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宇宙万有本体论(12)
上慧 下律 法师主讲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41

“十三,道不属修”修成必坏一定的道理,有修就一定会有坏,“佛性天真,本自具足,本自清净,不从造作”造作就是因缘法,叫做生灭法,也不跟着因缘法变化,就像虚空不随因缘法变化,“不属渐次”渐次就是因、缘、果。有阶位有次第叫做渐次,也不属于渐次、位、因缘果法,“不假修持”本性具足不必修持,“不待修成”无成可修法本来无一物,也不必等待修成。“体”性本“自如如”我们的心性“万德圆满”如果“了”解“此天真”的佛性,“不可起”一念的“心”去“造作”去“修证”,低下是十六个字,就是修行的根本,“但于境缘”只要你在一切境界“不着不滞”不停顿,滞就是停顿,被卡住了,台湾话叫做被卡住了,只要你在一切境界不执着,不要停滞,,停滞就是说死执不放,把自己弄得实在是神魂颠倒,痛苦不堪,“不使污染,无法可得,无行可修,是无上道”这六句是修行的根本,但于境缘,不着不滞,不使污染。不使污染就是不要着相,无法可得就是空了,无行可修,你修什么?所以道是用悟的不使用修的,修,断习气方便名为修,释迦牟尼佛称悟道,悟道,对不对?怎么不称修道呢?修就是还在生灭法里面打转,有悟就进入不生不灭了,是无上道,“何劳纤毫,言说思维”又何必去计较那一点点的言说或者去分别心的思维,“用”什么“心”“用”什么“力”你只要放下就干净利落,快乐如神仙,“有作有为,起心求道,徒劳尘劫”你用心用力,有作有为,就化作生灭法,起心求道,徒劳尘劫,徒劳就是白白的浪费你的体力,经过尘点劫还是生灭法,“取善舍恶”还是生灭法“观空入定,有修有证”还是生灭法,“皆是染污”“若欲求证,自性菩提”如果动一个念头往菩提求“是为着相,终无实证”何以故?不必求当下放下就是,“情存我能,悟入之见”内心里面存在着,我能够悟入要契入,本来就无所入,本来就无所入,你要悟入什么?情存一个我能够悟入之见,有这样子的看法,着这样的一个观念,“一念才动,白云千里”我们的佛性本来是如同万里晴空,突然冒出一朵白云,就可以遮障千里不见真日,一念才动,无明动一个念头,怎么样?就如同万里晴空突然跑出一朵白云可以遮蔽千里,白云就是指无明能够遮千里,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来自于无明,在无明的投射的阴影下过日子,“着相以求,求之转失”着相再去求又转失了,得到又失,“穷劫尽形,终不能得”穷劫尽形还是不能得,“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所以这个就很清楚的证明,渐教很难成道的,所以师父已经从头讲到在八大宗派里面,每一个宗派都了不起,禅宗是真正讲佛的心,你修净土法门的人对佛的心不认识,你怎么修净土法门呢?念到一半又是疑心疑鬼的,你了解了佛的心,修净土法门心净则国土净,绝对相应的,一点都不迷信的,净土法门怎么会是难信之法,对不对?心净则国土净,到极乐世界....一念求生极乐世界,了解佛的心是清净的,求生极乐世界虽生也无生,还是一样的,所以历劫勤求,永不成道,“欲明此心,欲见此性,即是流入”流入就是说,有来有去,有出有入,流入就是化作生灭法,一念想要见性就是化作生灭,就是“颠倒”是“邪途”“盖未了达,此心此性”这个就不了解无形相的心,无形相的性,但有“妄有名言,梦幻非实”妄有名言,是虚妄假立一个名言,梦幻非实,“若言修成,修成还坏”这句话很重要,他修行成佛了,成佛也会变众生,不能用修的,用悟的,当体即空,放下万缘,全体就显现,所以修成还是坏,“若言不修,即同凡夫”如果你讲不修行那就....即同凡夫就是放纵习气的意思,修还是要,你要把那个习气修掉,习气没有修掉你怎么顿悟本性,对不对?说修是方便的阶段可以这么讲,到最后的阶段要顿悟,如果你讲本性具足,不必修,那完了,放纵习气即同凡夫,“存修却败”存一念修行的心却又败坏,也不对,“放逸全乖”如果放逸不修全部违背佛性的宗旨,佛性是绝对没有烦恼的,你不把那个习气修掉,贪嗔痴修掉,难修的种种妄念修掉,你怎么会成佛呢?所以存修心是不对的会败坏,如果象众生的放逸也全然不修,那整个违背佛教的宗旨,你还是要修,所以“急亦不成,缓亦不得”急不来,因缘不具足没办法来,就像大便一样,没有大便你就坐在马桶上,就座一个钟头也没有大便,没有粪便站着茅坑不拉屎,因缘不具足是...连大便这个例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缘具足了大便在急了,大便急得不得了又有厕所,裤子一脱,因缘具足这个不拉也很难,一个大便就可以解释一切法,成佛也是一样的,这个人每天都要观照,每天都说放下要不成佛很难,这个人放纵妄念贪嗔痴具足,着于生死要修成佛那不可能,这是因缘,急亦不成,缓亦不得,这个意思就是一切都是看你自己的因缘,急不来也慢不得,“有作之修”,“终成”总是”败坏”“但知不修,必不虚弃”注意听,不休就是精进观照内心,好好的不休息,一念都不放过,但知精进观照内心观照不休息,然后必不虚弃就是我们所讲的功不唐捐,你就是今生今世没有了道,你也种下了无上的菩提种子,你也种下了无上的菩提种子,你一定功不唐捐。底下就告诉你,如何观照呢?如何观照,注意,看他教你怎么用功,记住“念念无相,直下无心”很厉害的,这个居士实在很厉害的,这个是修行的拿捏一句话根本,念念无相,直下无心,直下就是不必透过第二念,零点一秒的时间,直下就是在任何一个时空交会点你谈到或者你动念,那个失守当下直下无心,“无心体极”无心这个功夫体会到了极点,“一念而得”低下就见性,一念而得见性,无心的功夫体悟到了极点,一念之间就见性。

