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读《金刚经》第五讲
 
{返回 佛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8

佛光禅师解读《金刚经》第五讲

修行的法则呢,它不离于心体。这个心体又是什么呢?我们在平常的时候去注意观察,都可以感受到心体那种微妙的力量。

心是什么?我解释过不止一遍,心的概念主要是指的你的信念和行为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力量,这个叫心,而那个体呢,叫性。心作用在哪呢?作用在本性里头。为什么心有作用?心是信念和行为这两个东西综合出来的,它为什么会作用?因为它有那个本性的那种所依体。所以说我们感受到心相的时候,就是感受到心的作用的时候,你就应该当下就觉察到本体的妙用。

那你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感受到呢?我别管是好坏心情,它都要过去。什么是心?好和坏哪个是心?你看,我今天很高兴,高兴的时候,哪个是心?是你高兴的那个感觉?还是说你高兴起来的那个念头?这两个哪个是心?这两个它综合起来,那个叫心。而它作用那个、所依的那个东西呢,那个叫体性,知道吗?你看,你高兴完了,它还得还原,你就是还原的时候,这个还原的状态它还是一种心,它叫平常心。

所以别管你在任何的状态下,任何的感受里头,它这个统统都是不变的,它是清净的,它没有相的分别,它没有啊。你记住,这是你发现心性、发现体性的一个线索,一个缘起。你别管你在任何一个状态下,你都有一个所谓执受吧,对吧?执受从哪来?执受由我念而生,有我念,就有这个执,这属于心念,这是我现在给你揭示的根本,一切缘起法的根本。有我念,这个叫心念,有我那一念妄想,叫心念,而围着我念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心的行为,行为,你的思想,全部都是“行为”,这两个东西综合起来,这叫妄想心。

就是我们构成这个世界的一切根本,这叫妄想心,也叫缘起的根本。再说一遍,我念,有一念我执,我执,它必有所对境,心是由信念和行为的综合,我那个念呢,本来是没有的嘛,它是虚妄的。围绕这个妄念所有的行为,这两个综合作用,它就是妄想心嘛,它就是虚妄之心。而这个虚妄之心,恰恰就是一切缘起法的根源。

我们知道,一切三世十方,无非是缘起嘛,缘起法的根源在于什么?就在于这,一切缘起的建立,就是建立在这个妄想心的基础上。这个妄想心它包括什么呢?包括我们这个十方世界一切什么国土啊、宇宙虚空万有森罗,这全都是妄想心,身心、世界全都是妄想。缘起的建立全部是妄想,只要有缘起,它就叫妄想,因为它是依虚妄想像而生嘛。

你包括成佛,我们理解的所谓的成佛,成佛要有众生被超度,对不对,是不是妄想啊?是妄想吧。我们要跳出轮回,是不是妄想?全部是虚妄。为什么说是妄想呢?因为你有一个我念嘛。那你说:“菩萨度众生?”菩萨度众生也是有我念啊,他有我念,所以说他才有众生可见嘛。他不依这个相去说,他依心体去讲,知道吧?他所依的东西不一样。他不依那个相,我不管那个相是什么。我在乎的是什么?这个东西在哪存在,这个东西呀,我们所在的相是存在于何处?是存在于你这个心体之中,知道吗?我们依这个心体的时候,就明了这一步了,就是说,我们能看到感受到这个心体的时候,那你就能够怎么样呢?就能够把这个相去改变掉,它随着你就转了,所以说菩萨可以度众生。

菩萨叫什么?觉悟的有情嘛,对不对?菩萨他就可以怎么样?可以颠倒黑白,呵呵,可以倒转时空。明白意思啊?这也就是菩萨的自在功德呀。他自在,自在什么了?他把那个相,不去管它,去把那个相所存在的地方,那个心体的作用,那个心体是什么呢?妄想心成就,虚妄想像之心,但他那个虚妄想像,就比众生界那个虚妄想像要实在得多,力度也大得多。

