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行动和意愿
在独处时,心意的这份自然智力,会从一个几乎静止的状态浮现出来。注视着周遭的自然之美,我们了解到在狭窄的我执之外,有多少东西可以被欣然感激,而我们疯狂驱策着的生命又是多么没有意义。
大多数的人会花很多时间想在世上为自己找到一席之位,我们也许会不自觉地想:“我会变成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属于哪里?”没有人希望自己这一生只是长大,平凡地过一生,然后死亡。我们都想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想完成某种使命,只是不知道那是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人生的真正目的,我们的行动又如何能够落实自己的意愿?
而同时,仅仅只是活着就已经非常吃力了,我们可能会为了基本生存所需而挣扎。如果生存是我们唯一的目标,我们从动物身上就可以得到灵感;动物在生存竞争方面做得不错。但是这不会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意义和目的,社会制定的许多规则和法规,也无法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当我们执著于世俗的传统,我们永远不会想到在鼻尖外找寻自己生命的目的。
当然,对我执而言,为了生存而挣扎以及在社会中找到一席地位是它的目的,但这些都没有办法带来长久的快乐或满足,这是因为权力、财富以及名声,全依赖特定的情景内涵而存在。比方说名声,这要依观众仰慕的情况而定。但是人类的喜好是随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团体及个人而一直在变化的。在一种情境底下我们是明星,受到他人的奉承;在另一个情境下,我们的才华和地位完全不值钱。因此想要保持我们的出名身份,是不会带来解脱和长久满足的。
我执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保持身份认同,但是在一个变化多端和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又能保住什么呢?我们的念头和情绪都是持续在改变的,在这样快速变化的情况之下,我们很难保持从容,我们很快就会感到失落。
当我们的内在被动摇,我们不知道要怎么办,也找不到归属感,所有的人、事、物似乎都在威胁着我们。这个混乱是由我执制造出来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从这样的混乱及复杂中转身离开,如此我们才能发现真正的自己!
简化自己的生命
我执一直挣扎着要肯定自己的身份,佛法的道路引领我们远离这份挣扎,同时指出要利益他人的广大见解。就算刹那利益他人的念头,也都可以穿透我执的混乱,这是经由减低自我重要感而达成的。帮助他人是我们在修行道上最深刻的愿望,当自我重要感减低时,生命就会变得非常直接而单纯。
简化自己的生命并不像清除衣柜,清一清之后将东西送给救济单位。简化生命是指有着一个清楚的意愿和目标,然后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及修心方式来落实这个目标。在某方面来说,这还是要依着一定的情境来实践,但这个情境不是奠基于我执或我执的那个靠不住的世界。佛法的整体内涵,就是要减低自我重要感以及利益众生。生活在此内涵中,会让行动符合自己最深刻的愿望,这将大幅度简化我们的生活。
依着佛法的内涵而努力是深具挑战性的。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于认定我执,所以我执受创时的痛苦会深深撞击着我们;但时间久了,自我重要感被打败,就会为我们带来满足及解脱。当我们超越我执而不受制于它时,我们会变得更具有韧性,内心的迷惑及混乱将得以止息,而我们也开始放松。
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人们会有巨大的转变。那些倔强而强硬的人会变得开放而讲理,骄傲的人变得易于共事,自大的人会放下身段。当我们不再感到不安全,就不需要与世界战斗或是勾招世界,也不需要成为我们所不是的东西。最终,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然后在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时我们可能发现,没有比思惟佛法更令人喜悦的事了,像是珍贵人生、业力、无常、死亡以及轮回的痛苦。我们可以实际品尝到娑婆世界受限的真相,也能品尝到佛法的自在,所以自然会对他人以及他人在轮回中的挣扎怀抱慈悲。所有不能察觉痛苦原因的人,愿他们能从痛苦中解脱,当我们能深刻怀抱这一份愿望时,也就是愿菩提心诞生的时候。
独处的欲望
当我们专心于利益他人时,我们生命的态度和方式就会有所转变。我们有一种要去揭露自我重要感的巨大渴望,我们渴望更深入和更接近真理。修行变得更重要,这比假装自己是某人(甚至以为自己是一个菩萨)在各处奔波更重要。这个渴望通常会成为想要独处的欲望。
过去令人兴奋的事以及与朋友和家人的社交,再也无法吸引我们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独处,贴近观察自心,同时看看自己的进展。这成了我们的首要之务,也成了我们趋向解脱及祥和的道路。
有时我们会想走进世界并且与之互动,而有时却会想深入自己的修行,同时在法教中得到更多的信心。在这种时刻,我们需要找寻安静的地方来修行,而不要让自己在纷扰中迷失。
自然的宁静会为我们的心带来一丝忧郁或悲伤,我们独自与树、风、鸟、蚂蚁、野生动物在一起,我们自然就会有着深刻的省思。当我们的观点变大时,我们的忧伤感也加深。我们会注意到一种很讽刺的情况:安静地独自坐着,与每天汲汲营营的生活相比较,反而不觉得被孤立于世界之外。
有些人深深被这种不熟悉的忧伤感所吸引,但有些人却有强烈逃离的渴望。不论哪一种情况,重要的是要能够欣然感激自己底层的忧伤。这暗示着一种更深层的智力,而这份智力一般是被我们日常生活的琐碎散乱所蒙蔽的。
在独处时,心意的这份自然智力,会从一个几乎静止的状态浮现出来。注视着周遭的自然之美,我们了解到在狭窄的我执之外,有多少东西可以被欣然感激,而我们疯狂驱策着的生命又是多么没有意义。
过去我们认为有意义的琐碎事,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们了解到它们不但无法娱乐我们,反而因为要去“聚集”和“维护”它们而制造了很多的麻烦;这个无尽忙碌的循环,是如何束缚着我们的智力。在独自一人的闭关中,我们更可以发挥自己的智力,用这个智力成就对此生真实而又具永恒价值的事。
花时间独处可以让自己内心许多正面的特质冲破凡夫心的外壳,而这些正面的特质,就是离苦得乐的根源;离苦得乐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当我们的信心逐渐加深,佛法就变成了一种喜悦;就像灿烂明光,照亮了我执心以及混乱的世界。我们还能找到比这个更好的皈依吗?
真实的认同
生命的目的就是照顾自我,但不是我执的那个“自我”,而是众生的真实本性。认识这一点,我们就找到了自己存在于世间的真正目的和位置。
自己的本性就是我们的身份,了解到此真实身份,我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真实目标,那就是利益他人。这个目标的情境内涵是什么都无所谓,因为无论我们在哪儿,我们都对自己真诚。我们没有在寻找任何东西,因此在任何地方都感觉像在家里。我们没有在寻找伴侣,我们可以享受自心、传承以及三宝的陪伴。我们不需要与某些人建立“特殊”关系,因为我们感觉到与所有众生之间的相连性。我们发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全体有情生命的幸福。
经由扩大自心超越我执的局限,我们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以这种方式,我们将自己的行为与自己最深刻的意愿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