你见性就“无求无著”我们见到了佛性,见性就“不生不灭,”我们见到了佛性就“念念无为,便是究竟,”既然悟到了究竟毕竟空,你讲它是什么,统统不是,不是心也不是佛,无相可得了,身心俱无,空无自性,只有剩下的清净的自性,清净皎皎,是名大道,你看,这几句话把修行一笔勾出,一针见血,念念无相,直下无心,无心的功夫体悟到极点,就一念见性,当你见到佛性的时候你的内心就无所求无所住,就进入不生不灭,就每一个念头都是无为,就是毕竟空究竟,悟到究竟毕竟空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都不是,也不能讲心也不能讲佛,身心也不是,只有清净皎皎的佛性是名大道,“不起丝毫,修学之心”,但于“无相光中,”放下,但于无相光中放下,则常恒自在,你就得到自在,八十一页。“随时随处”,随一切时随一切处,“息业养神”,业就是造作,放下这些造作,意思就是叫你随缘,说:某某人辞职,讲了以后他自己也哭起来,愚痴,谁辞职跟我们生死有什么关系,这里的工作人员哪一个。。。。这些生灭的东西一定会辞职,就是有一天我也会辞职,也会死,对不对?所以说我们眼睛所见的它一定会变化的,你要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记住师父一句话,这个世界是时时刻刻会变的,今天跟明天不晓得怎么样,不知道,所以你在每一个时空的变都安住在无相,OK了,怎么变我就是如如不动,没什么好稀奇古怪的,息业养神,把笔拿起来,神就是圣胎,这一句就是放下一切造作生灭的造作长养不生灭的圣胎,叫做长养圣胎,“修而无修”,修掉习气,你就会进入顿悟的无修,“无修而修”,顿悟的无修不能离开修,不能离开习气,断除习气的修,全部断除习气的修就是本性的显现,全部本性就在习气里面断除,“全修在性,全性在修”,所有的修行都会在本性里面下功夫,所有见到本性的显现也可以依照本性去起这个方便修行,所以全性起方便修,全部的方便修行都是本性的显现,“性修不二”,本自有的本性还有方便渐次的修行其实是不二的,叫做性修不二,“自然神妙”,能如是修,能够如是渐次顿悟同时下手,也不见修相,“四威仪中”,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修之无间,这个修是指放下,观照,这个叫做修之无间,除习气叫做修,“于净觉”的本“体”当中,清净的本觉的理体当中,“随顺无染”。不必特别造作,你只要随顺无染,但莫染污不必造净,清净的净,不必制造清净的境界,只要你不染污,只要你不染污即得,染污即不得,但莫染污无净可得,“离诸幻化,知见不生,”放下这些幻化,知见就不生起来,底下很重要,“离心意识”,离开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心前面加分别,意前面加执著,识前面加微细生灭心,这个很重要,离要用三次,你要修行要离开底下这几个,离开分别心,就是讲放下,要离开执著的第七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心是指第六意识,你真正要修行,悟入不生灭的体性,你一定要离开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离开第七意识的执著心,执著意,要离开第八意识的微细生灭心,这样修行,“正觉常住,真智淳净,”这个淳跟单纯的纯是一样的,这个是古字,真智淳净,法身自然显现,本体自然现前,才知道本来就无修无证,无佛无生,当处就是寂灭,烦恼即菩提,生灭就是不生灭,有为就是无为,色相就是空体,体就是用,用就是体,渐次就是顿悟,顿悟就是渐次,“家风依旧”,什么叫做家风依旧呢,本觉理体,从无量劫来,无量的诸佛都觉悟了叫做家风。诸佛菩萨证悟的自觉圣体叫做家风,学佛有什么家风,我们诸佛菩萨的家风是什么?开悟,见性,自觉圣智,就是家风,依旧,没有什么改变,没有什么新点子,我们今天做众生有什么新的点子神秘的点子,没有,悟道了,跟诸佛,古佛一样,未来佛一样没有新没有旧,就是我们本来的家风,“第一义中”,“本”来就“无迷悟”,迷悟是对待,对迷才说悟,无始劫来本既不迷,只是因为你妄想心一起就迷了,“悟亦不立”,迷悟是对立,“说修说证。终成戏论”,说什么有修说什么有可证终是戏论不可得,讲的好,实在太好了,我是说这本讲得好,不是说我讲得好,不要弄错了,这本实在是讲得很好,这个居士实在不得了,定熙居士,居士有这种功夫实在难能可贵,能够把这个经典贯通,我们有福报,所以这一本我们就叫麦老师打包散发到全台湾省全世界去,因为这本好书大家看,这本就是大藏经的浓缩,你这本看懂了,大藏经你就差不多了。

宇宙本体论八十二页,“十四,行起解绝”,行就是真正进入修行的状态,这个真正修行的状态一起来念头一起来,解绝,这个解就是指语言的知见,文字上的知见,或者观念上的知见或者大脑的取向,一切知见统统涵盖在这里面,因为不离五蕴,绝就是放下,整句的意思就是说真正一个修行人念头一起来,就彻底的放下这些语言,文字,观念,大脑取向,所以大脑取向不离五阴,统统要放下,直截了当的讲真修行人不著语言相,不著文字相,不著观念相,也不著大脑任何的想象,“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用我们的嘴巴说一说始知道佛是善巧方便不是真实义,那只是善巧方便才用语言才假以言说,假就是籍着,才借着这些语言或者是演讲解脱不关文字,所以六祖一个大字不认识却是祖师大德,那一些大学的教授竟是凡夫,何以故,解脱不关文字,“引导众生,其旨趣者”,旨就是宗旨,趣就是趣向,都是借着言说来引导众生,佛经最重要的宗旨,佛经最重要的趣向,“皆为离念”,离几种念头呢,离分别念,离执著念就是生灭的意识,再最后执著颠倒,这是指第八意识,为什么指颠倒呢,因为根身器界都是第八意识幻化出来的,我们执以为实,都是为了离念,因为念只是心相,我们只是看到心的影像,这些影现在我们心的这些缘起我们误认为是真实性的东西,我们拼命的分别拼命的执著,彻底的分析却是空,所以所有的言说都是方便引导众生,他的宗旨趣向都是为了离念,回归于真如,一切言说,假名无实,只要是透过言说都不是实在的,因为那是我们给它的符号,观念而已,那是生命当中的一种工具,是一种工具,“随世俗故,应机解惑”,随这个世间所说的我们只是应机来解除众生的迷茫,所以用这个言说,真正解脱那是进入实相,却不能用讲的,因病与药,看你得什么病我就给你什么药,我们一个人身体会生病身体得癌症了没有救了,一个人的心灵他还是会生病,医生把脉可以判定一个人的色身的生病轻重,法师也是医师。