我昨天讲过,你对本性那种信念深度,决定了你成就的东西。你有多深的理解程度,你就有多相应的行为,你自然所产生的力就不一样。菩萨对他自己那个真实生命的那种理解,比我们强。你看,什么几地菩萨,几果罗汉,他们比我们来说,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他比我们强,对不对,对真理的一种信念,他比我们的理解程度、信心程度要强,所以说他那个行为呢,就比我们自然而然的增上了很多。因为我们没有那么理解的深度,我们没有那么积极的信念,所以说我们就不如人家那种行为标准,行为准则达不到。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哪,比如说,作为一个大人,他对一件事物的理解,跟小孩子的理解绝对不一样,所以说小孩子他就没有一种自制力,把那个行为趋向这个事物,他没有规范力,对不对?比如吃饭来说,大人他有意识啊,我不吃饭会饿得慌,身体会怎么样,他这种信念力,就是这种念力非常强,他这种意识深嘛,他从小熏染熏染,他就深嘛,那小孩子就不一样,小孩子就饿了他才吃,不是说到时候了再吃,他饿了啥时候想吃就吃,半夜起来叫要吃。对不对?他对食物的理解,那种信力呀,那种心仪的坚固,跟大人不一样,大人是非常坚固的,他到时不吃他就饿得慌,因为他认识到这个地步了,所以自然而然的到时候他就会吃啊。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啥时候饿了啥时想去吃。

所以说我们对佛法,对真理的理解,也是同样如此。我们对佛法、对真理的理解,同样你不如佛菩萨,佛菩萨对真理的那种理解,人家那种行为,自然比我们超出、殊胜,更符合健康的生命原则,对不对?我们就不同了,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毛病贪嗔痴慢疑,全都有,为什么?因为你对那个真理,真实生命那个本体的作用,你信解程度就不一样,这就是法性的功德。所以说我们在修学般若思想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呢,你就知道如何从日常生活当中去体现佛法的真理去,去不断的实践、增上它,念念去增上它,知道吗?那时候你很快就会契入所谓解脱的境界。

所谓解脱的境界是什么呢?解脱,是解脱观念对你的束缚,就是说,我们作为人以及人所具有的观念,你能把这个解脱,它这法的根源就不存在,因为法的根源的不存在的话,所谓的人法界就不存在。人法界不存在,人法界所有的一切对你来说,它就不存在障碍。那怎么去把人法界的障碍去息灭呢?很简单一个道理,你就是进入绝对空有,思维绝对空有,绝对的空,和真实的妙有。

知道吗?什么叫绝对的空呢?见心体,你去感受心体的那种力量,不要感受相的那种执著,把对相的执著那种念力呀,我们这种念觉性,对相的感受转移一下,你去观察,我们在这所有的生活境界当中,有一个真实和恒常不变的,就是我们的心体,知道吗?它不变,它恒常。它感受一切,但是它并不被一切所障碍,就包括我们的五蕴色身,它也不会障碍它,你信吗?你的念觉力同样是圆满的,就是我们作为烦恼众生,我们那个念觉性同样是圆满的,你说你的念觉性怎么不圆满呢?你说你哪儿没有你的念觉性了?是不是?突然之间门响了,你就知道这门响了,说明你的心体是遍一切处啊。

那为什么我们从主观意识上感受不到呢?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现在局限于这个色身呢,知道吗?你被它局限住啦!你对这个色身的念力执著太坚固啦,所以说除此以外的东西,就没那么多感觉。但是跟它有关系的呢,你就有感觉啦,跟它有业缘,有缘分,因为它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缘,你肯定有感觉,因为它,因为它产生什么?产生家庭啦、婚姻啦、朋友啦、工作啦、事业……这一大堆世界,有感觉吧?为啥?因为有念执著嘛。你念执著在哪呢?执著是这个东西(色身),因为你执著的是这个(色身),所以说你因为它而建立的一系列缘起,所以说它一切相应的法全就有感觉。全都有感觉吧?包括有形无形的,对不对?啥叫有形的?有形的家庭啦、婚姻啦、子女啦……财产、名利、地位,名利还是无形的呢,名是无形的,你说这人名气好好,名声好大啊,都有感觉吧,人一赞叹你,你看,有感觉吧,其实是赞叹你吗?不是,是赞叹这个(指色身),对吧?其实不是赞叹的你呀,因为你那个心体是无相的。你去从现象生命这个层次当中你去剖析,你就能剖析出来那个清净不动的本体。

所以说,佛不是“修”的。为啥叫禅那?禅那是静虑,静下心来你去思维,你去感受,哎,那个就出来了,剖析出来。觉悟明了,因为你觉悟这个心体而产生一系列的所谓感受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害怕,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有人听了《金刚经》会惊疑、恐怖,“哎呀,心里头好象跟别人不一样了!”……这都属于惊疑、恐怖,这都是《金刚经》所讲的道理。

