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超越心,超越脑
了悟心,即是佛。
——《须臾智经》
你并不是那个你自以为焦虑而有限的人。任何一位受过正统训练、具足资格的佛法老师(在佛学领域中,受过正统训练、具足资格的老师,通常称为“具格上师”。)都可以依据个人经验,确确实实地告诉你:真的,你就是慈悲的本身,全然觉知,而且具有为自己及一切人、事、物达到至善的能力。
问题在于,你并不知道自己具有这些特质。用我与欧美专家对谈所学到的纯科学术语来说,大部分人误将那些“由习性造成、神经元构成”的自我形象,认做是真正的自己。这样的形象通常以二元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和他、痛苦和快乐、拥有和缺乏、吸引和排斥。但我也逐渐了解到,这些其实都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然而,当我们的心被这种二元观着染时,每一个经验——即使是喜悦和快乐,都会被某种有限感束缚,因为总是有个“但是”潜伏在背后。其中有一种是希求有所“不同”的“但是”:“嗯,我的生日派对很棒,但是美中不足,生日蛋糕不是我喜欢的巧克力蛋糕,而是胡萝卜蛋糕。”另外还有一种是希求“更好”的“但是”:“我很喜欢我的新房子,但是我朋友约翰的房子比我的还大,采光也比我的好多了。”最后,还有一种“害怕”的“但是”:“我实在是受不了我的工作,但现在就业状况这么差,我怎么能找到其他工作呢?”
我的个人经验告诉我,自我的有限感是可以克服的,否则我现在可能还躲在闭关中心的小房间里,因为害怕与自认无能而不敢去参加团体共修。当年13岁的我只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惧与不安,后来经由法兰西斯寇·斐瑞拉、理查·大卫森,以及丹·戈尔曼(Dan Goleman)和塔拉·戈尔曼(Tara BennettGoleman)等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专家们的耐心指导,我才从客观的科学角度了解这种修持到底“为什么”有用。这些受限、焦虑、恐惧等感受,只不过是神经元在饶舌而已;在本质上,这些感受都只是习性,而习性是能够断除的。