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合解》第二十一讲
5月17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继续向四方信众讲授《二课合解》中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上节课已讲到第八节“常随佛学”,由于今天来了一些新听课的信众,释亲佛法师把上节课的内容又简要地重复了一遍,以使新来的信众可以把内容连贯起来。
一者礼敬诸佛
从直观上讲,诸佛是指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本心本性上讲,众生皆是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时,叫常不轻菩萨。他总是一心一意地礼拜他遇到的行人,并说“我不轻慢你们,为什么呢?因为你们若行菩萨道,必能成就佛果。”他这样做是为了促使那些懒于实践佛法、忘记开发佛性的人们深深地反省自己。
佛曾讲过: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汝指众生,即众生皆是未来佛。所以我们一定要恭敬尊敬一切众生。
要想渡众生,必须具备四摄六度。“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是指: “度”梵语是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
第一是布施,有三种:(一)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二)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三)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
第二是持戒,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
第三是忍辱,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第四是精进,即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
第五是禅定,即打坐参禅。
第六是般若,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近代高僧大德一再强调:修行人要广结四缘,即人缘、善缘、法缘、佛缘。与众生结缘,首先要给他利益。因为众生皆有贪心,这是一种善巧方法。所以我们要布施。佛教的发展,关键在于这些法师能不能按照四摄六度来渡众生。能不能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之心。现在是佛教末法时期,但并不是佛法衰微,而是人衰微。
所以礼敬诸佛就是恭敬尊敬一切众生,因为经上讲,众生皆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如果有这样的认识,你对每一个众生都有慈悲喜舍心。这四无量心也应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谓慈无量心,即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之心。悲无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执着,又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待之。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众生,故名等心。
二者称赞如来
在华严会上,诸大菩萨所讲的一句话,希望大家牢记不忘,即:“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一直以来,我就倡导这句话,而且是我每次讲法之后的总结语。为什么呢?因为唯恐大家堕落于六道轮回。现在的很多宗教,它们是无法教给你了生脱死的方法,唯有佛才能告诉你真正的解脱之道。要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第八千次来娑婆世界示现成佛,而成佛需用三大阿僧祗劫那么久远的时间,由此可见佛度众生的悲愿是多么深啊!所以我们要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佛的本意是让众生皆成佛,当你用诚敬心去皈依三宝,这功德是极大的。佛在经上明确讲:“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发清净心,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胜过供养三千大千世界如来两万岁无量倍数。”
当你皈依三宝时,你就是三宝,这三宝是无价之宝。佛法僧从相上讲,释迦牟尼佛为佛,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法,剃度染衣出家人是僧。从自性上讲,从自性上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觉正净。自性所具有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污染,这就是自性的佛法僧。
现在皈依的人很多,修行的人很多,信佛的人也很多,但是若没有正信正知正见,难免堕于六道轮回。佛经上讲,*轮常转。*轮从形相上看,大轮外面八个小轮,八小轮即指代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四者忏悔业障
像观音、普贤、文殊、势至、地藏、弥勒这样的等觉菩萨,他们还要忏悔,何况我们众生呢?佛讲,无量劫以来众生身口意所造的业,假若有其形体,尽虚空遍法界。尽管我们尽形寿百年时间内礼佛拜佛念佛诵经持咒,所消业障犹如一掌土,而所留业障犹如大地土。所以净土法门让众生带业往生,若业尽情空谈何容易,我们的业障太深重了,正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南瞻部洲的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
不发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菩提心是以大悲为因,悲心即拔一切众生之痛苦。净土法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发菩提心,念佛往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小乘阿罗汉修苦集灭道,断见思二惑,不回小向大,永远无法成佛。回小向大即我们这颗心量要像普贤菩萨一样,尽虚空遍法界,化无量诸身礼无量诸佛,代替众生忏悔业障,虚空无尽,我愿无穷。不闻法是无法发下大愿的。我们众生都是带业而来,有无量多的业障,我们都须要忏悔。忏悔有很多种方式,最主要的就是:罪由心生由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罪业如霜露,慧日一出霜露即消。要知道一切法由心想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十法界皆由心生。心想佛时,即心是佛。心想魔时,即心是魔。若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觉悟慈悲,我们就是在行菩萨道,就会享受到菩萨的法乐法喜。若你的心时时刻刻充满贪嗔痴,就已处于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中。希望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心在菩萨道中,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具足四摄六度之心。
我们往往被境所转。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进一步退九步,到处皆是障碍之缘,阻滞你的修行。而极乐世界,风吹鸟鸣水流皆在演说佛法僧三宝,有情无情同缘种智,皆是益于我们修行的助力。愿大家都要努力修行,离开这个五浊恶世,往生极乐世界。
五者随喜功德
随喜功德,有的居士做的很好,而有的居士就做的不太好。例如我们寺院的沙弥尼传性发心闭关,就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非常赞叹非常随喜。另一种就会评论:“寺院这么忙,她却躲清闲去了。”
传性闭关修行,我们都应赞叹随喜,大力弘扬大力支持。而且待她出关时,更应随喜,前去迎接。她第一天闭关时,十万声佛号,十四多个小时就念毕了。她在关中给我写信,上面说道:“确实很困,我就跪着念站着念,一坐着念就会睡着了。到了第三天,魔障很大,跪着站着都无法抵抗困意。到第四天时,心就非常清净了,念佛时心无杂念,如入无人之境,整个意念中只有一句佛号了。。。。。。。”
若能闭关十天完成百万佛号,就可以做到心系一处。要知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一劫生死重罪。一天十万声佛号,会消去多么多的罪业啊!