《金刚经》给你讲的什么道理呢?就是揭示生命本有的东西,把那个浮皮去掉,让我们显现本有的东西。可能你有感觉,这两天你们听《金刚经》,绝对有感受,“欸!我是觉得心情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你本有的佛性显发出来了嘛。那个佛性是你本有的,换句话说,你心里头本来有一个佛。这个佛是恒常放光的,无时不刻在放光,普照一切,就是你迷惑啦。你迷惑啦就象空中有云彩一样,我问你呀,天空那么多云彩把太阳遮住了,然后下大雨,你说那个云彩到时看还有没有?下完雨云彩上哪去了?哎,就跟你的心情一样,如幻而有,知道吗?这个世界,山河大地,我们的一切生活境界,就象云彩一样,如幻而有,并不真实。看似有,恰是无啊。

我们眼前的一切,统统都如此,都象云彩一样。你要去剖析一下你就知道,其实今天我们所有的一切,已经不是昨天的啦!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我们身体一天的新陈代谢全部换了一遍,对吧?昨天的已经死掉了,是不是?这不就跟云彩一样吗?修行在哪呢?修行,你就要看那个“不变的东西”去,对不对?什么不变呢?我清清楚楚的了知这一切的变化,能了知它的,就是不变的。

你别管过几十年,你都很清楚,“哎呀,一晃这几十年过来了!”你看,谁在知道过来呀?有没有思考过?我问你,谁在知道这个日子在过啊?谁告诉你这个日子过来啦?想过没有?没有想过吧?谁跟你说的?你看,这不是自觉性吗?这是自觉性嘛,你自觉觉他,你是不是佛呀?对不对,谁告诉你啦?没人告诉你,“哎呀,一年又过得快呀。”你看,你是不是在念无常啊?你自然而然就在念无常,对吧?是本有的东西呀,呵呵呵。你本有的东西你自己就发现出来,只是你不觉悟罢了,只是你不认为你那个东西是真的,恰恰你那个东西就是真的,是不是?你并不认为,欸!本来你知道觉性里头有无常这个真理,对吧,但是你不肯承认啊,你还妄想啊,妄想什么呢?妄想我要长寿啊,这个身体要好啊……其实这个身体跟你的心有啥关系呢!其实这个身体这个东西跟你的心并没有关系啊,它好你也受,对吧?健康,你也受吧?有感觉吧?它不好的时候,你也有感觉啊。但是它不好的时候跟你好的时候那个感觉,不会少一点的,你信不信?好的时候跟不好的时候那个感觉绝对是一样的,那个力量,绝对是一样的。你不能说我好的时候,我那个感觉就多一块,能不能?你不好的时候你感觉就少一块,不可能吧。

这道理怎么讲呢?一想就明白了。“呀,今天心情特别好啊!”这个世界都光明灿烂,对吧?“哎呀,今天我不想活了。”看这个世界都是黑的。你看,还是变化的都一样吧。所以说嘛,这个身体世界跟你那个心就没有关系。那你常常去念那个不变的,用你那个直觉性啊,用你那个能觉心,你去感受你那个不变的东西,那你自然而然的,你那个业力呀,啥叫业力?执著的习惯,全部就变啦!不要执著这个东西,要执著那个清净的、不变的,是不是?我跟你说,那你就发现……发现别人奈何不了你啦,谁也奈何不了你,我告诉你,包括阎王老子都奈何不了你。

阎王爷为啥奈何不了你呢?咱们不是读过《地藏经》吗?生时死时是他主宰的,对不对,不生不死他还能主宰吗?能不能?啥叫生时呢?生时就是你缘起心念动的时候,你心念动了,他就逮住你啦,鬼神就抓住你啦。为啥叫鬼神了呢?你这个六根的作用,就变成阴暗的啦,你一动心,就变成这种很局限性的东西。死是什么?念头消亡的时候,你有生念,有灭念,我告诉你,那阎王准找到你。

