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选择具德上师?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99

如何选择具德上师?  
 
 一、谨慎观察和选择上师的必要性

    具德上师乃修行能否成就之根本。故依止上师前,务必谨慎观察和选择上师,原因有二:

    第一、末法时期导师真伪难辨。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于《甘露妙音》中云:“浊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骗子师相心。欺骗诸众愚痴者,彼是邪魔恶知识。不观导师而依止,则如弟子饮剧毒。”阿底峡尊者之弟子仲敦巴年迈时,曾于法会上请一位小沙弥坐在自己身旁,并授记:“待这位小沙弥如我般老迈时,世间恶知识将会越来越多,届时请他警告世人切勿轻信矣!”如是所言,浊世有许多“骗子师”、“恶知识”,自称某某菩萨之化身,挂着活佛的头衔,为了名闻利养而欺骗众生。信众如果不幸依止此等“邪魔”,则如饮剧毒般,轻则家庭、事业不安,重则邪见谤法,夭丧法身慧命,故须谨慎辨别。

    第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等今世所获三相圆满人身,乃无量劫中行持善法所获稀有之果实。然此珍宝人身极为无常,临终随时可能呈现。故我等务必选择清净具德上师作为永恒之依怙。世间人选择伴侣尚且极为慎重,因其关系一生之幸福;修行者唯依上师方能证悟菩提胜果,故选择上师更应慎之又慎,因其关乎自己生生世世的幸福。若导师乃善知识,以圆满智慧善巧调伏吾等自相续,则解脱指日可待;若不幸依止恶知识,则牵引我等至三恶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谁愿承受如是痛苦?因此,在真伪交错、龙蛇混杂的末法时期,我等在依止上师之前,谨慎观察和辨别为首当之要务。

二、观察和选择三恩上师的标准

    具德上师乃圆满持有从因地直至果位的所有传承修法和解脱窍诀者,至少证悟见道位以上功德。如萨迦班智达于《涅莫问答》中云:“获得密咒续部之要义与无颠倒之殊胜灌顶,此即具德上师。若未获得灌顶,此上师纵然贤善,仅为名言上师。”此中获得灌顶非仅经历诸多灌顶仪式,而指真正证悟四部灌顶之密义,即圆满五道十地功德者方为具德上师。故所依止之善知识必须圆满闻思修三慧,通达显密法义,并已完全融入自相续。若仅具空言词句之境界,内心并无实修之甚深道验,此非真正善知识。故应从不同方面详细观察、抉择善知识。

    在辨别导师时,弟子甚至可以直接问:“您的上师是谁?传承如何?从普贤王如来到您,传承是相续清净、无有间断的吗?有何依据?您在上师面前闻思过什么法?之后如何修证?谁允许您现前作为一位传法的上师?有何证据?您是否具有清净的戒律和圆满的菩提心?等等。”总之,应谨慎观察即将依止的善知识是否具有清净传承,是否具备登地菩萨以上的功德。因解脱为我等今生修行唯一的目标,此处不可有一点世间人情脸面,若不具备如是条件者,因彼不具救度众生超出轮回之能力,故不应依止为实修导师。

(一)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内在一切功德

    由于弟子业力之遮蔽,无法现量见到导师内在之功德,故应以“无有偏袒之诚信”和“无有所缘慈悲心”而抉择导师。如无垢光尊者云:“证悟之时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自心恒具无常出离心,呈现无有偏袒之诚信,大慈大悲等显诸功德。”因为真实见解必然伴随无伪诚信和无缘悲心等真实功德,如同真正的太阳必然具备光明而能驱除黑暗。

    “偏袒”即私心我执、赞自毁他。
    “无有偏袒之诚信”指见道以上所具备的大平等信念,所谓“大平等信念”是指不仅对自己的上师,且对自他宗派一切导师及众生,皆有不可思议之信心。具备如此圆满信心者方为具德善知识。如大恩上师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每至一地,就捡一颗普通的石子珍藏于嘎乌盒中,并告诫弟子:“即使一颗小石子,亦为一切诸佛菩萨之坛城。特别是高僧大德之修行圣处,加持力不可思议!”往昔噶陀寺司徒仁波切向狗顶礼,因为在他眼里,一切显现均为清净之刹土。由此可见,安住于大平等信念中之善知识,如同太阳普照大地般,无有偏袒之私心。

