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论“大师”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3

论“大师”

    越来越多的佛教徒感叹当今没有“大师”的出现,似乎一提到当今佛教的问题,就会想到如果有“大师”的出现,那所有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我总是在想,真有“大师”出现的那一天,我们准备好了吗?以我们现在的状况,既使有佛陀在眼前,我们能依教奉行得到解脱吗?想想我们现在对世间的苦难现象一点都没有感觉,也没有寻求解脱的欲愿,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就算佛陀在我们身边,我们也不会好好珍惜的。

    所以,期待“大师”的出现,也许是这个社会未来的趋势,因为当一个社会“坏”到极点的时候,人类必然会反省。但至少说目前的时机还未成熟,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再论“大师”
 
    世间的问题总是随着因缘而产生,似乎是一环扣着一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如车轮式的形态。当然“大师”的出现是不可能把世间所有问题都解决,只是我们在无助的时候有这样依懒的心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如果说“大师”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在公元前六世纪时,佛陀的出世早该把这娑婆世界转化成人间净土了,这是无疑的事实。因为共业产生的现象是无法靠一人或两人的力量所能转变的,共业还是须要大家共同来承担。

    但我们也不能否定“大师”的出现至少会带动一批人类的觉醒,给世间带来智慧,使部分人类启迪内心的光明。这是我们期待“大师”的理由。

    那我们又如何去迎接“大师”的到来呢?在没有遇见大师之前,我觉得先建立自身素养是为重中之重。如果自身修为很好,那周围的人都是“大师”的示现,《法华经》的常不轻菩萨不就是给了我们最好的榜样吗?如果自身修为不够,那见到周围的一切可能就是此是彼非的分别妄想。

    学习印度佛教历史,我们可以深思佛陀为什么会世现在那个时代以及那个环境?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那个环境与那个时代的人(指被佛陀教化的那些成就者)在修为上已经走向成熟,而佛陀的出现只是作为他们最后成就的增上缘罢了。

    佛陀留下的教典,就是给了我们成就圣者品质的方法,而我们按此方法去实践,等将要成熟的时候,再借助“大师”的最后指点,这就是一种缘起现象。

    从眼前的社会现象看,第二轴心时代估计还须要一点时间,也许会更长。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丛林与小庙之间的抉择
下一篇:纪念传清法师
 试论《阿弥陀经》中的少善根
 禅宗寺院管理在当代语境下的诠释
 不拘文字 当求妙悟——《禅林宝训》读后感
 学习佛法的思路
 莫于外缘求如意 当住道上安圆满——《禅林宝训》学后感
 动物解放与动物生命伦理——读《动物解放》有感
 前面的路
 纪念传清法师
 在复杂人事中学会淡定
 谈学习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信为道源功德母[栏目:传喜法师]
 2008年万盏法会 6 仪轨传承及开示1下[栏目:达真堪布]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普通人刚开始应把上师视为人[栏目:索达吉堪布]
 Is Death Really Frightening?[栏目:Dr. K. Sri Dhammananda]
 皈依问答(三十六):没有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闻思修法宝的学佛人,应该从提婆达多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以人化兽,以兽为人?[栏目:大安法师]
 5.善有善报[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说之研究(张瑞良)[栏目:天台宗文集]
 七、四方参访 无因即无果[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