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
吾人本性与佛无别,具足无漏解脱功德,但因无始无明造业,积集无量烦恼种子,又依此烦恼种子现起而更造新业,种下苦因,轮回不息,故此修行即是净化内心的过程。
修行先从断恶修善开始。恶生苦,善生乐,因果如是;解脱则更进一步的超越善恶是非。如果没有从断恶修善开始,就拨无因果,说无善无恶,实在是邪见、地狱种子。
修行最重要的是从内心根本的转变。
学佛首先要对三宝充满信心,接着要思想正确,即必须具备正见,然后完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乃是学佛之根基,若无良好的道德人格,高深的佛法将会为不良的心态所扭曲,后果则非常严重。如果无良好的道德人格做根基,那更高的佛法也无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道德人格从戒律、为人处世上体现,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勇敢、大度、包容、正直、诚实、惭愧、无骄慢、乐善好施、明辨是非、不狡诈、不谄曲、谦和、持戒、有崇高之追求、具备智慧、有责任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修学佛法当从虔诚、恭敬中入,崇仰真理、向往解脱彼岸,谦虚自信、亲近善知识,此是学佛需具备的应有的心态。
修行可以从假我的完善到无我的修证。
假我即世俗谛上说,先以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道德、心灵意识,去除偏差的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习惯、性格、意识,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以止观的实践,彻证无我的胜义谛,成就出世的圣贤人格。故此,先做一个良好的世人是进一步做好佛菩萨、罗汉的基础。
外界对我们的称赞与讥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状况。自己当下好、坏的情况要非常明白,而不是随着外界的评断波动。公平公正的面对自己的状况,什么是好的应增上,什么是坏的应去掉;什么是好的应进一步培养,什么是坏的应防止其发生。保持一颗平常、平静、平等的心,这是修行人的正念。
要做一个和谐安详的人,首先要遵守戒律,做一个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人。如果我们经常伤害别人,令别人不和谐安详,自己又怎么会得到和谐安详呢?如果要保证道德增上,越来越和谐安详,则要更进一步的修行定慧。
不放逸的意思是持续的保持正念,这样才能保证解脱;中断正确的修行即无法最终解脱。
如果你想离苦,那么就得去除苦因,苦因是无明我执,贪、嗔、痴;离苦的方法是戒、定、慧。依正确的方法落实,去除苦因,即能获证离苦的解脱、清凉。
“看只是看,听只是听”,不起执取、贪嗔,并非麻木,而是明了无住,如此则无苦恼。解脱道、菩萨道渐修之止观有次第,菩萨道之般若无次第,后者须具利根、大慧。
一切现象的呈现是缘起空性的,假如没有起贪嗔执著,本来并不妨碍心性的本净无缚。束缚不净来自于习惯性的贪嗔执著,能够随时觉破假相而放下贪嗔执著的心念,正是解脱的修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虽然工作需要尽责,生活需要维持,但这只是一期生命的事情,而没有修行,却是万劫轮回。在尽责工作、维持生活的同时,应把主要的工夫用在修行上,如果你认为有什么事比修行重要,你将永远没有时间真正修行。修行不会妨碍生活、工作,而是正业、正命,不违背正见的生活、工作。落实八正道,修行戒定慧,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有的人说:“我想修行,但没时间。”其实不是真没时间,是对修行重视的不够!真修行人怎么会没时间呢?修行随处可修,重要就是转变三业,让身口意符合正道。有定课即做定课,没定课的时间应随时观照,落实正见正念。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有福报、智慧生起,要感恩、惜福,知道这是三宝的加持才有自己的福慧增长,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轻慢三宝乃至毁谤三宝,否则消福、损福、祸患不远。
懂得感恩惜福者才更有福,才真有智慧。因为真正明白事理,不会违背因果、造业受苦,而会谨慎因果、增长福慧。三宝门中好修福,三宝门中好修行,一切福慧成长由我们栽种。
修行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是为自己了生死。如果有人在、有师长在就做样子,没人、没师长在旁就放逸懈怠,这样弄虚作假是很愚蠢的事。
了生死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不论解脱道的成就,还是菩萨道的圆满,都以此为前提。如果真能把了生死当作人生第一件大事,只要依照正确的方法、道路精进,有何生死不能了呢?
