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没有多少文化,学习方面很落后,好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师父开示。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25

问题十五、师父慈悲,弟子没有多少文化,学习方面很落后,可是弟子用真心来学,但是还是好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师父开示。

“没有多少文化”,这个学习佛法,和文化没有什么关系。文化越多,有的人反而放不下,反而变成了一种障碍和执著。当然了,有文化有它的好处地方,我看得多,学得多,但是它执著也多,执著也大。

今年行脚,我们有个师父,可能是在乞食的时候,人家不理他,他可能就生气了。他(想)说:“你把我当成要饭的了,我堂堂的大学毕业还不如你了?”因为大学毕业嘛!大学毕业还不如你。所以说,你看看他这个话,他的意思就是因为文化多了,学历大了,反而产生了新的执著。

等没文化的人,有时候挨批评,他就会说:“怪不得我挨说,我也没有文化啊。”他反而能谦虚起来。不管从哪个角度找出的谦虚理由,终归他是心平了。那有文化的人,他找的理由,所谓的理由是心不平,所以说文化就障碍了。

学习佛法不要考虑文化多少,学习方面落后不落后,只要你有真心来学就行。学习佛法也不是让你明白什么道理,说“我懂得这个道理了,师父你一说我就明白了”,那明白是知见,也就是《楞严经》讲的,被“明”所明,“明”就是被“明”所明,变成无明。你所谓的“明”实际上就是“无明”了,“明”被明所明,所以变成无明。

  所以说,我们不要求明白,我们要求的是什么呢?也不是要求糊涂。我们要求就是不分别,不再打妄想,那就是“明”,那就是真心。

  有很多人在修行佛法上,有的人甚至这个意思没有明白,他也不懂这个意思怎么说,但他可能已经早就见佛了,甚至蒙佛授记,所以这个就很殊胜了。有的人就以为自己快到授记了,等着佛给授记呐,实际上干等佛也不来。那个人呢,他寻思“我自己啥也不是啊,我啥也不懂,我也不明白。”反而很容易蒙佛授记,因为什么呢?他放下了。他对名利,人所要追求的,他一切放下了,反而得了。我们应该这么修行。

所以说,没文化的不要气馁,有文化的不要骄傲。我们学习的是佛法,你不是学世间知识。世间知识需要一个思维明白,佛法不需要你的思维明白,需要的是智慧,智慧和思维绝对是两个概念。

我讲的,大家能不能明白一点?亲道看来像差不多,亲道说。谁说一说?

(无人回答。)

就是说,我反复强调知见和明白的关系,当你想明白一个事情,你要知道“明”是被“明”所明,变成“无明”。所以这个很关键。也就是说,你不要产生知见,“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所以说我们不要产生知见,不要求明白。我们就要求什么呢,老老实实去做。

有的说,师父,那佛讲的那么些法,不就让我们明白吗?佛讲的那些法,什么时候让你明白了呢?佛什么时候说的?

  佛是这么讲的:我说四十九年法,没说一个字。佛没有一句话是让你(知见)明白的。所以你怎么说,佛说法是让你明白呢?所以说你这就不对了。佛又说:有说如来有所说法,便是谤佛。实际上你说你明白,你实际上就是谤佛呐。

  佛讲法不是让你明白,是要改变你的心,要放下你的执著。不要用你的思维。思维是什么?是无明组成的。你越思维,实际上是越糊涂啊!所以说我们不追求这个。但不是说我们学习佛法以后,一点我也不思维,我也不懂了,这就叫明白,那也不是那个意思。首先要破除你这个错误的知见,你才会知道什么叫明白了,什么叫佛法。

  什么叫真心?你不再追求。不再追求,就是求。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明白,我们只求一个智慧。智慧是什么呢?无所求、无所得。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上座师父用洗脚盆接的水,倒到别的师父洗衣袍盆里,可不可以?
下一篇:怎样来保持和延续感恩的心,运用到具体日常生活中?
 求戒(比丘戒、比丘尼)的标准是什么?
 “不捉钱宝”戒律中方便方法“说净”是怎么回事?
 学佛人如何鉴别说法的是否邪师?否则学佛遇到邪师,求升反堕。
 我们在家人怎样持戒?重点需要哪些戒?
 无所求就是不求,请问法师,不求又是什么?
 戒体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受戒后会不得戒体?如何才能不失掉戒体?三皈依..
 学佛怎样才能真正地了生死?特别是在家居士,学佛关键应在什么地方用功?..
 我在家诵经、持咒,修行上层次太慢,怎样修行才能提升?如何进修才能相应?..
 往往想做的事情做不了,不想做的事情老找我?
 请问学了佛法之后,还可以学儒家经典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世俗菩提心包括哪些方面?[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学习欣赏与赞美 -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栏目:从心沟通]
 想让别人爱你,你得先去爱别人[栏目:看开]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九课 菩萨[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戒律与佛教未来[栏目:戒律学研究]
 佛给你渡越生死苦海的六船筏[栏目:卢志丹居士]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菩萨的修行方法(四摄法)[栏目:极乐之光]
 感受与四圣谛[栏目:印度内观研究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七卷[栏目:圆瑛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