    “无有所缘慈悲心”:如果善知识已经证悟见道及见道以上之见解,自然呈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论亲友怨敌,皆平等护佑,如此方堪为众生之怙主。然需了知,慈悲心应具足于内心,而非仅表面显现“贤善”之相。如汉地信众皆视放生为善举,并尊乐于放生之喇嘛为具有慈悲心的善知识。诚然,放生确实挽救了众多生命,实为善举;然另一方面,若未知放生之究竟目的,亦未对众生生起慈悲心,仅仅将放生作为例行善举或积累世间福报之资粮,甚若发心追求名闻利养,则于解脱又有何益?如《毗奈耶经》云:“利养及名闻,愚人所爱乐,能坏众善法,如剑斫人头。”由此可见,判断善恶取决于内在发心而非外表行为,故当审慎观察。

(二)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外在一切功德

    清净戒律乃善知识呈现外在一切功德所必备。《佛遗教经》云:“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前,阿难等弟子问:‘佛涅槃后,众弟子以何为师?’佛言:‘以戒为师。’”佛于诸经典中,反复赞叹并一再劝诫弟子守持清净戒律。特别是现今于五浊恶世之中,善知识必须守持清净戒律方能自利利他。

    尤须注意,有些行者以所谓“密宗方便”为名,行持诸多不如法之行为(如借双运之名行淫欲之实,以嗔恨心行降伏、恐吓等),实乃掩饰自  己的非法恶行,或者为了控制弟子,信众对此尤须警惕鉴别。对于恶誓言(弟子对恶知识所发的誓言,或恶知识为控制弟子令弟子所发的誓言,本质即为不如法),应大胆破除,趋向正道,如此非但无过,还有无量功德。因为真正的佛法正是要从邪道、偏道趋入正道,故丝毫无需担心违背誓言之过失。

    此外,具德上师尚应据弟子根机无误引导出世间解脱法要。经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由此可见,善知识救怙众生之根本在于无谬宣说佛陀正法,引导众生依法趋向究竟解脱。若未能根据弟子根机,次第开示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解脱要义,一味宣说获得世间福报或人天果报之法,则无法真实利益众生,非真正善知识之法相。

(三)“依法不依人”与“依人不依法”

    依止上师前,应先深入细致地观察抉择。一旦依止真正的具德上师之后,则不能再观察上师(尤其是三恩上师)过失,而应当将一切皆净观为上师之功德。即使上师在街上杀牛、杀羊,弟子也应以清净之心观待:此乃上师以特殊之不共密行度化众生。若觉得上师的行为有过失,则应自相呵责:上师之行为具有密意,此乃自己之心识、眼识不清净所致。假如上师表面上似乎对自己特别厌恶或者显忿怒相,弟子亦不应舍弃上师,甚至生起嗔恨心,而应反省忏悔:上师观察到应该以如是方式调伏我的分别念,考验我的信心。过后待上师心情平静时,弟子再到上师面前忏悔。即使弟子亲眼见到上师已堕入地狱受痛苦,亦应将上师观作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并生清净信念:上师大悲承担众生业障,到地狱去度化有情。弟子常犯的过失是:该观察时不加抉择,轻易依止;不宜观察时,却拿着放大镜检点上师的行为,真是颠倒可悲!

    1.初学者应“依法不依人(未具正法者)”。

    由于初学者尚未精通法义,对他人言说行为亦不具判断能力,故当“依法”进行抉择,不能率意轻信他人(未具正法者),以免误入歧途。

    此中误区是:应以“依法不依人”之原则细致观察抉择导师时,却未作观察;待依止上师后,方开始观察上师,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逐渐发现自己好像上当受骗了,于是毫无顾忌地大肆诽谤,轻易违犯密宗根本誓言而堕金刚地狱。

    2.一旦依止真正的具德上师,则应“依人不依法”。

    具德上师之身、口、意三门为三金刚,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故法与上师无别,依止上师即为依止法。尚需了知,释迦牟尼佛传讲八万四千法均为应机而说,初行者若仅依文字诠释,极易理解偏颇。而上师则能以遍知智慧观机授教,使法与根机相应,令行者迅速趋入解脱。故一旦依止具德上师后,即应“依人不依法”,甚至在上师示现一些貌似不如法之显现时,更应以清净心观待,万勿依自心于“法”之分别衡量评判,甚至舍弃、诽谤上师。

    此中误区为:已经依止具德上师,仍按照“依法不依人”的教条观察上师,不该观察时却拿着放大镜衡量上师,且内心无智又不识上师之密意,最终得不到上师丝毫加持,遑论解脱!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依信心获加持
下一篇:何谓上师
 我平时把甘露丸放在嘎乌盒里随身携带,这么做是否有不恭敬之处?
 “信心”圆满诸法
 世出世间行持善法在内心上的区别
 皈依戒律之三所断
 天天都应该观想无常
 共同乘皈依
 心印传承与上等根机
 密乘皈依法
 见解增上的标志
 无常不期而至 切莫自我欺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经籍在吐蕃时期的翻译[栏目:索南才让·许得存教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