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体验病苦
 
{返回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2

体验病苦

  我们这个色身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一个所谓我们的身体。
世俗人为了这个色身,日忙三餐,夜求一宿。忙忙碌碌又一生,迷迷糊糊白了头。作为一个修道人,又应如何利用这个有限的生命呢?四大假身躯,只要有一大不和谐,就会产生种种疾病,想必每个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生病"。
  病苦在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当中也是最明显,而又无可奈何的一种苦,虽然自己生病时,母亲是最心疼儿女的人,但是也不能代受其病苦的煎熬。古人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每当自己生病时,也是给自己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体验病苦,检察病因。是饮食出了问题,还是生活失调?是业障病,还是烦恼病?如果现在就是自己临命终时,是否能提起正念,忆佛,念佛,向三宝求救护?还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我好苦,好难受?
  善知识曾经对我说:"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脑中虑少,自然纹少;正念现前,快乐不少。"然而自己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看到美味的饮食就起贪心,由于贪图一时的口福,却招不了病魔的入侵。当惨造病魔的袭击时,只是沉溺于病苦当中,忘了念佛。每次病好后,都感到很庆幸,还好不是临命终时,不然又不知道,轮回到那一趣去随业而受报了。平时如果自己不加以警惕,一切时缘念三宝,真正面临四大分离的时刻,又如何不惊慌失措?人命在于呼吸间,无常大鬼常随己后,不可不慎。作为修道者,应常存有"念死、无常"的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死是肯定的,但死期却是不定的。
  最后,以省庵大师对病苦所写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
         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自昔叹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
         岂知极乐清虚体,自在游行白玉阶。


{返回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烦恼是怎样生起来的
下一篇:以慈心化解冤仇
 铅笔的启示
 感恩无尽
 解脱和尚
 净信见实相
 出家人之路
 《华严经》入门心得
 时光不再来
 大家谈谈坚持忍耐
 努力修道
 心的告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栏目:宣化上人]
 是不是把佛当作一个可以学习的对象?[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祖道影-附:血书华严经赞有序[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摄大乘论 题解[栏目:摄大乘论·白话文]
 最高的管理学[栏目:不急不急·星云大师]
 当老师去世,弟子就各自四散[栏目: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见道方修道 不见云何修——看茶马古道纪录片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七章 佛光王嫁金城女[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如何修行,才能让亡夫和爱子离苦得乐,到西方极乐世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佛教与西游记文化的民族性[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