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果与戒律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5

戒律的清净受持,绝非痛苦之事,由明白因果的可畏中谨慎言行,必然渐渐内化成自然而然的清净!当然,要使戒律成为自然而然的流露,必须有进一步的定慧的修行,这就是戒定慧三而一、一而三的体用了,到最后都是圆证本心清净了生脱死、妙用无穷的法宝!

因果与戒律

一个人如果真正明白了因果,他就会开始持好戒律,明白了戒律的保护作用,就会小心因果!

只有小心因果、持好戒律的人才能更进一步深入培养专注、明了,得定开慧,从而慢慢断苦恼、出轮回。如果没有因果、戒律的基础,那即使是得定、得慧,也只是邪定、邪慧而已!

见法则见佛,若不见法,纵披如来袈裟,亦不名见佛。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由僧传,法仗僧弘,三宝一体,不一不异,毁谤三宝,犯大重罪,必堕地狱,因断无量众生慧命故!世间的福报来自于持戒、布施等。

五戒十善【注27】圆满,人天福报圆满,有任何缺失,小罪、中罪乃至大罪的过患,即有福报不圆满之处。菩萨戒乃成佛之福德。

保持惭愧之心,常行忏悔、反省,则福德增上矣!断灭见【注28】流行,我执不断或者外道常见迷惑人心,总032 /来自阿兰若的法音

使社会人心越来越差,恶业充满角落;唯有因果业报,实行戒律振兴,才能从基础上救治社会人心!而内观自心,根本克服恶习则是解脱轮回的良药!

因果正见、戒律规矩,此乃佛门之大根大本,切须痛讲;若迷昧因果、废弛戒律,则佛门大厦倾颓危险矣!俭朴淡泊乃僧家本色,也乃高士之德行,更是成就之助缘耶!看破无常幻梦,放下苦乐得失,心性无染无著,真修实证不远矣!懂得了因果,持好了戒律,具备正见,什么法门都能修好;不信因果、违背因果,故意破戒犯戒,也无正见,什么法门都难成就!

学戒持戒、因果正见、专注定力,这是实修的要件,除了实修以外,还有何事能真了生死呢?还有何事重要呢?戒律、因果、正见乃修行的基本要求,有戒律在,即有佛教的精神在、生命在;有正见才能有正念,才能真修实证解脱,明白因果、不违背因果才不会落入恶业、恶报!贪、嗔、痴的业力驱使我们造作各种轮回的烦恼,唯有透过戒律克服粗重的恶业(杀、盗、邪淫、妄语、烟、酒、毒品),然后以智慧的警觉,了知因果业报,在纯净、善德的专注(非情欲、嗔怒、迷醉)中,摧破内心细微的习气(情欲、嗔怒、恐惧、愚痴),才能逐步走向解脱!

持戒的要点就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谨慎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灵,知道因果报应一点不虚,随时忏悔过失,保持清净的行为、语言和心灵。这样身心清净,就是修持定慧的良善基础!

真正的修行从明因果、守持清净的三皈五戒开始,假如连基本的教义和戒律都不遵守的话,就和盖楼没有地基一般,非常无知可笑!

因果能警醒我们有一个清净、坦诚、正直的心灵,戒律能让我们随时保持清净的行为、语言、心灵,它不会造成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恶果!只有这样的清净、正直、坦诚的心灵、语言、行为才可能进一步的修习定慧!

慈悲并不是要我们与世俗同流合污,恰恰相反的是,要我们认清凡情俗见的过患,远离苦恼,以种种方便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轮回!当没有因果戒律、正见正念的生活时,世俗只能是轮回苦恼;当自己具备因果戒律、正见正念的自觉时,才有可能对世间产生救度的力量,否则,说得再高,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多有祸患!

戒律的清净受持,绝非痛苦之事,由明白因果的可畏中谨慎言行,必然渐渐内化成自然而然的清净!当然,要使戒律成为自然而然的流露,必须有进一步的定慧的修行,这就是戒定慧三而一、一而三的体用了,到最后都是圆证本心清净了生脱死、妙用无穷的法宝!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戒律与修持
下一篇:正念
 因果与无常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1.水一样的大悲心
 第二次闭关随笔 心路随笔
 为什么学佛 第四章 三界 1.六欲天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学佛 第七章 觉悟 2.学佛要学觉悟
 博大精深的佛教 走向佛教的光辉生命
 为什么学佛 第三章 人生 5.涅槃寂静与出离三界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8.佛性如水般清净
 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3.皈依佛不下地狱
 正道光辉 自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犯根本重罪者(共三则,皆戒)[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安居第四十三日(一):顺愿抉择[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唯识三十论题前谈话[栏目:太虚法师]
 《宗镜录》三量说[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知恩报恩[栏目:报恩]
 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以禅为体 以密为用 以净为归[栏目:万行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读《普贤行愿品》的两颂偈谈我们日常的修行(慧伯)[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正视自己的佛性[栏目:达真堪布]
 隋唐的国立佛经译场(果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