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是学平安的道理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76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三月念佛七法会

(初二下午) 学佛是学平安的道理

今天上午讲到我们为平安而举行法会,为冥阳两界离苦得乐举行法会。同时讲到,和合就是代表平安,把架子放下就会得到平安。

下面我们讲到平安分有整体平安、局部平安和个体平安。整体就是世界和国家,局部就是一个地区一个地方,个体就是个人和家庭。

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要做到保障个人的平安,你才有条件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平安而努力。自己都不平安,不但不能给别人得到平安,你还要麻烦别人为你的平安而努力。所以想给周围给十方得到平安,首先还是从个人做起来。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学佛第一个是为了造福自己。为造福自己而学佛!我们回向有一句话: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这是叫做造福自己了。

哪一件事是造福第一呢?没有障碍是第一福,得到平安是第一福。有障碍就没福报了,有灾难就没福报了。

有人问我:“师父啊,我念哪一部经最好呢?”我说:“念平安的经最好了。”他又问:“哪一部是平安的经啊?”我说:“三藏十二部都平安。”如果你们认为它不是平安的经,那你们念哪一部都是假的,是没有用的。

于修养道上,今天早上我们曾经讲到和合。和合包含多方面,刚才我们讲的整体平安、局部平安、个体平安,那是怎么做呢?自己想要平安一定要和气,一家要平安必定要和睦,社会要平安必定要和谐,世界要平安必定要和平。

“和”代表什么?和代表相互依靠,有依靠就有平安了嘛。人不平安就是失去依靠了。这个“和”是代表依靠,也代表平安。以后你们每一年的年节,你们写“和气和谐和睦和平”,就有用了。

愿望我们今年一定要落实到,从我做起,一定要保持和气。有和气了,就保障平安了。我们老祖宗还说 “和气生财”,对不对?有平安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希望,所以和气生财。

要落实“和”,我们就要做到:起心动念以“和”字当头。不能忘记这个“和”,忘记了就不行了,灾难就马上来了。不管别人和不和,自己首先要和。别人不和,别人是无德和缺德,我们能和就是有德。有德有什么作用呢?有德压众恶,无德鬼当家!

有一个人来问我,他说:“师父,你们佛教相信有鬼吗?”我讲:“我先不说佛教不佛教的,你认为有鬼没有啊?”他说:“根本没有鬼的。”我们两个人喝茶嘛,茶又热,我就故意失手,把茶倒在他身上,这样他就跳起来了,我问他:“这次有没有鬼啊?”他问:“师父,你是故意还是怎么样呢?”我说:“没有故意,是鬼做的。”请问大家,有没有鬼?(大众:有)有,在哪里?你们拿来。

我介绍你们怎么看见鬼。当你们发脾气的时候,你们拿镜子来看,就见到鬼了。因为现在你们都快乐嘛,所以你们看不见。等到你们烦恼来了,拿镜子来照,就马上见到鬼了。所以,佛也是人做,鬼也是人做,只不过有烦恼和快乐的差别,也等于平安与灾难的差别。

关于和气,为什么我们不管别人做不做,自己要做?当你们肚子饿的时候,你们先不管别人吃不吃饭嘛,自己饿就自己吃了嘛。这样就是等于谁做谁得,谁吃饭谁肚子饱。过来经常有人文:“我学佛了,家人没有学佛,怎么办呢?”先不管家人学不学嘛,自己应该先学好。他虽然是我们的家人,但是也许他认为他平安了嘛,所以他就不用学了。你感觉你没有平安,你就学。

这一堂我们讲的是:学佛是学平安的道理。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切皆为因缘果报
下一篇:平安之道
 知足常乐
 念佛让生命得到解脱
 皈命是为了强化生命
 有为与无为
 成功的资粮
 凡夫错在没有认识自己
 家庭教育很重要
 难行道和易行道
 人生的健康和财富
 一切皆为因缘果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栏目:吴立民居士]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7)观因缘品(5)[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A Zen Fish Story - Three Chinese Zen Masters[栏目:Zen Buddhism]
 十地经论 2 卷二 初地欢喜地[栏目:十地经论·白话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邪归正 一月往生[栏目:信愿法师]
 成败之间[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助念时,没有出现瑞相,是否佛不摄受这个亡灵?[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人的光明和黑暗[栏目:仁焕法师]
 信仰是一种智慧[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