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念佛诵戒的时候,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修行?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266

问题十、一尼众问:阿弥陀佛,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弟子们修行的过程当中,总是有种误区,就是认为好像拜佛、念佛才是修行,日常做事的时候,这个心就很散,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产生烦恼,就会觉得说:“每天做这么多的事情,没有时间来修行。做事的时候,就是心非常非常地烦,不能够发一颗真诚的心去为大众去做事情。而且在做事遇人、遇境、遇事的时候,很容易地烦恼种种就产生了。自己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态,就觉得出家好多年,好像自己始终都没在修,就觉得很苦恼。而且包括学戒也是这样的,在课堂里面师父讲,觉得戒讲得很好,应该持戒。等到走出大门口了,这个戒就不知道该怎么持了。出去以后,做事的时候呢,该犯戒还是犯戒。有的时候当自己反思的时候,每天就犯很多戒,每天也没用功修,就是觉得很苦恼,又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修行,和日常生活当中联系在一起,到底应该怎么做?请师父慈悲开示。

好。现在就是说,我们往往把这个理论当成戒了。理论它只是指导我们怎么去做,理论不是我们的目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摄心为戒。因为学戒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用,在哪儿用?在任何事物上,也就是说在起心动念上去用,这是我们学戒的目的。现在有很多人就把学戒呢,当成一种戒条而去看着,认为“学了戒条我就学戒了,如果离开了戒条呢,我就不学戒了”,他这也有误区。

因为我们应该知道,学所有的戒条目的是要摄住心,要心不打妄想,不随着外界所有的一切环境所影响。因为环境所影响的,那个就是我们心里的妄想。如果不被外境所影响,那就能找到我们的真心。想找到真心,真心在哪儿?是遍虚空满法界的,也包括每一件事物上。包括像你讲对常住的每个事情,为大众服务啊,甚至地上一块石头,一块纸片,那都是我们心里的显现,就看你对这个问题是否能认识到。

比如说,有一块石头放在院子的中间,别人走有可能碰着,晚上出去了有可能摔着,但是你认为这不是戒条,戒里没有说这条,所以我不必把这个石头捡到一边。实际上,你要这么想,本身已经就犯戒了。因为你自己太自私了,也不懂得戒律,我们学戒就要无我,你呢是完全为了自己的懒惰,而不肯把石头捡走,而且也不想去给别人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好的环境,本身就自私,所以说这叫没学戒。如果我们把石头捡起来了,放在一边,实际上你就是舍掉了我。我为别人服务,实际就舍掉我了,正符合佛法。

有时候我们帮别人做事情的时候,为常住发心的时候,往往都认为没有必要。他不知道任何事物都含有着戒律,都含有着无我。真正想无我就从事事做起,我们倒不是故意找哪个事情,在眼前只要发生的,只要涉及到你的起心动念,都应该按照戒律去要求,按照无我去要求、去做,这就对了。

有人就是虽然在戒条方面学得很好,但只学了一半,在理论上学了,而在实践中他却忽视了,而不去做这些,他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他把真正的实践于戒律的机会失去了。所以这种人学戒并不是真正的学戒。真正学戒要每时每刻,每个起心动念都应该做到,这才是真正的学戒。

就像一个杯,底下漏了一个眼,可以把水漏尽了。如果有十个眼,或是五十个眼,都漏眼。你堵住一个眼能不能把水堵住?堵不住。你堵住四十九个眼,这水能不能不漏?所以你必须把五十个全都给堵住,才能够不漏。所以任何事物都不能放过的,事物就是你的心念。我们应该知道每件事情,都和自己的心念是一致的,不能说这个事情该做,那个事情不该做。只要是为常住发心,为大众利益去做,不管有人知道或不知道,我们都应该去做。因为我们做就是堵漏洞,有的人可能是在那方面需要堵,有的人就在这方面需要堵。我们应该不计较外面的任何事物,都应该去努力把它做好,这才是持戒的本分。否则的话,你就是堵住了四十九个,最后还是漏。

为什么我们不得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很快地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只做到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忽视的地方。如果你把它检查出来,如果都能做到的话,那必然有一个成就在等着我们。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干活的时候不能念佛,是不是散心,怎么用功?
下一篇:怎么保持勇猛修行的心?
 怎样区别外道书籍和外道法?
 请教师父,吃斋的人可以喝奶吗?
 为什么经书常说金银、琉璃七宝供养呢?僧人持不捉金钱戒是不错的,但在家人..
 有一众生不成佛你就不成佛,这句话如何理解才是最正确?
 打坐下座以后腿疼,这是病了还是怎么的?
 先修净土宗念佛法门,后是念咒语,也念佛,是不是夹杂?能成就吗?..
 做事有挂碍,怕造业,怎么样修行才能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
 以戒为师,在家居士如何去做,磨炼心识、化性。
 请问师父可不可以给已故去的人烧纸?
 面对当前社会和佛教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巩固这个僧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容易遇到,却不易得到[栏目:达真堪布]
 世间法是基础[栏目:仁焕法师]
 福德日记11月25日─拜忏的意义[栏目:福德日记]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二品 忏悔罪业[栏目:入行论释·善说海]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C 优婆离经(四)(五)[栏目:界定法师]
 藏传净土法 第九十六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0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关于风景区内的佛教活动场所如何办好的大会书面发言[栏目:明奘法师]
 20.善恶供养[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真理以各种形式显现[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