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代人如何修行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6

现代人如何修行

    林学文

    现代社会,以其节奏快,信息大,时间紧,事情多为特征。大家成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当中,人欲汹汹,钱欲滚滚,在物质异化了的世界波涛中行船,自然,烦恼频生,不绝于心。虽然现代人想了不少办法,如旅游、度假、休闲,到公园去,到保护区去,但也只是宁熄一时心火,吐纳一时清新,只治标不治本。如何在闹中取静,于躁杂中真正做到“心静自然凉”呢?也就是说,现代人如何做到又要食人间烟火,又能修菩萨道呢?

    我自己的体验是:静心是修行的根本;收视返听,返身观照自我才能自悟悟他;依戒止心,依戒止贪嗔痴疑慢,即是防微杜渐,平时恶莫过于酒色财气之念;天天习定练功,定中念佛念咒,戒定慧三者一体,缺一不可,戒是前提,定是手段,慧是目的。

    一、静心
    《六祖坛经》有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我深感如斯。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心真是如古诗所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心平即是持戒。因为心平了自然可明心见性,言行举止能圆融无碍,自然有度。

    何以静?少言得静。言而开口,口开是非,舌饶恩怨到。实在有感说话亦是造业之一。

    独处而静。有人耐不住寂寞。白天上班跑业务,晚上也不愿独处歇心,上酒馆,去卡拉OK、桑拿、按摩。还美其名曰:放松休息。殊不知这叫火中添炭。虽然我们不可能象古人那样“独钓寒江雪”,“采菊东篱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但我们完全可以斗室养心自为大,象鲁迅先生一样,“破帽遮颜过闹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少欲而静。欲,则是执。少欲就是要破执。烦恼皆由执着起。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执着(美其名为追求),自然业障不断,谈何“无为而无不为?”哪能“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人便不可能有“物物不为物所物”,“积德累功,莫问前程”的境界了。

     二、收视返听,返身观照

    人整天都是投心向外,投五官于声色,投手足于钱物,很少有时间“反闻闻自性”扪心自问,自省如孟夫子那样“吾一日三省吾身”。

    人只有收视返听,返身观照,才能见微知著,解剖自己。一日下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是好是坏,只要你静下来想一想,你就会悟点什么,这叫“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修行不修脑,枉为菩萨道。

    要有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容己容人,二是笑人不如笑己。胸怀宽广,慈悲为怀,以一笑卸胸中块垒。一个人如果学会笑自己的可笑之处,那他就会找出自己的修行不足之处,警而醒之。

    悟可学。学悟务必尝试记下来。我把这样的日记本取名为“三密记”。

    笑与悟密不可分。遍观诸寺庙观音菩萨与弥勒菩萨无不笑而悟今悟后,一切诸佛无不是笑容庄严,脸含最高境界的笑——慈悲。现代人一紧张,笑颜没了,悟自然也没了,整天过得浑浑噩噩。


    三、依戒而止

    人贪而忘返,嗔而生怨,痴而执着,疑而劳思,慢而不能圆融。

    酒伤身,色乱性,财迷窍,气失智。

    依戒而止,就是要使这些七情六欲得到平衡。社会上许多人误以为“清心寡欲”只是佛门之事,是近乎残忍的贬义词,其实,在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接受了东方养生观,中国禅文化观。

    对于年轻人来说制怒是生活中修行第一大事。佛语说:“火烧功德林”。怒火一把,顷刻间把什么人际关系,功德之类,化为灰烬。我想我辈年轻人,应时刻把梁实秋先生一句话作为口头禅“我不生气。”

    对于酒色财气,陕西一长寿老人吴云清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世人都在墙里藏;有人能跳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四、修定念佛

    一个自称为信佛,发愿修行的人,如果没有修定是不可思议的,修定可以修佛门中的打坐等。关键在于能达到平心静气的作用即可。

    许多人说现代生活忙,没时间修行,其实修行与干事业一样,都在于一个“恒”字。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现代人的修行,一定要见缝插针,寓佛道于人道之中。正如妙湛长老给我题字中所写的那样:“人道成即佛道成”。一旦你有了正信的佛教理念之后,你完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定、习慧。依观音菩萨法门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伪的温情
下一篇:心净则国土净
 三种人生
 锁不住的虚空
 常回头看看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
 超脱轮回才会永恒的安乐
 用心中的明灯照亮法界
 “修行”你行吗
 佛教有若干宗派,是谁创办?有何根据?
 佛法为什么不灵?
 观心明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论宗破慧观五时教[栏目:三论宗文集]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那个好?应该怎样来落实修行?[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太桥旦增堪布讲授皈依[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深深海底行——来果老和尚时高旻寺道风建设初探(禅慧法师)[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要有科学的信仰[栏目:仁焕法师]
 佛学问答(第二辑)[栏目:如本法师]
 佛教文学观 六、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五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栏目:佛教与文学]
 现在很多人有心理疾病,怎样用佛法来化解?[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九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在道场挂单的居士,如事先已供养道场,是否需要再付食宿等生活费用?[栏目: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