他把你这个心的脉,把你的起心动念,这个人还明因识果还有救,这个人无耻连因果都不守了,那就什么都不用说。内心里面贪嗔痴具足,没有救,用什么法再好的也没有用,所以因病与药,身心都会生病的,身就是心,心就是身,它是不二的,而有言说,因为要解除你的病,所以给你这个药,因为有言说所以方便对治你的心的烦恼,一切诸法,于言说中,无有依处,依就是真实,没有真实可依靠的地方,没有真实,譬如说你贪爱现在的金钱,那看看,观照看看,金钱是不是可以依靠的,一观照,金钱不能依靠,生死大病来金钱没有用,所以说在言说当中所有的都只是个形容词而已,都只是一个名相而已,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找来找去,也实在找不出一个真实处,所以无有依处,依就是依靠的地方,真实的东西才可以依靠,假相怎么能够依靠呢?所以“一切言说,于诸法中,亦无依处,”一切的言说在诸法当中也是没有可以依靠的。因为还是空性,“文字”本来就是“性空”,“即言离言”,即言就是因为假设,施设的语言,就要放下对语言上的执著,譬如说人家骂你猪,我们有修行就知道猪只是一个名词,叫你佛,你也不必高兴,因为我们也不是佛,所以一切即言离言,了解语言上的假相,不必因为人家几句话难过,痛苦,没有必要,他要置你于死地,你保持如如不动,他要气死了,佛法就是有一个好处,观念转变过来就解决了,所以语言文字都是游戏,为什么说语言文字都是游戏呢,法院就是这样,文字游戏,所以这种东西就是即言离言,所有的众生,包括哈佛大学的博士,也没有办法离开语言,观念的东西,舍不得,割舍不得,只有圣人了解他是空性的东西,保持如如解脱,即言离言,“因言得旨”,旨就是心性的宗旨,因为语言而得到了佛法的宗旨,了悟了自性,所以说“顿了自心”,彻底的了悟了自心就是佛法的宗旨,如果说“多知多解”,研究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广求文义”,然后扩大自己傲慢自己,“翻成壅塞”,自己觉得自己是佛法的大通家,结果烦恼依在结果不通,心性通达没有烦恼这个叫做通,很会讲的人不一定很有修行,很会写的人,也不见得是有禅的功夫,不见得 ,何以故,有时侯是从多知多解多见而产生的,是佛法的大通家,而不是心性的大通家,佛法的大通家就是学者谈一谈可以,讲一讲可以,写写文章可以,杂志发表也可以,变成佛教的一种文化可以,佛教是真实的修行,如果硬是要把这一些知,解,文字或者是这些外在的语言,或者这些法会,就说这个就叫修行,那完了,佛教就叫做泡沫佛教有泡沫经济就变成泡沫佛教,没有把真实性的解脱法,或者是说把佛教推向边缘化,边缘化就是找不到重心,布置,布置得很庄严,佛法谈起来也好象懂得很多,结果烦恼一大堆,菜市场买菜十块钱都计较,笑死人了,底下说:“求知求解,情存学见”,学见就是修行之见,我们一个人求知又求解,我们的心中的执著,有人说,我在修行之见解,学见,情存学见,就是我们的内心里面存在一个我在修行的念头。“却成迷道”,道不属修,道本自具足,道是无相,道无来去,无增减,无生灭,如何是修呢?“惟益多闻,滋长我慢”,只有增加多闻增长我们的傲慢,没有什么好处,“有能有所”,有内在的能,有外在的文字语言的所,这些讲来讲去都是排列组合,“全是凡情”,都是凡夫的情执,“唯宗名数“,宗就是专心于,名数就是名相,数就是一二,三,四,譬如说一真法界,二譬如说福慧具足,三譬如说三归依,戒定慧。四,四念处,四正勤,四谛,对不对?五,五根,五力,五佛顶,五法,六就六和合就是六,七,七菩提分,八,八正道,九,九无间,十,十力,就是这样子,名数,“不务了心”,了就是彻底的了悟自性,不实实在在的去放下贪嗔痴,了悟了这个自性心,“解义唯多”,就是了解这个义理唯求增多,越多越好,“我见唯长”,只有增加我见,意思就是说如果了解义理唯求增多,只是求得越来越多好,我见只是求着一直增长,“知解不消”,不消就是没有办法悟入,没办法悟入心性就没办法消化,所以悟入消化的话,见性,一口吸进千江水,说:禅师,禅师,如何是悟,待你一口吸进千江水即得道,何以故,一念全部具足,叫做一口吸进千江水,所以知解不消,要是那一些知见不悟不消化,“皆为毒药”,佛法就会变成毒药,这个很多,我在这里讲了老半天,他扭曲我的意思,然后慧律法师就是这么说,他自己弄不情楚,你明明就是这样讲,一堂课下来有的做如是见解,有的做如是见解,彼此一讲起来都是师父说的,但是很奇怪都是我说的怎么会差这么多?会啊。会出状况,有时候听到这句他刚好睡着了,起来的时候取决片段,明明是这样子,对不对?就这样子,误会扭曲就这样子变成毒药,“守文作解。尽属生灭”,守这个文章做种种的解释,这个都是属于生灭心。“计度分别”,计度就是用心去揣测量度分别这个都是有增增减减的,皆是知解,都是属于生灭的知解,“解属于情”,情就是含有执著的,这种见解是属于有执著的,有执著的“情生”则“智隔”,我们凡情一生就把智慧隔开了,叫做情生智隔。中间加一个则意思更明了,情深则智隔,凡夫的执著一生起来则智慧就被隔开了,“知解越多,去道越远,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只是语言文字,这个都没有一点点的实在意义,如果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依着文章来了解佛的义理。