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把握自心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7

把握自心

果湛

  偶然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人去邻居家借斧头,边走边想:会借我吗?难说!上次我向他借锯,他就没借给我!今天肯定也不会借给我的,我又何必自讨没趣呢……待至邻家,就对着正开门的邻居大声喊道:“你的斧头留着自己用吧!”之后便怒气冲冲地转身回自家了。

  这就是所谓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例证。不过,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曾像那借斧之人,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过于认真、多心、患得患失,得之则心花怒放,失之则苦不堪言。

  修行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追求出世解脱而去参学,可心却愈走愈乱,人家说念佛好,就赶快去找念珠;人家说修密好,就又去求灌顶……,到后来却一事无成,这就是不能把握自心,而使心随境漂泊。

  若修行人能够放下,明白善用其心之理,自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那这颗安然自得的心就如一株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身心具无烦恼扰乱,皆是清悠闲静。

  把握自心,达到那种“坐看云起处,满溪流水香”的悠然及“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超然等等,让我们从不同的境界中获得同一个心境,即心灵的安祥与宁静。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的真实
下一篇:得失之道
 大乘瑜伽止观之修证浅探
 公众形象与道风建设——永恒的使命
 绿化心灵
 僧,所为何事
 学《古作品》畅想“西楚霸王”
 流年似水 知音是岸
 感悟无常
 巍巍太行
 六和精神和佛教的公众形象
 纯正的信仰 道风建设的基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三德?[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童蒙止观 第九讲[栏目:楞严悲华法师]
 搬柴运水皆是禅[栏目:谈佛说禅悟人生]
 善心善念结善缘[栏目:达真堪布]
 慈心悲愿 善待生命——佛教生命观研讨会发言摘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比丘尼传 4 齐 法音寺昙简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从不可思议处认知佛法[栏目:达真堪布]
 相应154经 邪见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解脱是一种生命状态[栏目:雪漠]
 The Afternoon Session[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