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是学平安的道理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6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三月念佛七法会

(初二下午) 学佛是学平安的道理

今天上午讲到我们为平安而举行法会,为冥阳两界离苦得乐举行法会。同时讲到,和合就是代表平安,把架子放下就会得到平安。

下面我们讲到平安分有整体平安、局部平安和个体平安。整体就是世界和国家,局部就是一个地区一个地方,个体就是个人和家庭。

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要做到保障个人的平安,你才有条件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平安而努力。自己都不平安,不但不能给别人得到平安,你还要麻烦别人为你的平安而努力。所以想给周围给十方得到平安,首先还是从个人做起来。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学佛第一个是为了造福自己。为造福自己而学佛!我们回向有一句话: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这是叫做造福自己了。

哪一件事是造福第一呢?没有障碍是第一福,得到平安是第一福。有障碍就没福报了,有灾难就没福报了。

有人问我:“师父啊,我念哪一部经最好呢?”我说:“念平安的经最好了。”他又问:“哪一部是平安的经啊?”我说:“三藏十二部都平安。”如果你们认为它不是平安的经,那你们念哪一部都是假的,是没有用的。

于修养道上,今天早上我们曾经讲到和合。和合包含多方面,刚才我们讲的整体平安、局部平安、个体平安,那是怎么做呢?自己想要平安一定要和气,一家要平安必定要和睦,社会要平安必定要和谐,世界要平安必定要和平。

“和”代表什么?和代表相互依靠,有依靠就有平安了嘛。人不平安就是失去依靠了。这个“和”是代表依靠,也代表平安。以后你们每一年的年节,你们写“和气和谐和睦和平”,就有用了。

愿望我们今年一定要落实到,从我做起,一定要保持和气。有和气了,就保障平安了。我们老祖宗还说 “和气生财”,对不对?有平安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希望,所以和气生财。

要落实“和”,我们就要做到:起心动念以“和”字当头。不能忘记这个“和”,忘记了就不行了,灾难就马上来了。不管别人和不和,自己首先要和。别人不和,别人是无德和缺德,我们能和就是有德。有德有什么作用呢?有德压众恶,无德鬼当家!

有一个人来问我,他说:“师父,你们佛教相信有鬼吗?”我讲:“我先不说佛教不佛教的,你认为有鬼没有啊?”他说:“根本没有鬼的。”我们两个人喝茶嘛,茶又热,我就故意失手,把茶倒在他身上,这样他就跳起来了,我问他:“这次有没有鬼啊?”他问:“师父,你是故意还是怎么样呢?”我说:“没有故意,是鬼做的。”请问大家,有没有鬼?(大众:有)有,在哪里?你们拿来。

我介绍你们怎么看见鬼。当你们发脾气的时候,你们拿镜子来看,就见到鬼了。因为现在你们都快乐嘛,所以你们看不见。等到你们烦恼来了,拿镜子来照,就马上见到鬼了。所以,佛也是人做,鬼也是人做,只不过有烦恼和快乐的差别,也等于平安与灾难的差别。

关于和气,为什么我们不管别人做不做,自己要做?当你们肚子饿的时候,你们先不管别人吃不吃饭嘛,自己饿就自己吃了嘛。这样就是等于谁做谁得,谁吃饭谁肚子饱。过来经常有人文:“我学佛了,家人没有学佛,怎么办呢?”先不管家人学不学嘛,自己应该先学好。他虽然是我们的家人,但是也许他认为他平安了嘛,所以他就不用学了。你感觉你没有平安,你就学。

这一堂我们讲的是:学佛是学平安的道理。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切皆为因缘果报
下一篇:平安之道
 七分调养的诀窍
 成就生命第一法
 以孝顺兴旺家庭
 生命有软件和硬件
 认识生命 理解生命
 人以命为本
 慈悲在做不在念
 事业如何做强做大
 关于南山寺的建设与发展
 实践佛法 体验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困难时,更要坚定对佛法的信心[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不昧因果[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相应20经 厌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杂阿含经新译 前言 阿含经大意 阿含经之成立 译本及内容[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春夏秋冬又一年[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追念大师百日佛七之利益[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不灭的灵魂存在吗[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修学上师之意行8[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八章 尘唾自污[栏目:妙祥法师]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38[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