一提供者。可是,“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只要人类的贪欲不节制,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就不会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也就不会罢休。虽然,这心是不可捉摸,但它却能影响身体和一切世间的事物。它能影响世间的每一件事。

  “万法唯心——心为一切法的主导者”。

人类的一切活动,一切善恶,都是以心主宰,被心牵引,受心支配。我们常把心看作一位领导,一位国王,所以心又有“心君”、“心王”的美称。心统领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百骸,就好比一位帝王率领着百官而君临天下。好的“心王”能领导我们成就种种功德,而如果领导不当便会使我们走入歧途。如《自杀的鸟儿》中,作者英子坐车去海尔拉草原时,亲眼见到鸟儿频频撞车自杀。在惊恐之余,作者不禁追问司机,才了解,是钻井队的工人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大量捕杀鸟儿,弱小的鸟儿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采取多种方式与人们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经十年之久,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但是人们并不因此而觉醒,仍将屠刀对准弱小的鸟儿,无奈的小鸟,只得自杀。“自杀,是鸟儿采用的最后一招了,它们为了保护同类不再受人类的伤害,只有用生命来擦亮人类的良知了。”司机如是说。

  佛教认为,心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不造作。” 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贪、嗔、痴。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圣严法师讲:《维摩经》随身经(12)“佛国品第一”。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如果主观的偏见渗入、遮蔽,心意的光明就暂时暗淡了,世间也就随之黑暗。

   “心既能造业,心也能转业”。

  所以,世间是否黑暗与光明、是否会感受到福利或痛苦,就要由个体的心意来决定。所以我们必须善加训练自己的心意,世间才可免于混乱。我们才可同大自然和平共处。

  二   “佛陀启示我们:要慈悲生物,崇尚生命的真谛。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健康,快乐和自由自在,他就必须与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和谐共存,而不可恼怒或伤害其它动物。” 这就是说,我们想得到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安身之处,保护自然是必要前提。从生存环境来说,人类命运又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类的生存来自自然的哺育,我们的幸福来自自然的馈赠。只有认识到幸福的真正内涵,我们为寻求幸福所付出的努力才可能行之有效。

  如果我们的环境保护仅仅限于在污染出现后设法治理,只是在灾难降临后设法补救,那么,在这场环保与环境危机的赛跑中,我们永远都是被动的,注定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事实上,真正的污染不只是几家企业,也不只是几个伐木、杀生者,而是当今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换一句话,就是人类自私心增强。这就告诉我们,和谐社会,崇尚自然,从淡化心中物欲、私欲开始。圣严法师曾指出:“环保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种是物质环保,惜福节俭;一种是净化心灵,正本清源。”

  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应少欲知足。生存离不开必要物质利益,但我们当如何追求利益?又如何去享用这些利益?如果我们为了日益膨胀的物欲,或为了刺激自己的消费欲,或为时尚潮流的追逐者,比如使用一次性的筷子、杯子,一次性的宾馆用品等等,以及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消费口号,是对资源无谓的消耗,也是将有用的资源变成无用的垃圾,同时给地球制造更多难以承载的垃圾。我们岂不也沦为经济和物欲的奴隶?况且,虽然我们已经有支持消费的能力,但我们地球是否有支持这种消费的资源呢?

  人如果过分地贪图享受,那么他很快就会把自己毁灭。如同鱼儿因贪食鱼钩上的香饵,立即被渔翁诱杀。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就要净化我们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贪,以少欲知足来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少欲,便会珍惜天然资源,养成惜福的习惯,等于推动环保。一位从事生态环保的社会学家曾经指出:“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满目疮痍的世界时,我们应当明白,对世界造成最大毁坏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内心燃烧的欲望。如果我们不把爱财之心变成更多的热爱自然,如果我们不把占有的欲望变成存在的审美,如果我们不把对钱的渴望变成对生命意义更崇高的追求,我们的世界是不会仅仅被扬汤止沸的环保行为所拯救的。”

  其次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自诩为“万物之灵”,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人就是世界的主人,人可以仅仅凭自己的理由,用自己制造的科技手段,就对自然界及其中的生灵做任何事情。我们与其战胜和征服自然,不如去做自然的朋友,与自然中的其他生命达成和睦,否则,我们也走向“万物之零。”比如,许多动物,已经产生了惧怕人类的基因,为了生存,他们已经远远地离开人类的视线。人们看到的动物,只是动物园里出生的退化品种。可以肯定,当地球上只有人类一种动物时,动物的今天也就是人类的明天了。

  再次是要怀感恩之心,人类总是不停地追逐,却不懂得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感恩。我们享受着阳光和空气,却不必为此付出任何费用。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免费享受,习惯到熟视无睹的地步。我们从大自然中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中分取得我们的继续的资养。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不仅从她那里来,今天继续依赖着她,她还是我们的归宿。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毁坏自然,都等于是在谋害自已的母亲。那么,人类可能在这样的罪行中幸免于难吗?所以,我们应该像对母亲一样去对待大自然,像尊重母亲一样去尊重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继续得到自然的呵护,才会在它母亲般的怀抱中获得安宁。也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在背弃自然的任性中走向毁灭。人有感恩心,就会尊重它,进而就不去伤害一切,这不仅是积极修善的精神,也是崇尚生命的具体表现。

   结 语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环保也正是生命环保的关键所在。只有善的心灵,才有好的环境。因为所有的环境,就是我们的依报,它是随我们的正报而转的。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生态环保的今天,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心灵环保的行列中来。因为一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苦乐,世界的治乱与安危,都依心力而造,随心力而转。假使大家人心向善向智向和平、重道德、守法,便会引导行为向善道走,世界就会转成和乐、清净的世界。所以,我们的心力不但能使身体起变化,也能转变身外之物,甚至使整个世界完全改观。因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幸福,更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星云:《佛光教科书》⑧《佛教与世学》,1999年10月初版,高雄佛光山出版社。
  2 释法云主编:《心灵清泉》,《洛阳佛教》编辑部,2001年第1次印刷
  3 春江:《阿含经随身剪辑》(袖珍版),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印。
  4《无量三寿经》卷下。
  5 释法云主编:《心灵清泉》,《洛阳佛教》编辑部,2001年第1次印刷。
  6《闽南佛学院学报》,1999第1期。
  7 释法云主编:《心灵清泉》《洛阳佛教》编辑部,2001年第1次印刷。
  8《净土十要》,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会委员会。
  9 陈伯达:《佛陀的人格与教育》,佛陀教育基金会。
  10 济群:《心灵环保》,戒幢佛学研究所编。

 


{返回 佛教与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环境思想与西方当代的环境哲学(张文彪)
下一篇:略谈佛教与自然环保(源湛)
 点亮心灯:配合节能减碳顺应环保潮流
 佛教僧院在柬埔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易同)
 环保:宗教事业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魏德东)
 佛寺与生态伦理(王丽心)
 浅谈佛教慈悲观对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刁梦洲)
 佛教与生态文明
 中道·和合论--论人、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文剑钢)
 佛教依正不二思想的生态实践智慧(王春华)
 五戒的环保意义(雨山)
 论佛教折射的环保理念与环保实践(宁宁一、张美云、孙娟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命若悬丝之畅思[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佛像开光祈愿文[栏目:佛教·法会篇]
 [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题松鹤图[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人鉴[栏目:李圆净居士]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九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十、菩萨助我度家母[栏目:地藏菩萨灵感记]
 珍惜法缘殊胜[栏目:传喜法师]
 用慈悲、智慧和禅定的功夫来修持忍辱(慈成加参仁波切)[栏目:忍辱]
 色拉杰五部大论课程[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