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善知识
张慈田
善知识的提携、教导,在人生旅途中占很重要的份量。
当我们是孩童时,父母是我们的善知识;上学校老师是善知识;婚姻生活太太?(或先生)可能就是善知识(《杂阿含经》1000经说:「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若太太不贤良或亦能当修道的逆增上缘)。
人生终会碰到对我们身心成长有大帮助的善知识或贵人,只是有没有适时把握机会。在生活上,我们若有知识上或见解上的盲点,承人家的指正,当下即能受益,单这一点点的贡献就足以为善知识。从世间的现实来说,能互相增上善法为互为善知识。
世间正见的增长有助于出世间正见的增长。走上解脱道之前需要具备一些修道的资粮,如有能力分别善恶法、有惭愧心、精勤心,具备这些条件才会遇上或找上出世间的善知识。出世间的善知识是教导人出离贪瞋痴的见浊、烦恼浊,这样的善知识对人世间是最大的净化力量。
依《杂阿含经》706经及1238经所说,阿难以为「半梵行者 」(可理解为在出离贪瞋痴中的行者)就是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但佛陀纠正他说「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才是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可见从最严格的角度来说,阿罗汉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但现世的阿罗汉稀有难得,而迷惑众生地无从辨识,所以亲近阿罗汉善知识就可遇而不可求。
未遇明师之前,对治世间的忧悲恼苦,有时找上「外道」或「附佛外道」固然可以扮演一些功能(如给予信心、安慰、寄托等),若遇上对于佛法有信解行证的行者,则更能胜任解忧除苦的角色。当众生慧眼渐开及因缘渐熟,就会有较大的能力辨识或找上真正的善知识,此时在法义上或修行上就更能突飞猛进。
一位教证俱佳的善知识具有甚多的功德,他能依照修法者的身心需要给予不同的法药,使行者顺利地通过播种、成熟、解脱的阶段,所以经典说要于善知识生医王想、生导师想、生父母想、生船师想、生良工想,因善知识的教导能使我们修学佛法、发展智慧的过程中减少暗中摸索、走冤枉路,使我们学法事半功倍,更善巧应用法。今时跟古代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听闻佛法已有很大的便利,不再需要行脚千里求师求法,但对善知识比较难生起钦慕、恭敬、感恩之心,这或许使闻法的利益减损,但相对的,行者对善知机减少偶像崇拜、依赖也是一项自然的结果。
亲近善知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听闻善法,听闻善法,就能生出信心,生出信心就能正思惟,更进一步实修正念正知、守护六根,舍离一切戏论、无益法,而生出一切善法,就在闻法、思惟、实践、体验的法喜中迈向解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