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读《缁门崇行录》的心得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29

读《缁门崇行录》的心得

普瑞

  近日,恭读了由明代一代宗师莲池大师所撰的《缁门崇行录》后,感慨颇深。

  大师集古德善行,录其要者,在此书中共列举了十门,并述说为何以清素居首,乃至以感应之行结束全文的原因,师用心之苦,由此可知!在当时,禅宗盛行,僧人们多重行而轻德,为彰显德行的重要性,补偏救弊,端正僧品而弘扬佛法,这是大师编此书的根本用意。现今,在政府清明的大好时光下,佛学院如雨后竹笋破土而出,遍地开花,一般青年佛子都会到佛学院接受教育。从现今佛学院的学风看,学风浓,大家都努力地学习着佛教教理和社科知识,过着紧张、快节奏的生活,重学而忽视了德行的操履,知识是学到了,心却浮在高空,没有着落点。正如莲池大师所说:“……即使利根多慧,而慧弥多,障弥重,将安用之?”可谓一针见血,说到要言。

  修学佛法是能对治烦恼的,而今满腹经典,口吐莲花,却难以为自己找个心灵的栖息处。读经书,谈佛法,烦恼照样起,自私自利之心不比世人少。口念发菩提心,行动上已疲软。以致遇境生心,对境就贪。这就是现代僧伽对佛法的修学。造成这样的悲惨局面源于什么?在《崇行录》中,有一僧人问莲池大师:“出家人是干什么的?”大师说:“修道。”又问:“修道以什么为本?”大师说:“以修持德行为本。”德行是修道的立基石。佛法中如此,中国传统的儒家同样十分重视德行,孔子的弟子颜回就是一个甘淡泊、重内心检敛的人,他一箪食,一瓢饮,不贰过,防心在颠沛之间造次弗离仁,他为我们展现出一位高大的老者形象。而在《崇行录》中,我们佛教的大师却是另一番风采,他们舍弃对物质的贪恋,居深山,人知处所后,便另寻住处,他们生活简朴,行为高尚,故有“荷衣松食”,“鹿鸟为侣”的故事流传于世。这无疑是给我们一个警钟,一个提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现今的僧教育,培养的并不只是会讲经的法师而已,必须要学习整套的僧伽生活。要勤苦、劳动、淡泊、要能做排水、扛柴、洒扫、应对、处事及修禅弘法的工作。假若全国的僧徒都来受教育,那么寺院中家常的工作都没有人去做了,结果,不但不能住持佛教,甚至消灭了佛教,坠落了佛教,像这样的教育,还不如没有好。这是太虚大师的一段话,也做为我这篇心得的结尾,愿与大家共享!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下一篇:朝拜峨嵋山
 责任铸就辉煌
 友情
 对沙弥教育的一点看法
 布施的快乐
 心愿——写给四川地震受灾同胞
 怀念祖德之遗风
 生死师徒情——缅怀恩师惠觉上人
 修行路
 忆乐修行人
 心态决定状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光大师说故事 88、只念二字 安然而生[栏目:灵岩故事]
 佛法与世界文化[栏目:太虚法师]
 心经白话解 经文正解(六)[栏目:心经白话解]
 金刚经注疏十 一体同观 法界通化 离色离相[栏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
 绿度母[栏目:手绘唐卡精品图集]
 念佛乃无上妙法门[栏目:法藏法师]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21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踏实修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能忍受得了才是真菩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六六)[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