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念佛诵戒的时候,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修行?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084

问题十、一尼众问:阿弥陀佛,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弟子们修行的过程当中,总是有种误区,就是认为好像拜佛、念佛才是修行,日常做事的时候,这个心就很散,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产生烦恼,就会觉得说:“每天做这么多的事情,没有时间来修行。做事的时候,就是心非常非常地烦,不能够发一颗真诚的心去为大众去做事情。而且在做事遇人、遇境、遇事的时候,很容易地烦恼种种就产生了。自己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态,就觉得出家好多年,好像自己始终都没在修,就觉得很苦恼。而且包括学戒也是这样的,在课堂里面师父讲,觉得戒讲得很好,应该持戒。等到走出大门口了,这个戒就不知道该怎么持了。出去以后,做事的时候呢,该犯戒还是犯戒。有的时候当自己反思的时候,每天就犯很多戒,每天也没用功修,就是觉得很苦恼,又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修行,和日常生活当中联系在一起,到底应该怎么做?请师父慈悲开示。

好。现在就是说,我们往往把这个理论当成戒了。理论它只是指导我们怎么去做,理论不是我们的目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摄心为戒。因为学戒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用,在哪儿用?在任何事物上,也就是说在起心动念上去用,这是我们学戒的目的。现在有很多人就把学戒呢,当成一种戒条而去看着,认为“学了戒条我就学戒了,如果离开了戒条呢,我就不学戒了”,他这也有误区。

因为我们应该知道,学所有的戒条目的是要摄住心,要心不打妄想,不随着外界所有的一切环境所影响。因为环境所影响的,那个就是我们心里的妄想。如果不被外境所影响,那就能找到我们的真心。想找到真心,真心在哪儿?是遍虚空满法界的,也包括每一件事物上。包括像你讲对常住的每个事情,为大众服务啊,甚至地上一块石头,一块纸片,那都是我们心里的显现,就看你对这个问题是否能认识到。

比如说,有一块石头放在院子的中间,别人走有可能碰着,晚上出去了有可能摔着,但是你认为这不是戒条,戒里没有说这条,所以我不必把这个石头捡到一边。实际上,你要这么想,本身已经就犯戒了。因为你自己太自私了,也不懂得戒律,我们学戒就要无我,你呢是完全为了自己的懒惰,而不肯把石头捡走,而且也不想去给别人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好的环境,本身就自私,所以说这叫没学戒。如果我们把石头捡起来了,放在一边,实际上你就是舍掉了我。我为别人服务,实际就舍掉我了,正符合佛法。

有时候我们帮别人做事情的时候,为常住发心的时候,往往都认为没有必要。他不知道任何事物都含有着戒律,都含有着无我。真正想无我就从事事做起,我们倒不是故意找哪个事情,在眼前只要发生的,只要涉及到你的起心动念,都应该按照戒律去要求,按照无我去要求、去做,这就对了。

有人就是虽然在戒条方面学得很好,但只学了一半,在理论上学了,而在实践中他却忽视了,而不去做这些,他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他把真正的实践于戒律的机会失去了。所以这种人学戒并不是真正的学戒。真正学戒要每时每刻,每个起心动念都应该做到,这才是真正的学戒。

就像一个杯,底下漏了一个眼,可以把水漏尽了。如果有十个眼,或是五十个眼,都漏眼。你堵住一个眼能不能把水堵住?堵不住。你堵住四十九个眼,这水能不能不漏?所以你必须把五十个全都给堵住,才能够不漏。所以任何事物都不能放过的,事物就是你的心念。我们应该知道每件事情,都和自己的心念是一致的,不能说这个事情该做,那个事情不该做。只要是为常住发心,为大众利益去做,不管有人知道或不知道,我们都应该去做。因为我们做就是堵漏洞,有的人可能是在那方面需要堵,有的人就在这方面需要堵。我们应该不计较外面的任何事物,都应该去努力把它做好,这才是持戒的本分。否则的话,你就是堵住了四十九个,最后还是漏。

为什么我们不得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很快地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只做到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忽视的地方。如果你把它检查出来,如果都能做到的话,那必然有一个成就在等着我们。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干活的时候不能念佛,是不是散心,怎么用功?
下一篇:怎么保持勇猛修行的心?
 没有多少文化,学习方面很落后,好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师父开示。
 如果对方因为贪心来取的,应该不去分别来布施,还是到周围去观察后再布施呢..
 在家居士可以诵《地藏经》吗?
 在家念佛诵经回向给一个人、多人,哪个得利大?
 有说经常跑寺院容易招无形物附体,对身体不好,是真的么?
 种子识是不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怎样能把佛号种在种子识里?
 如果不去寺院,不懂得如法护持三宝,还算不算居士和信徒?究竟如何护持为如..
 为什么害怕出家?
 烦恼要爆发时怎么办?
 我同修脖子老晃、脑袋疼,他老说是母亲在他身上。这是什么原因,请师父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噶举派[栏目:历史源流]
 A Refuge in Renunciation[栏目:Thanissaro Bhikkhu]
 一念戒邪淫,杜绝爱死病[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Seijo and Her Soul Separated[栏目:Zen Buddhism]
 真正圆满的布施[栏目:放生心得]
 定本无门,从何而入[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禅与心脑的体验[栏目:妙华法师]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6.仁者之剑[栏目:善祥法师]
 我们一直没有孩子,是不是说今生没有这个缘分,所以孩子不会来?[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一一九○)[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