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次第修行中五盖与五禅支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47

次第修行中五盖与五禅支

五盖:

一、欲贪:当心执取当下可欲【注39】的人、事、物产生了贪爱的时候,专注、觉醒的正念忘失了。

二、嗔恚:当心执取不愉快的境缘产生厌恶、嗔恚的时候,专注、觉醒的正念忘失了。

三、昏沉睡眠:当心的警觉和注意力消失的时候,昏昏欲睡,无法继续专注,正念逐步忘失了。

四、掉举恶作:当心涣散,落入过去行为的记忆、悔恨、忧虑、亢奋、不安、遗憾、未来的妄想中时,起伏不定,正念消失了,无法专注。

五、疑:对目前的修法充满疑惑不确定,缺乏信心,不知是否正确,或能否成功,摇摆不定,无法于正法生起坚固稳定的信念,正念自然不会持续稳定。

此五种心境障碍修行,蒙蔽本性,盖覆真心,令生命不得自由,令众生迷闷,随业流转,生死不得解脱。若想对治,应以具备五禅支的坚实基础,作为修行路上的法宝!五禅支:

一、寻:精确瞄准所缘的法门(如观呼吸……)。

二、伺:重复的、一再的、稳固的把心与所缘的法门合为一体,直到心与法门稳固地建立。

三、喜:产生禅修所带来的欢喜、轻安,有时如升空般的飘然,或忽然忘身的愉悦。

四、乐:因产生了喜,接着修行会产生满意、安宁、舒适的心。

五、定:有前面的四禅支的时候,心会变得宁静、安详,专注于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不会散乱、动摇,达到一境性(定)【注40】。

这样即具备了初步的定心。然而执著于定中的喜乐而忘失了正念,还是未解脱,必须在断贪嗔痴中继续精进,以平常心安稳地精进。

五禅支对治五盖:“定”对治“欲贪”:当定力成就时,不会攀缘可欲的假相,心安稳,不被境转,也不散乱、动摇。

“喜”对治“嗔恚”:当心因修行而法喜充满、宽阔、无敌意的清净心生起,没有了敌对、嗔恚、仇怨之心理,且会产生宽恕、原谅、体解、感恩的心。

“乐”对治“掉举恶作”:当心因修行产生了满意、安114 /来自阿兰若的法音

宁、舒适的满足和当下自在安乐时,不会再无谓的在回忆、遗憾、忧虑、亢奋、不安中受折磨了,只有宁静出现,即使面对逆境,也甘之如饴。

“寻”对治“昏沉睡眠”:提起心的专注,瞄准目标(某一相应法门),振奋起精神,对准所缘,不放逸、倦怠,自然昏沉消失了。

“伺”对治“疑”:当心在寻的瞄准下,进一步的与法门相应相合,一再重复、稳固的回到法门本身,如果达到合而为一时,心不会再疑惑不定地乱跑,当下具足了信心,因为心成功的安住于法门,不会再对法门产生疑惑不定。为了稳定的建立初禅五支,达到于解脱的路上一再的精进,修行者应该具备出离心。首先,修行者应该了知世俗的过患,放下感官欲乐的执取,不于世俗中的色、声、香、味、触产生欲贪,知足常乐,保持简淡的生活,此即“身远离”。继之应修行专注某一适宜相应的法门,逐步具备止观,远离障碍定慧增长的五盖:欲贪、嗔恚、昏沉、掉举、疑,这是“心远离”。具备此二者的远离(出离心),心自然的安住于正念,那么必将在未来成就,初步的从欲望中解脱:从有限的感官意识的欲望烦恼中解脱,充满轻松、安乐、柔软、轻灵!当然修行并非一蹴而就的,即使初步的从粗重的欲望中解脱也非已究竟;更非空说和理解了文字的涵义就完成的,真正的修行必须在正见的指导下,精进的坚持到底方可。而五禅支的建立即是修行的初步基础,但要成就五禅支,本身就需要一个努力的过程了!故此,修行了生死是实在的。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种禅的次第
下一篇:专注·自然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8.佛性如水般清净
 第二次闭关随笔 心路随笔
 命运之改造
 第二次闭关随笔 理入
 为什么学佛 第一章 心 5.投生是怎么回事
 专注·自然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0.灭掉热恼得清凉
 为什么学佛 第一章 心 3.轮回的是心而非身体
 为什么学佛 第三章 人生 3.天人也会堕落
 十恶业中有四条是语言所造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追寻无暇甘露·基本教法[栏目:昆丘嘉真堪布]
 北京佛教丛谈[栏目:巨赞法师]
 佛学常识课本[栏目:李炳南居士]
 懒惰之害[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华严经札要[栏目:衍慈法师]
 本性法师·禅思录[栏目:本性法师]
 说吉话祥 十 言语悦和意 Subhasita Ca Ya Vaca[栏目:说吉话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