听懂了?了生脱死的关键,就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怎么去找?用你的直觉性哪,能觉性,去观照你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去,对不对?那一下就进入不生不灭啦。啥叫不生呢?今天,这个东西来了,我也不作来想,这叫“无所从来”,懂啊?今天一切因缘,一切缘来了,缘来了,我不作来想。缘灭的时候,我不作去想,“亦无所去”,这是什么?这叫如来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来的时候你不生心,这叫不生,去的时候你不作去想,这叫不灭。这叫什么?这叫不生不灭。你真正的无所从来的时候,它来就来嘛,一切安然,去无所去的时候,一切随缘,这叫什么?这叫空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呢,你就进入绝对有了。

我们看第九分,一相无相分。这个一相无相就是我跟你讲的不生不灭的道理。何谓一相呢?我那个心住一相,心住绝对有,不生二念就是一相,你不生二念就是一相,一相就是无相嘛。你纯一就有觉性了,还有啥相可得呀,是不?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段文字看似很难,其实道理很简单。“须菩提,於意云何?”这话在这里头反复出现几次,这话说明什么意思呢?你能否理解这个意思,问他。“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陀洹叫初果,什么叫初果?就是断尽见惑嘛,它这个见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成天修行的人呢,见思二惑障着你烦恼,就把你箍住了。见惑,就是根本认识要清楚,要建立一个绝对的主观意识,知道吗?而不是相对的主观意识。啥叫绝对的主观意识呢?你看,《金刚经》提的一个标准就是说,要依心体而建立信念,要依绝对的心体而去建立绝对的信念。前面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他这种发心,这种信念的建立,这就叫见惑的断尽,知道吗?这就是说,依绝对的真理而去起的观察一切的那种观念,这就叫见惑断尽。不要依现象而去起念,不要依这种现象有的境界而去起的思维观察,起一种见解、认识。

啥叫现象有啦?“哎呀,这尊佛像不错啊!”我告诉你,这个绝对是他的一个角度,绝对是不对的一个念,主观意识就开始起来了,知道吧。你要是依那种绝对有的境界呢,它就不存在好坏的问题,这就叫见惑断尽,永恒的中道思想。我们这个见惑断尽,你处处都显示的是中道解脱,处处啊,你去观察人也好,观察事也好,观察一切有的现象,一切统统都是中道解脱,而不是带有任何的偏执观念的,这属于见惑断尽。因为你这个见惑,见是从哪儿立的?是从绝对有立的,而不是从相对来说的。所以说这就叫见惑断尽。

见惑断尽能证须陀洹,须陀洹完全的是无我状态,见惑断尽就已经证入须陀洹位。换句话说,你这个见立得坚固不坏的时候,你已经超凡入圣,六道生死解脱,为什么?因为在你心里头没有我念,哪有六道轮回的事啊?所以说佛问他:“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证初果的人能不能作是念,能不能认为“我得了什么果了”?成就初果圣位解脱的人,能不能有这么一个想法:“我已经得了初果圣位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须菩提回答:“当然不可以。”“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他从他那个证量解脱上给你解释,为什么不能作是念呢?须陀洹名为入流,入什么流?入圣者之流,而无所入。啥叫无所入?他把所对境全部消亡啦。刚才我不是说吗,你这个见解从哪立?从绝对有建立,你在绝对有建立的观念,你在相对境界当中,你有任何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对不对?而你生灭,一生灭就是相对法,你绝对是错了嘛。

所以说我告诉你,做任何得想,都是错的。入圣者之流而无所入,他所对境消亡了嘛,他建立绝对有的思想了,知道吗?你要不去解这个须陀洹意,你根本不知道它这里讲的什么。你知道怎么叫成须陀洹了?你不知道怎么成须陀洹,你怎么理解它这个意思啊?而无所入,无所入是什么?没有所对境,因为它是绝对有状态,绝对有的观念,它没有所对境,所以叫无所入嘛。

佛又给你解释一下:“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它是不在这个六尘相中的,它离六尘相,它的观念是“绝对有”啊,一切众生全部皆入无馀涅槃嘛,对不对?它是不是离一切相了?所以说这种认识叫须陀洹。能听懂吗?你只要能听懂,我告诉你,能听懂就是初果啊。

你建立绝对的观念了,你就肯定跟这个一切法不值了嘛,但是你要行为增上才行。你平常用你的行为去增上这个观念,你就OK了。你在一切境界之中还执著不执著,执著你就不是,知道吗?只要不执著了,一直在修修修,我跟你说,最笨最笨的,要一年半载,你绝对身心全都静止啦。

