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路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0

心路

  读了有关菩提心的资料,内心的贫乏与苍白就越发清晰起来,一种惭愧、一种悲哀滞留于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二十多年漫漫路,一直与贪嗔痴相应。总觉得世人污浊,不愿和常人同流。却也是这一分孤傲,促成了剃发染衣的因缘。在大乘氛围中剃披,我曾发下成佛之愿。而我只看到佛陀的光芒万丈,却不清楚佛陀曾走过的漫漫长路。凭着书本,我一直摸索着,困惑也象荒草般在内心滋生。总觉得自己发了一个空空荡荡的愿,真正菩提心的生起,仿佛是天边之月那么遥远而不可及。

  在一个暖意融融的冬日来到西园,开始有系统地了解佛陀教说,慧命的种子就在这里生芽,而一分感恩心和难遭心总让我很沉重。很欣赏同学儿童般永远新鲜、凡事争个是非曲直的心境。我清楚,在这个世上有很多人根器比我好,他们总是能不拖泥带水地直接趋入菩提大道而与法相应,我却不能。我惭愧于自身心灵的劣陋,总是与别人成两个世界,浸沉于独处带来的暂时平静中。

  总觉得自己更能与出离心相应。一个人读书、打坐、经行,很少有寂寞和孤独的感觉。很少愿意与人多话,总觉得说话很容易打破内心的平静与思维。也很容易堕在一种有关义理的思维中,做梦也为此纠缠不休。

  有时想起亲友,一种惭愧与内疚让人心疼。平日很少与亲友联系,总怕那份亲情和温馨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我个人的业障就够深重了,出生于佛法的边地,二十多年不闻佛法。而我的亲友们,即使忙碌一辈子也没有闻法的幸运。他们还是固执地沉浸在以往的想法中,我虽已出家修行,却无法使他们对佛法真的生起信心。我只能祝愿他们,能早日于法起信,于法起修,与法相应。也想着自已早日于法成就,切实地帮助他们。这样思维的时候,就更能提起精进。

  情绪波动的日子总会有,凡夫的心境是如此沉浮不定,对自心的悲哀与可怜是一种痛楚的感受。欣赏密乘的许多方便,因为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步骤及由此而来的体证。我想我得走常道,先修出离心,后入菩萨乘。血管里流淌着大乘的热血,是不会修成定性声闻的。尝试着培养对他人的慈悲心,努力将慈心扩散。蚊子吱吱嗡嗡的声音不再那么令人讨厌。以一种祥和的心对蚊子,它们也就很少侵犯自己。只是这种心境不能时时保持,要培养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心是不容易的。

  我努力提起自己,为一切众生修出离道。也尽量地孤独自己,亲亲热热的同修关系总是与散乱心和无义语相应,亲友的温情也会融化出离的清冷,如何而得清凉、得自在!

  是日,在西花园经行。一位老和尚煞有介事地问:"你出家多长时间了?"

  我茫茫然无言以对!因为我不知道老和尚的深浅和用意。剃发染衣就算出家了吗?佛弟子所要出的,还有那三界牢狱和无明系缚啊!我如何敢冒冒失失地说我出家了呢?我正在努力地往出走啊!

  感动于导师有关菩提心的殊胜教授,一分分法喜从心中生起。回观自已曲折的心路历程,有的是惭愧,多的是悲哀。正看前方,却也有无限的信心与希望的光芒生起......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灵的漏洞
下一篇:心无片瓦
 让生命获得自由——记西园寺的放生活动
 柔软的心
 品味淡泊
 若要心能宁 且将闲事了
 略论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假如
 要乐道安贫
 无忧无喜(星云法师)
 护生,惜福,净化
 无伪的温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失踪的花盆[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入菩萨行论》第55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何谓“根本调整根本”和“支分调整根本”?二者的区别为何?[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佛学讲座讲义——弘一大师临终法要(如本法师)[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38[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1/3)[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信仰应该“无条件的信”,还是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应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供僧(印顺长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情欲解放,怎么解放?——节欲、纵欲与离欲[栏目:昭慧法师]
 空的真理[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