我们正在修建闭关中心,这都是常住们亲自动手,身体力行,一砖一瓦地建造起来,非常辛苦的。大家若能随喜,功德和他们做建造闭关房屋的功德是等同的。
六者请转*轮
请转*轮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很多大学讲师、教授曾邀请我到学校里演说佛法,我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因为宗教有宗教的政策,宗教活动必须在国家指定的开放场所内进行。到学校去必须有宗教局、教委批准,程序繁琐,若喜欢听闻佛法,可以到我们寺院里来。学佛人第一要爱国,第二是爱教。爱国爱教是一致的。佛陀曾讲过:“不依国土,法事难立。”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时刻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很好地弘扬佛法。
我经常讲,我一生以八字为依止:“建寺安僧、弘法利生。”只有建好寺院,僧人才能有一个安居的地方,才能有一个好的修行场所。而建寺安僧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弘法利生。只有弘扬佛法,才能利益众生。
七者请佛住世
请佛住世这一点很重要。佛灭度时曾三问阿难,而阿难不答。若阿难尊者当时能请佛住世,佛大慈大悲一定会答应他的请求,继续住世。
释迦牟尼八十岁时,一日到了拘尸那伽城外娑罗双树林间,这地方四面各有两株娑罗树,枝枝相对,叶叶相映;中间绿草如茵,上下野花如锦;香气四溢,清幽宜人。佛陀命阿难在双林中设席铺床,然后头北面西,右胁着席,叠足安卧,中夜之时,他对弟子说完最后的遗教,便默然无声,安祥圆寂。释迦牟尼双林灭度后,他的出家弟子和世俗弟子们无不泫然流涕。皆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佛的遗容,缅怀佛的功德。七日后,由大弟子摩诃迦叶主持了葬礼,在拘尸那伽城天冠寺举火焚化。薪尽火灭,摩诃迦叶取出舍利(高僧遗体焚烧后留下的珠状物),分为分份,用净器装盛,分送八国造塔供养。
我们现在也要请佛住世,即请佛法住世。我们要广印经书、光盘,广为宣扬佛法。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我们同样也有此三身。化身是有生有灭,报身有生不灭,法身是不生不灭。我们每一个众生皆有法身。这是不生不灭的。
八者常随佛学
本文云,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阿难历劫以来,为佛侍者,诸大弟子亦然,莫非为众生故发愿历劫随而学之也。
常随佛学,就是我们身口意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时一切处以佛为依止,按佛所讲的去做。
虚云老和尚讲: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是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诫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
《观无量寿经》讲,是心是佛,是心做佛,念兹在兹。当你念佛时,你就是佛。当然念佛之心必须是清净的,无所欲求。正如黄念祖居士讲:弥陀叫我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佛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修行人应如老鼠啃棺材,咬定一处,不通不止。我们念佛就应全心集中于一句佛号上,坚持下来,必有成就。
九者恒顺众生
本文云,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恒,常也。众生,九界众生也。
十者普皆回向
本文云,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若能发此十种大愿,则能成熟众生,满普贤愿海,圆证佛道。又难除五无间业,及身心两病,魔鬼不犯,冤亲均益,即能往生极乐世界,见佛授记。故此愿王,应当受授书写,广为人说,所获福聚无量无边。
普为众生发愿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四生,总举三界正报尽矣。九有,总举三界依报尽矣。八难,别举三界中障重不闻佛法者。三途,别举三界中业重极苦者。此俱有漏迷情轮转无穷也。华藏玄门,总举十方佛刹尽矣。毗卢性海,总举无尽真如性界尽矣。此乃清净佛性法界无边也。华藏者,华严经,有大香水海名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生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华幢内有总海名华藏庄严世界海。海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华,一一华内有香水海,一一海中复有大莲华,一一华上有二十重世界次第相叠,底狭上广。