这叫“慧解“圣位,今天你能见到的慧解圣位,慧解圣位也入无漏位,也解脱烦恼啊。所以说佛法真正的东西,一闻就解脱,对不对?所以说这个就是福德资粮(不够)。概念非常清晰的你能理解,这个你绝对圣境种子发芽了,这绝对是没有疑问的。是名须陀洹,人家佛祖告诉你,这样的人叫须陀洹。

“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斯陀含叫什么?二果嘛。二果是一往来,人间天上他还得来一回,他来一回而实无往来,人家人间天上来一回,指那个了脱最后那种识,识心的分别。二果就比须陀洹就厉害了。须陀洹只是说对六尘的妄想消除啦,六尘怎么消除了?他依绝对有了嘛。依绝对有叫入流了。还有一个“观念”存在

二果,啥叫一往来?他把那个观念也就消融了,对他起的这个观念,也消融了,所以称为一往来。“而实无往来”,其实他并没有动啊,心体并没有动,他依那个心体的时候,好象是说,还有进有出,好象是去观照心体、不观照,这叫往来,有个能觉性的生灭。我们能觉性有生灭状态,“我要观照一下,轻安快乐”,对吧?“我念经,挺好,不念经,不好”,其实不是那样子,其实你那个心体是不动的。

明白吗?你就是二果圣人,参破一往来境,他破的的一往来念,无往来想。啥叫无往来想?我那个念觉性观这个也是,观那个也如是,这个就不存在内外差别,这叫二果,是名斯陀含。知道从哪儿解脱吗?我今天把四果阿罗汉都给你讲完了。

这是实证了,不是简简单单去说叨说叨,是真的实证的东西。“须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三果是阿那含,阿那含什么叫名为不来呢?他完全已经消融了那种能觉性的起灭。二果一旦消融能觉性的起灭,他就进入阿那含境界。“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啥叫实无不来呢?阿那含他对那种心体的感受还是存在,我们内外消融那个境界没有的时候,你还会产生一种感受。

这个怎么讲呢?我们从那个门出去,再进来,这叫一往来。我把这个往来的心消融了,我们还是有种感受——平等感受,这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好象是说分别心没有了,那个分别意没有了,但是你还有一个正受在那放着的,你还有一个正受也来了嘛,它很细。它还有法生,对心体还有感受,还没跟心体融合呢,他能觉性还在那觉着呢,但他能觉性已经成了习惯了,他没有内外的分别,他遍布了,这叫真正的成片了,他没有说:“现在我念经,和我不念经”,他没有这种分别。他念也是如是,不念亦是如是。

一往来呢,斯陀含叫念,叫能念了,须陀洹叫开始念了,阿那含叫会念了。念的啥?都是念的佛,知道吗?这就是在家人所证的最高境界啦。阿罗汉叫无证无生法,阿罗汉就是跟那个本体已经融合了,能觉性跟那本体融合了,叫无生法,他不生感受了,那个跟他就无二无别。

阿罗汉严格来说,叫初入圣道,他刚刚证入法身境界。真正要判教来说,阿罗汉修证的地位相当于七地菩萨,无生法忍嘛,你得能无生法忍,才算初证法身,才刚刚的瞄到那个佛,才刚刚看到点影影、光。

“须菩提,於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啥叫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呢?其实没有任何一个规范的法则能证阿罗汉道,因为阿罗汉他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实无有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存在于心体外面的东西,才有法可得,是心体本有的东西,他不需要得,知道吗?他显现本有的东西,所以说称为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如果他生出个相对的念头:“我成阿罗汉了。”他就已经又落入那种相对观念了,他又生念了,他就不是阿罗汉,因为阿罗汉他不需要生念,他不需生,称为无生法忍,他心跟体合一啦。这是四果圣位的概念。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佛曾经赞叹过须菩提,他得了一个无诤三昧,啥叫无诤三昧?心已经入了无生法忍境界了,还有什么可以诤的呢?任何东西都没有。那时候的行为叫真正的随缘,我们现在就不叫随缘。人中最为第一,这种人德行、品行、行为决定是人间最高尚的,决定是任何世间人比不上的。所以佛说赞叹他“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为啥离欲呢?那个欲不是离呀,因为你证了无生法忍,心体相融啊,心跟体合二为一的时候,它自然一切的东西都在你心体当中的,你就不生一点欲念啦,不需要生欲念嘛。