都是妄想猜测的意识心,过去,现在,未来佛做冤家就是三世佛冤,就是佛的仇人,佛叫你要离语言文字你竟然用语言文字来解释它,那是我们的敌人,佛冤就是三世佛受蒙冤不白,含冤不白,不是这样解释你就要这样解释,有什么办法还说佛说的。“离经一字,还同魔说”,离开经典一个字就如同魔说的,离开经典一个字就如同魔说的,“看静守空,古贤所斥”,这个是一般二乘人比较或者是外道也接近这个,看静就是说,尽量使内不要动,外也不要动,守住这个偏空的心性,心态,这是古贤圣所排斥的,佛法是动静一如,能动,动中就有静,能静,静中就含动,体用是一如的,“多闻狂解”,这个狂解就是没有定的智慧。虽然认识了很多只是强辩,内心里面傲慢难以调伏叫做狂,解就是说不是本性的智慧,只属于见解上的聪明,类似我们今天所谓的辩论喜欢好辩的人,看了几本经典就好辩,多闻狂解,“我佛所呵”。佛所呵斥,“循文逐句”,循就是依循着文章,逐就是一一的,一步一步的,句,逐句就是追逐。依著文章追着句子,拼命的猛敲猛打,就象狗啃骨头,一点肉味没有他一样在啃,这是凡夫执著文字依文解义,底下就会怎么样,所以循文逐字底下就会争论不休。你的看法他的看法不一样,我的看法跟你的看法不一样,一个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我脑筋没有念就是念,我现在念就是没有在念,一个不悟入实相的人他不了解,因为没有办法同时对实相法单刀直入,所以只好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样形容,这那里是一般人所能体悟到的实相的道理,叫做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性相不二的道理,这一般人没有办法,很陌生的,所以这个循文逐句,就会争论不休,大概是这样子,所以好几个人来,我们在家居士,几个人来,做什么?研究佛法,几个在家居士,没善知识就研究佛法,然后坐着然后大家都没有开悟。然后就坐。然后甲:大概这样子,然后乙就说大概也这样子,想想你这样好象也对,他讲好象也对,站的角度不一样,你说因,我说那是果,你说:也对,因它还是缘。因还是缘,也对,他没什么错。讲来讲去,都没有开悟,对不对?都没开悟的人,这一堆的在家居士围起来研究佛法,能研究开悟那就很奇怪了,连一个着力点的善知识都没有你从哪里下手呢?对不对?然后甲就问乙,你看我有没有开悟?我怎么知道,他也不知道,你不跟我印证一下,遇到老参就开,开,开。就算开悟了,(笑)所以有时候闹笑话就是这样子。彼此之间都没有悟道,也搞不清楚什么叫做开悟。就这样你看我,我看你,也不晓得到底谁是真的,所以这个循文逐句就会争论不休。“焉生正定”,哪里是从本性显现出来的定呢?焉生正定一般都是邪定,“知解横生”,知见还有解都一直跑出来,“岂成妙慧”,妙慧就是自性的智慧,不假造做,自然的一种般若的智慧,“认定死语,重增虚妄”,死语就是这个文字,这样就是这样,他不晓得文字里面就是戒律里面都有开遮持犯,他却是死守死语,释迦牟尼讲本性是常他就执著常,哎呀。世间是无常,他就拼死命的执著无常,他不晓得当下没有所谓的常跟无常,因为万法尽空,空无自性,何来的常,何来的无常,又迷惑了,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无常是叫你放掉五欲六尘,是没办法的,你一直想要追求快乐佛告诉你这个会消失的,慢慢的进入状况了,修行的时候,有一个常可以追求,完了,释迦牟尼佛说那个常不是常那个是涅槃,你断生死进入涅槃,那个讲常是方便说,何以故,你要依体起用,所以本性是无常,完了,二乘人讲本性无常,一下子讲涅槃是常,一下子自性是无常要大用现前,大用现前当然是无常了,这下搞混了,什么是常,什么是无常,所以说认定死语就不了解佛心,佛的心没办法去体会,认定死语难了佛心,佛的心你都不能去了悟,你,佛的心都不认识它,你怎么样去成就佛道,那不可能的,佛的心你都没办法去认识,你想要成佛,那开玩笑,所以修学佛道不能认定死语,重增虚妄,再一次的又落入虚妄,“执以为实”,执著以为是真实的,“不识方便”,不认识不了解那个万法但属于有相解释的,统统叫做方便法,让你观想,持咒,念佛,都是方便法,无非是希望你的心与佛相应,所以说执以为实,不识方便,“情存圣量,犹落法尘”,如果你把它当作这个是凡夫,这个叫做圣人,那么你错了,你要见到一切人,他当下就是空,每一个统统是圣人,不二法门那个就是,意思就是你只要有分别心,存着这是凡夫这是圣人,那就把这个法打成两段,打成两段就是二分法,就是有圣量的存在,揣测,“犹落法尘”,那只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微细的落入的影相,法尘就是第六意识的一种执著的影相,执著外境落入的影相。“己见未忘,还成渗漏”,自己的执著,分别心,分别见,颠倒见还没有放下,意思就是你的内心里面,只要没有处理掉这些分别,执著,颠倒见,没有处理没有放下,未放下这个就是生灭法,还成渗漏,这个就变成生灭法了,用生灭法要看不生不灭法,那不可能,“有心分别,自心现量”。有一个心去分别,我们自性清净的唯心现量。