修行在消除自己的业习种子,转化心灵。心灵转化,那么原来凡夫的境界也就成为圣人的境界,凡夫的世界转成清净的圣人的世界。同一个世界,凡夫见之是浊恶的,诸佛见之则是究竟清净的。
人有善的心所,也有恶的心所,也有不定的心所,人的心理活动是多方面的。
由戒定慧完善善心所,去掉恶心所,转化不定心所成善心所,即是修行的过程。
人有良心、善心,可藉因果业报、缘起无我、正见培养慈悲喜舍等心态,完善人格;藉戒律制止劣恶之心态、动机;以定力调柔其心、净化其心;以慧力彻底破除无明、自私、自我,完成人格的圆满!
不论生起什么念头,是善是恶,是美是丑,若能如理作意,观照其为无常、苦、无我、不净则是善的、正念。若不如理作意,认为其是常、乐、我、净,则是不善、妄执。
六尘虚妄,皆是自心影现,了无实性,苦者执妄为真也!看破六尘之虚妄不实,放下执妄为真之分别妄想,自心本来清净!
论藏是对经典的阐述,也是对身心实相、自然法则的阐述。正确的依照戒律、止观实践,就能最终通达论藏的高深阐述,也能最终解脱;单单只是讨论不实修,还是不能解脱。
听闻来的空性道理并不能断烦恼证解脱,唯有依照听闻来的空性道理起修,然后证空性,才能断烦恼证解脱!
在今世未曾造五无间业的人,只要按照正确的指导,持好戒律,修行止观都能成就。
今生有罪,可忏悔,不论事忏、理忏,真心忏悔,即能清净罪业。在正见的指导下,以清净心持戒、修止观无有不成就之理。
五无间业即:弑母、弑父、弑阿罗汉、恶意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每一个人只是根据自己的性格、为人、能力等扮演着各自的社会角色而已,也即是依照着自己的因果在遭遇人生的一切,并没有高低贵贱的实体性可得,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自信中如何超越自我的极限,化除种种障碍人生圆满的凡夫习气,才是最重要的。
天台宗说一心具足十法界,可以时常观照自己当下的心念,去除三恶道的心理状态,进趣人天善道,乃至出离六道,进趣四圣法界,圆满出离心、菩提心而成佛。当下心灵的观照相当重要。
禅定的原理非常简单,以道德为基础,放下五盖,一心专注一善法门即能得定。成佛原理也非难事,一念迷为众生,一念觉为佛。怎奈众生我执如山,业力不可思议,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如说的容易,若非痛下决心,持之以恒,老实用功,纵然说得舌灿莲花,也是无法得定,乃至成佛。
戒律能净化我们的行为,让我们过道德的人生,克服粗重的烦恼、恶业。
禅定能控制我们的心,净化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专注、调柔。
智慧能去除邪见,断除无明,彻底觉悟、解脱。
三无漏学从浅至深让我们的身心逐步趋向解脱,克服、战胜从粗至细的烦恼。
虽然说心性本净,众生本来是佛,这是就理体而言。从事上说,众生起心动念莫非贪嗔痴,因为无始来被客尘所染,故此迷惑造业受苦,非对治无以解脱。
明朝四大高僧之精神有深堪学习之处:
学憨山大师之真修实证,紫柏尊者之雄猛丈夫气,藕益大师之独立思维,莲池大师之淡泊自守!
不要炼气功、看香门、看命、算卦、看风水,不然你炼得再好,也只是气功师、巫婆神汉、算命先生、风水先生,而不是法师、善知识,更不可能成罗汉、菩萨、佛,因果不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