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培养合格僧青年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8

如何培养合格僧青年

了法

  古人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将来的佛教能不能久住世间,能不能发扬光大?主要在于我们每个佛教僧青年。每个佛教僧青年都能“以宏法为家务,利生是事业”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那么,佛教肯定兴盛,肯定光大。反而言之,每个佛教僧青年假使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没有宏法利生的观念,那么,佛教肯定衰落,肯定灭亡。所以,今后佛教的兴盛与衰落,关键在于每个佛教僧青年能否弘道。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佛教僧青年?依我个人的看法,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信因果,树立道心

  《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渚善根。”《大智度论》又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同时在《大乘百法明门论》十一善法中也是以信为首。可见佛教僧青年的根本精神,第一必须深信因果,信仰佛法僧三宝。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说信有四种:(1)信根本,就是乐念一切真如法。 (2)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 (3)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 (4)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念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我们如果具足这四种信,那么,对一切善恶因果就会深信不疑。假使对佛法僧三宝没有虔诚信仰,根本就不是一个佛教僧青年了。因为佛教僧青年毕竟与社会上的人有所不同,他们只不过把佛学做为一门哲学来研究,根本没有什么信仰。所以,做为一个僧青年来说,必须要有十二万分的信仰,还要具有释迦世尊的创教精神和古德高僧护教的态度。正如佛经所说:“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峰可使倾动,我此信仰无有异也。”

  一个佛教僧青年有了坚定的信仰以后,还必须要有牢固的道心。所谓道心,就是菩提心。如果道心不牢固,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曲折,就很容易退心,甚至有的半途而废。如人说:“出家一年佛在心间,出家二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在西天。”可见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的道理。慈航法师说:  “一个僧青年将来能不能站庄脚,主要看他的道心坚固不坚固。”因此,我们应该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坚固的道心,做到宁愿头顶热铁轮,终不退失菩提心。

  二、严持毗尼,自净其意

  所谓毗尼,就是戒律。戒律是三学之首,是黑暗之明灯,过海之浮囊,成佛之根本。要想成佛,必须严持戒律,比如要盖三层之楼房,首先要打好地基,然后再盖二层及三层。成俳亦复如是,  由戒生定,由定生意,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假使毗尼不清净,三昧就不现前。戒有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木那以及菩萨戒等,把它概括起来就是三种: (1)摄律仪戒;  (2)摄善法戒; (3)饶益有情戒。佛教的戒律犹如国家的法律一样,主要是对治那些不遵纪守法的公民。但是,对于那些爱国守法的公民来说,根本不起什么作用,所以说:“钢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佛教戒律是我们僧团的根本大法,是佛教僧青年的准绳,佛陀在《遗教经》中已有明训:“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贪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由此看来,戒律是何等的重要啊!每个僧青年要想做人天师表,住持佛教,受人供养,非严持戒律是不可的。我们平常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佛陀制定的律仪。法舫法师说:“将来的佛敦能不能久住,就要看每个僧青年是否严持佛陀的律仪来判断”。

  律藏说:“毗尼久住,正法久住。”因此,我们僧青年必须“以戒为师”,要有“宁愿守戒而死,不愿破戒而生”的伟大精神。戒律清净,那么身口意三业也就清净,就不会走上犯戒的道路,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这个道理。

  三、自尊自敬,不要自暴自弃

  所谓自尊自敬,就是要每个佛教僧青年必须自己尊重自己,不要看轻自己。顺治皇帝说:“世间最贵者,莫若舍俗出家”,又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所以,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可见出家为僧,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享。但是,目前有些僧青年自暴自弃,认为出家没有出路,没有前途,产生了一种悲观消极的现象,根本没有发奋图强和学佛如初的信念。另外还有些僧青年认为自己业障重智慧浅,学不成器,反正不想做什么法师和方丈,有吃有穿就算了,根本没有:“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弃而退却”的向上精神,这种思想完全是错误的。我记得弘一法师曾经说过:“出家人是最高尚最伟大的。”一个人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然后别人才会尊重你。历代的許多帝王将相为什么要拜出家人为师呢?就是因为出家伟大。因此,我们僧青年应该发扬自尊自敬,自爱自重的惰神,承担如来的家业,续佛慧命,以古来大德为榜样,为将来的佛教亊业奋斗终生,末到宝所,决不后退。

