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定位的两个层次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6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

(初七上午) 定位的两个层次

我本人的念佛七法会,年初的法会是一年定位的法会,年底的法会是为一年定位报恩的法会,中间的法会是随缘的法会。

比如我们身体健康有障碍,就在年初定位,请求今年身体康复,康复以后要如何报恩,就是要有个许愿。因为你身体有障碍是来自违背生命的本分,你想健康,应该承诺健康以后怎么做,是不是要继续违背本分。

我今天在这里值得讲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就是我成功的道路:定位就是许愿,许愿就是定位,定位就是发心,发心就是目标,目标就是方向。许愿可以为临时许愿,一年时间的许愿,或者短暂时间的许愿,或者永久的许愿。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来讲,你们很难明白到定位是什么回事。

定位有层次上的不同。佛教里面有“发无上菩提”,这是在生死道上讲。生活里面所定位的,就是生活的目标,所以要许愿。于生死道上不用许愿,生死道上是直接定位。为什么呢?佛是为我们一切众生了脱生死而弘道,所以佛根本不需要我们众生承诺什么,只要我们于了脱生死道上,有了定位,有了发心,佛必定助我们完善这件事。

因为生活是我们个人的事情,所求一切都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有承诺的许愿,这种叫做人间福报的定位和许愿。成家立业、事业成功、生活美满,这是叫做人间福报,不是了脱生死之道。这方面并不是说佛菩萨不成全我们,只是我们求这样的法,自己要有一种承诺。

如果用我的人间佛教理念来讲,应该分有五个层次:天下事保命第一,世间万物健康第一,人间百善孝顺第一,千条道理保家第一,万条道理和谐第一。保命第一还是跟生死有关,保命就是了脱生死之道,从健康到孝顺、保家、保和谐,这些都是人间福报。

我学佛以后,一直对“了脱生死”这句话始终不理解。生死又是怎么了脱呢?人类原本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了脱是不是永远不会死?后来悟了一个道:我们人往往就是违背自然,不该死的,又想死了;真正时间到要死了,又不愿死了。比如跳楼啊,吃农药啊,跳河啊,这个不是违背自然了吗?

佛教有一句话:“人身难得。”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而且父母辛辛苦苦生我们来到这个家庭,都是望子成龙,父母的心没有不爱子女的。而我们长大以后,没有想到父母的辛苦,没有想到父母的恩德。可以说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家庭,第一是来继承父母的恩爱,第二是来报答父母的恩爱。如果我们没有继承父母的恩爱,没有报答父母的恩爱,就是违背自然了,也叫做违背生命的本分了。

生命的来踪:父亲是种子,母亲是大地。我们整个肉身全部是母亲的,我们的灵魂全部是父亲的。如果我们不明白生命的来踪,不孝敬父亲灵魂就有问题,不孝敬母亲身体就会有障碍。小孩的灵魂有问题,是做父亲的没有守本分;小孩的身体有问题,是当母亲的没有守本分,没有修养。谁有问题,谁就要忏悔,不然很难康复的。

一个人到了十三岁以后,如果身体有问题,大多是亏欠了母亲;十二岁以前是母亲的事;十三岁到十六岁,是母亲一半,个人一半。

如果一个小孩读书读不好,这是跟父亲有关。人没有记性,也跟父亲有关。有的人不懂事,也跟父亲有关。要想生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孩子,作为父亲应当有良好的修养,特别是在孝顺父母方面,恭敬天地方面,信仰神明方面。如果这三方面做得到,就会生一个顶天立地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如能孝顺公婆,孝顺父母,尊重丈夫,那么生下来的小孩,相貌又好身体又健康。小孩身体不健康,五官不端正,这是母亲的修养有限了。

我愿望每个人都健康。有了健康,才有条件好好地继承父母的恩德,报答父母的恩德,然后又有能力爱家、报答社会。这是我们生命应该做的事情。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仰的层次
下一篇:信仰是回归精神
 六字洪名的功德
 明白定位的重要
 人好命就好
 家庭教育很重要
 交命念佛了脱生死
 如何改变命运
 生命和灵魂
 皈命的真义
 净土法门的特点
 佛教礼仪的表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僧众的开示--顶帽所代表的含义[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十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疾病的根源[栏目:净空法师]
 佛学问答类编 (修持第七)[栏目:李炳南居士]
 相应25经 五学处经[栏目:相应部 14.界相应]
 弥勒经典和弥勒信仰的民族化(杨曾文)[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引述篇[栏目:德雄尊者]
 禅的修行与证悟[栏目:圣严法师]
 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惟贤法师)[栏目:药师佛·文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