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亲近善知识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39
亲近善知识
 
张慈田
 
 善知识的提携、教导,在人生旅途中占很重要的份量。                                    
 
    当我们是孩童时,父母是我们的善知识;上学校老师是善知识;婚姻生活太太?(或先生)可能就是善知识(《杂阿含经》1000经说:「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若太太不贤良或亦能当修道的逆增上缘)。
 
    人生终会碰到对我们身心成长有大帮助的善知识或贵人,只是有没有适时把握机会。在生活上,我们若有知识上或见解上的盲点,承人家的指正,当下即能受益,单这一点点的贡献就足以为善知识。从世间的现实来说,能互相增上善法为互为善知识。
 
    世间正见的增长有助于出世间正见的增长。走上解脱道之前需要具备一些修道的资粮,如有能力分别善恶法、有惭愧心、精勤心,具备这些条件才会遇上或找上出世间的善知识。出世间的善知识是教导人出离贪瞋痴的见浊、烦恼浊,这样的善知识对人世间是最大的净化力量。
 
    依《杂阿含经》706经及1238经所说,阿难以为「半梵行者 」(可理解为在出离贪瞋痴中的行者)就是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但佛陀纠正他说「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才是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可见从最严格的角度来说,阿罗汉才是真正的善知识;但现世的阿罗汉稀有难得,而迷惑众生地无从辨识,所以亲近阿罗汉善知识就可遇而不可求。
 
未遇明师之前,对治世间的忧悲恼苦,有时找上「外道」或「附佛外道」固然可以扮演一些功能(如给予信心、安慰、寄托等),若遇上对于佛法有信解行证的行者,则更能胜任解忧除苦的角色。当众生慧眼渐开及因缘渐熟,就会有较大的能力辨识或找上真正的善知识,此时在法义上或修行上就更能突飞猛进。
 
一位教证俱佳的善知识具有甚多的功德,他能依照修法者的身心需要给予不同的法药,使行者顺利地通过播种、成熟、解脱的阶段,所以经典说要于善知识生医王想、生导师想、生父母想、生船师想、生良工想,因善知识的教导能使我们修学佛法、发展智慧的过程中减少暗中摸索、走冤枉路,使我们学法事半功倍,更善巧应用法。今时跟古代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听闻佛法已有很大的便利,不再需要行脚千里求师求法,但对善知识比较难生起钦慕、恭敬、感恩之心,这或许使闻法的利益减损,但相对的,行者对善知机减少偶像崇拜、依赖也是一项自然的结果。
 
亲近善知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听闻善法,听闻善法,就能生出信心,生出信心就能正思惟,更进一步实修正念正知、守护六根,舍离一切戏论、无益法,而生出一切善法,就在闻法、思惟、实践、体验的法喜中迈向解脱道。
 

{返回 张慈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的意义
下一篇:《善知识参访记》自序
 念佛的意义
 做功德
 神通
 正确的行脚
 身受与心受
 佛教各教派的共同信条
 五种学道资粮
 修习慈心的利益
 走路禅
 修行不必择时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理皈依[栏目:慧光法师]
 偷窃灯油 自缚受罚 (清 尧峰行僧)[栏目:释门法戒录]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学佛修行不能拖[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的有机禅观[栏目:圣轮法师]
 高声念佛 亲自见佛 (民国 正诚)[栏目:释门法戒录]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一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46 两头鸟[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栏目:觉醒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