  四、坚持团结,发扬六和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反之,不团结就没有力量,无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假使人人各行其道,四分五裂,一盘散沙,那么,肯定是搞不好的,何况我们佛教僧团呢?目前,中国佛教为什么不兴旺?为什么没有力量?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没有团结。所以,有些寺庙的僧人互相排斥,互相抵制,各执己见,矛盾重重,造成僧团混乱,因此,我们佛教僧青年应该以僧居六和来严格要求自己,对照自己。所谓六和,就是身和同住,口和无净,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六和是僧青年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如果离开了这六种原则,就失去僧人的资格。大家知道,要想使一个寺庙搞得好,那么,这个寺庙的僧人一定要团结起来,要想振兴中国佛教,那么,就要靠全国的佛教徒团结起来,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来干一番佛教事业。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自己的出家志愿,才不辜负做一个佛教僧青年。今后佛教的兴衰,决定因素在于僧团的团结如何?有了团结就有坚固的僧团,什么事都能成就。古人说:“众心济,泰山移。”所以说团结就是振兴佛教的根本保证。

  五、宏法利生,报答四恩

  所谓四恩,就是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报答四思?古人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父母养我色身,师长育我慧命。”假使没有父母,就不知世间律仪,假使没有师长,就不知出世间佛法。所以省庵大师说:“此恩此德,丘山难喻。”父母之恩难报,师长之恩更难报,难报却不能不报。因为一切佛法都从师而得,只有师长,才能救我度我,如果没有师长的教导开示,云何了生脱死呢?我们佛教从释迦世尊开始一直到惠能大师,都是灯灯相传,以心印心,由此可见师长的可尊可敬。此外,我们还要报答国土和众生恩。因为我人的资身生活和日用所需,都来之于众生,如一粥一饭,一衣一舍,都与每个众生有关,不但和今生的众生有恩,而且每一众生在过去世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和六亲眷属。假使没有众生,就不能成就我们的一切事业,假使国家不安定,就不能安心办道。所以,众生和国土之恩也不可不报。如何报答四恩呢?只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代佛宣扬,把自己所学到的佛法传授给别人,使大家都知道宇宙的人生真理,得到究竟解脱。因为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才能拔救迷界的众生,才能报答四恩。因此,释迦世尊成道后,先度五比丘和六亲眷族,并上升到协利天为母说法和亲自为父王扶持灵柩,可见佛陀是最注重报恩的。而我们现在道眼未明,生死未了,静夜思之,不觉潜然泪下……。   

  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是我们每个佛教僧青年的根本精神,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僧青年,必须做到以上五点,在思想上要认清佛法的真相,在行动上要有自行化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使我们的道德学问不断的增长起来,智慧光明不断的显现出来,用佛陀的伟大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净化自己的心田,争做一个合格的佛教僧青年。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科学的三大交涉点(悲寂法师)
下一篇:缘起·无自性·空
 十大愿王
 佛教的生命力——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视角看佛教(贤清法师)
 修行直指(悟道大和尚开示)
 禅七讲话(惟因老和尚)
 古代印度释迦时代的社会性质新探(根睿)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讲谈(延理法师)
 以法束僧是教法久住的最高道德(如觉法师)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绍云法师)
 试述七处徵心及其实践意义(持念)
 《法显传》诸国佛教情况之梳理(定明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哉 诚哉——追忆西安卧龙禅寺方丈如诚老和尚(木错)[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敦煌造像的信仰基石(思蓓)[栏目:佛教与雕塑]
 金刚上师[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佛教与环保(道真)[栏目:佛教与环保]
 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栏目:蔡礼旭老师]
 净修警策(净土资粮——信愿行)[栏目:净土宗文集]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栏目:海涛法师]
 生命最值得信赖的是三宝[栏目:传喜法师]
 圣者文殊利发菩提心愿文[栏目:所依经典·密]
 相应25经 释迦族人色勒那尼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