我曾经给他们说一句话:“要是你要的什么都给你,你还会想什么?你还想要什么?”对吧,是不是离欲阿罗汉,没有欲望了嘛。四果阿罗汉他初入此道啊,他就象一个穷小子入了个富翁家,放心,他啥念头也没有啦。过去他想这个,要那个,他一过去,哦,傻眼啦!所以称为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当然你不能这样想,你这样想了,你就已经不是了嘛。所以说你看,圣凡只差一念,是不是?我们那个般若空性,心体的东西,你入的一相之行,你用的一相之观,你用这一相绝对有的观念,自然你那个现象成为无相了,因为它是本有的东西。你绝对的观念建立起来了,你再看待一切问题,它就叫无相了。

为啥?你不用看待一切问题,一切问题就会围你转,这就象入了法王家的感觉一样。一下入了大富家,你会发现,什么东西你别动心,你那个动心也不叫动心了,啥东西都围绕着你开始转起来了。那时你会自得其乐,你对一切的外缘、执著,全部都放下了,自然就放下。你对外缘不执著了,为啥呢?因为你一切丰足,一切满足了嘛,你的心地全部满足了。全部满足的时候自然你就安乐了嘛,安乐你就不会想别的了。

所以为啥,离苦,才能得乐。但想离苦,你得悟道。所以说,不要作是念,这里头告诉我们,不要作有想,你不作有想,自然不生一切,对不对?你不作无想,自然不灭一切。自然证入不生不灭、绝对空性。如何去证呢?很简单啦,平常你就记住了,见一切境界,不生有想,见一切境界,不生无想,有和无,统统去吧。有无俱遣,是非俱排,你这个内依身心,外遣世界,全部都解脱。道理就在这。

所以说你明白这道理了,你就成为乐阿兰那行者,你的心清净了,行为清净,行为清净了,则国土清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因为人家真正的不起现行,这实无所行,并不是人们解释的那个须菩提啥都不干了,不是那个意思。实无所行,以真实有,息灭一切虚妄有,因为真实有不需要所对境,叫实无所行。你面对真实有的时候,你心就不会乱动,心不乱动就无行啊,没有形象可得。这叫实无所行,所以说你真的实无所行了,你就是乐阿兰那行者,你是真实的清净修行人。

这个东西不是说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些,佛法真实的道理呢,你这样去听闻,他就会有种种解脱的功德,你能够依着理性的思维去闻思修……为啥我说证初果是最容易的?你一二三四解脱果位,包括菩萨解脱果位,它不是说一个啥东西?不是说你要先努力才能得到,不是。是什么呢?你能明晰这个道理以后,然后你就闻思修,你就成了他那个样。你不要认为你那个东西你得“修行”才能成就那个样,不是。

是啥呢?因为佛法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在哪呢?佛法它是圆融无碍的,你明白它那个道理以后啊,你明白他那个道啦,通过法的那个传承啊,因缘啊,你明白这些个道,然后你照着走,你就是他那个样。听懂了吗?你修行,第一位,如果你不明心,明心体,真的明心了,你就已经入了初果位了。入初果位有什么好处呢?你渐渐的会显现不可思议的六种神通。为啥渐渐呢?随着你的心念力呢,不断的那种坚固,熏染力不断的增强,自然你那个力量就发出来了。

因为人家真正的不起现行,这实无所行,并不是人们解释的那个须菩提啥都不干了,不是那个意思。实无所行,以真实有,息灭一切虚妄有,因为真实有不需要所对境,叫实无所行。你面对真实有的时候,你心就不会乱动,心不乱动就无行啊,没有形象可得。这叫实无所行,所以说你真的实无所行了,你就是乐阿兰那行者,你是真实的清净修行人。


{返回 佛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读《金刚经》第六讲
下一篇:解读《金刚经》第四讲
 解读《金刚经》第三讲
 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八讲 依道见法
 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
 解读《楞伽经》第十七讲
 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一讲 认识如幻和三昧力
 解读《楞伽经》第一讲
 解读《楞伽经》第八讲
 解读《金刚经》第十六讲
 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五讲 何谓绝对的生命法则
 解读《楞伽经》第十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伊能静——宁可裸露,不穿皮草[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初期禅宗的如来藏思想(张文良)[栏目:如来藏思想研究]
 释尊因地为雪山大士舍全身求半偈因缘——佛经故事新译[栏目:传印法师]
 请开示佛法住世关键在于护法而非弘法[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生命的方向[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