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之路
 
{返回 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51

修行之路

撰文 / 释醒慧(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

    无论出家在家,若走上修行这条道路,谓之可贵,轮回六趣的众生不计其数,能寻找出离六趣的方法,可谓之稀有难得,但这不代表立即就可解脱,这只是入门罢了,趣向成佛这条路还需要正确知见的引导,否则误入歧途。古大德有言:“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错路。”说得恰到好处!

    世尊以不同的方式说法,但所说的佛法最终宗旨只有一个:“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所说的法,并非句句是了义法,他为契合众生不同根机与兴趣而说方便之道而引你入佛门,故佛陀临终时说:“虽是我所说、余方不为清静者,不必行。”这意思是说,虽然是佛陀亲口所说的方法,但这方法并不能让你解脱,或者这方法的行持无任何意义时,你可以不必去做;若佛陀虽没有说,有些违背道德的事情,你就是不可以去做!任何一部经典都有记载佛陀赞叹持戒、诵经、拜佛等,但无论做什么,却不能忘记最根本的条件,符合世尊叫你去做的精神本意——破除执着,做这些是为了利己利他。有人规定一天的功课,坚持不懈,这持之以恒的心值得赞叹,可某人求他帮忙时,他回应:“对不起,我今天的108拜还没拜完呢,不能帮你了!”这佛拜得又有何意义呢?只斟酌经典中拜佛的功德,却不契合世尊的本意。持戒亦是如此,佛陀制戒是为了止恶,非标榜持戒,佛陀曾制定比丘不可吃饱见美味回坐再吃,目的为戒除弟子们的贪心,这在律中称之为“一座食”,而现在为了持守此戒,坚决不离本座,却支使别人盛饭,真是换汤不换药啊。正如印顺导师所说的:“在家人执持五欲的享受,出家执持无意义的戒禁。”

    佛陀说不同的教法,有时是针对甲而说,这法不一定对乙起作用,这被集成了三藏十二部,但真理却只有一个。有时虽研究了三藏,并不一定真正了解了佛法根本核心。故《阿含经》中记载:“佛陀弟子所正悟的,彼此是完全的一致。”许多有智慧的大德处处行持不离佛法根本教义,处处不离世间公共道德,注重佛陀的本怀,虽日常生活中为迎合不同信士的所求,不得不用一些方便善巧来引导,但绝不以方便为究竟,以方便作为自己的目标!

    出家了,不是以学佛作为业余娱乐的善信,既然已经将身心投入佛法中,可以说已经走过了所谓的“方便道”,就应该行持真正的佛法。佛法摄世间的公共道德,研究经纶违背了道德,那就不是佛法,我等与佛陀证悟的是相同,不同,即非佛法,因为心性是一。真正的修行之路,是修行者在入佛门到成佛之期间破除自我的这种执着,当无自我的同时,自然而然就可利他,而并不是造作的利他,造作的利他亦是建立在“自我”之上的,因为“我”在利“他”吗!

    作为一个修行者,走上了修行这条道路,既要如法如律,法与律是正确的轨道,其终点站是觉悟的佛果。

 


{返回 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鲜为人知的试验
下一篇:感恩,需要用心
 感恩法语
 春节感想——业
 学《菩提道次第略论》的感想
 我向往诗意的生活
 寻觅
 持戒不可给他人造成种种障缘以及不便
 人间处处有观音
 忏悔赞
 中秋节的思忆
 念死无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所问章[栏目:超然法师]
 无我的智慧 第二十章 创造[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给心灵留点“空间”[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掌握机会 成就道业[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东晋佛教[栏目:佛教史略]
 四宗要义讲记 正讲分 第三章 诸宗共同的基础(缘起)[栏目:法尊法师]
 法空恩师讲《广论》43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一二七三)[栏目:杂阿含经]
 修四界能看到固体的四界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律学答问——覆美国常睿法师函[栏目:昭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