八十四页,“悉皆是梦”,内心里面的影相都是梦,白天看到的这个还是梦,晚上睡觉中里面又做梦,我们现在说法还是梦,这梦做得很真实,是啊习惯了,执著习惯了,颠倒习惯了大家都这样子 所以凡夫跟凡夫大家看来看去,大家都可以包容都可以接受,说这个是做梦,咬咬看,哇,好痛啊,这个不是做梦,对,也可以讲不是做梦,现在是醒着,但是颠倒见没有除还是做梦,悉皆是梦,现在就是梦,“无有定实”。没有一定是什么,因为都是空无自性,“言说之极,因言谴言”,这个言说到达了最高处,是什么呢?言说之极,讲的佛法最重要的极处是什么,就是要你放下,因言谴言,因为我的言说所以你要放下你执著的语言,因言谴言,因为我说法,是希望你谴除对语言上的执著,“以言显义”,用语言方便来显这个义理。如果你“得”了“义”理,得了无生的义理。“言绝”,语言就必须把它除掉,放下,“义即是空”,如果你了解这个理。义就是理,如果你了解这个理,那么万法尽空,理就是空,义就是空,“空就是道”,你体悟了万法无自性的空性,你就得道,得了义理这就是实际了,实际就是因为他是不生灭,“更不起观”,因为就没有能观,所观,万法尽空没有能所,“因解起行”,因为这个解起行,行持就是所谓的进入心的一种不生灭状态叫做行持,“行起解绝”,进入心的不生灭状态叫做行,这个解就放下,解就是知见,划去知解,划就是除去,除掉这些知见,分别见,“寸丝不挂”,这是指无明,无明寸丝不挂,一点都不可以留,为什么讲寸丝不挂呢?这是指无明不可以留一点点,一点点都不行,叫做去除知见这些产生的无明一定要让它寸丝不挂,所以这个寸丝不挂,其实是佛教的名词,我们现在把它用在一个怪怪的名词,听起来就有一点黄色的感觉,其实那是误会佛教的语言。“清净性中,绝思绝虑”,我们的清净本性当中是没有思跟虑的,那个思虑是第六思虑的粗跟细而已,思就是微细的第六意识比较深入的,虑就是想,想就是第六意识的粗糙意识,譬如说对境叫做想就是虑,考虑,考虑,因为有境界,令一个人沉思那就不一样了,那就留在内心的深处,沉思就表示更微细的心识,叫做思,粗糙对境界的表面叫做虑,内在深处的意识叫做思,语默动静,理事皆如,我们语言缘起性空,默也是空,沉默还是空,动还是空,静还是空。 理事皆如,如就是空,如就是实就是不生不灭,理跟事其实都是不生不灭,因为我们起心动念,化作一念无明,看起来都是生生灭灭的衔接,见闻觉知,无不湛然,只有我们悟到不生不灭的心性从六根展现出来,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舌身曰觉,在意叫做知。六根叫做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透过清净的自性,展露出来无不湛然,悟道的人没有所谓的五阴,色就是佛,受就是佛,想也是佛,行也是佛,识还是佛,五蕴打破了连一蕴都没有,纯粹转换成佛性叫做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集四智同一个如来藏,会归一就是绝对的无,佛教的一就是绝对,虽然是八识其实就是一。见闻觉知,无不湛然,“一切时中,获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呢?毕竟空无自性,“境智俱寂”,外面的境,内在的智还是空,寂就是空,“一道清净”,这个一不是一二三四的一,这个空性之道就清净了一切,一道清净就是见性,“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圆圆明明,脱体虚凝”,脱体就是全体就是充满智慧,虚凝就是禅定,脱体就是全体就是充满着智慧,虚凝就是禅定,虚内心不挂一物不着一物,凝就是定,内心不着一物自然就定,不受这些外在的影响自然就定,情量若尽。心无方所,世间的执著,分别量,情执。量就是指分别心有增减叫做量有执著叫做情,这些执著这些颠倒增增减减的生灭心若放下了,真的放的下,心也没有一定的方向,我们有执著就有放下,没有执著就十方都是咱们的家,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不必学本性具足,无为是对有为所讲的,就是毕竟空,绝学本性具足,这些毕竟空性自性清净心悟了,就“得入实智”,实相之智,实智。十五,“远离妄执,不作诸法”,意思就是不造作诸法,诸法不离“常与不常,净与不净,空与不空,”不作诸法,就是不落入观念二分法,一个不造作诸法,所以不落入常也不落入无常,这个不做诸法要用三次,所以不作诸法,所以不落入净跟不净的观念,不作诸法,所以不落入空也不落入不空的观念,因为那个都是妄执,妄立的,“诸法真实”是什么?是不生不灭,所以凡所有相都是如梦幻泡影,所以“诸法如梦”,这个法是怎么建立的呢?是根尘识十八界建立诸法,六根,六识,建立的诸法,万法不离这十八界,这诸法都是象做梦一样的,乃至诸法“不思议”的“境”界,“一切诸想”,哪些想呢?“垢法,净法,”众生或者是涅槃,“于中不见,可厌可求,可度可证”,意思就是说乃至诸法不思议的境界也放下,如果悟到诸法的真实性,诸法,就见到诸法如梦,乃至诸法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也不执著,一切的妄想,诸想,譬如说垢法或者是净法,或者是众生或者是二乘,或者是指究竟涅槃都是妄想,都是对立存在的,“于中不见”,有能见就有所见,有众生就立涅槃,有净法就立一个垢法,有常就立一个无常,有净就立一个不净。有不空就立一个空,这个都是对立的,在这个里面不见“可厌”,厌就是有什么东西可以讨厌的,也要有什么东西可以求的。有众生“可度”,有菩提“可证”。都没有,“不见有法,可立可破”,没有法可以立也无法可破,何以故,缘起自性空,这虚空,你立什么,这虚空,你破什么?“可成可坏”,成亦空,坏还是空,成,住,坏,空,毕竟是空性,“为益为损”,益就是增益,损就是损坏,“不见一法,生灭增减”,也没有一法可以生灭增减,简单讲就是说任何一法都是缘起无自性,无论是成,无论是坏,无论是益,无论是损,都是空无自性,不见一法是生灭法,万法是唯心现量没有增减,增减是缘起的物质现象,心没有所谓的增减,譬如说一个人从小孩子一直增长一直到老化死亡,我们的心性是从来没有什么生老病死什么年纪轻,壮年,没有说年轻的心,壮年的心,老年的心,你梳头发看看镜子自己老化了,从小你那一颗心,你看过有老过吗?