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般若用处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3
般若用处
 
    【经文】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一法门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赞叹“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智慧到彼岸,是“最尊最上最第一”了。确实如此,佛陀49年说法,其中用了22年的时间来讲般若。这是根本。
    “无住无往亦无来。”“无住”,是不可能住的。三心了不可得,无往也是。“亦无来”,过去、现在、未来都找不到。
    “三世诸佛从中出。”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从般若而生。
    “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是要“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
    “五蕴”,色受想行识。所谓“五蕴”,就是五种遮盖我们的东西: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烦恼”,修行的根本要对治的不是别的,就是解决烦恼的问题。“尘劳”,是“烦恼”的另一种说法。“如此修行”,肯定会成佛道。
    “成佛道”就怎么样呢?“变三毒为戒定慧”,根本就是这么简单。我们的一心,善用就是“戒定慧”;坏用,流转门就是贪嗔痴。所以是“变三毒为戒定慧”。实际上在哪里变呢?还是转识成智,转贪嗔痴为戒定慧。并不是离开贪嗔痴外,另有一个戒定慧。要明白一切都是在自心中求,在自性中去完善。
    所以,修行很有趣,完全是跟自己做游戏、作斗争,不是向外去求。
    我们经常说开悟了、见性了,见什么性?大家体会体会这一段。
    “我此法门,一法门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我此法门”,从一个般若生出“八万四千智慧”。般若是心的本体,岂止是八万四千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也就是八万四千烦恼。这里说的“八万四千”,在学教理上有,从什么上生出多少种烦恼,都有很详细的解释。我们也不一定把它当成具体的数字,因为印度人习惯这样表达数目之多。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一个过河的筏子,是一个除尘垢的扫把。过了河,筏子就该舍了。垃圾没了,扫把就不用了。所以“若无尘劳,智慧常现”。
    “不离自性。”本身就在自性的净土中安住,自性的涅槃天堂之门就打开了。
    所以,“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忆”是回想,“著”是对当下境界的执取。
    “不起狂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在这里,多数都是强调“用处”,体、相、用中的用处。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烦恼即菩提
下一篇:修般若行
 明上座本来面目
 以生命传承佛法
 渐修之法 清净三业
 若见本性 言下相应
 机教相扣
 变易生死
 取自本心言下须见
 直指人心 出语惊人
 但行直心
 自性本空 念念做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定解宝灯论》讲记(十)[栏目: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十七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