如最中之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华,华上有二十重世界,最下一重世界名最胜光遍照,教主命离垢灯佛,有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乃至第十三重世界名娑婆,教主即释迦佛,有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乃至第二十重世界名妙宝焰,教主名福德相光明佛,有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如是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个二十重,遍布于蕊香幢之总莲华上。此皆释迦化身之境,亦是当人唯心所成,是以我心融时法界尽融,彻照无碍,身土不二,不可思议,所谓玄也。以此一心所具诸法,法法皆为入道之门。故曰玄门。又法幢横具十门,故华严宗演出十重玄门圆妙难思,经云十方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所谓心融妙理虚空小,则尽虚空法界何处非诸佛清净法身哉。普愿法界四生九有,同悟同证,故曰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也。毗卢性海者,梵语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即究竟清净法身也。良由法身之性,离过绝非,离诸名相,寂然不动,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可思议,强名曰性。上言无边摩尼庄严王香水海,及微尘诸香海,皆是吾人自性唯心所成,故曰性海。然此性心人皆迷之,而为众生隔碍世界,殊不知一切世界相本常住,即是圆融之性,所谓终日抱此,枉受轮转,虽受轮转,而此性曾未有丝毫变者,故终日见闻觉知,全由自性映出而有生灭,若肯当念放下,而此生灭全体即真,则无边虚空,华藏庄严,尘尘刹刹皆是真如妙性圆融法性矣。我心既是法界,而法界众生俱在我心之中,而我亦在众生心中,以众生心亦各俱是法界故,则心佛众生互为圆融法界。且我心既能皈于佛性,则普愿八难三途,当体亦皈佛性,故曰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八难: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此三难别名三途)、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佛前佛后难、北俱卢洲难、无想天难。
九有即三界九地开之成二十五有——
欲界:五趣杂居地
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捨念清净地
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非想处地
二十五有偈曰: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及那含合之又名六道,所言有者有善恶因果故名曰有上九又言地者住著生死不肯捨离故。
三皈依
上来课念至此,结归三宝,普愿自他两利也。三宝为皈依处。事处,则别相等三宝历然可别。理处,则一体三宝,一念具足。又事则藏通别七方便人所皈依也。理则圆教始终,以及别地所皈依也。所言皈者,返还为义。依者,依凭为义。谓返邪法还事正法,依凭正法而诣真际。正法即三宝也。所言宝者,佛为说道之宝,法为载道之宝,僧为传道之宝,三皆可尊可贵,世所希有,百千万劫难遭难遇,遇能信受,必获解脱,故称宝也。
七方便与圆实人所皈三宝:
藏: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通:声闻、缘觉、菩萨
别:三十心、十地
圆:始终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此三偈,各初句皈依一体三宝,各次三句皈依别相三宝也。自皈依佛者,自性之智,皈依自性之佛,亦皈依自性之法,亦皈依自性之僧。佛者,觉也,即自性之智。法者轨则也,即自性之理。僧者和合也,即自性理智一如。又佛、般若德也。法,法身德也。僧,解脱德也。三德圆融,即自性三宝也。自性清净本周法界,则法界众生皆互在吾自性之中,吾既自皈依本性无尽三宝,而当愿法界众生一皆皈自性无尽三宝。
体,体究也。解,解悟也。大道,一佛乘之大道也。普愿一切众生体悟无上之佛道,即发无上之大心,以冀速成佛果也。
深入经藏,藏有三,谓经律论三,十界法门无不圆括,故曰经藏。普愿众生深悟三谛之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圆明,即真如性海也。
统,总也。理,治也,调也。大众,此云和合众,即四教行位,三乘七贤,并凡夫僧是也。普愿众生,六和总调,三观具修,遍治三惑之妄,圆显三智之真,入一切圣贤海,而得圆融无碍也。
和南,翻拜。圣众,即四教三乘圣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