人老心从来没有老过,那个心就是我们的自性,化作一念执著取舍就叫做神识,神识保持如如不动当体即空,自性自然显露出来不必外求,不必移动不必寻求,底下说“不见相应,及不相应”,这个是指修行的过程。相应就是瑜伽相应,方便说叫做相应或者是不相应,修学佛道一个阶层,过程,有时候修的法满相应的有的不相应,“无相可立,无名可安”,都是空无自性,“不着诸法,虚幻之相”,绝对不执著万法这虚幻之相,也“不观诸法,如如之性”,观就有能所观就有所观,立这个能所,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以诸法性,即同真际”,这些法性就同于不生不灭的真实的境界,真如自性,清净圆明,非漏,非无漏,这个非就要讲不能说,不可说,清净圆明的真如自性,不能说它有烦恼,也不能说他没有烦恼,为什么,你说它有烦恼那就不能成佛,你说他没有烦恼,可是我们透过无明又变成烦恼的众生,所以它不是漏跟无漏,“非善不善”,它也不是善跟不善,“非寂不寂”,它也不是寂跟不寂,寂就是静,不寂就是动,简单讲就是不能讲它是静也不能讲它是动,因为它无相可得,“非我无我”,没有一个我也没有一个无我,漏,无漏,善,不善,寂,不寂,我,无我都是对立的,清净圆明的真如自性,没有这个对立的名相。没有,它只有绝对的心性,“非即远离,非不远离”,这个即远离就是一定要,没有说一定要远离这个外境,但是凡夫一直着境,佛有不得不说到阿兰若处,所以非不远离,有时候要方便说,有时候要究竟义,很难拿捏到百分之百,有时候对这个人要善巧方便说,有的人对这个根器利的要真实说,所以非即远离,非不远离,不能说一定要远离外境,但也不能说不远离外境。看时间看因缘,此都是方便说,“非即遍知,非不遍知”,即遍知就是有心,并没有一种东西它叫做正遍知,我们所谓的正遍知不是有一种东西就叫做正遍知,因为是佛陀他是证无上正等正觉叫做正遍知,没有一种东西叫做遍知,因为它不是物,非有一物叫做遍知这样的名词,如果你了悟了自心,就不离假相。所以假相就变成实相,因为与实相心相应就非不遍知,也不能说没有一个心不遍知,就是佛来讲,他到哪里都是正遍知,就是佛来讲,他到哪里都是正遍知。八十六页,真正的境界是“毕竟无说”,所以“绝诸名言,舍却一切,内外身心”,舍掉什么呢,六根的“见闻觉知”,这个“生灭意识”心,所以说舍却一切,内外身心,见闻觉知的六根的生灭意识心,以及“外境”之“善恶”之境界,和内在的要舍掉,连内在的“思量分别”心统统要放下,“菩提涅槃”,要放下有菩提可求,有涅槃可得,要放下,这些统统要放下,“真如解脱”,还要放下,有真如能证,有解脱能了,有“凡情”或者是有“圣解”之见,统统要放下,为什么。这些都是着相,就是“满腹葛藤”,葛藤就是腾攀来攀去,剪不断,理还乱就是满腹葛藤,所以他这些都是随着一贯的一直叫你放下,毕竟无说,绝诸名言,放下一切内外身心,放下哪些呢?放下见闻觉知的生灭意识心,放下外面的善境界,恶境界,放下内在第六意识的思量分别心。放下求菩提的心,放下涅槃可得的心,放下真如能知的心,放下解脱能了的心,放下凡情,放下圣解,这些都是满腹的葛藤统统放下,这个放下从头放到底,远离依他,依他就是缘起,远离不是说远远的离开,不是,这个离就是放下,远是指彻底,要彻底的放下,抛下,缘起的假相,我们现在统统是缘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统统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统统要放下,何以故,没有真实性,以及“遍计所执”,遍计是周遍计度,到那里都是执着,因为我们内在的心执著就是一种阴影,这个阴影很可怕的,你碰到这样子的人一点办法都没有,住你家隔壁的,只要你车子一停到他家门口就把你打烂,一天到晚他就是骂,其实这个还不错,象美国那个两个高中生拿了机关枪到操场去,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开枪就射杀,人家跪在他前面一直跟他求饶,照样开枪,选在什么日子,选在希特勒的生日,希特勒的生日开枪一下子打死二十五个,最后饮弹自尽,心理的不健康,要讲什么,跟他无冤无仇拿起来就横扫,一句话都没说,怎么死的他也不知道,听到枪声大作统统跑,有一个体育老师为了掩护自己中弹他还救了六十条人命,那个老师现在被奉为英雄,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就学生,那一片狼籍。一打起来尸体统统是血。机关枪拿起来达 达,死二十四个,很可怕,所以人的一念之间弄错了,所造的业那是无量无边,如果一个皇帝一念弄错了,漫山遍野都是尸体,只要下一道命令,杀,统统宰掉。所以我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当国王,不当皇帝,不当老佛爷,不当皇阿妈,这一当弄错了,完蛋了,一句命令下去横尸遍野,一弄错了还不完的。也不要当什么格格,那个统统不要,要是没有往生,愿生生世世都出家修行,大转*轮普度众生,但是还是看因缘,搞不好,下辈子一出生是黑皮肤的,出生在非洲怎么长这个样子,这个明明不是我的胸部,怎么这么黑还长毛,出生就长毛,跑到非洲去了,麻烦大了,然后做泰山整天绳子从这边拉到那边,撞到树马上昏到。所以说这个要赶快修行,赶快了生死,要碰到娑婆世界,你碰到那个杀手,一点办法都没有,你讲话的余地都。。。二话不说就死掉了,遍计执。