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如何排遣痛苦的心情?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853

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如何排遣痛苦的心情?

生活中的痛苦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追求了幸福,必然有个痛苦在等着我们。我们有时候往往只需要幸福不需要痛苦。以这种心理,所以就没有承受能力,一点事情来了就会痛苦万分。我们应该知道生死无常的事情,人生就像水结成冰,太阳一照,它逐渐地就要化掉了,生老病死是跑不掉的,这很正常,我们应该把它看开,应该放下。只要你放下看得开的时候,这个痛苦就会远离了你,痛苦是我们自己心情所创造出来的。

有的人说:我可以没有病苦。没有病苦,只是一个福报问题,并不说明你得道。释迦牟尼佛临终的时候还有他的病苦,因为身体是无常的。所以有的人从某某角度(说有病就是没好好修行),连释迦牟尼佛都给否认了,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知道世上是无常的,不要回避痛苦,有时候应该利用痛苦来加强我们的道心。通过痛苦,我们知道无常,知道世上不可久等,不能贪恋世间的五欲之乐,应该利用这种痛苦,来加强我们的道心。所以说有很多人修道是怎么出来的呢?就是因为知道世上无常,不可再等了,赶紧出家修行吧,他马上放下就走了。

要是像那个北俱卢洲,一活一千年,他都不知道有佛法了,时间太长了,人们就麻痹了。你看我们现在,人活不长时间就死了,又是生老病死苦,所以大家修道很忙,赶紧念佛,给往生做好准备,赶紧修禅,赶紧去努力去。为什么咱这娑婆世界学佛这么多?就因为有一个生死无常在这逼着我们修道,你说是坏事是好事吧?是不是?你修道能成佛,这是好事。像北俱卢洲,一活一千年,也没人逼他,他不知道死是什么样,所以没人去修道,也没有佛法。

生老病死苦,看着是坏事,也很难忍受。但是我们学佛人有佛在心中,有佛法熏陶我们,按照戒定慧的教义,就会得到远离痛苦的这种实际利益,关键是我们怎么利用。所以世上大事情,莫过于了脱生死。究竟目的,也没有过于成佛的。我们应该奔着这条路去走,不要看眼前这点小的生生灭灭的事情。

有一回一个大学生有病,后来就死了。有一天做梦,我梦见他了。还给他讲,人不存在生和死的问题,只是一场幻境,你死(其实)他也没死。后来我看他高高兴兴走了。这个梦是假的,但是呢,这种认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这样,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过分苦恼,而是应该利用这种生老病死苦,来促进我们学佛。要是能活一千年,就没几人出家了,是不是?所以大家一看活得挺少的,赶紧出家吧,是不是?

“排遣痛苦的心情,不如意”,有时候生活上不如意是如意啊!什么叫如意?都满你的心情,你要财产有财产,要吃的有吃的,要房有房子,要汽车有汽车,要儿女有儿女,要丈夫有丈夫,要什么有什么。最后什么都如意了,世间有一句话:“笼鸡有食汤锅近”,那你很快地就像汤锅鸡一样,就要走向被宰杀的过程了。有时候我们种种的不如意,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实际上是一种自在。下一句话就是:“野鹤无粮天地宽”,什么都没有,你才能自由地飞翔,才能得到自由。

很多物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枷锁。你想一想,没钱有没钱的痛苦,是一点不假;你看有钱更痛苦。你要给他一块钱,他知道这个东西少还不在乎;你要给他一百万,他觉都睡不好了,得雇好几个保镖,家庭朋友全变成仇人,全是可疑人,不是来抢就是来偷,自己吃什么都不香了,物质也都变化了。所以有这些钱财,和种种的如意,反而不是好事。有时候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正是促进我们对这娑婆世界的不留恋,而且去增加道心,会得到长久的利益,所以说应该看开。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严重的失眠,自卑,总觉得活得挺没意思
下一篇:初学佛者,看什么书合适?
 我在家诵经、持咒,修行上层次太慢,怎样修行才能提升?如何进修才能相应?..
 不护持三宝,不请法,不受戒,只是用心来修戒,这样做能不能成佛,了脱生死..
 诵楞严咒时间久了,发现自己不爱诵了,该如何是好?
 有人认为一本经、一句佛号就可以得念佛三昧,但是实践结果并非如是。..
 为什么念《地藏经》就会睡觉?请解答。睡觉时手心、脚心热是否有病?..
 来庙吃斋饭,如不交钱,我们心里如何安?
 念佛的多,往生的少,如何对治?
 因我眼睛有眼病,就请了一尊眼光娘娘。请问法师眼光娘娘是否佛教?..
 我同修脖子老晃、脑袋疼,他老说是母亲在他身上。这是什么原因,请师父开示..
 供的水果不能洗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39经 有色的-与无色的-我经[栏目:相应部 24.见相应]
 (电脑游戏)偷菜到底犯不犯盗戒?[栏目:妙量法师]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二节 三时教及三藏十二分教[栏目:日慧法师]
 愤怒是制造恶果的罪魁祸首[栏目:听李叔同讲禅]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密宗法义精要 六、依止善知识 1、观其功德[栏目:密宗法义精要]
 佛教文学观 二、僧人佛教文学作品 一 僧人诗歌[栏目:佛教与文学]
 放生的意义是什么?[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因果的真相 第五章(二)得失本是生命必然,凡人追求的又是怎样虚妄的假快乐呀[栏目:因果的真相]
 某佛友平常没念上师瑜伽仪轨直接安住行否?[栏目:圣道光辉·答疑解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