所以远离依他起性缘起法,以及远离周遍计度,这个就是三自性里面的两个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远离执著远离依他缘起的假相,“如自山顶,悬崖撒手”,放手,意思就是说从山顶放手一直到底,简单讲如果你现在通身放下舍生命不动一个执著的念头,就是这个境界,从山顶马上掉下来,如果你现在诸位能够听师父的话,连生命都放得下,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难得倒你的,就是抓去枪毙你也是正念现前,全身也不会发抖,为什么,别有洞天,到极乐世界去多好,底下说:“放身舍命”,就不需要恐惧了,“落于空亡,无处捞摸”无处捞摸意思就是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捞起来,摸就是碰得到的,意思就是说如自山顶,就象从山顶怎么样?悬崖撒手一放通身放下,放身一舍命你不需要恐惧,落于空亡,连那个空性都要放下叫做空亡,无处捞摸,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你执著,无捞摸处表示绝对,法如虚空,落入空亡就是连那个空性都不执著,就是“大休大歇,令净裸裸”,把清净的心性,裸裸就是彻底的显露出来,就是没有遮。对不对?就是没有遮遮掩掩的东西,让它赤裸裸的显现出来,大休大歇,“根尘尽离,能所皆泯。三际惧舍,心如虚空,则尽法界,皆是觉性”,这个就是修行的几句非常重要的根本,就全部看这几句,大休就是彻底的休就是放下,大歇就是使心能够安住在休息的状态,大休息大歇息,歇就是菩提,只要让心放下,休也是放下,歇还是放下,根尘尽离,不着于根不着于尘统统放下,能的心,所的境统统要减,三际,过去,现在,未来,统统舍。心如虚空,则尽法界都是觉性,哪里都是觉性,你如果觉性一开采出来的时候你就欣赏了你生命的阳光,从内心里面遍满整个光明,鸟叫,你也很法喜,百花开也很法喜,所有的树木都枯黄进入寒冬,你也充满著喜悦,何以故,已经是心净了不是尘净了,已经是清净的心境了,看哪里都是,所以日本的信徒说师父,到我们日本来看樱花,日本这里看很漂亮,很漂亮又怎么样呢?去看,看了,能怎么样?回来还不是大呼小叫的,你看了樱花能改变吗?回来还是一样,碰到事情暴跳如雷,那樱花还是一样,对不对?你慢慢的观想,慧律法师讲起来,就是好象比较不通人情,可是我讲的都是事实,看了樱花怎么样,很快乐,回来要是没樱花看很苦恼,自己再画几幅画,不了解这个是虚妄的东西,所以要看自己的心境,心要是美的话,哇,那个很漂亮,山坡开满了杜鹃花,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歌词),都是很美的心境,杜鹃花统统掉光了,我们也告诉他,万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内心认同它,也认同也认同这个色身就是,也认同这个死亡,所有伟大的人都在无常的游戏规则里面要结束生命,我也没有例外,那就不会恐惧死亡,所以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跟认同,有助于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或者是得失,迷茫,取舍的放下,觉性就出来了,觉性出来就是这样子,是不是,碰到什么事情,你就会活得很愉快,你要碰到那些恶劣的人你就远离,实在没有办法远离,面对他你就同情他,对不对?他一直要伤害我们,你没办法逃过那就是你的命,譬如说你们是夫妻没办法,是不是,那就一定要过这种日子,所以说很多地方没办法改变的就会变成很无奈,但是与其你无奈,不如用般若智慧,这是每一个人遭遇业力都不一样,不必怨恨,我们要接受他,底下说“万象森罗”,“无非”都是“自心”,“当知不空,须从空出”,我们要了解不空在旁边写妙有,如果你要得到这个妙有,一定要从空出发,就是你一定要看透这个世间万法皆空,那个时候你再来做方便度众生的工作那叫做不空,不空方便它还是空,空可以显现不空的方便法,所以“七识命根,末那无明,令其大死,清净法身”,“光明宝藏,而后复苏”。七识就是唯识学里面讲的第七识,这是执著的根本有我执跟法执,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统统是一个我,第七意识乃是吾人命根,命根的旁边写个非生命之命根,意思就是说这是执著的根本,不叫做命根,这是命根,这不是我们生命的命,这是指执著的根本,这个七识命根意思就是七识这个我法二执不除,你的执著没有办法断,就象命根一样没有办法断掉,所以这个叫做七识命根,在唯识学讲第七识的我法二执,要是不除你的命根一直存在,就是这个执著性都一直存在,犹如命根不断,末那无明,末那就是第七意识,末那第七意识的无明,令其大死,大死就是把我执打死,把法执也打死,让这个执著死掉就不执著了,不执著清净的法身就显现,我们的内在光明宝藏就马上复苏过来,“历历明明,了了常知,廓若太虚”,廓,这个范围就像太虚空,“无有边际,不着无见,不滞空知”,不着一个无也不停滞在这个空,“不沉无记”,就是不落入无记,无记就是非善非恶,无记就叫做无记空,内心里面保持一个迷迷糊糊的状态这个叫做无记空,也“不入”外道的“断灭”,就断灭空,所以不著无见是外道,不滞空知这是二乘人,不沉无记就是不落入无明,无记就是不落入无明,无记就是无明,虽然不是善不是恶,还是迷糊状态,也不落入无明,也不落入外道的断灭空,“心若驰散,即当摄来”,安“住于正念”,此“真如体性”是“谴无可谴”,你怎么谴呢,一切法都是真如,何以故,哪里都是空,譬如说那个人你很恨他,那个人你把他观照看看,没有一个让你可恨的人,因为他也是几根骨头四大所构成的,没有一个这种东西,当下就是真实就解脱,你不必逃避远离这个仇敌,你看那个人很坏很恶劣很讨厌,那是你的修养不够,心性的功夫不够,心性的功夫够当下就是真心的显现,没有什么让你执著的对象,也没有让你讨厌的对象,就象你能执著的心,能恶劣,讨厌他的心也没有。你也找不到,找来找去觅心了不可得,这个时候真心就显现出来,一切都是真的,以一切法,悉皆真如,“立无可立”,也没有立也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如就是如实就是空的意思,“对待诸法”,对待诸法就是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有你就有我,有能就有所,有性就有相这个叫做对待法,对待法就是对立法,“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当体即空,“其性无二”,能执著的一个我是空,所执著的一个境界还是空,内空,外空,本来无二空,对不对?我是缘起无自性,对方还是缘起无自性,在缘起的角度来讲我跟他跟你不同,在空性的角度来讲,我跟你是一样的,都是毕竟空的都是平等的,不是哪一个皇帝大,皇帝把衣服脱起来洗澡不是跟我一样大吗?谁大还不晓得,对不对?我们悟道的人就比他更大,要是他不悟道,他胸量比我们更小。我们常常讲总统,总统多伟大,总统进去洗澡脱光光的,没什么好看的,他也总统,是不是,有一天死了火化以后总统就是这一堆骨灰了,谁大,谁小,没有,所以你要看到大官也不必去拍马屁,我们教授都是这样讲的,其性无二,所以转来转去的统统是一样的,也没有什么大也没有什么小,所以说你看这个女人,就很奇怪,对不对,每家报纸登媚登峰最佳女主角,每天都是为了一个皮肤,你看,都是什么影星,歌星,现在几十公斤,我们开始来做三个月,半年,就瘦到几公斤几公斤,那瘦了以后。。胖要不要死,空无自性,瘦的还是空无自性,对不对?不是都一样吗?很自然嘛,是不是?大就大,小就小,那有什么关系呢?没办法结婚了,最坏的还是男人,男人要不是这样子坏眼睛,我们也不要去媚登峰,花了那么多钱,一斤猪肉才几十块,对不对?我瘦了一斤,搞了好几万还没有瘦下来,快瘦下来了,有跑到超市去又胖起来,弄了好久钱赚不到,瘦身有的人还可以打赌的,所以说其性不二,我们弄清楚了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哪个人漂亮哪个人丑统统一样,“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你只要放下凡夫的情执,也没有所谓圣人的见解,为什么,没有,“若作见解,分别名相,即是不见”,如果你用一个分别心分别这个假的名相就是不见法,“诸法实相”,就是无空相,如果你分别名相,你就不见诸法的实相,所以“以有不觉,妄想心故,你没有去发现这个正是妄想心,你分别名相就是妄想分别,所以“为说真觉,若离不觉。则无真觉”,一定要方便说,为了说真觉如果离开一个不觉则没有真觉,如果放下一个不觉就没有真觉可说,不觉就是众生,真觉就是佛,这一句话就是如果离开众生就没有佛,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为说真觉,为了说真正的觉悟怎么样,就是方便,如果离开了众生的不觉,则没有佛的真觉,离开众生就找不到佛,“自相可说,无所栖泊,即是佛行”,自相可说就是没有真觉自相可说,无自相可说,所以这一句是套在上面那一句的,则无真觉自相可说,无所栖泊,没有什么任何可以依靠的,没有能所叫做栖泊。没有能所也就是行佛之行,“离即是法”,放下,离就是知道法,歇就是法,大休就是法,“知离者佛”,知道赶快放下那些分别见,颠倒见,执著,因为都是缘起的假相,你拼死命的去搞,结果搞到后来你还是累积了一些妄语相而已,“若离于念,名为得入”,离开可分别心,执著心,你就是得入佛法。

八十八页,“离言妙旨,冷暖自知”。离开这个离言的妙旨,是冷暖自知,离言就是实相,实相的妙旨要离一切语言,不可思议的宗旨心法,你就知道冷暖自知。冷暖自知就是唯证相应,只有证到那个境界你才知道。


{返回 慧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宇宙万有本体论(11)
下一篇:宇宙万有本体论(13)
 感受错误添烦恼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二
 死亡的艺术
 宇宙万有本体论(17)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一
 2009年慧律法师新春开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
 传心法要讲记(4)
 《净土十疑论》译解 6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神通不一定代表开悟明心见性,但如果开悟明心见性了,就一定有神通吗?[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学校在山上没有素食,所以中午无法吃素,这样有没有影响诵经的功德?[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怎样证明来世存在?[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11.阿难尊者的前身[栏目:动物的故事]
 关闭诸恶长善苗—八关斋戒[栏目:法忍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想占有他人的妻子 愚痴者生死轮回之路漫长[栏目:法句经要义]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找回真正的自我[栏目:找回自己]
 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栏目:如瑞法师]
 心中快乐就是极乐人[栏目:仁焕法师]
 334.万庵致柔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